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在西藏一个月的旅行日记!

[游记]我在西藏一个月的旅行日记!

2007-07-25    9232.org

我在西藏一个月的旅行日记!

今年暑假我以自助游的方式独自一人去了趟西藏游玩。回来以后看着大量的相片以及路途上所写的日记,感觉不整理一下确实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这一趟历时一个月的艰苦旅程。所以,经过半个月的思想沉淀以后,本人开始着手整理这趟旅程的游记。计划能做成一本书的样子,而现在已经完成三分之一左右了,看起来感觉还是不错的。起码自我满足的目的可以说是达到了。在此特意上传该游记给大家一同分享我的劳动成果,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哦!
由于从文案到资料收集再到排版等等工作都只由我一个人完成,所以肯定会有不足之处,如果做得不好请多多见谅!
我的游记会带着你慢慢走入西藏,跟着我一同感受旅游的乐趣、体会藏区的魅力吧 。

(1):去西藏到底能得到什么?这种问题我在出发之前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回来以后,也许该好好想一想吧!
或许……说去一趟西藏能得到什么的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仅仅是感受到了……感受一种出门人的心情罢了。体会到远离自己的生活轨迹上有这么一个地方,仅仅如此。
但是,这对于我来说已够了!

(2):这是我的旅游线路图!
深圳——西安——兰州——西宁——格尔木——当雄——纳木措——拉萨——墨竹贡卡——拉萨——日喀则——桑桑——二十二道班——神山——擦咔——改则——二十二道班——拉萨——西宁——兰州——广州——深圳

(3):这本日记本实际上是一本速写本,它是我在出发前一个晚上老爸送给我的。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有纪念价值的东西,因为这个本子历史悠久,本子原来是白色的纸张,现在已经变成黄色的了。就是因为这样,我可是喜欢得要命哦!旅途中一直有它陪伴着我,看见它就想起老爸,想起西藏,想起很多很多……
自己的日记对于别人而言,连屁都不值!但是对于自己而言,那却是一种证据。一些证明自己还活着的证据。有些人会烧毁它,有些人会忘记它,有些人会爱惜它,有些人会……
而我会喜欢翻阅它。

(4):2006.7.13晴
在火车上的第二天,依然那么地无聊,只有两件小事,感觉还蛮是挺神奇的。
早上大约8点多吧。我一直在铺位上睡觉,当然看不见下面窗外的景色。而且我是闭着眼睛在睡觉。我闭着的眼睛里依稀看到了荷花,脑海一霎那出现了荷花的影像,就在同时,下面的那对母女就在说:“啊!外面的荷花很漂亮啊!”我的心一惊。竟然有这么巧的事情?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预见?
另外,在火车通过隧道的时候,车厢突然熄灯了,车厢内变得一片漆黑,而广播里仍然播发着音乐。是S.H.E的“不想长大”,那一刻感觉很奇妙。好像在穿梭着时空隧道。呵呵……
快到西安的时候,我终于放下了自己的铁面具,到下铺和两个小女孩聊了起来,其实,她们还是蛮可爱的,当她们知道我这一行的目的以后,她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又是佩服又是羡慕的看着我。当然,还有不解。我虽然没有多说,我知道,说多了她们也不能理解。或许,她们终有一天会明白的。如果不能明白也总会有一点理解的吧!她们主动和我拍照留念。而且记下了我的联系方式。呵呵……就这样,我的旅程首张值得回味的照片就诞生了。
虽然我不记得她们叫什么名字了。但是,我记得她们是这个旅程中首张跟我合照的两个有点可爱有点叛逆有点傻气有点单纯的高中生妹妹。

(5):在西安
一到西安赶紧找了家宾馆,然后给电子数码用品充电。当然咯,人也该充电了,洗澡是我充电的一个方法。然后就是到大街上找些好吃的。这里给我留下的印象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热!这种热就像烤肉片一样的干热。洗完澡走在大街上,我的衣服还是湿透了。本来还想去逛逛钟楼附近的古玩街的,结果没找着,在路人的引领下竟去到了碑林附近专卖文房四宝的街上。虽然挺郁闷的,但是没办法,时间也不早了,只好回宾馆看电视就寝了。那一晚睡得不错一夜无梦,早上大约10点钟起床。在宾馆楼下的小饭馆叫了一份水饺、一碟青菜,味道还行,不过浪费了不少,因为实在吃不下。看来北方和南方饭菜的份量还是有些差别的。
西安-兰州
在西安至兰州的火车上,碰到一对兰州的母女,他们刚去青岛旅游回来。我和那女孩聊了很多很多,特别能谈得来,因此这段10个小时左右的硬座火车旅程显得很轻松,时间过得飞快。
她个头有163左右吧,一头干脆的男孩短发,T恤短裤,让人觉得很精神。虽然样子不是楚楚动人那种漂亮的类型,但是让人觉得很舒服很清爽。她是学牧草的,经常去到草原上学习。研究草原上的草的生态。经她说,我才知道,原来野花特别多的草原并不是一个生态健康的草原,因为其中很多种野花是一种影响生态的花。我虽然不太能理解其中的道理,但也算是知道多一件常识吧!另外,有一种草原上的老鼠叫“罕嗒”(音译),藏民从不杀这种鼠,因为人杀这种小动物的时候,它会两前肢合掌,身子站直,就像佛的动作,而且还会发出一种类似于哭的声音,所以藏民从不忍心去杀这种鼠。但是这种鼠对草原的危害很大,而一些有关的人士为了草原的生态正积极地在鼓动藏民灭鼠。这种鼠长得大的话,身长有40公分,门牙达5公分长,全身的毛呈灰色。它的皮毛做的工艺品、钱包等等的还算挺值钱。一个小小的钱包也要一、两百块钱。但是藏民一般不愿杀,所以这种皮毛做的东西并不多,也不流行。
另外,还谈了很多,比如她们学校有一个非常富有的老师,因为这个老师是专门研究藏獒的。他养的藏獒当中有一只可卖一百来万,曾经被盗过,还出动了警力才把它找回来等等。真的听了很多有趣的事。到了兰州车站,我们依依不舍地道别,最后一刻我们才突然想起来,我们竟然连对方叫什么名字都还不知道呢!于是我告诉她,我叫健健,她叫什么思来的,因为车站太吵杂了听不清楚,也来不及问她就匆匆地告别了。其实,名字真的不重要,不是吗?
在兰州
在车站买好了明天去西宁的火车票后,就根据这对母女告诉我的去了距离火车站不远,大约两站路的和平饭店。她们说这个和平饭店已经开了很久了,一直以来还算是不错的旅馆,主要是价格比较实惠。但是,是不是就因为历史悠久的缘故?这个地方实在不行啊!房间门口的走道上充斥着一股尿味,而且整个走道黑乎乎的。我的第一感觉就是KB!不过,我想还是别太娇气吧只是睡一个晚上而已,去房间看看吧。服务员把我带到一间客房的门口,我探进头去看,这时一个男的也挤过来探头看房间,我看是三人间,就问一句“怎么是三人房,我一个人可以给间单间我吗?”旁边那个男的极其猥琐地面带令人心寒的笑容说道:“我们俩一起睡,怎么样?”立马把我吓得跑下楼,走在大街上还在觉得恶心。
由于背包太重,再走了几百米实在撑不住了,看见马路对面的“华辰宾馆”四个大字,决定过去看看。这家宾馆环境挺好,三星级的。普通间198元,对我的标准来说贵了点,不过由于刚刚惊吓不小,又是晚上11点半了。思前想后还是咬咬牙住下了!想一想还是别因小失大的好。
兰州-西宁
早上7点,老公打电话叫我起床,一早听到他的电话让我差点忘了自己是在距离家3000公里远的兰州。这就是中国电信的伟大吧!
匆匆忙忙赶到火车站,马上就可以登上火车了,坐下的时候,才发现旁边的三个邻座都是年轻人。蛮有趣的,开始的时候似乎我们四个都特别困(毕竟是早上八点的火车),都趴在桌面上睡觉,过了一会,我觉得实在睡不着,无聊着。我决定打破沉默,厚着脸皮说道:“都别睡了,聊聊天吧!”就这样,话闸子还真一下子被打开了。而且,我发现他们三个聊得比我起劲多了。他们三个当中,其中一个女孩是回家的,在兰州读书回西宁。一个男孩是在西安读书的陕西榆林人,来西宁找同学欢渡暑假的。另一个男孩看起来比较老道,据他说他什么工作都干过现在在西宁打工的。他好像懂很多,他说他还曾经去挖过冬虫草。然后才知道那个在西安读书的男孩竟然就是专学这个的。实在太有趣了,专家碰上专家了。不过显然,老道的这位仁兄并不甘示弱,他强调他的实践经验。但是即使如此,学院派和实践派同样无法教会我如何分别真假虫草(可能我天生愚笨吧!)不过还是知道了一些关于虫草应有的相关知识。原来只有在虫受到感染那一段时间,半虫半草的时候,这些从草才有营养价值,而这只有在三至六月份的时候,一过了6月份,这些虫草就没用了,因为虫已经彻底死了。而实验室已经可以人工培养出这些虫草了,只是比较难做到而已。
聊着聊着,时间果然好过多了。对了,还有一件事,这是老道的那位仁兄提醒我注意的,火车有一段路是平行与另一段公路的,对面那段公路有趣的是,它一直是盖在高架桥上的,但是这段桥并不是横跨过河的,也就是说,公路是一直沿着河走,盖在河面上空的。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南方确实少见!这确实难为了修路的劳动人民啊!虽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但是这种“走”到底流了多少血汗才能换回来?
下车的时候,西安读书的这位男同志很有风度,主动帮我背包。我当然感激不尽,只是看着他那么斯文的一个男孩帮我背着个大包,我确实有点不忍,但是我还是给他逞英雄了。因为据说男孩的面子会比命来得更重要。出了站口,我感谢了他一番,道别的时候他似乎还想说什么,我装傻说该拦车去旅舍了。于是看着他的背影渐渐远去,而我又开始一个人,当务之急就是找到早已与桃子约好见面的桑珠青年旅舍。

(6):在西宁
在互助路转了好几个来回才找到这间小得不起眼的旅舍,经过一番周折,还好还有床位,25元一个晚上,依这里的条件来衡量这个价格并不便宜。不过这里是一些专门自助游的人的一个汇集点,所以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屋内尽是一些藏族特色的摆设。地毯、吊灯、椅子、桌子等等。我一来到就坐下吃了一个泡面和要了一碗酸奶,不过,太酸、奶味好像也显得不够浓,不够巴丁家的酸奶好吃。(巴丁是我在青海玉树认识的一个藏族小男孩,我当年在他家住了十天。)
我住的是三人间,跟我同一个房间的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的。男孩是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旅游的香港小弟弟名字叫思维,才17岁,人很可爱且老实,人也不计较。178的个头,鼻梁上架着一副灰色胶框眼镜,总戴着他的大铁人帽子。他妈妈是上海人,所以每年都回一次上海看姥姥,能说一口港味极浓的普通话,喜欢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的东西。挺谦虚的,所以我蛮喜欢和他分享我的游乐经历。他出门已有两周,去了北京、西安。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去青海湖看日出和日落。
另外一个是大约三十多岁的姐姐,姓叶(她只愿意透露她姓叶)所以我和思维只叫她叶小姐。她是广州华师大的美术系老师,每年多次出门旅游。去年她去了五趟云南、两趟西藏,在去年的时候就去了珠峰。可以说,旅游经验是非常丰富了。不过,我总会偶尔发现她面露忧郁的神情,她可能感情上有烦恼吧!当然我是不便多问的。和她聊天我们只会说说旅途上的一些趣事。她最大的愿望是去阿里转神山。
难得来到西宁就在旅舍和他们聊天,我当然会觉得有那么点浪费时间,因此我决定去西宁的大街上闲逛一下。西宁我以前来过,对这里还是有那么一点儿印象的,比如大什字那里。思维听到我要去逛逛街,他说要跟着我出去混。于是我们在认识一个小时以后就结伴在西宁的大街上瞎走。看着地图,把东南西北大街都走了,看到一个挺有特色的清真寺,还有一个正在修建的西宁大佛寺,乱走乱碰地还进省go-vern-ment去了,仅仅是为了那个看得见而不懂入口在哪里的大佛寺。想一想,那天真的挺傻的。
逛了所谓的市中心以后,回到火车站附近的建国大街上,逛了逛工艺品街。我买了一个左旋海螺,工艺看起来还算不错。而思维在兵用品店买了一个枪套,依他的话说,虽然知道没有什么用,不过感觉蛮好玩的。也是啊!旅游最特别的地方并不是那里有什么惊人的特别之处,而是心态的不一样啊!
然后,我们来到一家清真牛肉面馆,叫了半斤的手抓羊肉,两碗牛肉面,一份土豆丝,一份青菜。当服务员端上手抓羊肉的时候,我都惊奇地发现,这些羊肉竟然是冷的!我们两个你看我我看你的,都知道只要我们把这些羊肉吃下去以后,肯定会拉得不行了。于是,我们赶紧让服务员拿回厨房去热一下方敢食用。这一餐我们两个都吃得好饱好满足,最重要的是仅仅花了26块钱。大约我们的晚餐吃到块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原来空空的餐馆,现在已经坐满了藏民。他们似乎对我放在桌面上的左旋海螺非常的好奇,都拿去看一看吹一吹。我就在一旁傻乎乎的笑,当然他们都给我回以更加淳朴的笑容。大概像这种与藏民、喇嘛一个餐馆吃饭的机会应该不多吧!我该在这段时间里好好体会了。
吃完饭以后,我们步行回旅舍,吃饱了嘛!散散步也不错的。可是我们一直走了十几个站,天黑了才回到去(9点了),真没有想到思维这么能走,我更加没有想到我自己也能陪他撑到回旅舍。一坐下的时候才发现腿都酸了。今天一共走了6个小时啊!真的是散架了……
好期待明天与旦增的见面呢!

(8):2006.7.19凌晨 火车上
现在,我正在西宁至格尔木的火车上,火车在可可这个站已经停了一个小时了,现在是凌晨5点了。车窗外依然一片漆黑,车厢里一阵阵的闷热(我坐的是无空调的硬座),让人崩溃到了绝望的地步,车里原来熟睡的乘客大多都醒过来了,大家都显得有些按耐不住。我也极力控制住自己想抓狂的心情。看着坐在身旁依然睡得像死猪的桃子,看来聊天是没戏了。真是极度无聊,想一想,还是补写一下之前因为太累而漏了写的日记吧。
之前的两天,我想是这趟旅程当中比较特别的两天,因为我见到久违了四年的旦增啦!在去塔尔寺之前,我发信息给他,说我要去塔尔寺找他,电话那头立刻听到他那愉快的笑声,和他约好在塔尔寺门口见。过了一会又接到他的来电,在电话的那头传来了他那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显得生疏但是很真挚,他再三强调我们千万别买门票,他会带我们进去。感觉真是非常的亲切呢。
那天的中午,等桃子到达旅舍的时候,我们三人就马上出发前往塔尔寺了。在西门口乘搭“夏利”出租车,每人6元来到塔尔寺。一路上,我发现了很多的变化,从原来单车道的马路变成现在的三车道的宽大马路。原来一路上的田地、低矮的农民房变成现在蛮有规模的欧式商住楼和一些大型的建筑物和高楼。其中还有一个会展中心,造型还有几分像广州的会展中心。真是世界变化快啊!
来到塔尔寺门口,旦增就已经站在那里了。我一眼就把他认出来了。我竟然抓住他的手臂就跳了起来。感觉到他的不自在我才哈哈大笑起来。他比我记忆中好像要矮了一点,印象中的他很高。眼前的他似乎老了一点还胖了一点。四年前的那个冒昧的相识,竟然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了。我就一边傻笑着对他说:“你胖了!哈哈……”他摸摸头,不自然地笑了笑:“不是吧?”四年后再次见面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一个画面,词贫的我还真是不会说什么华丽的言语形容了。
站在旁边的桃子和思维好像也被我情绪所影响也在一旁傻笑着,拉着桃子的手,我们跟着旦增正式开始参观塔尔寺了。
我们首先来到一个屋顶是金色的小金瓦殿,一走进院子,一下子就被一种神秘的气氛给震住了,二楼上有着不同的动物标本,据导游的介绍,它们已经有抽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动物标本有藏羚羊、牦牛、熊、四不像(看起来像鹿也像马),它们是寺里的神物。野兽们有的将犄角探出布幔,有的把蹄爪搭在栏杆上,从下面隐约看到这些如生的身影,十分可怖。
然后,旦增带我们上到印经院,进去的时候看见门口挂着“拒绝参观”的牌子,暗自庆幸有旦增在真好呢。因为我和桃子都是学版画的,所以对这个印经院特别有兴趣。上到阁楼的二楼,喇嘛们正在拿着刻好的经文木板在印经文。只见喇嘛左手拿着木板右手娴熟地用刷子在木板上面涂了一层油墨,接着把纸张放在上面,然后干脆利落地用干净的刷子在上面又刷一下,一张经文就这样出来了。我看了一下放在门口的一桶油墨,跟我们用的不太一样,感觉比较的稀,味道闻起来也不太一样。似乎没有我们用的油墨那么工业化的本想问问他们油墨的制作方法,不过,喇嘛们的汉语说得不是很好,最终放弃了。经文的木板的雕刻非常精细,据旦增的介绍,这些木板已经用了五百多年了。我拿着这块印经版,似乎感到了一种时空的穿梭。感到一种凝固在时间之中的感觉,看着一叠叠的经文。感觉好神奇。

(9):看完了印经院。时间已到一点多。各院都要关门休息了,于是我们就回到旦增的家休息。旦增刚刚两个月前才搬了新家,现在的房子比旧房子大多了,也干净多了。屋子的客厅有一部电视机和一台明显是新的冰箱。还有那一套朱褐色的仿皮沙发。
旦增从冰箱里拿出馍馍招待我们。记得四年前他招待我们的也是馍馍,不过那时候的馍馍是白色的,而现在这种烤得有点黄。不过味道差不多,还是那个样,味道有点酸酸的面包,口感很硬。旦增家有一只小猫咪,灰褐色的花皮毛,眼睛非常明亮。十分的讨人喜爱。一边听着电视机中“丹措”高亢的歌声一边喝着酥油茶,真是一个轻松舒服的午休哦。
旦增现在还收了一个小徒弟,名叫三旦尖措,脸尖尖、眼睛圆圆的十四岁小男孩。我们等他上课回来以后,就出门继续逛寺里面的其他院阁。
走下旦增家的一条土楼梯,引入眼帘的是正在修建的藏经阁,四年前这座阁楼还连影子都没有,现在虽然还没有完全完工,但已看得出它是一座颜色搭配沉着艳丽的建造物。据旦增介绍,这座藏经阁原来的设计是汽车可以直接开到楼里面的,不过最终因为资金问题而取消这个设计了。
我们先来到藏经阁旁边的密宗院,这个密宗院由旦增负责看管,所以我们可以更加仔细地参观。密宗院一楼是一个念经堂,是喇嘛们上课的地方。门口内侧两旁摆放着阶梯状的柜台用于放置一排排的小酥油灯。墙壁上是刻画着各种色彩已暗淡的壁画。屋子四周的方形格子柜放满了各种经书,正前方是一个大佛像,佛像两侧摆放了金质的坛城。大佛像正对着喇嘛们念经的条形地毯。然后我们沿着一条狭窄的木楼梯登上了二楼,阁楼里显得低矮,放置的了各种小型的佛像和几张矮桌子和朝拜用的棉毯子。离开密宗院后,旦增再领我们参观了度母殿、班禅的行宫、弥勒殿、大经堂、大金瓦殿等等地方。我们是幸运的,由于旦增的缘故,我们参观的地方很多游客是不能进入的。虽然旦增说我们可以拍照,但是我还是选择尊重不拍照,我想,把眼前见到的用心放进脑海里面就好了,有些东西真的是带不走的,能带走的始终是记忆。这里的每一个木桩和雕花都吸引着我的眼球。虽然我不懂佛教,很多佛像我真的搞不清楚那是什么佛像,但是站在佛像面前闭上眼睛,我真的在那一刻感受到一种非常祥和的感觉。

(10):最后去参观了塔尔寺最负盛名的酥油花馆。在众多的寺庙中,塔尔寺是以艺术为最大特色的,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堆绣、壁画、酥油花。而在酥油花馆里放着的真是绝世佳作,做工极其精细。由于酥油花实际上就是一种用牛油参进面粉而制作的东西,所以一旦温度升高它就会融化,因此展览馆是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在开着空调保温的。该作品高大约3米,宽5米作品里大概出现了一两万个人物。经旦增介绍,做酥油花要在每年最冷的三个月10、11、12这三个月内完成,而且手必须要先用一种大豆摩擦,然后在冰水里浸泡才可以开始捏酥油花。一当手开始有温热的话就必须再次用冰水浸泡方才可以继续捏制酥油花。我感到非常荣幸的是,旦增就是做这个酥油花的其中一员。全寺两千多僧侣只有60、70个高僧参与制作。而我们看到的这个酥油花作品是今年的冠军,第二名那个作品被放置于另外一个殿堂(小花馆),并且被拆开前后两部分放。另外多问一句才知道,旦增还会吹长号呢!在一些法会上他偶尔还要负责吹长号。
然后,我们一行四人(思维、桃子、旦增和我)上山看塔尔寺的全景。顺道来到旦增的老屋。屋子还是四年前那个样子,一点都没有变。现在还住着一个17岁的喇嘛和他的老奶奶。旦增告诉我,当年我们爬进去的屋顶现在已封上了围墙。说起往事还真有老朋友的感觉。我想起他家的大转经筒,在四年前我就后悔没有买一个转经筒回去作纪念,我认为转经筒是最有特色的一件物品。于是,我们决定出大门口购物去!
来到门口,我才看发现这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之前来的时候顾着找旦增所以没有注意)。这里以前是一片空旷的广场,而现在盖起了一条很有规模的购物廊。而旦增竟然是第一次逛这里的商铺。有趣的是他现在是为了陪我们买纪念品而逛了这个第一次。
我们都挑了一个小小的金色转经筒,因为携带比较方便。我一向很喜欢银质饰品,在旦增的陪同下,挑了一枚藏族特色极浓的银戒指。做工还算不错,戒指正面的两边镶嵌了红珊瑚、中间镶嵌着一块椭圆的绿松石。我真的好喜欢它哦。
晚上7点多,我们决定请旦增吃一顿好的。藏教的出家人可以吃肉,只是不抽烟不喝酒。在我们严肃的要求下,旦增带我们来到一家算是比较高级的餐厅。点了:手抓羊肉、牛肉烧土豆、油菜、鹿角菜炒肉丝、青椒炒肉丝面片、阿卡包子。其中鹿角菜是一种西藏地区的野菜,样子看起来就像鹿角,吃起来的口感很爽脆,挺有特色的一道菜。阿卡包子是当地塔尔寺的喇嘛们的最爱,(阿卡就是喇嘛的意思,藏语音译)包子看起来就像大饺子,里面有羊肉、牛肉和大葱。吃到最后还有西瓜送。整个晚餐气氛很好,我们一边聊一边吃,还拍下了好几张合照纪念。
晚饭后,我们送思维上车,他明天约好别人一起包车去青海湖实现他的心愿看青海湖的日出。细心的旦增不放心他就这样坐班车回去,找了一部相熟的出租车一直送思维到旅舍。还强调车费他会掏让思维千万别付钱。我们为此都感到非常感动。
送完思维上车以后,我们三人搭乘一辆三轮车回寺庙(尖措提前回去上课了)。这时候的塔尔寺正被一层金黄色笼罩着。在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里,脚踏痕迹斑驳的石砖,整个人沐浴在黄昏的浪漫之中,这种浪漫却让我隐约感到一种莫名忧郁,或者说是思绪万屡吧!我和桃子手牵手跟随着旦增的背影经过已熟悉的小山坡回到旦增的新家,打算住一个晚上,体会宁静的塔尔寺之夜。

(11):晚上院子外的天空中很多星星,又大又低,就像伸手就可以摘到一样。印象中每一次经历满天星斗的夜晚都特别宁静!而这一夜不例外,而且是格外的宁静。整个人好像坦荡荡的,我正在沐浴着星星浴呢……多么的美好!
在尖错和旦增的热情要求下,我和桃子为尖错画头像。说实话,我都不太好意思献丑,不过这样也不肯画一个似乎太不给面子了。于是硬着头皮画了一张自己并不是很满意的画像。但是他们师徒两人很珍重地收下了它。我把我的一根“秀丽笔”送了给尖错。看着他满是感激的样子,我摸摸他的头问:喜欢吗?他拼命点头表示喜欢。我的心也随之感到愉悦。
我建议说看看他们的一些旧相片。于是旦增在他卧室的抽屉里拿出他珍藏已久的老照片给我们看,还一一给我解说。
其中有很多照片是游客主动拉他合照以后寄回给他的。而那些人的名字旦增显然是不记得了。奇怪的是,旦增一直都那么记得我,到底是为什么呢?在这四年里他一直都有给我发信息和打电话的。
另外还有一些是旦增穿着便服去四川旅游的照片。据他说是一个大老板请他们去参观旅游观光的。穿便服是为了方便,穿着喇嘛袍的话行人的眼光比较诧异。照片中的他,西装挺拔,俊朗的外表真的很难想象他是塔尔寺的喇嘛,
还有一个小孩子的照片引起了我的好奇。其中一张,这个小孩头戴三角的帽子,身穿金黄色的袍子。眼神看不出任何感情,但是从我敏感的女性直觉中感到了他的孤独感。因为一个普通得六、七岁小孩是不会有这样一种眼神的。原来他是旦增一直在照看的小活佛,现在已经十四岁了。塔尔寺现在一共28个活佛,就只有他是汉族的活佛。旦增说这个小孩进寺里的时候他的父母都很不舍得,起初并不愿意让自己唯一的一个小孩进寺里的,通过寺庙里面的各高层人物劝说才终于把小孩接到了寺里。而这小孩进寺的时候只有四、五岁,刚开始的时候天天闹天天哭,不过后来就习惯了。另一张照片,这个小活佛四周都围着喇嘛,他正坐在一个人力担架上。只见他仍然是那一套装束,两手合掌神态有不符合他年龄该有的安祥,而他周围的喇嘛则看起来很紧张。这大概是某一个活动时候的场景吧。照片很久已有点泛黄,照片让我看了感到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至于为什么我就说不清楚。再就是另外一张照片,这个活佛已经十岁了吧。而这张照片中的他一点都没有活佛的感觉.他身穿红色的普通喇嘛袍站在打水井旁边,面朝旁边的喇嘛似乎在说什么,就是很普通的一个生活场景。说实话,我觉得一个这样的男孩,非得留下在寺庙里做一辈子的活佛感觉真的有那么一点不仁道,命运似乎不是他自己决定的,而是别人帮他张罗的。当然这样的话我没有当着旦增的面说,不过也许他也会同意我的想法吧。桃子和我的想法类似,我们两个无知的凡人都不禁为这个受藏民景仰的活佛感到了同情与惋惜。毕竟多彩缤纷的世界他不能参与,只能在寺庙里遵守着各种规则、读着各种难以明白的经文是他这辈子的命运啊!

(12):晚上十一点,旦增为我们准备好床单、被褥,该是时候就寝了。今晚是我和桃子的第一天见面就能同炕而睡,我们都不禁笑出声来了。(我和她在网上约好在西宁碰头的。她来自杭州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把灯熄了以后,一片漆黑安静得只能听见我们两个的呼吸声。那一晚我们交流着我们那莫名的兴奋感觉。就在黑夜中我们互相倾吐了很多关于生活、关于人生、关于艺术的感受。不知不觉自己睡着了也不知道。

(14):第二天早晨六点半,被旦增有礼貌的敲门声惊醒了。旦增领我们去大经堂看喇嘛们念经。一来到大经堂门口就看见走廊里乱七八糟地放置了许多很有特色的高筒靴子,进到堂里,房子的四周都放置了各个神像,正前方应该就是弥勒佛,屋顶的四周吊着色彩鲜艳的经幢。屋子地面中间用小栏栅围成一个四方形,栏栅上空屋顶吊着各种堆绣的唐卡,四方形地面放置了大约五竖排的长条地毯,格局与摆设都跟我们昨天看的密宗院的念经堂很像。喇嘛们就成竖排列地盘坐在地毯上念经,而实际上我并不觉得他们在很严肃地念经,而是在很随意地唱着歌。我们绕着屋子四周走了一圈,我们的举动显然引起了喇嘛们的注意,不少目光都投向了我们两人,我们很是心慌地匆匆向大门走去。就是这时候有一群喇嘛用扁担抬了一个大桶子进来,一股酥油味扑面而来,原来是到了喇嘛们吃早饭的时间了。
上午九点多,旦增陪同我们一起回西宁。我们三人先回到青年旅社把行李暂时先寄存于火车站的行李寄存处,准备在晚上9点上乘去格尔木的火车之前方便去取。剩下的时间就去逛了一下互助路的小商品市场和建国路的工艺品街。其实对于商店内的东西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倒是看上了旦增手上的佛珠,想买一条类似的。可是在商店里看到的佛珠总感觉缺少了什么似的!就是怎么看都不满意,因为用过的佛珠经过时间的积累,木珠显得光滑色调沉着这是新的佛珠所没有气质。旦增见我失望的样子决定把他用了五年的佛珠送了给我,这真是把我给乐坏了。下午五点多,我们目送旦增上汽车以后,我和桃子准备了一些干粮,然后找了间便宜的藏族旅馆休息了一会,就登上了去往格尔木的火车。

(15):早晨六点的蓝色,沉着冷静但并不忧郁,静静地等待着天边彩霞的出现。犹如此刻的我等待着格尔木的到达。

(16):早晨六点的蓝色,沉着冷静但并不忧郁,静静地等待着天边彩霞的出现。犹如此刻的我等待着格尔木的到达。

(18):2006.7.19
现正在格尔木至当雄的卧铺汽车上,躺在汽车里,一摇一摆地看着车窗外一片黄色的荒凉景色。原来戈壁滩就是这样的一种黄色!这回总算让我见识了。
看着躺在我前后左右的各位同伙,我不禁笑了。为什么会这样?一个人出来的旅行一下子热闹起来。在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时候,我已经参与了传说中的结伴同游!
在火车快到达格尔木的时候,坐在旁边邻座的一个男孩跟我和桃子搭话。问我们俩是否也是去拉萨,桃子和我都点头表示肯定,于是他就顺理成章地加入我俩一齐步下了火车。其实我早就注意到这个男孩了,他一身的驴友装束:登山鞋、休闲裤、大背包。神情看起来有点儿傲慢,也有点儿老练的样子。似乎非常享受他的单独旅程。所以当他主动跟我们搭话的时候我是有点意外的,但又隐约感觉理所当然。说实话,跟他走在一齐会给我一种安全感,或许他的老练?他的不拘细节?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半夜的时候是躺在过道上睡觉的。我欣赏这样洒脱的人,即使我本人做不到。
下了火车以后,我们决定去售票处碰碰运气,看是否还能买上去拉萨的火车票。于是,我站在售票处门外负责看管行李。就在这个时候,离我不远处站着三个戴着非常时髦的大框墨镜的两男一女,其中那个女孩更是包裹着面巾。一看就是不经世事的学生出来旅游的。这时候他们看起来好像挺紧张的,朝着我似乎在商量什么。果然,他们一会就向我走了过来。其中一个头发遮着半张脸的墨镜男孩用极其卷舌的普通话问我:“你们有几个人?也是去拉萨的?坐火车估计没戏了。大家一齐包车走吧!”我支支吾吾地回答:“嗯!我的两个同伴进去里面问了。等等他们出来大家商量一下吧。”一会,桃子一脸失望的走出来,火车票果然没戏了。我充当起中介人说了一下三个墨镜的情况。然后大家就决定找个地方吃个饭慢慢再商量。
走向饭馆的一段路上,大批招揽汽车乘客的人围上了我们。原来去拉萨的大巴是这么便利的,我心里也踏实起来。一阵紧张与混乱,我们终于在一间小川菜馆坐了下来。大家虽然陌生,但是有了共同话题吃饭气氛并不显得冷清。考虑了安全等各种条件,最终我们一致决定乘坐150块钱在火车站广场上车的大巴。就从点菜吃饭、找车辆这两件事情看来,我们六个人都比较有责任心和性格开朗大方的。突然间冒出来的团体观念让我感觉挺亲切、愉快的。
而在汽车上安顿下来以后,大家才弄清楚了大伙的名字:益达、马军、蔡雪、巴音、桃子、健健。

(19):2006.7.20
上午十点左右,车子一驶进当雄的镇上,我们脚还没来得及踏上土地之际,车外浑身黑乎乎的小孩与藏族服饰打扮的司机们已设法将我们团团包围。我们不知所措之余,多了一份紧张!我的第一念头就是:注意这群小孩!果然同行的益达就被小孩偷了一部MP3。当我们发现不见东西的时候小孩已不知去向。巴音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后,终于找好了前往纳木措的车子。我们三人加一对夫妇一齐包了一辆金杯面包车。
出发之前,当然得先填饱一下我们的胃部。让司机等候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一家饭馆,吃上我们进藏以来的第一餐藏餐。
一进饭馆我们就感受到了浓烈的藏族气息,墙壁上画有吉祥八宝的图案,沙发与茶几都是藏式的。一下子十几对好奇的眼光都瞬间投向我们,感觉有点别扭。坐下后才发现餐牌上竟然没有一个汉字,服务员也不懂汉语。一阵滑稽的肢体语言沟通后,我们点了藏面、米线和咖喱米饭。我们六人都交换着各自点的食物尝试各种不同的味道。总体来说,味道都显得有些淡,必须伴着辣子吃,感觉还算不错。应该是有点儿汉化的口味了。

原始链接:http://9232.org/thread-17171-1-2.html
转自:http://9232.org/thread-17171-1-2.html36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