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国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八分之一,这里既有永久的冻土地带,也有热带雨林。所以,谁如果仅仅到了西藏的一个地方,就认为了解了这片高原,一定会犯错误的。 今年7月20号到21号,我陪省交通厅的代表团到林芝地区。亲眼看到了在西藏这样一个雪域高原,竟然还能有这样一方水土。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对不会相信这样的山水会出现在西藏。 林芝给人的印象就是满山遍野的绿。人们悠闲地生活在一个绿色的世界里,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里。给人的印象真是美极了。这与西藏山南地区光秃秃的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7月20日,我们冒雨从泽当镇出发,经拉萨到林芝地区首府八一镇。本来从泽当镇到山南地区所属的曲松、加查县到林芝更近一些,但由于现在正是西藏的雨季,天公不作美,老不是停地下雨,有些山路山体滑坡,所以非常难走,我们只得绕远道从拉萨走了。上午九点多钟从泽当镇出发,雨仍然下个不停。所以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开着车前进。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拉萨,过拉萨城向东,就开始往林芝方向行进。我们一直逆着拉萨河向前,刚刚出拉萨的时候,两边的景物与山南到拉萨差不多,没有引起我的多大注意。大约出拉萨又走了两个多小时,我们到了墨竹工卡县的县城。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网友写的一首小诗《走在墨竹工卡的路上》,把这里形容得非常美好,我想象也许这里非常漂亮,但我一路上感觉这里的山水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唯一的感觉是,这里的山植被比山南的要稍好一些,在泽当到拉萨的路上,旁边的雅鲁藏布江混浊不堪,而拉萨河却很清澈。中午我们在墨竹工卡县的县城找了一个地方吃了中饭,便继续向前。这时,慢慢的山水有了变化。两边出现了高原牧场的景象。在拉萨河两边,有大片的草原,草原上星星落落地散布着牧民的帐蓬,耗牛和羊群撒在牧场上,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当我们继续向前的时候,山势越来越高了,一直到了一个山口,看到上面堆满了洁白的哈达和玛尼堆。在山口处,矗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大大地写着三个字:米拉山。 米拉山的海拔是5020米,这对刚刚到西藏来的内地朋友来讲是一个让人惊心的高度。过米拉山口,我们下了车,就见同行的朋友有的已经脸色灰暗,嘴唇发乌。有的说喘不过气来了。不过我感觉还好,我们在山口处稍事休息后,就开始下山了。 米拉山是值得一提的山,林芝美丽的自然风光直接受益于这座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林芝人说,“过了米拉山,气候不一般”。意思是指以这座山为界,山两边的气候差别很大。的确,在米拉山这边,虽然植被比山南要好一些,但和山南地区相比,也好不很多。当我们一翻过山,就象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一样。景色美不胜收。以米拉山为分水岭,上山之前,我们一直逆拉萨河而上;下米拉山后,我们即沿着尼洋河顺流而下了。尼洋河在米拉山一带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发出轰隆隆的怒吼,河道两边断壁陡崖,路转天回,而路旁边密林遍野,繁花锦簇,散发出沁人心肺的芬芳,真是美妙的人间仙境啊。这样的景色,即使在内地也难以寻觅,更何况在雪域高原的西藏! 为什么会有这么显著的变化呢?因为在东西向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之中,米拉山和南边的布达拉山构成了一条南北向的高山阻隔,横亘于雅鲁藏布江谷地之中,成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每当夏秋之际,印度洋的暖风从孟加拉湾登陆,沿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进入雅鲁藏布江谷地后,由于受到米拉山和布达拉山的阻挡,温暖而潮湿的气流只好在此却步,同样,每当冬春时节,冷风从西北袭来,由于有米拉山和布达拉山的阻挡,寒冷而干燥的气候也只侵袭界山以西的地区。由此可见,由于这座界山的作用,米拉山东西两侧形成了不同的冷暖世界和干湿世界。山之西为干燥寒冷气候,山之东为温暖潮湿气候,在这里,由于雨量大,水流急剧地冲刷切割河床,使河谷与山体之间的相对高度显得较大,山体随之变得更加陡峭。这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绿色、充满峰回路转的美丽的林芝。 过米拉山不久,见到时时陪伴我们的尼洋河里矗立着一块巨石。奔腾的河水在巨石的阻挡下,发出骇人的咆哮!由于落差很大,水势让人觉得有黄河壶口瀑布的样子。巨石上有人用红字镌刻着“中流砥柱”四个大字,并标明是闽人某某所书。我想大约是福建的援藏干部附庸风雅之作。在巨石的河岸边,福建援建了一个亭子,专门作观光之用。我们在此照相后,继续前进。 整个的路上都是这样的层绿叠翠,一片苍翠的绿色。加上有时而开阔、时而逼窄的尼洋河相伴,一路上总有看不完的美妙景致。渐渐地,我们发现前面有成片的房屋,原来,工布江达的县城到了。过一座横跨尼洋河的大桥,我们就进了县城。由于气候与西藏其它地方远不相同,这里的房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都出现了象内地房屋一样的屋脊,这样的房子,适应了林芝多雨的要求,能够迅速地排水,这在米拉山的西边是看不到的。并且,这里的房顶基本上都是用金属皮作的,老远看去,白花花的一片,掩映在绿树丛中,煞是好看。 过工布江达后,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了,淅淅沥沥的雨、到处蔓生的绿覆盖了一切。这时,公路上多了一些暮归的牛羊和藏猪。它们都没有牧人照看,自己按照各自的路线悠闲地走着,与青山、绿水、细雨一起,构成了一幅悠闲的世外桃源的风景画。 大约七点多钟,我们赶到了林芝首府八一镇。这时雨渐渐地小了,八一小镇出现在我们面前。八一镇的建设着实让人吃惊,这是看惯了西藏落后荒凉的一面后自然发出的惊叹吧。林芝地区由广东和福建两省负责援助,在雄厚资金作后盾的情况下,把这个地方建设得非常漂亮。周围青山绿水,山上白云象玉带一样缠绕,空气非常清新,建筑小巧别致,红墙碧瓦,小桥流水,一副江南水乡的样子。难怪人们到西藏都要把林芝作为必来的地方看看。 第二天,我们向这次到林芝的目的地――鲁朗风景区进发。看鲁朗风景区,实际上是进一步巩固我们在一路上形成地观念――绿色的林芝。吃过早饭,我们离开八一镇,就进了鲁朗风景区。这个风景区位于色季拉山,是川藏公路的必经之地。我们就沿着川藏公路一路上山。一路上因为修路的缘故,路非常不好走,但并不能减少我们对林芝的赞叹。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茂密的森林,高大的松树。由于整个林区人烟稀少,很多巨大的古树自然死亡了,枯木任由它在地里腐烂。高大的松树上挂满了青蔓,这是潮湿的气候下所独有的。到处一派原始森林的树木。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随着海拔渐渐升高,山脚下高大的树木被低矮的灌木所取代,但仍然是满眼的绿色。翻过色季拉山,继续前进,眼前顿时开阔了,在一片氤氲的湿气里,远处出现了森林、房舍和阡陌交错的农田。好一派美妙的风光。这时,路边有一凉亭,凉亭上写着“神仙居住的地方”。举目望去,也只有神仙配住在这样的地方! 我们来到了鲁朗镇,这时已经到了中午了,我们在这个小镇上吃了一顿别具风味的午饭后,继续向目的地前进。过鲁朗镇不久,有一处森林公园,见有客人来,一些藏族大人了小孩牵着马围了过来,高声吆喝着要大家骑马照相。但在我们看来,这里与一路上所看到的风景比较起来,要逊色一些,加上下着很大的雨,大家都没有闲情要骑马照相,于是就和牵马的藏族的小孩子打趣。和他们在一起照了一些照片。其中一个名字叫乔次仁的孩子显得特别活跃,一定要单独照一张照片,并要求把照片寄给他。我们愉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乔次仁显得特别高兴。一般藏族人是没有姓的,这个小伙子自己给自己加了一个汉化的姓,可见他是一个有些个性的孩子。 呆了一会,我们便向八一镇撤退了。在距八一镇大约还有10公里的地方,我们又看了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大的柏树群。这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去处,有一片古老而苍翠挺拔的柏树群,其中最大的一棵树高50余米,树围18米,需要10多人才能合抱,树龄有2500多年了,被称为“柏树之王”。柏树之王生在西藏,这本身也是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总之,林芝之行,让人看到了西藏的另一面,看到了一个充满绿色、充满怪异的山水、充满温暖的湿气、充满神仙般悠闲的地方! 作者系湖北省第三批援藏干部,现任西藏山南地区组织部副部长。 原作者:刘旻 来 源:援藏网 共有1754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