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07.7圣地西藏之行(新增-扎什伦布寺) |
[游记]07.7圣地西藏之行(新增-扎什伦布寺) |
2007-09-01 live.com |
August 12 07.7圣地西藏之行(新增-扎什伦布寺) 一个人 背上行囊 来到西藏 俯身 抿一口清甜的雅鲁藏布江水 伸手 摘一朵洁白的云彩别在衣襟 奔跑在苍茫的草原上 与牛羊共舞 屹立在巍峨的山巅 仰头亲吻蓝天 冰山雪水间 盛开的是一朵朵晶莹的雪莲 阳光普照下 律动的是一颗颗纯洁的心灵 这里的生活并不奢华 ~但每个人的心都活在天堂 十八岁,高中全年级同学一起去了东方绿洲举行成人仪式,就在那个晚上,我一边听着韩红歌,一边在日记上书写自己的心情,我说——我要去西藏!长久以来,我都对雪域高原无限神往,这次意外获得了3个星期的假,于是只身一人坐上青藏线,满怀兴奋和激动,开始了我的圣地西藏之行。 2007.6.30~07.7.2 火车上 沪萨线的车票真是奇难买无比,还好托了旅行社的平先生搞到了一张软卧,一路上睡睡吃吃看看风景,优哉优哉。 第二天下午,火车停靠甘肃站,隔着车窗,我看见对面站台上站了一排大兵兵,还有几个首长模样的人相互握手问好,后来才听说,原来对面将会有一辆囚车进站,他们是来押车的……汗,囚犯居然要用整整一火车装,真是多啊! 沪萨线作为观光列车,沿途的风景也很美,途径青海湖、可可西里、羌唐草原、唐古拉山、沱沱河、措纳湖、雅鲁藏布江……真是风光无限。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经常可以看见珍贵的藏羚羊,或是三五成群 或是孤身一只,在草原上奔跑嬉戏,火车经过的时候它们就会警觉地跑开。牦牛山羊绵羊倒是随处可见,牧民们在苍茫的大草原上放着牲口,自己悠闲地躺在一边晒太阳…… 当火车向高海拔渐进时,包包里的东西也跟着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由于高原气压低,所有袋装的东西在摆脱1大气压的管制下,都肆无忌惮地变得鼓鼓的。最夸张的是我的美加净护手霜,我一打开盖子,里面的乳霜就像火山喷发一样涌了出来,于是只好又抹脸又抹手还顺带抹了四肢……汗啊! 雅鲁藏布江青海湖 唐古拉山可可西里 2号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列车停靠格尔木站,之后海拔就开始飙升了。翻越唐古拉山的时候,海拔最高5000多,车厢里人人都一蹶不振地躺在床上开始吸氧,我倒还若无其事地坐在床边看风景,一边赞叹自己年轻身体素质好。没料到傍晚时列车翻过唐古拉山,海拔逐渐回落,我却反而开始头痛了,一阵一阵的,还直恶心想吐。晚上九点快到终点站拉萨的时候,更是难受得不行。还好碰到个好心的乘务员,通融我开创通风透气(青藏线的火车是全封闭式的,车厢内弥漫式供氧,所以不允许开窗,但没有换气设施,所以车厢里空气不好。)他得知我是一人独创西域的,还陪我说话聊天,说说话分散下注意力就没那么难受了。 列车晚点半小时,9点半到的拉萨站,天还微微亮着。走下站台,呼吸着雪域高原清醒的空气,身体的不适一扫而空,心也开始飞扬起来。我迈开轻快的步伐,兴奋地默念——西藏,我来啦! 2007.7.3 那根拉山、纳木措、羊八井 进藏的第一天一定不能洗澡,应为洗澡耗氧很大,会加剧高原反应,加之藏地昼夜温差大,第一天还不适应,洗澡很容易感冒,而感冒是引起高原肺水肿的主要原因。于是,我下了火车一到宾馆就躺下睡觉。很多人刚到高原的几天很难睡好,特别是第一晚,经常会有睡到一半胸闷而醒、或者睡着睡着就莫明其妙地鼻血等状况。我到还好的,一觉睡到天蒙蒙亮。 修整了一夜,起了个大早,精神不错。第一天要先翻越那根拉山去看纳木措。 坐在车上,呼吸着清晨清冽的空气,悠然地欣赏着拉萨的街景。其实拉萨的城区化程度很高,一路都是高楼商铺的,路也很宽,而且很干净。路边种的都是胡杨树和公主柳——胡杨树的生命力极强,适合在高原生长;柳树是唐朝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的树种,所以称为公主柳,也叫唐柳。 由于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五六千万年来不断碰撞挤压的产物,所以这里群山峦叠,拉萨也四面环山。不过这里的山我我们通常见到的山不太一样,这里的山都光秃秃的,几乎不长树,顶多覆盖一层薄薄的草皮。对此,藏民们自有他们的解释——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 云下面是山包,山上没树只长草,因为山里全是宝!哈哈! 纳木措在拉萨以北当雄和班戈县之间,念青唐古拉山北麓的那根拉山上。那根拉山顶峰海拔5190米,比念青唐古拉山还要高!要欣赏到纳木措的美景,就一定要先翻越那根拉山的顶峰!挑战啊!汽车刚在山脚下爬的时候突然下起雨来了,本来的蓝天白云也变得阴沉没有生气……心想这下完了,来得真不是时候。谁知到了山顶时,雨居然停了,又过了一会儿,天也放晴了,还阳光灿烂起来!于是心情也跟着重新灿烂起来^_^ 纳木措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西藏第一大内 陆湖。藏语里把湖叫做“措”,XX措就是XX湖。纳木措是藏语“天湖”的意思,她是藏地三大圣湖之首(另两大为羊卓雍措、玛旁雍措)。藏传佛教认为纳木措是佛母金刚亥母的化身,也有一说此湖是一属羊女神的化身,围绕在她周围的念青唐古拉山延绵起伏的山峰就是她的伴侣,在她身边终年守护着他的爱人,于是纳木措又成了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象征。据说朝圣湖能得到无量功德,对湖许愿也异常灵验,以湖水沐浴或洗手还能消除一切罪孽和烦恼痛苦,所以每隔12年的藏历羊年,也就是纳木措的转湖节,都有无数信众长途跋涉来次转湖朝圣。这次到纳木措虽然不是羊年,不过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捧一席清凉澄澈的湖水、许一个美好的愿望…… 车不能开到纳木措湖边的,要停在专门的停车场,停车场离湖还有一段距离,从拉萨海拔骤升将近2000米来到这里,走路实在有点吃不消,雇匹马或者牦牛骑到河边是个不错的选择。藏马要比内地的小一圈,不过看上去很精干的样子,而牦牛都配上了五彩的装饰,很漂亮。藏族向来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牧民们一路牵着马带你到湖岸,一边就深情地唱起当地民歌来——悠闲地坐在马背上,仰头是蓝天白云、眼前是雪山碧湖、耳边天籁梵音,这一切让人顿时忘却了世间的所有烦恼,心旷神怡…… 骑马去岸边 念青唐古拉和纳木措 湖边放羊的孩子 漂亮的白牦牛 站在纳木措岸边柔软的细沙上,放眼望去水天一色,既辽阔壮丽,又秀美宁静,湖水碧蓝碧蓝的,周围有雪山的环抱,河岸上是一堆堆的羊群和牦牛还有马,熙熙攘攘,一派和乐的景象!美得让人情不自禁地心生赞叹!看着眼前如诗如画的风景,心神都舒展开来,于是我便乘着这飞扬的心纵情地跑了几步…… 不跑不知道高原的厉害,这一跑,居然就很灵验地反应起来!头疼四肢发软浑身难受,只好乖乖地回车上休息。接着本来是要翻过山去吃午饭的,可一点胃口也没有,还恶心反胃肚子疼。本来以为忍忍,忍忍就过去了,没想到忍着忍着居然哗啦一下吐了出来——看来忍是忍不过去了,下午还有行程呢,还是老实吸点氧吧。 就这样我一边吸氧,一边跟随汽车颠簸着去往羊八井温泉,一路都昏昏沉沉的,根本无心欣赏沿途的风景。羊八井好像离纳木措并不近,似乎摇摇晃晃过了很久的样子才到达。 羊八井其实是一块很大的地热田,位于拉萨西北当雄县的羊八井区,有喷泉、温泉、热泉、沸泉、热水湖等。温泉的矿物质含量很高,浸泡洗浴对多种疾病都有好处。1982年这里建设了地热电站,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供电,目前拉萨40%的供电量都来源与此。不过现在的羊八井在全面修缮中,看起来就和工地差不多。温泉分室外和室内两间,都是瓷砖砌起来的池子,就像是游泳池。泡温泉好是好,但对机体的耗氧很大,我又是病怏怏萎靡不振的,还是早点打道回府吧。 回到拉萨,海拔恢复3000多,人就舒服多了。到了宾馆,基本就没什么事了。不过毕竟被高原反应折腾了一下,所以还是不敢冒险洗澡,只是洗了洗脚擦了擦身。颠簸了一天,午饭晚饭都没胃口,有点累,于是吞了一粒保心丸、两粒红景天,爬到床上调着电视频道,一边等天黑一边迷迷糊糊地睡去。 2007.7.4 贡德林寺 八廓街 大昭寺 布达拉宫 藏医学院 为了保护布达拉宫这座古老的土木式建筑,每天都要限制参观客流——这年头,要进布宫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带好身份证在前一天下午去布宫预约,领取第二天进入布宫的预约票,这样第二天才有机会真正进入宫殿内参观。不过第二天还不是想几点去就可以几点去的,预约票上有规定的参观时间。比如说你领到的是第二天10点的预约票,那你就要在10点前从专门的入口进去,凭身份证和预约票换购参观卷。一般来说,散客从正门进入,团体从边门进入。参观卷人民币100元,此外还要加付手续费,手续费随季节不同有很大的涨幅,淡季一般人民币200元,旺季就没底了。就这样,布宫现在的门参观卷乎还是一票难求!一般来说散客自己是没办法弄到票的。我从西藏回上海的时候,听说那时布达拉宫的门票已经被黄牛炒到800元了!光参观卷还没加上手续费就是800! 目前布达拉宫这种情况也有它迫不得已的难处。布宫始建于松赞干布之父朗日轮赞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1994年,布达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较好地保护这座历史悠久的土木式宫殿,联合国相关部门规定每天参观人次不得超过2500人。可青藏线一通,去西藏观光的旅客飙升,到了西藏,谁能不去布达拉一睹它的风采啊。这样一来,每天的客流就远远超过了2500,并达到了人为破坏的程度。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再拨款给布宫维护之用。目前布达拉宫的确被伤害得不轻,所以,布宫一方面要加强客流的限制,另一方面还要从门票中提取经费用于日常的维护和修缮。此外,为了错开每天庞大的客流,布宫还规定团体游客在宫殿内的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不过作为一座政教合一的宫殿,朝圣的藏民只要付2块钱就随时可以进入。在布达拉宫内外,一直都可以看到虔诚的藏民在朝拜、转经、供养、磕长头…… 我一个人势单力薄的,在西藏人生地不熟的,还是随了团去布达拉宫比较保险。团里领到的是4号下午3点的票,所以,早上我们安排了别的行程。 首先,我们来到了靠近拉萨市中心的贡德林寺。贡德林寺建于1986年,是拉萨的四大林之一(其它三个分别是丹结林、措德林、策默林)。四大林又称呼图克图,呼图克图是蒙语“化身”的音译,是清朝政府授予藏族和蒙古族地区喇嘛教大活佛的封号。简单地说,四大林就是拉萨有资格摄政的四位大活佛的寓所。 贡德林寺的门面和殿堂都不大,不过它的后山有一个很大的闭关中心。据说这里是文殊菩萨的一个道场。寺里现有两个殿堂,一楼的一个是供香客求签的,主供白度母。贡德林寺这尊度母像是整个西藏最大的,高约四米,建寺时用红泥塑成。很多藏族女性都在这位慈颜善目的菩萨面前求签,据说她与汉传佛教的送子观音类似,是女性的保护神。另一个殿堂在两楼。上楼的木梯边放了许多双鞋,寺里的僧人上去都必须脱鞋,而游客可以穿着鞋上去。二楼的殿堂里主供的是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殿正中有个宝座,是该寺活佛的。 在寺内一位向导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两楼殿堂边的一间屋子,参见了该寺的一位活佛。活佛为我们诵经,做了殊胜的加持,还为每个人摸了顶,向导更是为参观者献上了圣洁的哈达。只是我还是没进帐的穷学生,目前还没有能力供养1~3年的酥油灯,只好稍稍供养一些财物,聊表诚意。 参拜完贡德林寺,我们去了八廓街。八廓街位于拉萨市中心,环绕大昭寺一周,建于松赞干布时期,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于大昭寺建寺的历史一样长,是以大昭寺为中心的三圈转经道的中圈(另有外转经道和内转经道)。八廓街现在以亚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而闻名。沿街的商铺一路排开,商人以四川人和藏民居多。商品真是琳琅满目无所不纳。在八廓街,只要你够耐心、够体力,就能淘到各种宝贝:藏刀、藏香、藏药、唐卡、氆氇、金花帽、各种宗教用品、首饰……运气好的话还能请到尼泊尔的佛像、买到印度的香料!逛了这条街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眼花缭乱。 逛八廓街除了需要体力外,还有一项技能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侃价!通常要按开价的1/6来侃,有些乱开价的侃要价的1/10也不为过。不过现在做生意也不容易,后几天我独自在拉萨自由活动,下午通常去八廓街卖东西,有时候都2、3点了,成交的竟然还是老板的开张生意。那里的生意人有个习惯,就是收到开张生意的货款时,会用那些纸币在自己店铺的其它商品上一一扇过,特别是藏民老板,口中还念念有词的,应该是是祈求开张大吉财源广进吧。 那天是跟了团逛八廓街,虽然是自由活动,但有时间限制,才一个半小时,反正我还要一个人在拉萨多住好几天,倒是候有得我逛了,所以这天我也就大致看了一眼,然后跑到大昭寺门口磕长头去了。 大昭寺的香火那个旺啊,门口烟雾弥漫的,磕长头的人也很多,信众们恭敬地俯身、虔诚地朝拜,那场面真是令人随喜赞叹!不过在那里磕长头的似乎都是藏民,没有汉人,一开始我还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来趟藏地也不容易,人家从青海三步一拜走三四个月都要走到大昭寺门口磕长头呢,我这来一趟,不磕几个实在有点遗憾有点对不起诸佛菩萨——不管了,磕!我没数自己磕了多少个长头,不过磕好了还是很开心的。接下来就是参观大昭寺。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时期,当时由藏地、汉地和尼泊尔的能工巧匠历时一年建成。全名为“惹萨嘎喜熙朗祖拉康”,意为羊和土神变的经堂。相传大昭寺建寺前,原址是一个名叫吉雪印沃堂的湖泊。唐文成公主进藏后,用阴阳五行之法,看出西藏的地形就像一个仰卧的魔女,而沃堂湖恰为魔女罗刹的心脏,只有在沃堂湖等处建寺,才能镇住魔女。于是,就用羊驮来土把湖填平,建起了大昭寺。羊在藏文中念“惹”,土念“萨”,“惹萨”也就是拉萨这个地名的由来。而大昭寺这个名字,可能与黄教兴起后,每年在该寺举行传昭大法会有关。 大昭寺建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历代达赖喇嘛和班禅厄尔德尼的受戒仪式都在大昭寺里举行。寺内主殿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据说这尊佛像由释迦牟尼在世时亲自开光,非常殊胜,在全世界佛教徒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见到这尊佛像,就如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所以一年四季来这里绕寺转经顶礼膜拜的信众骆绎不绝。大昭寺在藏民心目中举足轻重,有这么一说:布达拉宫是拉萨的面孔,大昭寺是拉萨的灵魂。 在大昭寺的东南、东北、南和西大门门口各有一根高耸的经旗杆,相传这四根经旗杆各有历史,信徒们经过那里都会驻足合掌顶礼,或将前额抵在经旗杆上虔诚地祈祷,也有很多藏民请了五色经旗一层层地绕在旗杆上。大昭寺门口还有供灯房。藏香虽然很有名,但藏地的寺庙是不供香的,供的都是酥油灯。酥油是从牛奶和羊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每头牛每天大概产4、5斤奶,每百斤奶只可提炼出5、6斤酥油!供奉给佛祖的都要用最好的东西,所以供酥油灯,这也象征了佛陀奉献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供灯房不能随意进去参观,所以我只能在窗口张望一下。里面暗暗的,没有电灯,几个小窗的采光也不好,不过成千上百的酥油等一排排整齐地在黑暗中跃动,又有些烟雾缭绕的,神秘兮兮的,但也蛮漂亮。 进入藏地的寺庙参观,殿堂里一律都不能拍照,一来是为了不让闪光灯等对文物造成损坏,一来是为了避免照片流传到外面引起偷盗事件。所以就必须用脑子来看啦,呵呵。而且,进入藏地的寺庙就一定要尊重人家的风俗和信仰,比如要顺时针绕着殿堂参观,不能用食指指佛像,更不能说一些对佛菩萨不敬的话楼梯一律要从左边上右边下——尊重他人是做人最起码的道理! 大昭寺是一座天井式的院落,一楼各殿供奉的是诸佛菩萨,还有一圈回廊,即内转经道。二楼和三楼的殿堂是不对游客开放的,不过游客可以在的回廊里参观大昭寺的金顶。一进大昭寺的殿堂就能闻到一股酥油灯的奶香,藏地的寺庙里都有酥油灯的味道,这股奶香混合在空气里,粘粘的稠稠的,有些人可能会不习惯,我到还好。殿堂的墙壁上有很多精细的壁画,颜色至今非常艳丽。其中描绘了文成公主入藏的情形、藏王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仍戒指选址建寺的故事、布达拉宫和在药王山藏医学院的遗址…… 大昭寺的殿堂里供奉着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佛菩萨。它的主殿觉卧康——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佛殿,一开始供奉的是尼泊尔赤尊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佛8岁等身像,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本来供奉在小昭寺内,直到赤祖德赞迎娶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后,才将两尊佛像的位置互换了。现在觉卧康的殿门是用铁链封住的,藏民和游客都只能在铁链外瞻仰观望,不能进入。之间很多虔诚的藏民用前额抵在铁链门上虔诚地祷告,或是将洁白的哈达垂挂在铁链上,敬献一片诚意。 大昭寺原来并不大,在吐蕃末期朗达玛赞灭佛时层被关闭,寺内设施也遭到破坏。佛教复兴后,在各个历史时期,大昭寺受到各个教派的供养,曾多次得到修缮和扩建。今天所见的大昭寺基本保持了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嘉措扩建后的规模和格局。 站到大昭寺的三楼,就可以将寺内富丽堂皇的金顶一览无余,这些金顶穿过岁月的沧桑和时间的历练,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耀眼夺目。俯瞰一楼的院落,寺里的红衣古修拉从容地干着活,很宁静的样子,和围墙外熙熙攘攘的八廓街迥然不同。在三楼还能远眺布达拉宫,在群山的映衬下,布达拉显得凝重而沧桑。 磕了长头、参观了大昭寺,有点累了,正午的天气也渐渐热起来——藏地的阳光很辣,会晒得人皮肤发痛。看来下午爬山去布达拉宫还蛮艰难的。 布达拉宫是举世的土木式宫堡建筑,它巍然耸立于拉萨河谷的红山的南坡上,海拔3700多米,楼高13层,建筑高115.7米,气势宏伟,金壁辉煌,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红山也称布达拉山,布达拉是梵语普陀罗的意思,普陀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公元631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开始建造该宫殿,当时名叫“颇章玛尔布赤子”,后因雷电和战乱等,损坏严重。到了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时,为了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政权,重建了布达拉宫的白宫部分,并把政权机构从哲蚌寺迁到此处。以后,布达拉宫就成了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夏宫是罗布林卡),也是过去藏地正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都在此举行。阿旺洛桑嘉措圆寂后,他的宠臣第司桑结嘉措为了纪念他,于公元1690年在宫内修建了他的灵塔,并扩建了红宫部分。以后历世达赖喇嘛的灵塔(除六世外)也供奉在此,又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1936年13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基本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 其中,白宫部分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坐床(就是登基)、举行新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场所;红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并不像有些导游解说的那样白色的是白宫,红色的是红宫。顺便说一句,现在有些导游真是滥竽充数瞎讲一气,对人文风俗方面讲得有所出入,过还算小,对当地的历史和宗教信仰信口开河,那罪过真是大了…… 布达拉宫里的珍宝不计其数,但处于保护文物的目的,布达拉宫殿堂内不允许拍照,开放的殿堂不多,金顶也不开放,珍宝阁在整修,加之有1小时的时间限制,所以很多东西都无缘见到。 我们准时从侧门进入了布达山脚下的围墙。进布宫还有一道很特别的程序——安检。身上背的手上拿的所有大大小小的包包袋子都要一一检查,为防止有人刮金或不慎燃火,打火机、刀具和所有金属制品一律不能带进布达拉的白墙内。上布达拉宫就先要爬山。在高原爬山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爬山本来就很耗体力,高原空气稀薄,山上的石阶又很陡,还有猛烈的阳光奉陪——我们基本上每走十级楼梯就喘得要停下来休息会儿,大口呼吸着高原稀薄的空气为身体补氧。还好红山上的风景不错,俯瞰可以见到拉萨市的大街小巷,远眺能望见青山延绵起伏,天空又是白云朵朵,这样赏心悦目的景致多多少少也缓解了一些旅途的疲劳。 进入布达拉宫的院落就首先见到了一个小“奇景”——布宫的公共厕所!嘿嘿,这可是号称是高原第一厕啊!传说这个厕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共厕所呢(不过后来才发现,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山顶也有公厕)!到了高原第一厕,没有嘘嘘也一定要进去参观一下,呵呵。厕所里面有穿着藏服的人一直在那里坐着,可能是厕管员。一进厕所就有一股“香气”扑面而来,排队等唱歌的几个姐姐怕我插队,直嚷着叫我到后面去等着,我被熏得赶紧逃了出来。 院里有当地的工人正在整修地面。他们的工作方式很特别,男男女女一个个长袖长裤盲字口罩手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手拿一根竹竿,竹竿下面插着一个碗口大的石块,他们就一提一放地拿着竹竿捶击着地面,一边垂还一边整齐地唱着歌谣,和着歌声时而迈步、时而转向,就像跳集体舞一样,石头垂地的声音也齐刷刷地落在节奏上,也许,这是世界上最优雅的劳动方式吧。 我们参观的殿堂不多,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的灵塔殿,这座灵塔有个很有气势的名字——南瞻部洲唯一庄严。该塔殿是布达拉宫8座灵塔殿里最大最富丽堂皇的一座。殿堂里暗暗的,不过灵塔还是金壁辉煌,仅包镶该塔所用的黄金就有12万两,相当于3721公斤!上面还镶有近4000颗珍珠,绿松石、红珊瑚等宝物也是不计其数。尤为珍贵的是,灵塔内装有如鸡蛋大的佛陀舍利等稀世圣物,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在布达拉宫里匆匆忙忙地转了一圈就赶着下山了,真是意犹未尽,下山的路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刻着经文的石头摆放在山腰,上面刻的藏文密密麻麻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摆上去的。山岩边的树上还挂了很多五色经帆,颜色依然艳丽,随风飘动…… 跟团走当然少不了导游带去着买东西。不过我们去的地方比较特别,不是商场店铺,而是藏医学院。我当然不会买旅游景点的东西,不过去参观一下也不错啊。 一进藏医学院的大门,就看见宇妥云丹贡布的雕像赫然立在学院花园的正中。云丹贡布是在藏医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当于中医界的张仲景。著名的《居希》——也就是《四部医典》就是云丹贡布的著作。公元8世纪中叶,云丹贡布据其数十年的医疗实践经验,并参考各种藏医典籍,用了20多年时间编撰完成了该书,此后《四部医典》便成为藏医学的根本理论和主要教科书。 来到藏医学院的游客接待楼~哇,里面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好热闹啊!看来生意不错。我们一行被一个身穿白大褂的向导带到一间教室里,一边给我们看宣传资料,一边为我们讲解他们生产的藏药中成药的效力多么神奇。我看了看那份宣传资料,上面有一些中成药的组成成分,很多药中医里也用,而且都是些很普通的药材。 那个向导讲解完,去门外叫进来了几个穿白大褂的医生模样的人,一一介绍给我们,说是要为我们义诊。在他的介绍中,每个穿白大褂的人来头都很大,大多是些旅居国外偶尔回国或受聘于某某高级医院研究所的说辞。接着那些白大褂就在教室里分散开来开始为旅客们义诊,还有几个好奇的游客显得非常积极。我就坐在教室最后观望着。藏医的诊病顺序和中医学类似,也是望闻问切,并且很注重舌苔。治疗大法也是以偏纠偏,即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一番诊查之后,我听到一些白大褂陆陆续续地开始下结论:男的一律肾精亏虚、女的一概肝气不畅、年纪大的都是心脑血管不好——把我笑歪了…… 其实我不是看轻藏医,相反,我尊重藏医学,就像尊重中医学、尊重佛教一样。但是藏医学院用这种方式搞三产,实在是太是让我——无语。再怎么说,要请也得请些有真才实学的医生啊,而且,要真正弘扬藏医藏药特色的话,就该正正规规地望闻问切后好好地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开方子,每个人的用药和计量都应该有所不同。没办法,经济时代。当然,应当明白的是,这些白大褂的水平并不能代表藏医学的水平。 这天的行程很丰富,特别是参观了拉萨最精华的景点——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开心!对于高原环境我已经完全适应了。晚上7点多,我站在宾馆窗前,望着街上悠闲的行人,一些藏族大叔大婶信步摇着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还有一些牦牛奶牛悠哉悠哉地走过。外面依然阳光灿烂~这是一片纯净得让人看一眼就会深深爱上的天空,这是一片圣洁得让人一踏上就会深深眷恋的土地…… 2007.7.5 拉萨-->日喀则 雅鲁藏布江、水葬台、羊卓雍措、扎什伦布寺 这天的行程是去日喀则。日喀则市离拉萨市很远,大概5个多小时的车程,所以晚上要住在那里,次日再回拉萨。日喀则地处西藏西南部,是西藏除拉萨外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日喀则全称“奚卡桑朱孜”,藏语意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该地区亦称后藏,旧时属于“卫藏”中的藏地。日喀则海拔3600米,大部分处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中段之间,南部与尼泊尔和不丹接壤。 去日喀则的沿途风景很美,其实藏地处处是美景。首先要经过雅鲁藏布江和水葬台。雅鲁藏布江是西藏的第一大河流,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向南流入印度后称“布拉玛普特拉河”,并经孟加拉湾入海。雅鲁藏布江十分宽阔,我们所途径的流域,江水很平静,江面倒映着天空的颜色,江水默默地缓缓地流着,水清沙幼,让人看着心里也开阔平静下来。唉……黄河和她是根本没法比啊,黄河的水又脏又稠,简直就是泥浆水,看着直叫人恶心,这样的母亲河真是让人惨不忍睹…… 在雅鲁藏布江边有一个水葬台。藏地的丧葬方式和汉地有很大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塔藏、火葬、天葬、水藏和土葬。塔藏就是将法体砌藏在佛塔中,这是藏地的最高葬仪,只有达赖喇嘛、班禅厄尔德尼和大活佛才能享受。这些大德圆寂后,先从其法体的自然通道将内脏取出,再用各种名贵的藏药和香料反复脱水,最后用麻布包裹放入灵塔内永久供奉保存。灵塔分金银铜木泥几种,根据活佛的地位的高低而定。达赖喇嘛、班禅等圆寂后要建金灵塔。火葬多在僧人活佛和大喇嘛中进行,就是在他们圆寂后用火焚其法体,并将火焚所得的舍利和骨灰供奉在殿堂内。俗人中也有施行火葬的,把遗体火焚后,骨灰将被带到高山随风抛洒,或洒在江河中。天葬在藏地较为普遍,但一定要一生清白家庭正派才有资格天葬。天葬在藏语里称恰多,意为喂秃鹫,就是人去世后将遗体运到天葬台,天葬台都在山顶,由专门的天葬师解剖尸体,普通人大卸八块,地位高些的人被分解为365块,等着秃鹫来衔食,秃鹫食完后飞向高空,也将死者的灵魂带进了天堂。天葬师都是些解剖学很好的人,365块是要切得非常精准的,他们技法十分娴熟,听说天葬师都很有钞票,但是社会地位不高。水藏现在在西藏已经很少用了,一般寡妇孤老等没什么亲戚的人才会用水藏,顾名思义,水藏就是吧尸体扔到河里。在藏地,最下等的丧葬仪式就是土葬了,那些人生中有污点的、家风不正的、做过坏事的人就要用土葬伺候,被埋到土里也就直接打入了地狱,再想超生就难啦。 雅鲁藏布江的水葬台边插着五色风马旗,旗帜都蛮破旧了,一阵阵风吹过,经旗瑟瑟飘动,很有些凄凉的味道。水藏台边还有一只藏敖,是专供有人拍照合影的。据说一直藏熬可以敌过头狼!虽然听主人说这只藏敖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不伤人,但心里还是怕怕!所以只是远远观望了一下。 开过雅鲁藏布江,我们就上了喜马拉雅山脉。车子行驶在一圈圈的盘山公路上,海拔不断升高。不过那天我还好,对高原已经完全适应了,没有什么不舒服。最后,我们在一个海拔4900米的山峰上停了下来,羊卓雍措就横卧在山谷下。羊措是一个长条形的湖,又被夹在山谷之间,所以站在湖边反而是身在庐山,看不确切它的真面目,所以,簇拥在湖岸的山顶才是俯瞰羊措美景的好地方。羊卓雍措与藏北的纳木措和阿里的玛旁雍措齐名,被尊为西藏的三大圣湖。它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的山南浪卡子县,海拔4441米,是喜马拉雅湖盆中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山南地区的第一大湖。羊卓雍措藏语意为碧玉湖,传说她是天上的一位仙女化成的。站在山巅俯身向下望去,湖水一片碧蓝,程W形静静地横卧在山下,就像一块无暇的光滑玉石镶嵌在山谷中。虽然湖面平静,湖下可是一个热闹的世界,听说羊卓雍措里鱼类繁多,有西藏鱼库之称。不过藏民是不吃鱼的,对鱼虾等一概不捕杀。羊卓雍措还是藏南最大的水鸟栖息地,湖里的十多个小岛上鸟类繁多,数量惊人,每当产卵季节小岛就成了鸟类的天然蛋场。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没有赶上那里水禽的产卵季节,只零星看到几只类似海鸥的水鸟。 欣赏完羊卓雍措的美景已经过了正午了,我们按原路路下山,去往日喀则。山间到处可见一群群牦牛绵羊和大片大片的梯田,田里种这绿油油的青稞和金灿灿的油菜花,山顶是湛蓝的天空和触手可及的云朵,山脚是美丽的田野和可爱的牛羊,这真是人间天堂、人间仙境啊……令人心向往之,心向往之…… 从羊卓雍措到日喀则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车又摇摇晃晃颠簸了将近四个小时,直到下午四点多,我们才抵达了日喀则的俄尔寺丹吉林宾馆下榻。休息片刻后,我们还要去参观扎什伦布寺。日喀则地处西藏西南部,是西藏除拉萨外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日喀则全称“奚卡桑朱孜”,藏语意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该地区亦称后藏,旧时属于“卫藏”中的藏地。它海拔3600米,大部分处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中段之间,南与尼泊尔和不丹接壤。这里是一个宁静的城市,比起拉萨来,少了一份喧闹,多了一份安详。街上的人不多,但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淳朴的笑容。 到扎什伦布寺的时候已经下午5点了,看来又得匆匆参观了。扎什伦布坐落于日喀则城西尼玛山东尾,由黄教始祖宗喀巴的弟子一世达赖喇敦根吨珠巴于公元1447年倡建,历时12年建成。到四世班禅罗桑曲吉担任扎寺赤巴(住持)时,对扎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此后,扎什伦布寺就成了历代班禅额而德尼的驻锡地。扎什伦布是吉祥须弥、吉祥妙高山的意思,它是后藏的第一大寺,也是葛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在扎什伦布寺,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强巴佛大殿。大殿是由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于1904年主持建造,1914年建成。殿内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像——强巴佛,也就是未来佛,他是扎什伦布寺的象征。大殿公分五层:第一层是莲座殿、第二层是腰部殿、第三层是胸部殿、第四层是面部殿、第五层是冠部殿,五层状如阶梯,层层收拢,每层顶角都各卧雄狮一尊,整个佛像高达26.7米,肩宽11.5米,极其庄严。可惜楼2~5楼都不对游客开放。不过在底层瞻仰强巴佛足以让人肃然起敬,特别是强巴佛的眼睛,那柔和的目光、慈悲的眼神,似乎能穿越时空,径直看到你的心里去。据说整个佛像用去了紫铜23万斤、黄金6700余量,仅镶嵌再佛像眉间的白毫就用了直径3cm的特大钻石1颗,直径1cm的钻石32颗,其它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也多不胜数,集一时佛教造像之盛,堪称世界一绝啊! 扎什伦布寺里还供奉着班禅的灵塔,分别是四世班禅的曲拉康灵塔殿、五~九世班禅和葬的东陵扎什南捷灵塔殿和十世班禅的释颂南捷灵塔殿,目前这些灵塔殿都还对游客开放,一定要虔扎什伦布的药师塔 围绕药师塔的转经筒 诚地朝拜一下啊! 傍晚时分,天上飘来了大朵的乌云,马上就要下雨了,我们只能抓紧时间匆匆参观——跟团就是不好,到哪儿都像赶时间一样。索性几个主要的大殿都已经参观好了,剩下的就是下山出寺路上的的一些沿途风景。说起风景,其实这里除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景观,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景——就是这里的人。一踏进扎什伦布寺,就感觉这里的僧人和拉萨的僧人有些不一样——这里的古修拉都特别友善,那眼神、那笑容,都是亲切和慈悲。而且这里有很多还在初步学佛修法的小僧人,给他们照相时,他们还有些腼腆,这种纯净和纯朴,一定会深深打动你! 当然,拉萨某些僧人和藏民的态度我也是完全理解的,有些汉人对佛教不恭敬,参观时议论来议论去的,有些导游对当地的人文历史瞎编故事乱讲一气,青藏线通车大量游客涌入,打乱了很多寺院本来的朝拜礼佛和法式……当初我决定一个人去西藏的时候,身边的人都说我小姑娘胆子够大,居然敢独闯那么厉害的地方。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好怕的,一个佛法那么昌盛的地方,人心也一定是明净的。那里大多数的人还是很友善很纯朴的,只要尊重他们、 尊重他们的信仰,他们一定会回报给你最灿烂的笑容! 从扎什伦布回宾馆的路上,我听说了一件很心痛的事,原来11世班禅有两个,一个是藏民们认可的转世灵童,中央政府怕西藏搞分裂,把这个灵童软禁在了北京,有重新指定了一个。现在政府指定的11世班禅在北京学习,藏民认可的那个转世灵童下落不明,一说是偷偷去了印度。这种事情,要我是藏民也会愤的,而现在藏民又误以为汉人的想法和中央政府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这也造成了藏民有时候对汉人不是很友好的原因之一。凭良心讲——算了,不讲了,我也学佛,不能造口业,对政府的着种干预只能闭嘴。可想想现在的情形:11世转世灵童有两个,14世达赖喇嘛又将不再转世,经书上说大宝法王也就转世到第21世(现在已经是第17世了),这个末法时代啊…… 今天的行程满满的,回到俄尔寺丹吉林宾馆已经挺晚了。雨已经停了,天还亮着,在窗口俯视日喀则的街景,小风清凉地吹到脸上,很是惬意。我喜欢这里悠哉的生活节奏、我喜欢这里安宁的环境、我喜欢这里祥和友善的氛围、我喜欢这里每个人脸上干净透明的笑容,我——爱上日喀则!^_^ 待续……
|
转自:http://cindy-fxl.spaces.live.com/blog/cns!6262ae704df3fc8e!5858.entry10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