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林芝散记 |
[游记]林芝散记 |
2008-05-22 sina.com.cn |
林芝,藏语意为"太阳的宝座",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低的地区。这里山川秀丽,峡谷险峻,气候湿润,动植物种类繁多,甚至盛产香蕉等热带水果,素有"西藏江南""东方瑞士"之称。林芝原为工布、门、隅及波密等组成,历史上属边地,在服饰、习俗和建筑等方面都与拉萨有很大的不同。 虽只有上下两车道,山路多弯,但柏油路一直通到林芝地区行署所在地--八一镇。这种路况在西藏几近奢侈,别说阿里、昌都,连日喀则、那曲都没有这样的路。 中午时分,我们到了5013.25米海拔的米拉山口,拉萨和林芝的分界岭。在西藏,每遇山口都会看到无数的经幡、哈达和玛尼堆,经幡哈达随风飘扬,猎猎作响。红黄蓝白色的风马旗上印着经文,据说每一阵风过,都等于悬挂者吟诵了一遍经文。山口献哈达,藏民口里说着"哈索拉",司机罗布告诉我,是祈求平安顺利的意思。 由米拉山口下行进入林芝地区后,黑色牦牛毛织就的游牧帐篷越来越多,不规则地散落在道路两边的草甸子上。车刚停下,就不知从哪里跑来几个藏族小孩来要钱。唐师说,在这里用零钱布施别人的现象很常见。 车行途中,路边时有藏民招手搭车,其状毫无谦卑之态,有车停下,司机也毫无施舍之感。哪怕不能搭载,他们也会做手势示意,不会视而不见。途中有修道工人,司机也会招手致谢,工人也自然地招手回谢。地广人稀,也许是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和谐互助。 从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前行不远,就会看到尼洋河清丽的身影。尼洋河,藏语有"仙女的眼泪"的意思,清澈的河水泛着浪花在山谷中东流而去,滋养着这方神奇的土地。 "中流砥柱"形象地概括了尼洋河中的一处景观,滔滔河水中,一块巨石巍然屹立,没人知道它如何形成,也没有人能解释它怎么站在这里。 在前往林芝的途中,还有一道风景---藏香猪。那是一种黑黑的小猪,鼻子长长的,喜欢混迹与牛羊间,自由自在地觅食。一路上,到处可以看见它们,在小溪边自由地喝水,在草地上放开脚丫子撒欢,还不时地在草地上打滚---让人不由得感叹,藏香猪算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猪了。 离林芝越近,绿意越浓,恍惚间以为到了江南。传说,观音让一只乌鸦衔着种子去拉萨,在半路上,乌鸦一张嘴,把种子洒了,这个地方就是林芝。当地的人说,林芝有天然氧吧之称,植被生长非常繁茂。 林芝森林植被等自然景观保存完好,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之称。除植物外,林芝的野生动物种类也很繁多,长期以来,藏民族就有爱护野生动物的传统美德,这种朴素的保护意识,使西藏的野生动物有一个安稳的栖息地,林芝的虎、鹿、野牛、扭角羚、廖、赤斑羚、雕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多达10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达30种。 这里有着世界上最高的巨柏林。一颗有着2600年历史的巨柏,缠绕在柏树枝干间的五色经幡提醒着我们这里是西藏,而不是江南。 十年前,八一镇还是"全城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座超过三层的楼房"的边陲小镇,如今,几乎所有的旅游者都会对这座"现代化的新城"留下深刻的印象;十年过去了,林芝gdp翻了三番,财政收入翻了近三番,农牧民人均收入翻了近一番,固定资产投资翻了四番多。 驶出八一镇,翻过色季拉山,便到了林芝县鲁朗镇的鲁朗林场。这里的特产是松茸和各种蘑菇,还有白木、当归、党参、天麻、三七、手掌参、虫草等药材,最值钱的是松茸,据说一斤可卖好几百元,现在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 林场内一位戴着礼帽的50多岁的长者仁青次仁告诉我们,这个草场属于鲁朗镇卓玛村和扎西岗村所有,以前一直闲着,这两年才开办成骑马场,在夏天旅游季节接待游客。两个村现有45匹马,大家商定将马分成3组,牧民分成6组,每天出15匹马,轮流到骑马场来接待游客,营业收入按实到的人头"分红",每位牧民一个月来草场工作10天,能挣300多元。 在西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中,各地区差异很大:藏北草原辽阔壮美,有北国风光之韵;后藏山川奇雄宏伟,具苍凉广博之感;山南雅砻则是藏文化发祥地,农业发达,山河秀美,好似长江黄河流域。而林芝山水却与江南风光十分相近。由于副业较发达,林芝被称为西藏的"首富",地委书记白玛朗杰介绍,林芝地区的年人均收入、人均gdp都居自治区之首。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20bae0100034z.html2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