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进藏日记之十二过拉孜 |
[游记]进藏日记之十二过拉孜 |
2007-08-06 sina.com.cn |
出了日喀则不远,路更加坏了。有时只是一片大水,我们只能绕道而行。绕的道是没有路面的,常常就是寻找浅水的河滩冲过去。四下里都是荒芜,万一车坏在半路,真不知到哪求救。在藏地行走,百分之九十的地方是没有手机信号的,只有进入城镇后才能有与外界取得联系的机会。昨天上路后大家情绪都很高昂,黄瓜西红柿也因此受到热情追捧,到今天就所剩不多了。路面一坏,小柯有点担心起来,说是黄瓜几天也坏不了,谁也别吃了,留到关键时刻吃。渴了先喝矿泉水,带了有一箱呢。 下午二点多到了拉孜。在内地,这顶多就算一个极小的乡镇,但拉孜却是一个县城。这个县城好像只有一条街,沿街开着一二家四川小饭馆,还有一些藏民开的杂货店。街上走着的都是藏民,空气中飘浮着一种特殊的酥油和羊肉混合的味道,很重很浓。 我们选了一家川菜馆门口停车,还没下车,就被一群藏族小孩子包围了。他们每个人手中高举着石头,嘴里不知嚷着什么,把我们吓了一大跳,不知出了什么事。郭师傅说别紧张,小孩子卖海螺化石呢,在喜马拉雅山一带捡的。 喜马拉雅山脉也曾是地球上的海洋地带,多少个亿万年后才成了世界最高的山地。 我们一下车,孩子们就围了上来,果然手里都是大大小小残缺不一的海螺化石。这些孩子晒得像黑人似的,满怀希望地用生硬的汉话叫着“阿依,二十!阿依,十!阿依,五、五!”听着真是不忍心不买。等小柯和郭师傅点菜时,我们一人买了四五块,让每个孩子都有点收获。不过等到我们吃饭时,又来了一批卖化石的小孩,我们不敢再买了,也拿不动了。饭后到隔壁的杂货店去看了看,看见店里卖的藏刀和锅碗脸盆酥油放在一块,那些藏刀没有八角街上卖给游客的花哨,却很结实。我们并不打算买这种开了刃的刀,因为不是藏民,检查起来会算成武器被没收,却还是好奇地一把把看。单是这认真看的态度就让那藏族汉子高兴了,他说他卖的刀钢是最好的,为了让我们相信,他用其中一把顺手削下一块木片来,得意地敲敲刀把。又问我们是不是准备去珠峰?大概路过拉孜的游客十有八九是去珠峰的。见我们点头,他却摇着头说:“汉人,奇怪。” 车子离开拉孜时,郭师傅告诉我们,藏人对汉人征服珠峰的说法是最感到奇怪的,他们认为珠穆朗玛峰是母亲一般神圣的雪山,最多只能说去攀登,为什么很多汉人偏要说去征服珠峰呢? 是啊,为什么汉人总喜欢以征服某一样东西为荣呢?大地上的所有,都是上天所赐,山川万物,我们享用时已是要万分感恩,哪能由得你不知好歹不知天高地厚唯我独尊呢?古人深谙此理的要算苏子了,他游赤壁时对天地的感恩和惆怅,令后人读之有愧。可今天还能有多少人读之有愧呢? 听说西藏天葬的风俗,便是源于最实际的感恩方式:在世时我们享受了万物,如今将自己还给万物享用。 与汉人死后还要大造坟茔相比,这真是无比豁达的生命观。 中途我们又翻过一座大雪山,是海拔5200多的加拉措山口。山口上除了玛尼堆,另外建有一座飘扬着无数条经幡的牌楼,上面写着“欢迎您来到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意味着从加拉措开始,我们就进入珠峰地区了。郭师傅说天黑前必须赶到定日,这一路下去再无人烟。 虽无人烟,却在这喜马拉雅山的腹地看见有山坡上坐落着不知多少年前的村落废墟,风化成土林一般,有些山洞口还留下了不知是建来干什么用的圆形土坯。在这如今已没有任何植被的高原寒冻地带,从前也曾有过绿地和人烟吗?说不定那还是一座无人能知的古城,就像阿里的古格城堡,只是它早已被人遗忘,湮没在历史的黄土大风中。 想起传说中喜马拉雅山上历代都有遗世独立的高人修行,会不会就在这样的洞中住过?而随着雪峰地带也被文明侵入,于是被迫走向了更高的雪峰?想想这些都令人迷茫而神往。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a4dfc6010005uz23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