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拉萨之行(7)——主食

[游记]拉萨之行(7)——主食

2007-07-16    

2007-5-1拉萨之行(7)——主食(图)糌粑、酥油、茶叶,还有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四宝”。 酥油很像黄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藏区人民最喜食牦牛产的酥油。每年7、8、9月,正值膘肥体壮的母畜产奶的旺季,是提炼量多质佳酥油的最好时机。提炼酥油俗称“打酥油。酥油桶是木制的,由三部分组成:(1)木桶。

高及人胸,有近五分之一坐入与桶外径相差无几的土坑里。桶身上下等粗,外围上、中、下各部分别用金属箍或竹、藤箍、牛皮箍等箍紧。(2)“甲洛”。一块比木桶内径略小的厚木板,上面掏有三角形或方形的五个孔,其中四孔均匀地分布在木板的各对称部位,中间的方孔上固定着一根一握粗、直、高出桶1尺左右的木棍。

一般情况下,“甲洛”总是插在木桶里的。(3)一与桶外径相等的木盖。“甲洛”柄从中央的圆孔中伸出,木盖反面固定着几根木条,使之更稳定地盖于桶上,以保持桶内洁净,酥油桶虽大小不一,但一般都能装60~80斤奶。每逢早、晚,藏族妇女把滤净的鲜奶倒入酥油桶里,使之略微发酵,如发酵差,再加些温水。

打酥油时,两手握住木柄,用腰、臂以至全身力气,压“甲洛” 下沉,触及桶底后,再松手,凭浮力又将其缓缓托起。如此周而复始,反复近千次,酥油才从奶中分离,浮于表层。之后,仔细地把酥油捞起,把粘在桶壁上的油点粘出,一并放入盛凉水的大盆里。在凉水中用两手反复捏、攥,直至将酥油团中的杂质——脱脂奶除净为止。

他们习惯将酥油拍成扁圆或方形的坨团。夏季一桶奶能打出酥油3~5斤。 藏茶多为砖茶和沱茶,将茶熬到色泽红黄时,再加酥油、盐巴,便制成酥油茶。如打茶时加进核桃仁,葡萄干、鸡蛋,那么味道将更可口。 西藏人普遍爱吃肉,以牦牛肉、绵羊肉为主。不爱吃山羊肉,绝不吃狗肉。肉有生吃、风干吃和煎、炒,烹煮几种吃法,西藏各地气候高寒,干肉可以经年不坏。

干肉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个保存起来,意即整肉腔;一种是切成1尺长1寸宽左右的肉条,挂在雪风里吹干。糌粑,实际上就是青棵炒面。它是青稞麦炒熟、磨细、不过筛的炒面,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

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人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搅拌。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人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用手往嘴里送。藏族人吃饭—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

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loading...

原始链接:http://www.soon-e.com/blogss/blog_06-1514130.html
转自:37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