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周云日记:回到拉萨 |
[游记]周云日记:回到拉萨 |
2008-04-09 cri.cn |
0611 周云日记 回到拉萨 在山南地区采访的一周时间短暂而难忘。可是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今天我们惜别了山南,从首府泽当镇出发,开始了返回拉萨的旅程。 我们的第一站是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之称的桑耶寺。还没到桑耶寺,大家在车上就开始赞叹其地理环境的优越。桑耶寺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北面山坡上是一大片原始森林,即著名的“青朴修行地”。桑耶寺依山傍水,是一个怡情养性、潜心修炼的绝佳场所。 寺院的专职讲解员米玛次仁带着我们参观每个佛殿,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了2个多小时。尽管我们到后来听得都快站不住了,可是不虚此行,我们终于弄明白了桑耶寺的来历和在藏传佛教历史上的地位,特别是红教创立者莲花生大师对建设桑耶寺和确立藏传佛教在西藏的统治地位所做出的贡献,也难怪这里到处都供奉着他形态各异的塑像。 桑耶寺建造于约公元8世纪中叶,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可是,它的魅力绝不仅此而已。整个寺庙的建筑布局极其精妙,酷似印度佛教密宗的坛城,反映了当时西藏统治者的宇宙观。寺庙的中央为世界中心须弥山,是一座具有藏、汉、印度三种风格的“邬孜大殿”;大殿南北建有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双轮;邬孜大殿四个角上分别建有红、白、绿、黑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四周还均匀分布着4大殿和8小殿,表示四方咸海中的四大洲和八小洲;寺庙建筑群的外围是一道圆形的围墙,象征着世界外围的铁围山。 山南地区旅游局的邱局长曾经给我们讲过,桑耶寺在历史上并不固定属于某个教派,哪个派别在西藏占上风,这里就主供那个佛。目前这里以格鲁派即黄教为主,但红、白、花其他3个藏传佛教的主要流派并存,其当代代表人物的画像就挂在主殿诵经堂的廊柱上,和释加牟尼、莲花生大师等先祖同享信徒的膜拜。 主殿里的佛像和宝座都镶嵌着大块儿绿松石、珍珠、水晶和其它各类宝石。各国信徒奉献的钱币散落在佛像和宝座上,要辨别出其身份可不容易。络绎不绝的朝拜者则是一大看点,他们一般都拖家带口来献酥油和哈达,遇佛就拜,那股虔诚劲儿让我们感叹不已。 参观桑耶寺的经历正如其名称的藏文原意:出乎意料。 离开桑耶寺后,我们本来想绕近道走一段沙漠,更快地回到去拉萨的柏油路上。谁知道我们的越野车竟然陷进了沙子里面,动弹不得。司机丹增师傅使出了浑身解数,车子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无奈车子不但丝毫没有“解困”的迹象,反而在原来的车辙里越陷越深。原来为了节约用油,越野车平时只开了前轮驱动。 爆胎 唐远贵摄 这时候,大家决定再也不能袖手旁观,纷纷挽起袖子,合着司机的节奏开始推车。丹增师傅启动了四轮驱动,我们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一、二、三……”。随着一阵欢呼声,我们的车子终于冲出沙坑,继续赶路。 事不过三。当我们正在为从沙坑里爬出来而庆幸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车子引擎发出巨大无比的噪音。一问司机才知道,由于这段路太颠簸,如同去阿里的路,加上刚才在沙漠里的一通折腾,刚修好不到两天的消声器又坏了。丹增师傅打趣说:这下可好,我变成开飞机的了。 车陷沙地 唐远贵摄. 如果说消声器坏了,只是噪音大点儿,不影响正常行进的话,那么谁也没有料想到更糟糕的事情会接踵而来——在刚刚驶过通往泽当镇的雅鲁藏布江大桥后不久,车子的右前轮突然爆胎了。丹增师傅迅速靠路边停下,好险,没有翻车!他说,如果是在拐弯或者速度稍快点儿的话,我们可能就再也回不到拉萨了,更甭说北京了。 附近没有修车场,不换胎又是肯定不行的。这可怎么办啊?只能靠我们自己喽!幸亏我们4人中有一个颇富“换车胎”经验的前驻印度站记者邹浩宇。他和丹增师傅互相配合,卸旧胎、用千斤顶支起右前轮、换新胎,整个流程非常娴熟。大家说,他在印度的换车胎经验这下可派上大用场了。 过了这一“劫”,我们回拉萨的路就是一马平川了。虽然今天路上发生了很多波折,可是回忆起来还是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片断——在桑耶寺附近的小树林里,我们有说有笑啃着饼干过着藏式林卡;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滚烫的沙丘上,我们留下了脚印……
|
转自:http://gb.cri.cn/3821/2005/06/13/106@580251.htm2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