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的墨脱日记(一)、(二)、(三)——墨脱归来不言路 我的墨脱日记(一)、(二)、(三)——墨脱归来不言路 1 准备已久的墨脱之行终于亲临时,自己竟然找不到任何感觉,没有激动,没有狂躁,没有期待……从八一镇一路下来到派乡,都是稀里糊涂的。派乡是藏人和康巴藏人组成的村子,凌乱,落后。找到当地驻军联系背夫,此时此刻此地,最能信任的也是最敢信任的,只有解放军了。虽然背夫阿旺是藏人,但由于是部队介绍的,所以很是放心。其实我对藏民的感觉非常差,原因很多,但一路阿旺改变了我少许偏激的看法。 2 7月30日 派乡—拉格 似睡非睡的昏昏沉沉一个晚上,天不亮就爬了起来,外面下着小雨,心情随之而压抑。心想,这样一种鬼天气让我开始徒步墨脱真叫倒霉。店老板忙着生火做饭,我在焦急的等待。简简单单的面条都让我吃的“留恋忘返”,唉,真是。阿旺准时的在大卡车旁等着我们,派乡到松林口,这汽车最后能跑的一段路,老式东风也不放弃,喘着粗气痛苦万分的爬上松林口。车老板一脸无辜地说:“每人20块钱。” 他娘的,搭车也收钱。好在他还不至于影响我的心情,不理他,回头望下悬崖下累死的马匹,心想,人,唉,罪魁祸首。 松林口,9点15分,拍照,休整片刻。沿着铺就成台阶的大石块路,一步一哼的向上移动。藏族背工阿旺只能背一个包,我们一行三人,空出来一个包把不常用的东西全塞了进去,让女友玮玮只背一部分食品。海拔逐渐升高,空气也越来越稀薄,我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吃力的走着。第一天听说是很轻松的啊,居然是这样,是不是包太重了?然后就想着办法减轻重量,东西翻过来翻过去,没一件是派不上用场的,只好如厕一下,减轻自身重量。完事之后顿时身轻如燕,上窜下跳,不到40分钟就爬上多雄拉山口(海拔4221米),山口积雪片片,逐渐融化。山口有两匹累死在这里的驮马,一匹正在渐渐腐烂,一匹只剩骨架,马蹄上的马掌已是锈迹斑斑,令人心酸。 然后一路下坡,碎石多多,山口的雾也越来越大,弥漫到半山腰,置身于云里雾里,并非功略所言,雾大后容易迷失方向,发生危险。我反而觉得在云雾之中挺惬意的。慢悠悠的晃下山,进入温带丛林,丛林植被茂盛,古松参天。此时小雨开始淅淅沥沥下了起来。不足两米宽的山路被雨水泡了个稀巴烂,空气中又夹杂着树叶,枯枝腐烂的味道,我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此时心中才涌起兴奋浪花。下午三点左右到达拉格,本来想着途中的接待站是多么艰苦的地方,到了地方才发现:有吃有喝。条件虽简陋但挺舒适,而且住处后面不足百米就有一处“凶猛”瀑布,水声震耳,景色壮观。老谢接待站是四川人老谢开的,只接待旅游者,不予藏人,门巴等当地人住宿,所以干净,安全。经过18公里的徒步,体力的消耗早早的叫响了我们的肚子,一顿狼吞虎咽,吃的丁点不剩……想着明天28公里的行程,早早睡去。 从墨脱走出来后,才如此的发现拉格是我们整个途中吃住条件最好的一处。 3 7月31日 拉格—汗密 小腿的肿胀疼痛让我咬着牙起床,真想一觉睡到下午,唉。阿旺非常准时的出现在我们住处,等着我们早餐吃喝完毕。说的8点准时出发,磨磨蹭蹭一下到9才离开拉格。天下着雨,时大时小时停,我们一会儿停下来穿冲锋衣,一会儿停下来脱,折腾坏了,不穿冲锋衣全身就淋湿了,穿了吧,全身又汗湿了,干脆不管淋就淋吧。听说今天路上已经有蚂蝗出没了,出发前就打好了绑腿,真不习惯,甚至有些难受。今天是由温带向亚热带过渡,一路风景奇美!会偶遇几批运送物资的马帮,在这里马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如果在这儿能骑匹马溜达,不亚于在城里开辆跑车兜风。看着马可怜的走着猴子走都要拄拐棍的山路;看着马肚皮上吸血的蚂蝗;听着马蹄远去的声音;心中不禁痉挛…… 28公里的路程让我不得不加快脚步,少些照相。我一直尾随大家,只为能多留几张照片,以便日后多些回忆,这样的结果就是一直掉队,匆匆追赶,然后再掉队,再追赶,久而久之已没有多份心情照相,只有赶路了。当看到只有在电视电影中才出现的原始森林的奇美景色时,心中窃喜,这一切真没有对不起我的双腿啊!咬牙坚持,最后一次休息时,一群藏族背夫告诉我:快了,15分钟就到。我想着我的可乐,又想着还有15分钟的路程。自己高兴坏了。没想到这15分钟,让我走了至少半个小时。依稀看到木板房时,心里才踏实。两,三步窜到住处:曾眼镜接待站,同样又是四川人开的。扔下背包开始找可乐善待自己,找了整个“城区”,没见一瓶。无奈之下,重金请回河南本土产品——澳的利一瓶。一口气少了大半瓶,痛快之中还发现瓶盖里:“再来一瓶”。哈哈,没想在这里还有这般手气!赶紧找店老板兑奖,老板观后言:此处不兑。原来在这里没有售后服务。唉,忍痛割爱般,算了…晚饭10元每个人,管饱,两菜一汤。其实说起来好听,真到份儿上,那两菜一汤犹如猪食,但管不了那么多了,米饭盛一大碗,而且摁了又摁,至少吃了三碗。吃撑的感觉在墨脱途中那真好比做神仙啊!汤喝的净光,炒菜吃的连油都不剩。晚上住的地方蚂蝗很多,好在木板房搭离了地面。吃完饭,泡泡脚就赶紧睡了,也不知道是几点钟,但至少是9点半以前,我保证。 汗密有全国最小的兵站,现在只有两个士兵和几匹马,但兵站院子很大,住上百十号人没问题,而且还有大棚蔬菜,进入墨脱前,在这里要接受第一次边防检查:边防证和身份证。 4 8月1日 汗密—背崩 今天有36公里要走,不得不早早起床。早饭吃饱后开始出发,路相对前两天要好走一些,速度自然也就快了。走了没多久就看到了热带标志性植物——野芭蕉树,树上果实点点。这意味着今天会越走越热,气温随着海拔的降低而逐渐升高。不到11点钟走到传说中的老虎嘴,这里已没有当年的险峻,峭壁上凿出来的路也宽了许多,马队经过时不会再有马掉下去了。我放心的拍照,赶路。这一段山路碎石很多,脚被扭了多次,好在自己的左右脚因为早年练球都是习惯性扭伤,所以扭他个八九十来下也没什么事。到阿尼桥已是中午时分,饥肠辘辘,有门巴人开的接待站,我们买些热水泡方便面,禁不住啤酒的诱惑,再次善待自己。阿尼桥就是经常提到的一号桥,是座钢缆吊桥,桥下河水蓝绿相间,深邃、湍急、咆哮。阿尼桥出来后一路上坡,又加上气温升高很多,体力消耗很大,汗都把背包的背负打湿了。藏族背工阿旺一直一吭不响的在前面走着,他汉语不是很好,但不影响交流,有很多关于藏族的传说、藏传佛教等藏民应该耳熟能详的典故、人物,阿旺居然都不知道。看来除了语言和饮食,他基本已被汉化了,不过也没什么奇怪,在交通发达的地区,藏民的生活基本与汉族同质化了。 过了阿尼桥,途中有几座钢缆吊桥,如果没记错应该是三座,桥的中间铺了两层木板以便人和马队通过,钢缆上挂着经幡,随风舞动,呼呼作响。 途中遇到一帮往背崩驻军运送物资的马队,这帮马队让我觉得特别的是有一只狗,这只狗时而“领队”,时而“收队”,连我们都归为被收之列。我们不走,狗就待在我们后面,不超过我们。在狗的督促下,我们“奋发图强”,一路狂奔。路过一个名叫马尼翁的门巴村子,这个小村几乎都建在山顶上,水稻片片,流水潺潺。休息片刻后一口气走到解放大桥。老解放大桥已于2000年6月被雅鲁藏布洪水冲垮,同时著名的德兴藤桥也未幸免于难,而藤桥的制作工艺已经失传,所以美丽的藤桥就此成为历史……新解放大桥于2002年10月竣工,桥上的每一颗螺丝钉都是人背畜生扛进来的。一座普通的钢缆桥造价突破千万,我走在上面,心都是颤抖的。如今解放大桥驻军是66759部队的一个营,背崩乡有部队营房,解放大桥有哨卡。经过最后一段上坡,终于到了进入墨脱途中最大的“城市”——背崩。找好住处——四川张老三接待站,就开始寻找碳酸饮料善待自己,又是从所谓的街道一头找到另一头,都没有可乐,只好请回雪碧一大瓶(1.5升的啊!)“委屈”一下自己了。走了一天,屁股磨破了,好在背崩能洗澡——水渠发电站的下流河道,虽然水很凉,也不很安全,但顾不得那么多,一下跳进去,天黑之前洗了个干干净净,又穿上脏衣服,嗨,白洗了……一顿饭,三个人吃了一锅米饭还意犹未尽。吃完饭就赶紧睡觉,背崩夜里出奇的热,一阵夜雨未能降低丁点温度,反而招来了蚂蝗,半夜下意识的用手摸一下脸,摸到一只胖乎乎的蚂蝗,不用看,这家伙已经吸饱了血,用力甩掉它,翻身接着睡,这时候除了地震,任谁也丝毫打扰不了我的睡意。 下了一夜的雨,我出了一夜的汗,睡袋不再干爽,湿漉漉的一片片。 我的墨脱日记(二) 5 8月2日 背崩—墨脱 靠着窗户入睡的我,满头的汗水和雨水,迷迷糊糊翻身起床,阿旺已经等的不耐烦了,因为他清楚今天的路程怎样、气温如何。我想着没什么大不了的,接着慢慢腾腾,直到快九点才出发。早晨雨停了,但雾气很重,踏着N多人走过的路,想着今天32公里的路程,又机械的迈着步子跟上阿旺。出了背崩就是一段烂泥巴路,这泥巴经过昨夜雨水的洗礼,越发“狰狞”。深一脚浅一脚,弄的腿上,鞋上,裤子上都是既像泥巴又像牛粪的东西,顾及不了那么多,赶路要紧。今天的路更为好走,但枯燥、漫长。重复着一段一段,景色雷同,路况雷同,平淡无奇,就这样晃晃悠悠的走到下午3点左右发现一个较大的瀑布,异常凉爽,这时大家都热坏了,一个两个都吐着舌头。我终于明白阿旺的良苦用心,早些出发只为错过下午这段高温时间啊。没办法只有休息,太热了,背包的背负、衣服、裤子都已经湿透……看到瀑布,赶紧扔下背包,跑到瀑布下面凉快,山风夹杂着瀑布冲下来的水打在身上,猛的居然会打个哆嗦。为了不至于体内缺水、缺盐,漠风又捣鼓出一锅榨菜咸汤,喝完汤小憩片刻,将近5点钟才扛上背包接着赶路。从5点直到晚上8点40赶到墨脱县城,这近4个小时简直就是黑色4小时:抬头就是一个慢上坡加拐弯,心想,上去拐个弯就是平路了。就这样心想了N次,崩溃了N次,始终到不了县城对面山口的平台处,咬着牙,骂着路,重心下移,头向前伸,典型的老牛上山式。哼哧哼哧,一步三喘,终于爬上最后一个拐弯坡——啊!墨脱就在前方!远处白色的楼房,清晰可见,不用猜,那肯定是县委,县政府。在拐弯坡的山口平台处,放下包休息,望着累死累活要来的墨脱县,禁不住一阵心酸。 途中值得一提的是德兴过江藤桥如今已是一座钢铁大桥,遥望其气派远远超过解放大桥,昔日的藤桥如今在这座坚不可摧的钢铁桥之上延续着传奇,延续着生命。 阿旺找了一条进城的近道,于是我们穿稻田,下河沟,上陡坡,终于从县委县政府的后侧“潜入”县政府招待所。此时的我们把住宿的希望全寄托在这里了,而且墨脱只有这里可以住宿,但是听说没了床位,好在一位广东的援藏干部帮忙联系找出一间空房,我们住了进去,真是运气不错。住处隔壁就是县委食堂,好吃的吃不到可以先闻得到。我们点了两菜一汤请阿旺吃一顿,这顿饭永生难忘。鱼香肉丝40元,烧青菜20元,丝瓜蛋汤20元。不过更令人难忘的是在物价奇高的墨脱县我还吃到了鸡,清炖的啊!我们到的这一天,正好是县政府请援藏干部聚餐,摆了六桌,每桌我观察了一下,除了没有鱼和海鲜,剩下的该有的都有,而且他们吃完剩掉很多,我们看了心疼,又加上眼都饿绿了,干脆——吃!找双筷子管它脏不脏,一筷子夹住鸡翅膀的后三分之一处,又一筷子夹住凉拌黄瓜……哎呀那个香,吃二十年鸡没吃过这么香的,往旁边一看,还有啤酒,嘿嘿,掂量掂量,都是空的,遗憾。这时老板已经开始收拾剩菜了,我仍厚着脸皮来回寻觅,甚至跟老板商量:我们付一部分钱,买些剩菜…。被老板一口回绝,我们啧吧啧吧嘴,万分遗憾的看着那些价值不菲的佳肴被倒进一个又一个的黑色塑料袋里,心如刀割。抛开幻想,现实一些。还是吃自己点的菜吧,四个人只有两菜一汤,不过没关系,米饭免费,大家猛吃米饭,犹如战场拼命般鼓着腮帮子还硬往嘴里塞米饭。饭后我们把阿旺应得的那份辛苦钱给他,一天100块,四天总共400,他小心的收下就回屋睡觉了。我们又寻能洗澡的地方,一路下去,红灯闪烁,歌房林立,低俗的小姐依在门庭招揽生意,唉,真不容易。 夜里虽然蚊子非常多,但个个都太困了,一觉睡到天亮,做梦都没有。第二天早晨阿旺和我们告别,我们以后从墨脱到波密就不用背工了,阿旺就原路返派乡,我把一部分药品和我的雨衣都送给了他。虽然相处只有四天,但心中对阿旺的感激不予言表。他少言寡语,但诚实可靠;他默默无闻,但吃苦耐劳。分别时,我居然有些舍不得……直到回到郑州,心里还在牵挂着阿旺。 6 8月3日 墨脱 休息整整一天,洗洗衣服,晒晒太阳,到处溜达溜达,看看那辆“著名的汽车”,发现墨脱县城现在有很多农用卡车,听说是非雨季开进来的。如今县城不再一无所有,老百姓不再没有娱乐,小姐不愁没有生意,旅行者不怕没有饭吃… …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1.县城居然有手机信号 2.县城刚竣工了中心广场和农贸市场,那气派不比内地一般小县城差 3.县委县政府门前的水泥马路足有5,6米宽。 墨脱,户外发烧友的乐园,虽然不是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但因为有了中央的财政扶持,广东的援藏经济而变的面目全非。不过这里的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好,就像途中遇到一位藏族老人谈到他的愿望时提到:真希望能住上水泥建的石头房… …说白了,他就是想住上楼房,好在过不了多久,这位老人的愿望就能实现。因为此时此刻的墨脱正在大动土木,以一种原始的倔强与大自然抗争着——面包会有的,楼房也会有的… … 我的墨脱日记(三) 我的墨脱日记(三)——墨脱归来不言路 7 8月4日 墨脱—108K 从广东援藏干部那里了解到墨脱县的县长要到八一镇疗养,正好与我们的出发时间相同,跟随县长的人很多,都是一些对当地地形,路况非常熟悉的藏族、门巴族老百姓。考虑到墨脱——80K之间塌方很多,不很安全,我们就决定同县长一道走出墨脱。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出发了,在县城往波密的山路口,见到了县长。一看就知道这家伙是个典型的共产党干部,与内地干部差不了两样:突起的啤酒肚,泛着红光的胖脸,肥头大耳……吃了不少共产党和老百姓的“粮食”。我们早一步出发,县长在等他的背工,我们可等不得。找近道绕到“波墨公路”上,当年国家花费巨资修筑的波墨公路如今犹如一片废墟,经不住任何半点的风雨摧残。路上塌方很多,塌方下面就是湍急、凶猛,甚至可怕的雅鲁藏布江,好在有县长背工的无私帮助,我们一一安全通过。休息时了解到108K——80K之间塌方滑坡更多而且有些严重的,整座山都滑到江里了,自己知道后少许有些惧意,但也没办法。出了墨脱不是太久到了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很奇怪,接近中午了还冷冷清清,没几个人出现,休息时只见一位老妇人——长的很恐怖,在附近来回溜达,吓的我一路小跑离开了这个奇怪的地方。 温度越来越高,我走的也越来越慢,再次看到人烟是已是中午12点左右,在一家农户休息,县长拿出鸡蛋,牛肉开始午餐。由于体能消耗大,温度高,导致我没一点胃口,甚至没有丁点饿意,只顾大口大口地往肚里灌水。县长驾到,老百姓岂敢怠慢?好茶好水好招待。在这休息一个多小时后顶着炎炎烈日接着上路了,这一下午犹如梦游不在状态,两步一喘三步一歇,与前面拉开很远的距离,无奈之下只有坚持,这种情况下没人能帮你,只有自己才能帮自己。时间在脚步艰难的移动中悄然逝去,终于在下午6时走到了通往108K的下山小路,下了山过桥就是108K,心中激动不已。到108K时,县长已经坐在靠椅上悠闲的喝起了“百威”,我们则瘫软在一旁。 晚饭当然是县长先吃了,由于108K只有两家可以住宿吃饭的,无奈只有等他们吃完才能做我们的,我们饿着肚子等了一个多小时。晚饭是两菜一汤,均难以下咽,但现在也讲不得任何条件,只好如此。一口气吃下三大碗米饭。由于县长大人的到来,条件稍好的铺位均被占下,我们只有和背工去挤木板大通铺,吃完饭就开始到大通铺上收拾东西抵御跳蚤。在木板上把雨衣铺了上面,然后“掩耳盗铃”般酣然入睡,雷打不动。夜里奇怪的做了梦,说出来简直有点可笑,梦里的主人翁居然是我幼年最爱看的漫画中的——三毛… … 8 8月5日 108K—80K 天还未亮就被背工们惊醒。他们身上特殊的味道夹杂着他们昨夜喝酒的酒味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窒息,赶快起床跑到厨房找吃的。店老板已经给县长做好了饭。等我们吃饭时才发现除了米饭,店老板已经做不出来菜了。由于交通的闭塞,这里物资匮乏。无奈之下只有吃县长他们的剩菜,也不管那么多,吃饱为止,苦并快乐着。 今天有28公里路程要走,路况较差,因为塌方很多,而且都是大的塌方区,通过时个个都小心翼翼。望着塌方下面咆哮奔腾的江水,心中暗暗祷告。我一直在最后走着,每次通过塌方时,我都在女友的后面,看着她平安的走过去才放心通过。因为通过塌方区时,一定要有人在后面观察着整个塌方区的情况,以便及时提醒,避免危险和受伤。走走停停,今天状态奇差,直到临近中午才走到贡日村,而且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贡日村是个珞巴族村子,有十几户人家,都是木板房,路的两侧横七竖八的躺着几头猪。这些猪都瘦的可怜,有的居然可以清晰的数猪肋条骨的根数。唉,在这个不求发展,只求生存的贫瘠腹地,人能吃饱就不错了,哪再有多余的东西喂猪?猪可怜的嗷嗷叫着,是愤怒的发泄还是对命运的哭诉?… … 下午2点左右在一四川老乡“家”休息吃悟午饭。四川人真厉害,简直是无孔不入,这帮四川老乡在这里伐木锯木板,以次为生。他们“家”基本上是露天的,几束大芭蕉树叶房顶,然后搭一层塑料布,下面就是睡觉的床,床的另一侧就是“厨房”,如此简单,他们就这样努力的与生活抗争着。我不禁佩服起四川人来,这般艰苦的地方,四川人在这里开饭馆,搞运输,做发廊,办旅社… … 只要有生意点,利益点的地方和行业,几乎都有四川人的身影。吃完自己的干粮接着赶路,下午的十几公里是整个墨脱之行中最让我崩溃的一段,曾一度躺在地上决定就此罢休,一次一次的决定,又一次一次的否定,最终坚持了下来,当又被一处塌方挡住去路的时候,同路的四川老板说:“从这儿爬上去就到80K,这是条近道。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原来要沿着塌方区向山上爬。那种坡度必须手脚并用才能比较安全的上去。差不多过了一小时,终于爬了上来。坐地上休息时,无意中发现身后蚂蝗已成群结队从树叶,草丛中钻了出来,此地非久留之地,赶紧背上包一路小跑,到了80K。 80K真是个繁华的地方,商店、转运站、接待站分布在整个街道上。日用品也多了很多,物价不算太高,最重要的是有可乐卖,大瓶只要10块钱,而且住宿条件也不错,也能吃上像样的饭菜了,见到了久违的文明产物——汽车,心中兴奋不已。因为这意味着明天可以比较轻松的搭车了。虽然很累,不想说话,但心情确实不错。临近午夜出去撒尿还能看店老板挑灯夜战麻将,看来这里生活很是悠闲。 9 8月6日 80K—71K—69K—62K—52K—嘎隆拉山口—24K—波密 不算太早,起床洗漱早餐,得知县长有车后便匆匆往停车的地方走。在80K意外的认识了一位四川的驴友,今天漠风要和他结伴步行不准备搭车。我和女友跟县长商量能否搭他的车,得到肯定后便把行李和自己纷纷扔进后车斗里,犹如货物一般任凭崎岖山路颠簸的摧残,小型农用柴油卡车怒吼着冒着黑烟向前冲,我们则在后车斗里蹦开了花。一个小时之后车停了,塌方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么大的塌方车是过不去的,大家只好纷纷卸东西下车。听当地人说,车走了9公里,这里是71K,然后我们就跟着当地的藏民,门巴走了一段小路绕道69K。在69K县长已经开始打发他的背工回家了,因为在69K,很快就有专车来接他了。反正有车也不会有我们坐的,抛开幻想,接着上路。69K——62K之间的路很好走,悠闲的拍照停留,途中遇到接县长的丰田和吉普,感叹天下乌鸦一般黑。62K是几户藏族康巴人开的接待站,我们在那里休息,吃午饭。很快,四川的朋友也赶上来了,我们一同喝起了酥油茶。 来墨脱之前就了解到门巴人XX的厉害,所以一路走来凡是接触过的汉人之外的其他民族,我甚至连烟都不碰他们的。今天巧遇一位门巴族小伙子,小伙子长的很精神,用某些人的话就是长的很帅。他十分豪爽的请我们喝啤酒,当时我怕其中有什么蹊跷,就一直注意这个门巴人,最后发现他确实是好客,没有别的目的,我们就放心的喝起了啤酒,没想这一杯下肚后,他就一直给大家敬酒,个个嘴里都说这是最后一杯,可都身不由己喝了5,6杯。顿时飘飘然。幸好碰到一个误入“歧途”的倒霉司机,他的车被一群藏民包下了,本想能赚一笔呢,可这些藏民是要到墨脱的,他就第一次开着车走着不是车开的道把他们送到了69K,此时的他已经返回62K,正郁闷呢。得知我们要到波密,他顿时来了精神。谈好价钱,我和女友,就坐上了车,漠风和四川的朋友坚持要有完整的结束,他们就接着步行至52K,停留一晚后,第二天抵达波密。 吉普车在丛林里颠簸着缓慢前行,我们在车里左摇右晃,1个小时后到达52K,在这里居然遭遇“堵车”,山路太窄容不得相向两辆车同时通过,只有一辆一辆的过。又经过1个小时,我们从52K到达嘎隆拉山口,这里海拔4770米。说实话,汽车跑的再慢还是比人快,顺着盘山路很快就到24K。远处雪峰连绵,高可及日,壮观,震撼!在24K我没有看到接待站,只看到了嘎隆拉寺,三三两两的喇嘛在附近走动。 从24K到波密一路下坡,路况好很多很多,路两旁的经幡很是醒目,因为太多了。很顺利,40分钟就到了波密,从波墨公路的山口向下看,波密是一座建筑很现代化的小城,易贡藏布穿城而过。藏族司机友好的把我们送到波贸旅馆,在这里40块钱就可以住上标准间。到了旅馆把背包放下,回头望望远处的雪山和波墨公路,闭上双眼,放电影般短时间回顾了墨脱之行的8天,长出一口气… … 就这样结束了一言难尽的墨脱之旅。 第二天(8月7日)下午,漠风和四川的陈刚与我们在波密会合,1天后,漠风,陈刚回了拉萨,我和女友则选择了川藏南线… …15天后我们平安的回到了郑州。 雨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