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樟木行

[游记]樟木行

2008-05-22    sina.com.cn

樟木行

2007-10-20 13:58:14

大中小

《日喀则-聂拉木-樟木-友谊桥》 《樟木镇》

《中尼友谊桥》

樟木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地属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是中国通往尼泊尔王国的重要通商口岸。由于海拔较低、气候宜人、风光旖旎,樟木已成为西藏著名的旅游景点。国庆期间,我们到樟木看望一位老党员,亲身体验了这个边境小镇的独特魅力,留下了深刻印象。

聂拉木

聂拉木藏语意为“大象颈脖”的意思,人们通常理解和汉译为“地狱之路”。早在元朝年间,聂拉木县同西藏一道正式划归元朝疆域,属中国元朝的行政区划受中央管辖。1276年聂拉木地区属于拉堆洛管辖,为阿里的一个行政区,到1618年受乌思藏地方政府管辖。1751年,清朝政府废除西藏的藏王制,建立地方噶厦政府后,在聂拉木设立聂拉木宗(相当于今聂拉木县),从此开始由噶厦政府向聂拉木派驻雪巴(相当于县长)。公元18世纪50年代,廓尔喀人(尼泊尔)借口西藏地方商务协定,派兵侵占了聂拉木等地,并于公元1856年签室了非法的藏廓条约,直至西藏和平解放是才予废止。民主改革前,聂拉木宗属阿里辖区。1959年西藏工委决定,取消旧政府。1960年5月正式建县,划归日喀则地区管辖。

也许考虑整个县域的平衡发展,聂拉木县的县城并非在名气很大的樟木,而是设在距樟木以北30公里的充堆(聂拉木镇)。目前,从老定日(岗嘎)到聂拉木200多公里,道路正在修筑中,尚未黑化。聂拉木镇是沿着中尼公路两侧依山跨水修建的一座小镇,从峡谷的这边望去,整个镇的形状扁平狭长,像是雕刻在岩上的一幅壁画。县城只有一条窄窄的街道,除了县委县府大院,几乎见不到像样的大建筑,居民的住房大都建在山坡上,比较有层次感。因为是路过,对这个小镇的情况了解还不是很多。

樟木沟

从海拔4000米左右的聂拉木镇,顺波曲峡谷往下到樟木约30公里,沿途全是高山深谷,谷陡且窄、石木森然、植被葱郁、雨水极丰。这一地段就是著名的樟木沟。到樟木旅游,主要也就是参观樟木沟。

因为318国道樟木沟路段正在施工中,车辆行走十分缓慢。据说,为了确保施工进度,这里白天限制车流量,货车等只有等到晚上7点以后方可通行。我们所走的这条道路几乎是从峭壁上硬生生开凿出来的,不仅弯道多,经过的山溪也多,建筑成本相当于其它路段的三倍多,而且危险性相当大。有的地方正搭起脚手架垒砌和浇铸路的外立面,伸头往下一看,竟是不见底的万丈深渊,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段路的峻险在西藏众所皆知,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尽管“行路难”,但到樟木沟旅游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在去樟木镇的路上,见得最多的是瀑布、森林和青山,对于在西藏见惯了荒原和秃山的人来说,实在是有些奢侈。因为走得慢,我们可以透过车窗,饱览沟中的奇异景观。置身峡谷之间,见周围山体上常有流水飞瀑,有的立壁上竟多达十几道白色的飞瀑,从高耸入云的山巅而下,经石壁和立松直达深谷,足有千米之高。一路上,“哗哗哗”的水声不停地冲击着我们的感官,疑似来到了《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有趣的是,有几处公路从瀑布下穿过,有经验的驾驶员会故意多停留一会儿,可以免费洗上好几次车。

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区区30公里路竟花了2个小时。若不是怡人的景色相伴,我想自己肯定会烦躁不堪的。有时看见溪流从车旁潺潺而过,还以为下到了谷底,可刚转个弯,又是一道无底的峡谷。这樟木沟到底有多深、有多长,可以说谁也说不准。

美好的东西只有付出一定努力后获得,才会觉得更美丽。樟木沟就是一道“风雨之后方见彩虹”的美丽风景线。

樟木镇

樟木地处中尼边境喜玛拉雅山中段南麓沟谷坡地上,海拔2300米,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镇。一些现代化建筑和古老的木结构房屋依山散落在盘山而下的公路两侧。街道拐弯很多、坡度较大,整个镇的房屋布置比较随意,高低错落明显,层层交叠紧挨,多由街道和石阶相沟通。有人说,这座小镇与“山城”重庆有几分相像。站在小镇的高处,穿过房屋间的空隙往下看,发现大多数房屋都有小花园和铁皮屋顶,还布满各种风马旗、运气树等,将整个城镇打扮得花花绿绿的,在周围青山绿水和白云的环抱中,显得非常醒目。

樟木作为一个十分繁忙的通商口岸,街上车水马龙,往来的中国和尼泊尔货车,常常把原本不宽畅的道路堵个水泄不通。我们进镇的时候,正赶上堵车,陪同的达娃部长说至少得等上1个小时。我们就下了车,抄一条近道,徒步前往旅店。所谓的近道是一条往下的石板小路,坡度很大,需侧身慢行,约200米左右,直至下一个层面的街道。行走在樟木的街上,只见两旁开满密密麻麻的商店,经营着各种各样的物品,还有不少印度、尼泊尔等地的泊来品。街上的行人除藏族和汉族外,还有很多印度人和尼泊尔人,各种肤色的游客、商人来来往往,十分热闹。

在我们看来,这座边境小镇的国际化和现代化速度令人咋舌,无怪乎被誉为西藏的“小香港”。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65070301000cm6.html35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