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工布江达 |
[游记]工布江达 |
2008-05-22 sina.com.cn |
川藏珠峰旅游图片146----工布江达---墨竹工卡(草甸风光) 2007-08-28 15:44:31 大中小 标签:旅行/见闻 "美"能让人提神醒脑,赏心悦目 玛尼经筒 在藏传佛教寺院周围几乎都装置着一批可依次转动的经轮,少则数十,多则千百,那就是玛尼经筒。玛尼经筒外边多用布、绸缎、牛羊皮包裹,也有用木料、铜制成的。其表记有六字真言,其中贮满了经典。依藏传佛教的教律,凡转动玛尼经筒一回,等于将筒内所藏经文涌读一遍,可积功德。 玛尼石刻 玛尼石堆 在西藏的路口或是神圣之地,常能看到一些刻有经文的石堆,这就是玛尼堆。信徒们每过玛尼堆必丢一颗石子,作为一次祈祷,也等于念了一一遍经文。由此玛尼堆年复一年地增高。 “风马”与经幡 在神秘的雪域西藏高原的神山圣湖、江河桥畔、垭口岩穴、寺院圣殿、宫堡佛塔、玛尼堆石、村寨民居。巨石古树、岸壁隘口,凡认为具有灵气的地方……,你都会见到一种在红、黄、绿、蓝、白五色布上印有一身驮三宝的骏马、陀罗尼咒语、观音六字神咒、佛教经文箴言及各种图纹佛像相间组合而成的“风马”旗、经幡(经旗)。它们或横或竖,或因势插挂,永远随风张扬、猎猎飘动,似乎在永无休止地诵念着“风马”上的经文。当远途跋涉的藏族人翻上每一座山峰或跨过每一座大桥,又都会下马、脱帽,振奋地高呼吉祥颂词,向空中抛撒一种印有宝马驮经的五彩小纸片“风马”,(亦称放“风马”)并偎桑致意,以示向年神(山神)、赞神(天神)、龙神(水神)的敬畏和祭祀。这样的五彩“风马”旗、片和经幡,在藏区可谓无处不有、无处不见。它象道道彩虹装点着圣洁的巍巍雪域净土,象片片五彩雪花撒播着藏民族特有的精神风韵,也向人们展示着高原独特的人文景观。 “风马”——远古魂像的飘帘 “风马”,藏语称“隆达”,“隆”是风之意,“达”是马之意。传说“风马”缘起于藏族古代先祖们崇信自然的祭山神仪式,藏族人认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护神是天上的年神,他经常骑着“风马”巡视在雪山、森林、草原、高山峡谷之中。保护着雪域部落的安宁,抵御着魔鬼和邪恶的入侵。而风则是年神的坐骑,为了表示对他的感激和敬畏,人们就择吉日大献“风马”,也即等于向山神奉献坐骑宝马。 亦说“风马”最早是藏族远古“苯”教的宗教祭祀活动时使用的象征装饰物,是源于“苯”教绘有象征灵魂图案的称作“魂像的飘帘”形式演化为具有抽象象征意义和民间色彩的民俗美术形式。是“苯”教美术和民俗美术中具有重要表现特征,极富民族审美情感的美术样式。后同藏传佛教的祭祀和宗教装饰美术相结合,并发展成为寺殿、佛堂、民居建筑中悬挂于檐、梁、门、窗上的多种形制、色彩的软装饰物——鲜布;挂于高大经旗杆上象征崇高、神圣、光明等宗教义理,具有独特形制特征的——经幡、鲜旗;高挂于神山、圣湖、山崖、佛塔、房顶,饰有经文图符,具有象征色彩的五彩风马旗(片)和祈祷经幡。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13b9001000apf.html19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