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藏游记—.走到318国道的那一头——川藏之行岗乡云杉林—.

[游记]西藏游记—.走到318国道的那一头——川藏之行岗乡云杉林—.

2007-07-16    17u.com

从嘎龙寺回到县城的宾馆,天色已暗。手机短信中,有二条是现在墨脱的家乡旅友——蛛蛛发来的信息:前一条告诉我:他已定好了今天上午从墨脱到波密的车座。如果小车能准时发车,夜里就可到达波密;另一条可能是在路上发的:埋怨小车出发已近中午,如果司机不肯晚间开车,那么只能在中途休息一晚,要到明天才可到达波密了。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和蛛蛛在波密相遇了。我本来已经作好了心理准备,打算在此等上二三天的!当然,这个估算,是按蛛蛛从墨脱徒步走到波密的行程推算的。现在有四轮的电动车代步,时间就自然提前了。就算按照短信中所言:最迟明天到达县城,也比原来我预算的时间早了不少呀!看来在自由行的旅程中,真是会有不少“计划不如变化快”的意外出现的呢!
要说“计划不如变化快”的,还有和我一起,从出发地同步走到此地的旅友俞。晚上在宾馆遇见他,谈了些白天他在波密医院的检查情况:医生说他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适合在高原旅行,于是他决定要再次返回然乌那边,好好的重新走走看看。他已经买好了明天从波密到昌都的汽车票,问我是否也和他一起,重走一趟那里的路。我真是有点弄不懂他的思路了:走回头路——这种既浪费时间,又多花钱财的游程,值得吗?旅途行程中走重复路,其实是我线路安排时的最大畏忌!可是,俞好象有点喜欢这种畏忌?!也许,他原本就是个“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的“自由”旅行人吧!真要那样,我自然是无法奉陪的了。于是宛绝了他的安排,决定按照自己原定的攻略,继续我向西的行程。好在,现在我已经一点不担心西藏的高原反应了。一路上,遇到的那些年轻“女独游侠”们,又增添了我内心更多的自信:既然,西藏高原能够接纳我在它广袤的土地上,象它的子民一样,自由的驰骋;我当然也应该把西藏,当作自己的家乡看待,尽量的去更多的了解,观读、体会它。年轻、漂亮的女娃们,都能大胆的独自漫行西藏,我还会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不能“独行”呢?!再说,一路上,可能还会有很多同行的驴友出现的呢!
晚上十点过后,还没有等到蛛蛛的信息,只好先休息了。只是没有象平日一样,关闭手机。这自然是为了防备蛛蛛半夜来信息联系......果然,睡梦中的我,被清晰的手机铃声惊醒了。一看来电显示,就知道是蛛蛛的车,已经进入波密的电讯信号范围了。再看时间,已是次日的零点了。原来,在一年只有几个月可以通车的扎墨公路上,当地的小车司机,也还是敢在晚间开车的。这说明,目前这个季节,的确是进出墨脱的最佳时节。如果真的要想徒步进入墨脱,去练历一番自己的勇气;见识一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壮景,那是非九、十月份,这个黄金季节为最佳选择了。不过,我以后是不是还有这样的机会呢?在这一点上,现在的我,是一点自信都没有。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定,想去墨脱,恐怕是有点难度的了!

又是一个新的早上,在住宿旅馆边上的小店里,吃完早饭,便送旅友俞,登上从波密到昌都的大巴。然后,就回到旅社住房中,等待蛛蛛打开他随身所带的手提电脑。电脑中,储存着蛛蛛一个月来,走遍西藏东西,拍摄下的全部影照。不少地方,是我这次旅行计划里,没有打算到达的——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阿里地区、蛛蛛昨天刚离开的墨脱地区,就是我计划的两处空白地。因为那里,不属于318国道穿行、经过的地区。然而却是西藏各区域中,“离天最近的”的场所!所以,理所当然的,很想边看看那里的照片,边听听拍摄者带着感觉的介绍。
手提电脑接上电源后,屏募上很快的就跳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和眼球的景观影照。阿里的图片,色调以冷色为主;虽然同样的可感觉到路途的艰辛,墨脱的画面,色彩却要眩目了很多。蛛蛛很庆幸的告诉我:扎墨公路——这段艰难的机车路途,竟没有让他的电脑,受到震动和颠簸的影响,而产生“死机”;而在拉萨到阿里的行程中,由于几个日夜的途中奔波,到达狮泉河后,此台电脑,就已经处于全瘫痪的严重病态中,让他不得不拆开、清理、重装......

按照原来的计划,今天,我本来是准备到岗乡自然保护区那边去走一趟的。由于“变化”,在欣赏完照片之后再出发,时间显然有点迟了。可蛛蛛在知道了我的打算之后,就决定和我一起,朝那个大森林方向去走一回。我们都认为:即使到不了岗乡云杉林保护区之内,也该到那片诱人大森林的进路上去溜溜:亲历一番原始森林和周遍环境的美妙;体验一下,那里到底和其他地方,有何种不同之处。这——也可以也算是一种对自然的亲近和享受吧?
记得资料上,曾经是这样描写岗乡的:走在进入岗乡云杉林的路上,就会被周遍一切美不胜收的景致所感动......所以我们早早的吃了午饭,随后就朝岗乡出发了。
岗乡的云杉林,曾是中国地理杂志评选出的,中国六大美森林之一。据评选文字介绍:在那一片地处帕龙藏布江南岸的大森林中,有世界上产量最高的云杉树和华山松生长在其中。尤其是云杉树的生长速度,要比我国最著名的东北大森林里的同类树木,快上四五倍;比世界其他地区的同族——北美、西欧的云杉树,也要快速三四倍。云杉生长迅速的原因,自然要归功于这里难得的温润气候、合适的地势和帕龙藏布江提供的丰富水源。由于树木生长得快,在保护区中,常可见到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住的巨型树王。而这样的穿天树木,却常常因为森林上空,网状大树枝叶的层层覆盖,几乎很难寻觅到窜向蓝天的树干顶部......

在扎墨公路的土石路上,走出约三四公里的样子,左手边上,就有一条紧贴公路的岔路口,这就是通向岗乡自然保护区的土路。岔路的开端,呈现出明显的下坡势,只是坡度平缓,走在上面,并没有下山的感觉。道的右边是被开凿过的山崖;另一边,则是远处有连绵山峦为界的一片平川。无论是崖坡上、平川间还是和天相连的远处群山,四周所有的基色就只有一种——绿。虽然不同的地方,绿得各不一样,然而和头顶上方布满了云层的天空相比,这片苍郁的山野,远比青灰白色的云天,显得朝气蓬勃得多。

把我们领入这条通往岗乡土石小路的,是两个从扎木镇小学出来的回家女孩。她们本来是镇小学里的二年级学生。由于家住在岗乡前面的一个村寨——苹果园里,所以每天到扎木镇上学,需要徒步好几个小时。以前为了上学方便,就寄住在镇上的亲戚家中。可时间一长,总有些不方便的感觉。而工作的父母,却不能抽出时间,每天用摩托车接送她们,无奈之下,只好退学不读了。今天,正好从学校办理完手续回家,有缘和我们在路上相遇了。因为正好同路,蛛蛛和我,就和她们边走边聊。在交谈的字里行间,听得出这是两个很喜欢念书的藏娃。因为她们不时的提及一位曾在苹果园教过书的老师,还反复的嘀咕:要是某老师再来就好了......
我和蛛蛛,终于一点点的从两个女娃的言语中,弄明白了事情的原由:在岗乡前面的苹果园村附近,曾经有过一个从城里来的志愿者教师。她的到来,让这些远离县镇的大森林边的孩子,也能够在自己家的附近,就地上学了......一年之后,先来的志愿者回城了,却没有后续者接上这里教师的位置,所以这些只上了一年学的孩子,只能又失学了。和我们同路的这两个女孩,因为想继续读书,被父母送到了扎木镇小学。辛苦的读了一段日子,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失学的结果......其实在女孩们的心中,实在是太希望再有一个家门口的老师了。然而,就象她俩告诉我和蛛蛛的那样:谁知道还会不会有其他老师,再到她们那个偏远的苹果园来教书呢?
远处传来摩托车的发动机声。转眼间,一前一后,两辆簇新的摩托车,就出现在我们的前面。两个洛巴族的退学女孩,奔叫着迎了上去。她们的父母,终于在半道上,用车来接应她们了。临走前,女孩的父母,详细的交代了我们到岗乡的路程,并建议我们,最好能搭上随路的便车。
挥手向我们告别的女孩远去了。我和蛛蛛,继续沿着高低不平的土路向前行进。少了两个天真懂事的孩子做伴,这才发觉,这条通往岗乡的路,确实要比扎木公路难走不少。除了路面凹凸,还有从山上渗透到路面的山水,聚成的水凼,需要跨越......在越过了第二个路中间的水凼后,从路的后面,又隐约传来了发动机声。随着电机声越来越响,一部中型拖拉机,发着轰轰的吼叫,靠近了我们的身边。
驾驶拖拉机的,是位三十来岁的藏胞,听说我们去岗乡,就提议我们搭乘他的机车。原来他和自己的妻子,一早就开着拖拉机,到波密县城里去购买必用品,现在正好载着买回的物品,返回岗乡的家里,能顺路带上我们,赚一点意外的车费,他们当然愿意。对我们而言,能有这样的顺路车,自然也是很愿意坐的。蛛蛛和司机谈妥:我两每人支付十块钱车费。于是,我踩着拖拉机的大车轮,手脚并用的攀爬到了机车后的露天车厢上面......

拖拉机车厢里除了装载的物品,还坐着拖拉机主的妻子。她见我们上车,就忙着挪动东西,为我俩腾出坐的地方和拉手处。男主人叮嘱我们,要注意路途的颠簸。随后,拖拉机就发动了。
这是我这辈子坐过的最颠簸的车程。就算用两手紧紧的抓住车厢边沿,还是止不住身体的跳动。虽说在然乌,到瓦村去的那一段路,我也曾和微微一起坐过拖拉机,应该知道它比车辆更易震动。可是那段行程,是走在318国道标准的一级公路面上,路面的平坦,减少了机车的额外震动。而现在,可以说是走在我走过的最颠簸的行车路上,那么接受最起伏的跌宕,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了。幸好,道路两边的景致,很快的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让我无暇去体会不断颠簸的感受。

机车很快从下坡路上穿出,来到了平川路面上。平川路边最先经过的地方,是一片并不太高大的树林子。这些林子里的树上,还偶尔可以看到一些挂在枝桠上的红紫色果实。拖拉机的女主人,指着沿途的树木,很惋惜的告诉我们:如果你们早一点来到这里,就可以吃到鲜甜美味的大桃子了。这里的桃树,结的果实,大得和拳头一样。常常是一根枝桠上的几个桃子,就把树枝压弯了。熟透了的果实,没有多少人去采摘。最后大多数的熟果,都落到了地上,烂掉了。
“那你们为什么不采摘呢?”我随口问道。
“采了也吃不掉,放在家里,还是烂。”
“那不是你们种植的桃园吗?”
“不是,那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桃林子,好大的一片呢!”
我忽然想起了文字资料里看到过的介绍:在通往岗乡的路上,有一片野生的桃树林......现在眼前的矮树林,无疑就是这片“王母娘娘的蟠桃园”了。可惜的是:我和蛛蛛来得不是季节,没有口福品尝一番天赐的“仙桃”。然而能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亲眼目睹这片“从天上落下的桃园”,我的心中,就别提有多满足了!

野桃林前面百十米处,有一条河水很清、流速却湍急的河流。我很担心拖拉机怎么过去,可机车主却毫不犹豫的把拖拉机往水里开。河中心最深处的水,淹到了拖拉机大轮子的三分之二处,铁皮的车厢却正好在水的上面,丝毫没有受到河水的侵扰。这不深不浅的河水,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丝担忧:不知道返回来的时侯,可能徒步趟过这清澈的湍流?
过了这条几米宽的溪流,道路两旁的景色,与过河前有了明显的变化。车路两边夹道的树木,已经明显的变高,树干虽然并不显得十分粗大,然而高度却比河那边的树木,明显的拔高了二三倍。高挑的杆枝,挺拔得直穿苍穹。距地面三分之二处的部分,基本上没有岔枝。我只有仰起脑袋,才能看到树顶部三分之一处象毛笔尖一般的树枝丫。这些树种,当然已经不属于灌木和果树了。它们就是使岗乡成为六大美森林之一的“品牌”树种——云杉。
也许是还没有进入保护区的缘故吧,道路两边和不远处的山丘上,成片的云杉树丛中,基本上看不见太粗壮的巨树。不过,需要几个人合抱的大巨树虽然看不到;那些两个人可围绕的树干,却是随处可见。放开目光朝云杉树丛深处展望,已经倒下的腐朽枝干和树根,常常会不时的跃入眼帘。那些倒卧的根、杆,树围的直径,明显的都比站立着的活树大得多。这样的景态,让我产生了走进原始树林的感觉。只是自己也有点不明白:既然已经进了原始林。为什么只觉得着是“树林”,而不是“森林”呢?如果仅从字面上解释:“森林”是比“树林”更大更茂密的林子。也许就是这种理性的文字解释,形成了我脑袋里的固定概念:留在脑海里的那些素未谋面的大森林,应该是树木非常茂密,处处显得杂乱无章,又大得找不着边际的林子。高大的乔木和底矮的灌木,会布满林子里每一块有泥土的空地。肉眼能看得见的草地皮,不会很多,甚至几乎没有。可现在拖拉机经过的地方:虽然头顶上,是没有很强的光亮,可以直入长草的地面;可地面上却有随处可见的一片片碎草地。那些立满云杉树的沿路林子的草地上,除了一棵棵拔地而起的云杉树干,中间就再也没有其他低矮的杂类树木了,更少见到一棵比杂树还矮的灌木丛。如果没有那些自然躺倒的朽树,这里应该更象是人工种植的云杉林。因为在云杉杆矗立的周遍草地上,还到处可见一枝枝由种子发芽而窜出草地的小云杉树苗。
“这是你们播下的种子吗?”知道了拖拉机夫妇就住在这岗乡的森林边,我禁不住指着小树苗这样问。
“是树上洒落在地的云杉种子,自己从土中钻出来,长成的。”我很愕然。上天竟把一切最完美的条件,都赐给了这里的云杉群种,甚至连它们的种子,也没有遗忘。难怪岗乡能有地球上最具魅力的云杉林呢!还没有进入保护区,就能见到这么纯种的云杉林,保护区中的云杉,当然更是可想而知的了。

在云杉丛中一路行进,除了偶尔看到牦牛和马匹在树丛中“漫游”外,几乎就没有什么其他会动的东西,在陪伴云杉。虽然拖拉机的吼叫,掩盖不了林中偶然传来的清脆鸟鸣,可却始终没有飞鸟在我的眼前或头顶掠过。如果不是那些“漫游”的牛马,我一定会以为这保护区的外围,是个无人区呢。其实,这里也基本上可算是个无人地带了。在过河后半个多小时的行程中,只有在一座小山坡上,看到了一幢被树木掩隐住的小木屋。那小屋的女主人,正在路边等着搭乘我们坐的拖拉机。当她坐上我们的车厢后,我情不自禁的向她发问:一户人家,孤单单的住在这里,不害怕吗?她却笑着回答我:住在这里,实在是安全得很。从她答话时那灿烂的笑容中,我看到了大森林边的藏胞,对自己的家乡,充满了热爱;对这块土地,饱含着眷恋的真情实感。
在一幢盖建得很漂亮的木房院落外,拖拉机停了下来。机车主人从机头驾驶座上跳了下来,原来这里就是他的家了。让我和蛛蛛在地面站稳后,他指着院落边上的一条小路,告诉我们:沿着这条小路,向西走二三十分钟,就可以看到岗乡自然保护区的入口处了。保护区内,有不少几个人才能抱住的巨大云杉树。不过,大林子里林木茂盛 ,光亮都被层层枝叶遮挡,所以夜晚暗得比外面早。他提醒我们要掌握好时间,在天还没黑前走出保护区。还告诉我们:如果晚上想赶回波密,他可以用摩托车,护送我们出去。

谢过机车主,我和蛛蛛沿着院落边的小道西行。拖拉机主家的四周这一范围,可能是大森林边唯一的一个村落——岗乡。我们行走的西行道两边,还有好几家的房屋和院落。每一家的院落都很大,简直有点象个小牧场。有的“牧场”院落里,有一、二匹马儿在“闲逛”。
在其中靠路边的一家院围栏里面,我看见有一个漂亮的主妇,在围栏边的泥土里挖着什么。可能发现了我在路边木栏外,边走边看的注视她,就敏捷的直起了身。她从身边的篮子里,拿了一捧带泥的青皮果,伸手递给围栏外正走近她的我。随后又从蓝子里拿出一颗青皮果,利索的剥开了有点厚的青皮。立时,一颗白壳的核桃,从青皮里露了出来。我好惊讶:长这么大了,从来没有想到,我们汉族用作食补的硬壳核桃,竟是这种从没见过的青皮果实的核......剥去了青色外皮的核桃,被女主人随手扳分成两半,她自己吃了半个,另半个却递给了我。并示意让我尝尝这半个核桃......从没有品味过刚出土的新鲜核桃仁的我,竟在西藏的岗乡,第一次品尝到了鲜核桃仁的甘美可口。
谢过热情而好客的女主人,我赶紧往西,去追赶前面蛛蛛的步伐。没想到蛛蛛却正在前面的路上,朝我这边走回来。
原来干练的蛛蛛,在路上边观游边回味着拖拉机主的话,估算着我们步行到保护区入口处的时间。“以我们现在的速度,走到入口处时,天色肯定将要暗沉下来了。就算进入了保护区,林内的光线,也无法让我们观赏清森林里的各色景致。加上返回到此的时间,无疑会耽误今天返回县城的安排。”说出了他的思路,蛛蛛的打算也随即而出:由此掉头,徒步从原路返回。这样,估计天黑时可以回到县城。
听了他极具说服力的想法,又看了看我手机上的时间,果然已经是下午将近四点了。心中计算着来时的行程,又想到了那条需要涉水的溪河,徒步返回的时间,的确不能算是很宽裕了。我留恋的朝着西面不远处,那一大片被绿色包裹的郁郁葱葱的群山,贪婪的望了几眼,就地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体,决定就此“打道回府”,抱憾的对云杉林道声“摆拜”。

放弃进入我们最终的目的地——云杉林保护区,可惜是绝对的,选择却是理智的。蛛蛛不愧是到过阿里,走过墨脱的“老游子”,徒步旅行的经验,无疑要比我丰富很多很多。我相信他的旅途感觉比我更强。如果坚持要进保护区,真的在旁晚的云杉林中迷了路,那样的后果会怎样?我不堪设想。只是这样的盲目,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麻烦,却是肯定的!旅行在外,安全是第一要素,这一点。不管是自助游还是团队游,都是千万要牢记的。所以我赞成了蛛蛛的提议。
两个人顺着进来时的机车路,一路往外走。在那个院落房屋比较集中的小村落,我们羡慕的欣赏着岗乡居民“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状态:在小牧场般的院落里,可爱的马驹,在里面悠闲的啃着青草,也许是收获了青稞麦后的秸根;被清水漆油得发亮的全木大住房前,几乎每家都有拖拉机或摩托车停靠在门前;大木屋中间敞开式的客厅里,矮墙上摆满了各色盆栽;客厅里除了桌椅,还堆放着各种物品,也许是刚从县城里买回家的必需品。木屋尖顶的栋梁柱上,一根根的接线向外伸展着,一看就知道现代化的电讯物质,在这里一点也不少缺。 蛛蛛一边把这些镜头留入相机,一边很是欣赏的赞叹道:这里藏民的日子,真的是很富裕,很自在的呢!是呀,眼前流过的景象,都在无声的告诉我们这些“飘”到此处的外乡人:在这宁静而美丽的云杉林保护区旁,生活着一群富庶而快乐的人们。虽然他们和繁华有些隔绝,却享受着大自然赋于的特殊赏赐:充满负离子的清新空气;无须铰尽脑汁的简捷宁静;人和人之间的真诚热情......这一切,都是在繁华的生活里,很少再能获得的东西。

因为坐在颠簸跳跃的拖拉机车厢里,所以在进入岗乡时,此段路程的景色,根本就没有机会摄入相机。现在一路的云杉,就在我们的身边,缓缓后退;已经飘落的各色黄叶,铺满了我们脚下的林道。踏着满地的黄叶,蛛蛛端起了相机,摄下了“森林中的金色大道”的镜头。对于专心于摄影的人来说,这样的秋景,的确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当我询问蛛蛛对岗乡景色的感觉时,他说:太象徒步在去墨脱的路上了。蛛蛛的感觉,让我的心中装满了得意:虽然没有象蛛蛛一样,亲身去体会徒步墨脱的甘苦;却能在走出岗乡的路上,体验一把“徒步墨脱”的感觉。这样的美事,竟让我逮着了。得意一番,也在情理之中的嘛,又有何不可呢!
在那个有人搭乘拖拉机的来路附近,有一辆装上了树干的大卡车,停靠在路旁。车头的驾驶座门上有“扎木木材厂”的字样。车上的树干,虽然去头没根,难以猜测长在地面时,此树的高度;但是那跳入眼球的树干横截面,却如餐馆中的大圆台面那般。我的目光,一下子被那样硕大的树干吸引住了。不由得放慢了脚步,仔细的打量起这部卡车和车厢中的大树来:只有四棵树干装在车上,就把大卡的车厢,堆砌得满满当当。其中有两棵比较小些,可一个人展开双臂,是绝对抱不过来的;在最大的那一棵树干跟前,我偷偷的比画了一番,估计至少要有四个和我一样的人,才能围抱住它的外围。真要感谢上苍,那么眷顾于我们:知道我们没有能踏入保护区的森林,不清楚巨型云杉,到底有多大的轮廓,所以就在这里,让我们见识一下被截下之后,已经走出云杉林的巨树。使我们对保护区里面的巨型云杉树,有个感性上的深刻印象。

告别了那辆还在安顿树干的卡车,我们按照记忆中的来路,走近了那条令我担忧的清水河边。湍急的流水,径自唱着、奔着向西流去。河床中虽然突兀着凌乱的石块,却没有可让我们踩着它们过河的连接石墩。用长树枝桠试探水流,最深之处,至少也要没过臀部,使我们趟水过河的打算,也不得不被打消。虽然沿着河水左右的边沿,各走出了四五十米,还是没能找到可借助过河的“渡船”。急得我和蛛蛛两个,只好在河边的路上打转。
闷闷的车轮转动声,渐渐的从我们身后传来,那辆“扎木镇木材厂”的卡车,慢慢的向河边驶近。知道我们过不了河溪,两位年轻的藏族司机,停下了车辆,让我们坐到了驾驶座旁的副位上......
卡车缓慢的晃悠着过了河,我胸中那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到了河对岸的沙石路上,蛛蛛知趣的要下车,可善良的藏族司机,却热情的让我们继续搭乘一段,建议我们到分路口再下。蛛蛛借机会向他们打探徒步过河的道路,司机告诉我们,步行的道路,是在我们车行道的西面半公里之外的地方。
卡车可能是负载太重,树料堆砌得又太高,所以车速一直不快。这条车行道的路面,本来就不平整,故而坐在车上,就感到特别摇晃。不过要比乘坐拖拉机的巅跃,好受不知多少了。再晃悠也比把人从座位上“弹”起来好得多嘛!
在一条三岔路口,年轻的司机踩下了刹车,让我和蛛蛛下车。并指着前面朝西的一条林中小道,让我们顺此道一直前行。
蛛蛛和我千感万谢后,走上了司机指示的小路。听到发动机又一次响起的声音,回头再看,卡车正慢慢的驶入了另一条岔道。
我们在不熟悉的陌生路上只走出了十几米路,就发现已插入了来时走过的熟悉道路。
此时天色已经开始暗沉。可我的心中,已经没有了天色明亮时的担忧。走在这条单一通向扎墨公路的小道上,只要有点光亮,就不会迷路。即便天黑了,也可借着星光走到公路上。至于路中需要跨越的水凼,比起前面那条河溪来,简直是“不在话下”。所以心头尽可“高枕无忧”了。很庆幸蛛蛛的“当机立断”和自己的“积极配合”,要不然。一味的只往保护区的云杉林中“冲”,那么今天很可能会在岗乡的云杉林中,多出很多意外事件的。现在,既领略到了岗乡——这个波密地区最典型的“西藏瑞士”的美丽风貌,又见到了“名不虚传”的巨型云杉的真正摸样。真是天赐机缘,不枉此行呀!
回到波密县城的旅馆中,已是晚上近九点了。由于走了不少的路程,肢体不免有点累的感觉。可心中的得意,却抑制不住:我终于体验到了祖国境内的西藏“瑞士”的迤俪景色,让我心中的又一个梦幻变成了真实。毕竟,不是每个走进西藏的游子,都会神游到这一片美丽的云杉林王国中,去接受它特有魅力的诱惑的!而我和蛛蛛,却完成了这个梦!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82408.html34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