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山湖之行 题:公元2005年10月2日,偕众友计16人,从四平路校区出发,历经东方绿洲,大观园胜景,于晚上五点有余抵达商塌路,并在那安营扎寨。全程共花十二小时,其中包括吃饭以及绿洲合影留念时间。于10月3日,按原路返回。当晚,13人在小山东聚会,以示庆贺,纪念之。 (一) N年前,曾看过有关余纯顺的报道,他单身独步,勇闯罗布泊,直至魂归西山,他最后的一个动作-----头向着东方,大写的人字,仍深深的映在我脑海。时隔多年,翻开记忆的照片,才发觉那份感动源自一种精神的追求,一种志同道合的默契。他的意义,超过一串串数字的记录,更是别人夸张的评价所不能比拟,他在过程中享受一种荣誉,一种从心底升腾,别人无法体验,也难以揣测的荣耀。 记得大二刚开学,曾面见老友,满含关切地问:“大二有什么打算?”“活着!”简短而有力地回答,超过我所有的预想,我愣在那足足半天,难以理解,难以形容。而后多次想起,“活着”所包含的内容渐渐有了些眉目。“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不知道你是否意识到你也在赶路的队伍中,深陷而不能自拔呢?你是否也审视过怎样过才更有意义,怎样才真正对得起青春,怎样才叫活着呢?是的,当我们麻木无知,迷茫无序时,我们需要真切的生活,我们需要痛苦和欢乐,我们需要丑与美二者的兑和。 (二) 在薄薄的夜色中,十六个轻盈的黑影消失在校区南门。 是时, 凌晨五点半,天气不算很好,阴云似泰山压顶般步步紧逼,但正所谓阳光在心中,又在乎什么风和雨呢!毅然决绝般的上路。 循着高架,在红绿交替的指示灯中穿梭,耳畔回响着老队员的叮咛和嘱托,心中激荡着的却是好奇与兴奋,一路洒下无尽的欢笑。雨在不期然的时段还是下了,淅淅沥沥,一个个轻盈的身影顿时变成了绿色或黄色的企鹅,风鼓起的雨披不正是他肥硕的身躯吗?在他身躯的保护下,雨中继续向前。不再般的往里钻,我们不得不敛起刚才轻松的心态,开始关注骑车的安全了。 一路走来,时而雨停风起, 时而阳光偶露。变化的天气,变化的道路,不变的是我们出游的兴奋和愉悦的心态。 (三) 淀山湖,地处上海西北方,与江苏周庄等古镇毗邻。他虽然不大,但对于还没享受过海的博大的我已绰绰有余,那一眼无边的湖面,那容纳百川的胸襟,早已深深将我折服,面对它,涌起的只是想拥抱他的冲动,可是渺小的我又将怎样揽你入怀呢? 循着堤岸,静静地走着,不远处停着我的坐骑——紫金铜锣兽。风到这里好像突然增大一样,平静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澜,空气中也迷散着海水的因子。我知道,这一刻,你已将我包围,你将展示你最美的一面,你将让我彻底迷醉。 (四) 十几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干练而有经验的学长三下五除二便把帐篷摆平了, 平坦的草坪顿时空降三座房子——那是我们温馨的家。细心的女同学更是早早就买好了丰盛的晚餐,还不忘备置了“叫人想家”的“孔府家”,实在让人心旌为之摇曳。 篷外呼呼的风声伴着室内摇摆的电筒,令人向往的晚餐便在一阵欢呼声中开始了。或许是劳累了一天,早已饿狼扑食;又或许是昏黄的灯光,无忌于猛吃的丑态;更或许是抢吃的疯狂,从来就是一种难以忘怀的回忆。总之,食物如风卷残云般的消失。于是,我们的“超人”也只能加快了分肉的节奏, 肉到处欢声雷动,让人不禁想起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憧憬,无奈酒量一如浅浅的醉意,几口下喉,灵魂早已九天之上了。 正酣处,我们的“杨主任”变戏法似的从包里掏出一个超现代的东西,放起了留声机里的唱片,于是“朋友”成了我们晚餐中最温馨的一道菜,多重唱的效果在今夜展示得淋漓尽致。我们尽情地享受着朋友的幸福,我们尽情地传递着朋友的欢乐。和着歌声和乐曲,和着我们的青春和梦想,在这个夜晚沉醉,沉醉不知他乡。 今夜,注定难以入眠。 (五) 归途是短暂的,路依然,而情非旧。 有了昨日共同淋雨的经历,有了昨日共同爬坡的艰辛,有了篷中共同的举杯,有了夜晚晦声晦色的玩笑,还有前言不搭后语的梦呓,让我们走得更近。十六号人,更像十六号兄弟姐妹,做哥的深沉,但那是一种成熟的关爱,做姐的叮咛,那是源自心底的关心,而我们只是尽情地享受这一刻,享受人世间最难得最珍贵的这份情谊。 当耳中再次响起市区的喧哗,眼中的山青水秀被楼房建筑所取代,我们知道,同济的家又快到了。是的,分别也紧随而来。或许是一路的骑行,留下了太多难忘,或许是两天的相处,埋下了更多回忆。聚餐的席间,有一种不舍在弥漫。我们慢慢地喝着酒,慢慢的诉说,就像跟时间赛跑尽力拖着时间尾巴一样,我们要留住今昔,留住此时此刻。 (六) 分别,只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七) 感谢同伴相谐相伴。 感谢精心组织 感谢父母 后记:谨以此篇纪念淀山湖之行。经历很多,感想很多,无奈笔拙力竭,不能尽抒吾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