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昌都游记:红拉山,精灵最后的乐园(二) |
[游记]昌都游记:红拉山,精灵最后的乐园(二) |
2008-06-10 17u.com |
生活在滇西北的傈僳族,有一个关于他们祖先的神秘的传说,他们每一个人,都虔诚地保存着这个传说,从不轻易告诉人。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傈僳族的祖先在大山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夏天以树林为舍,冬天以岩洞为居;夏天在树上跳来跳去,采摘嫩芽野果;冬天在地上盘来盘去,寻食根茎坚果。 传说他们的祖先非常诚实善良,与周围的民族友善相处,常常邀请他们来山里做客,用竹鸡、竹笋等山珍款待客人,也把山外人不知食用的美味介绍给他们。一天,山外人请傈僳族祖先去做客,但那些人欺傈僳族祖先没见过铁器,让傈僳族祖先在刚刚出炉的砍刀上落座,结果,祖先的裤子被烧烂,屁股被烙红。 傈僳族祖先觉得屁股露在外面很难看,就自已缝了一条白短裤,上身穿一件白色羊皮褂,双肩披黑色坎肩,变得更加英俊潇洒了,而这个形象,无疑就是滇金丝猴那可爱的身影…… 通过这一传说,我们无疑会发现在维西傈僳族文化传统文化里,他们的生活与滇金丝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维西傈僳语称祖先为"杰米",男人称"杰米巴",女人称"杰米麻"。"杰米"傈僳语义为猴子,居住在维西的藏、彝、纳西、白等民族都知道,他们不能随便提及"杰米"二字,否则就是对傈僳族祖先的不尊重,就是对傈僳族的污辱。这是因为有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响,红拉山的滇金丝猴才会有最后的一片幸存的乐园,才会在久远的历次猎杀中得以幸存。 红拉山的森林里是一派原始绮丽风光,高高的冷杉长满了金丝猴最喜欢吃的松萝,随风飘舞。然而人为的砍伐、建设的破坏,这种保存完好的地方越来越小,越来越少,这些滇金丝猴也象生活在一个个孤岛上,已经随时面临着绝迹的危险。 人,自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动物,但很多人却在很多时候都非常愚蠢而无知。我们都不是改造自然的天外来客,因为我们仅仅是这个赖以生存的土地上的小小一分子,对自然也好,对他人也罢,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付出,而不完全是索取! 而在盐井,我们终于体会到融合共存的重要,那里你可以看到一座藏式建筑,上面却耸立着十字架,这是个天主教堂,也是西藏唯一的一个天主教堂,有着全世界唯一的藏族牧师,你想想,一群藏民用藏语不是念着六字箴言,而是圣经;不是祈求活佛的保佑,而是盼望耶苏的庇护,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虽然滑稽,但却十分美好。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16454.html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