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座飞机出墨脱的游记 |
[游记]座飞机出墨脱的游记 |
2007-07-16 |
躲过泥石流,遇险黄泥山 早上起床洗脸,外面还下着雨,木楼的屋檐上流下的水被引进一个木槽里,然后流到屋外楼梯旁的一个大木桶里,他们家就是用雨水作饭生活。 上午10:00我们又钻过了一片杂草后,遇到了断路,由于连着下大雨,这里发生了泥石流,山顶的乱石和泥土过一段时间就随着淤水轰隆隆冲下一批,怎么办?姑姑拉姆说必须冲过去,利用泥石流间歇的几分钟。好可怕啊!要冲过这100多米的泥石路,谈何容易,脚下全是活动光滑的石头和淤泥呀,要是走到中间,山顶的石头又提前冲下来怎么办?还不被砸死?姑姑拉姆说:“只有这样了,我们县长也是这样过的,等一会,我先冲过去,你等第二批石头落过后再冲。”一个8岁女童打头阵,怎么说我也感到不合适,可我是第一次走这里的路,心里确实没谱,又一批黄牛一般大小的乱石滚落下来后,姑姑拉姆向山顶望了望,确认已全部落下,然后急速踩着这些大石头向对面冲过去,踉踉跄跄,几欲摔倒,好!终于过去了。 停了一会儿,第二批石头滚了下来,我心里有底了,要冲过去,时间上还是有余的,我稳定一下砰砰乱跳的心,冲了进去,脚不时地从石头上歪斜到泥浆里,我用力抽出来后再跑,突然听到姑姑拉姆在尖叫:“郭达,郭达,快呀,石头来了......。”同时耳边又传来那令人心惊的轰鸣声,抬头一看,啊,啊!石头已经滚落到半山腰了,而我离安全区还有十几米,我深一脚浅一脚拼命狂奔,腿也不瘸了,我只知道石头正向我滚来,我只知道快跑一步算一步,等最后一脚跨到安全区上,一块电视般大小的石头在距我身后一米处疾驶而下,瞬间滚进烟雾缭绕的雅鲁藏布江里去了,飞溅起的泥水打了我一个趔趄。真玄啊,我瘫坐在地上急促喘气,傻了! 腿上的那些蚂蟥在此时此地已经根本不重要了,它们需要的仅仅是我的血,没有关系,不要命就可以了,我很知足。 又走了约2个小时,前方没路了,姑姑拉姆左右看了看,说钻藤草,向上爬。藤草上面是叶子,下面是茎,姑姑拉姆抽出一尺长的特制刀,一阵猛砍,藤草中露出了圆窟窿,我们弓着腰钻进了藤草丛,到达一个了山坡。这里的山也被大雨冲垮了,不同的是,这里全是泥山,没有石头,雨水冲过后,已经是黄泥裸露。我问姑姑拉姆怎么走,她出语惊人说:“滑下去”,“怎么滑?”,“坐在山坡上滑下去,从下面沿着藏布走(门巴人称雅鲁藏布江为‘藏布’)。”这怎么滑呢?长约150米的大泥山,下面就是密林覆盖的悬崖,崖底是白色烟雾笼罩的雅鲁藏布江,一不小心就会跌进峡谷,掉入江中,我曾滑过水梯,在敦煌还滑过沙山,而今天真的要滑泥了吗? 姑姑拉姆把背篓拴紧,坐在泥坡上,准备下滑,这个山坡上缓下陡,她身背30斤重的背篓,我实在担心,叫她把背篓卸下,人先下去,我在上面给替她滑背篓,她在下面接应,姑姑拉姆说那不行,篓子会掉下去的。 说完,她就开始下滑了,我的心揪了起来,到了中间,随着坡度变陡,姑姑拉姆身体已经歪斜了,篓子连人一齐急速下驶,我只听到她尖叫一声,人已掉入悬崖。“喂,喂,姑姑拉姆...乌姬,乌姬......”我站在山坡上大叫,回应我的只有咆哮的江水和哗哗的雨声,我也开始滑了,无论如何,我也要下去,我要找她,我要找她。我身体重,背包轻,能控制得住,我手紧紧抓着地面,小心翼翼地向下滑去,终于安全滑下,已经是个黄泥人了,我站在崖边,发疯大喊:“喂,喂,姑姑拉姆,姑姑拉姆... 乌姬......” 又过了10分钟,我在绑带上拴了一块石头慢慢系了下去,姑姑拉姆接到了绑带,艰难地卸下背篓,用绑带拴住,我感到绳子抖了几下,听到一声:“好了”,透过树叶间隙,依稀可以看到篓子已经拴好了,我就开始向上拉,中间拌住了几个树枝,我先缓一缓,然后用力一提,终于把篓子拉了上来。我脚下的土石有些松动,我忙换了个落脚点,在脚下又垫上几块木头,我把绑带又丢了下去,这一次是拉人,我大声叫着,让姑姑拉姆把自己拴牢(我知道门巴人用绳子打结是很内行的),很久之后,我听到下面叫了一声:“好了”,我站在悬崖边,小心地向上拉,太重了,加上脚下湿滑,很难把握平衡,随时我都有被带下去的可能。我咬着牙,两条腿拼命支撑着,当时我很担心双腿会突然“喀嚓”断掉。 终于,姑姑拉姆安全落地了,她很有办法,象日本象扑手那样,用绑带把自己臀部拴住,双手还一直紧紧抓住绑带,她浑身是黄泥巴,满脸是泥水并渗着几道血迹。上了岸,她没有结开绑带,一句话也不说,面色刷白,目光呆滞,游离失神的眼光使我不敢肯定我们是在人间还是在黄泉路上。几分钟后,她突然“哇”地一声,扑到我身上,号啕大哭,这是多么无助的儿童的哭声啊!我紧紧抓住她那消瘦抽搐的双肩,泪水难抑,极度莫名的难受感觉袭击我全身,在凄凉的秋风中,在瓢泼大雨里,我感到了走到生命边缘的无奈和重获新生的难言辛酸。她才8岁呀,可是却过早地肩负起了成人的重担,50斤的体重却要负荷30斤重的压力,翻山越岭,钻穿密林,天天在死亡线上挣扎,往返十多天,换来了那凝聚着血汗和生命的350元钱,用以换取油盐米布等日用品,可怜的孩子! 很久很久,姑姑拉姆止住了哭声,心情也趋于平静,我拿出一袋巧克力给她吃,以补充体内热量。接着我们开始收拾腿上的蚂蟥了,比昨天的还多,拉起裤筒,腿上血水一片,血泊中侵泡着一些蚂蟥,估约莫有20多只,我一条一条地拉扯着,扯不下来,就同时点燃几支香烟烫,烫着蚂蟥也同时烫着我腿上的肉,皮肤上冒着烟,不知是香烟的烟还是烧肉的烟。姑姑拉姆不让我烫她腿上的蚂蟥,她拿出刀子,麻利地把那些尚在她腿上吸血的蚂蟥都割死,血淋淋的,剩下的半截蚂蟥还在她腿内,我问她那怎么办,她说不用管,以后自然会掉出来的,我说留在腿里的蚂蟥会不会再活起来,因为我想起了巴扎说过的恐怖的话了(剁碎的蚂蟥还会复活再生),姑姑拉姆指着地上的半截说,要是有雨它们就会活,在腿里的会死去的,可是我还是将信将疑,甚是害怕,我真担心在她腿里的蚂蟥要是复活了怎么办?它会不会更疯狂地吸血复仇呢? 我们重新扎牢绑腿,继续赶路。我把姑姑拉姆的篓子也要过来背上,50斤的东西象泰山一般重,我感到两条腿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了,只有从骨头缝里传来的刺痛,才使我意识到还有腿脚存在,“必,阿木啦,阿米希啦”。姑姑拉姆一条腿已经瘸了,还是坚持晃着走,大约10分钟左右我们就得站着休息一会,不能坐在地上休息,一坐下来,腿脚就会慢慢恢复知觉,一恢复知觉就疼得要命,所以是千万不能坐下的。 终于到达了雅鲁藏布江上的天竹桥(也叫藤网桥)了,就象大渡河上的铁索桥一样,这座桥长约200米,只有两根大拇指粗细的钢索分系在江两岸,用竹子皮围成一个高约1.5米椭圆,缠绕在两根铁丝上,人踩着竹皮过去。我上了桥,就如同进了一个网状的颤颤抖抖弯弯曲曲的圆笼子里,有些地方竹皮已经绽开,露出大窟窿,走在上面,一颠一簸的,越到中间摇晃得越厉害,令人心惊肉跳的,我真担心发锈的铁丝会突然断掉,跌入咆哮的雅鲁藏布江里。 它是至今保留在雅鲁藏布江上的唯一的一座藤网桥了,成为墨脱的一处风景名胜。原来听说走到这桥上,能感受到墨脱密林的地域风情文化姿彩,而今天当我已经现实得和当地门巴人一个样时,我对这桥已没有丝毫兴趣,在我眼里,她只是我通行的工具而已。 在这里有必要说说门巴郭达运动去的那条解放大桥。 30年前,军区党委决定“在墨脱雅鲁藏布江上架一座钢索大桥”,要结束门巴人溜索飘筏的历史。 修桥就要用钢索,8根直径10公分,长250米的主钢索重达几十吨,全是用肩膀扛进去的,比2000年前修万里长城难度要大的多,当年七八十位壮汉一起前进,每人间隔3-5米,肩上扛着环绕成圈的粗钢索,从派乡出发向墨脱的背崩乡蛇行,披星戴月,风餐露宿,雪山绝壁,雨水密林,壮士们喊着号子,响彻了整个山林,令许多野兽惊慌而逃,在平坦公路上驱车不到1个小时的路程,在墨脱这个鬼地方运输队伍整整走了100多天。 到了背崩雅鲁藏布江边,问题又出来了,既然要架桥,这钢索的另一头怎么能牵引到江对岸呢?部队运来了一门60迫击炮,弹头上牵引着钢索,炮手的心都在颤抖,瞄准......发射......一声巨响,弹头引着钢索,准确地落在江对岸,解放大桥由此而生。 可是今年由于水灾泛滥,雅鲁藏布江水暴涨数十米,把解放大桥冲垮了,又有许多背夫前往背崩运送修桥物资。 爬过天竹桥,姑姑拉姆要回了她的背篓,我们开始爬岩,江的这边全是大岩石,每块都有4平方米大小,斜竖在一起,上面粗糙有棱,只要不脱手脱脚,不用担心会滑下来,但绝不可以向下看,一看就头晕,下面是滚滚的雅鲁藏布江和坚硬的大青石板,掉下去必然摔得脑浆四溢。 晚上19:00我们到达了墨脱县城,姑姑拉姆把我送到县政府招待所,她回家了,她家离这里还有半个小时的路程。 政府的一位同志给我安排了一个房间,里面又湿又潮,我脱下泥衣,捕捉蚂蟥,用凉水冲洗全身,换上唯一的一套干衣服,出去饱餐一顿。回到屋里躺下就睡,可是被子里外都湿得发粘,根本睡不着,窗外的大雨还在哗哗下着。 早上11:00起床,其实墨脱没有县城,县城只是一个称谓而已,或者说是政府办公的地方,这里只有几十个房屋零落在山坡上而已,政府大院里有猪有鸡,很多局机关也设在大院里,人事局、县委组织部和宣传部共用一间铁皮屋顶的房子,铁皮是白色的,遇到太阳闪闪发光,这样的房子比起当地村子里幽黑的原始木头房子要洋气多了,显得豪华气派。一个局就几个人上班,劳动人事局有三个人在办公,副局长也很勤奋,爬在桌子上抄报表。这里物价奇贵,一斤挂面20元,一听可乐10元,一斤食盐20元,核桃一般大小的一个苹果卖到3.5元,一天花100元也吃不饱。 这里别说没有汽车,就连一辆自行车也不可能有,甚至见不到一个车轮子,因为车子在这个山旮旯里根本没有用场,这里连路都没有,要车何用?运输全用筐子背! 第二天,我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天,晚上按约定时间给派乡的地质队员打电话,一直打不通,墨脱不能打国际长途。 第三天,我到公安局登记备案,到墨脱的人都要去那里报个到,不一会儿,全县城的人都认识我了,他们兴奋地告诉我,在我之前有什么人来过,什么时候刚离开,还提到了那三位科考队员,还有柳小茹,柳小茹在一个月前来了这里,停留了四天,从波密出去了。 我开始外出觅食了,有三个外地人在卖牦牛肉,17元/斤,我打算买肉煮熟了吃,其中一个叫小刘的小伙子热情地告诉我他们那里有高压锅,我若买肉,可以到他们那里煮,于是我买下了2斤瘦肉,小刘带我到了他们的木房子里,他们三个人住在一间约8平米的四面漏风的小木头房了,隔壁是一间烧火房,我把水添上,加上佐料,放进去肉块,生起了柴火。25分钟后,牦牛肉已经煮熟,我打开高压锅盖,片刻后就吃上了喷香的牛肉喝上了可口的肉汤了。 小刘是青海土族人,今年26岁,已经离家10多年了,最初给人押车送货,后来在金矿淘金,都没赚到钱,前两年又在林芝挖冬虫夏草,每公斤能卖四五千元,但挖起来很辛苦,还受季节限制,所以挣钱也不容易。现在和两个老乡来到墨脱县城卖牛肉,他没有结婚,说挣不到钱没脸回家,讨老婆也困难。我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他说过两年找个门巴女子结婚,可就是担心不容易带出去。曾有一个汉族人在这里找了个门巴女人做老婆,一直想把她带回老家,可是岳父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离家出走,最后那汉族男人被岳父毒死了,毒死女婿留下女儿,这是门巴老丈人最简单了当的方法了。我问小刘怕吗,他说有什么怕的,都是命,命该是啥就是啥!下午我去商店买了四包烟送给他,还送他一包治疟疾的白药片,他激动地没说话,我回去时,他坚持送我到县政府大院门口。 晚上姑姑拉姆找我,要我去她家喝酒,我跟她去了,家人对我很热情,一杯杯温热的黄酒端在我面前,我喝得浑身发热,多么纯朴的民风啊! 第四天我去部队打探前两天我的乘机申请批下来了没有,因为喜马拉雅山脉上的雪又增厚了许多,腿也走不动了,晚上时分,我终于得到了回音,申请批了下来,等天晴后有飞机就可以走了。 这两天我对在林芝碰到的陈正老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县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98年8月下旬,78岁的陈正老人,从派乡徒步来墨脱,他是上海印钞厂的工人,自己捐款3万元,加上后来印钞厂全体职工共捐赠了60万元,在背崩乡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陈大爷想亲自到建好的学校听听孩子们的读书声,于是就从派乡徒步到了墨脱,当时县里还派了4名壮汉去派乡接他,防止他走不动背他,事实上,大爷除了比正常人多在路上睡一宿外,都是一步步走进来的。我再一次对忘年交陈正先生充满敬意! 乘直升机逃离墨脱 第五天,天气大晴,我等到中午12:00,有两架直升机飞来了,机场就在山坡上,所谓机场,也就是一个四周没有房屋的草坪。几名公安人员和部队士兵在那里急忙赶猪,有几头猪跑进了草坪上。飞机降落了,战士们急忙从飞机上卸下了急需的物资。螺旋桨发出的强风卷得我几乎站不住脚,一名战士把我引到第二驾飞机上,两分钟后飞机起飞了。 在空中我看到了喜马拉雅山脉的皑皑白雪,接着飞机沿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低空飞翔,我都能看到谷地里的牦牛了,同机的还有一位林芝地区电信局的罗布主任,他到墨脱是负责运输通讯设备的,要解决墨脱的通讯问题,飞机引擎声太大,我们大声叫着说话。 25分钟后飞机到达了林芝军用机场,下了飞机,我感到就好象做了一场噩梦,刚才还在墨脱,转眼已到了林芝。 见到了林芝的太阳我激动万分,在和飞行员交谈的过程中,我告诉他们要去大峡谷,飞行员阿康告诉我:“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路这两天被雨水冲断了,就是地质队员他们也无法过去,除非用直升机。” 到了八一镇,我急忙给派乡的地质队员打电话,幸好,电话打通了,岳工接的电话,告诉我他们等不到我,已经出发两天了,去大转弯的路刚被冲断,他们这次只考察一半。 晚上,罗布主任约我和飞行大队的飞行员机械师们一起吃饭,我一瘸一拐地来到那里。罗布主任谈到,墨脱县原有的通信基础极为薄弱,主要是靠两部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而且只能打出,不能接听,林芝的消息要传到墨脱就得发电报,十分不便,今年6月,墨脱遭到了百年不遇的洪灾,全县的交通、通讯设施等遭到严重破坏。林芝电信局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通信救灾小组。他们认真准备,精心安排,依靠空军飞行大队的支持,要以最快的速度将5吨重的通信设备、器材运抵墨脱,今天就运了不少电线,计划在11月上旬让墨脱正式开通直拨电话,届时,墨脱的电话号码将升至7位,让生活在墨脱里面的人们第一次使用上固定直拨电话。 晚上回到林芝地区迎宾馆,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床的温暖,我抓扯着柔软的被褥,在床上来回打滚,嘴里“哼唧唧,哼唧唧”美个不停。 我要睡觉,我要睡觉,我不吃不喝,要睡上一天喽!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中国户外资料网”,本文网址:http://www.8264.cn/9845.html添加时间:2004-12-20 来源:中国户外资料网 |
原始链接:http://bbs.liaohe.net.cn/dispbbs.asp?boardID=69&ID=149732 |
转自:30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