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9日 拉萨-林芝 天气多变(带日期的图片是用单位1300万的相机照的,其它是我可怜的200万的小相机……) 这两天下林芝地区去复核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情况。 一早从单位出发,顺着川藏公路去林芝地区。车是丰田4500,司机是位藏族师傅,叫平措。我们从拉萨出来,车沿着318国道一路向东,经过达孜县、墨竹工卡县然后过米拉山口,再经过工布江达县到达林芝,大约410公里,车程大概5小时。 司机师傅很年轻,也很风趣,一路上不是讲笑话就是唱歌,加上两边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五个小时还不算太难过。 由于西藏主要是以农牧业为主,所以出了拉萨市不远,就是农牧混合的村庄。因为已经秋天,田里面的青稞已经收割好堆成一堆堆放在田里,奶牛、牦牛、绵羊散布在路边上、田野里和草场上悠闲地啃着麦草和青草,偶尔还能看到一两头藏香猪在树下休息找吃的(至少我看到的藏香猪都是黑色的,可能这个猪的品种就是黑毛色)。拉萨地区的房屋建筑都类似布达拉宫的那种平顶,有围墙,墙的四角插有经幡,有的还有二层楼,楼上还砌有烧香的塔。 说到烧香,不由得想起早上看到的景象。由于单位距离拉萨市中心比较远,每天早上望向布达拉宫方向都是烟雾缭绕,还在想烟从哪里来。今天才知道,原来藏民早上要以布达拉宫为中心绕着拉萨城转经拜佛,还会用一种植物点燃放进沿途的白塔里面——某人去市中心都是休息日,起的也非常晚,所以极少能看到这个活动。 车过墨竹工卡县的时候,司机说这里就是松赞干布的出生地,而刚才过来的达孜县山中有座甘丹寺,是黄教六大寺的首寺,由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筹建,并且圆寂在此。这个寺庙在文革时期遭到毁坏,后来又重建。 公路两旁,大多数的地形是长有稀疏灌木的山和高山草甸,另外一面是湿地和河流。西藏的湿地面积很大,据说原本拉萨除了布达拉宫那个山头外周围都是湿地,是五世达赖在这里建造布达拉宫,周围逐渐开垦灌溉才形成了今天的样子,现在拉萨北面的拉鲁湿地还是保护区。湿地里面有很多鱼,还有很多种鸟类。 过了墨竹工卡,车顺着上山的公路,开始翻越米拉山口。米拉山是拉萨和林芝的分界线,过了山口就是海拔在2900~3000左右的林芝地区。果然,随着山路的逐渐升高,坐在车里能感到周围的气温开始下降,大概到了4000多米的地方,我觉得太阳穴有些发胀,耳膜也感到向外鼓,看来是有高山反应了。 米拉山口有很多车,其中有不少旅游车,很多游客在这里拍照留念,因为这个山口的海拔是5000米。这时,平措师傅开口了,他说曾经问过路政交通的人,米拉山口究竟有,没有5000米,结果得到的回答是应该没有……之所以标5000纯粹是为了满足一下游客们的虚荣心(因为科学家们说过人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不能长期生存),其实不到5000,Orz……站长说带台GPS来测一下就知道有多高了,不过这不在本次工作范围之内,而且有时候谎言也是善意的么,反正很多游客的心理不过是“到此一游”,不会介意这里真的有没有5000米。 下了米拉山,周围的景色开始逐渐起了变化。 天空开始变得乌云密布,不一会儿更是下起雨来。林芝有原始森林,而且因为米拉山的阻挡,西南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留下大量丰沛的雨水,使得林芝有西藏“江南”的美称。平措师傅更是说“人们都说九寨沟美,林芝处处都是九寨沟”。的确,这里一路上都是碧绿的水,青翠的山,天气也是非常多变,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出太阳,经常云遮雾罩后是美丽的彩虹。 中途休息的一个地方,是个景点,叫“中流砥柱”,位于川藏路上的尼洋河中游,山高沟深,河流湍急,为尼洋河第一大峡谷,江中一巨石兀然立于江中,背靠神佛山,相传这块巨石是工布地区的守护神-工尊德姆修炼时的座椅。 山 水 天光 这里的水,是软玉的那种绿色,看起来舒服极了,在内地是从来看不到这么清澈的河水的。一直伴随我们的这条河听说叫尼洋河,它一路向东在林芝县附近与雅鲁藏布江汇合流向印度。 工布江达县到林芝路上有个秀巴千年古堡群,据说是什么人在这里打仗留下的,一千多年了。 从早上九点出发,下午将近三点的时候终于到了林芝地区环保局,工作结束后住到了一个叫南迦巴瓦的酒店,听同事胡老兵说,如果从米林县去墨脱县,天晴运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