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拉萨印象(三) 2个长得“体型特殊” 什么意思?畜生... |
[游记]拉萨印象(三) 2个长得“体型特殊” 什么意思?畜生... |
2007-07-16 blogbus.com |
拉萨印象(三) - [西藏之旅] 关键词之五:藏民。 去西藏就不能不提到当地的居民。在西藏,据说藏族的数量是80以上,但在拉萨,由于是个比较大的城市了,加上旅游的人众多,其实汉族人也不少的,甚至有一种藏族的人也或多或少的被汉人同化的那样一种感觉。从吃住上就可以看出来,绝大部分的人是没什么区别的。藏人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信仰佛教的人众多,当然,他们信仰的和内地的佛教还不完全相同,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差距还是蛮大的。在拉萨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身穿藏式衣服或是僧袍,手拿转经筒的虔诚者。转经筒大约也是西藏的一个特色了,样子就像放风筝那样的一个轱辘,当然,转的部位是一个筒,里面有写好的经文,边走路边转,转一圈就相当于念了一遍经,据说念10万遍就可以给自己加一年的功德。在布达拉宫的西侧墙上,也有一排体积更大的经筒,来这里转经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转经筒的旋转是一定要顺时针的,估计里面的经文也是这样放的,反着转是绝对不允许的。只可惜我看见那玩意就一直想不明白往哪边转才对,总人别人告诉我。 藏族人信佛的虔诚还表现在,像布达拉宫、大昭寺这样的佛教圣地,门口总会有那么多的膜拜者。藏传佛教里的拜佛是这样的:双膝跪地,双手高举头上,手臂伸直往下落,手掌完全拍到地上后整个身体往前滑,直到整个人趴到地上。起来,再重复。布达拉宫正门前面有一条人行道,那可以说就是给拜佛的人准备的,那条人行道甚至已经可以看到锃亮的光泽了。大昭寺门口同样有这样的虔诚者,当然,大昭寺周围一圈的八角街上也有很多人,他们边走边拜,走的方向和转经一样,都是顺时针的,走两步跪倒一拜,再继续,其虔诚度令人惊叹。 藏人也不光是只有拜佛的,那样穿着和其他汉人没什么不同的,从事各种各样工作的人除外,再有身着民族装的,有很多则是乞讨的了。到了西藏就不能不说一下。在拉萨市区及其他地方,乞讨的人多得有些离谱了,大多是些小孩子,或是大人带着小孩子沿街乞讨,在景点这种现象尤为普遍,不过布达拉宫附近是个例外,大昭寺则是个典型了。那些小孩子穿着简陋、肮脏,流着鼻涕,遇到看起来比较有钱的或是外地人就冲上来伸手要钱。我们的导游和我们说,在西藏,有些藏族小孩甚至说这成了他们的本能——说生下来就会乞讨一点也不过分。不过有一点,就是他们不会去和当地人要钱,如果你说的是当地话,就是藏语,那么他们要不到就悻悻离去,如果是外地人,那据说又是抹鼻涕,又是哭爹喊娘的,直到你把钱给他。当然我没见到,因为刚到的当天同学就和我说,先学几句藏语,别的不用学,先学一句“没有”,藏语是“敏度”,见到那些小孩,就恶狠狠的来这么一句,保证管用。事实证明,这句话的确是把所有的乞讨都拒之门外。 人都说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是很好客的,的确如此,但并不绝对。像景点的藏人,这些人见到的都是客,天天是客必然不可能那么无限热情了。事实上,有些人还比较坑人,像强行冲到别人照像的地方,然后说别人把他照上了,要人家钱,这种事情我倒是没见,可能是他们见了我们这2个长得“体型特殊”的不敢这样吧。但在购物的八角街,漫天要价的倒还真的是不少,八角街,原名八廓街,因为是围着大昭寺,一共有8个角而有了这样的称呼。这里都是卖各种藏饰的地方,当然,假货率也很高。西藏特产的矿物饰品有3种:天珠、红珊瑚、绿松石。天珠是喜玛拉雅造山运动时形成的腔肠动物的化石,上面有很明显的“眼”数量从1眼到21眼不等,不同的眼有不同的含义,其珍贵性就不必细说了,据说也是只有有缘人才得一见,当然,在这里卖的从5块到上千块不等的肯定都是假的了,因此,我们干脆就收购了不少5块钱的,反正都是假货,就是买点好看就是了。绿松石和红珊瑚倒都是普通的矿石,这两种东西比较多,绿松石的价格比银略贵点,红珊瑚比银略便宜点,说是做成首饰佩戴也有什么样的好处,最后我买了一块绿松石,花了80米,也算是大投资了。 八角街卖的银器,分为真银和藏银,真银,就是我们所说的白银,藏银其实是白铜,以及其他一些合金,没有银的成份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叫,总之人家也告诉你这不是真银,价格也便宜。至于其他东西就无所谓真假了,就是一些饰品,看样子买就行了,很有藏族特色的东西。同学看上了一个骨头的串珠,18块雕成罗汉头样子的,甚是好看,某一家要价65块,砍到了35他就不卖了,继续转,另外遇到了2家都要价180,还说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一家说最低90块,我们说别人才要65,也没继续理,而另一家支持了半天终于松口了,说是可以以低于65的价格卖,问我们要多少,本打算20-25拿下,苦争无果,最后放口到30,说不卖就走,那个人硬是数次把我们拉了回来,问最低能出多少,意思是看我们能不能再松口,而我们就一口咬定30块不卖就走,最终他还是扛不住卖给了我们。现在想想这个价格肯定还有不少水分,但从180到30块,这个漫天要价的数目已经很让人惊叹了。 |
转自:http://againstve.blogbus.com/logs/6348385.html55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