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梦回阿里(十三)班公错的红嘴鸥 |
[游记]梦回阿里(十三)班公错的红嘴鸥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梦回阿里(十三)班公错的红嘴鸥 (2007年5月7日) 早上在温暖的被窝中醒来,环顾四周,慢慢才想起是在狮泉河镇的恒远宾馆里,昨日参观了古格遗址后,原路返回经扎达县,傍晚时分来到海拔4300米的狮泉河镇——阿里地区的首府,新藏线上的重要交通和旅游的集散地,繁华而喧闹,马路宽广、商店林立、游客如织,在这里可以遇到各地旅行者。早餐间就遇到了一对50多岁来自安徽的夫妇,爱好旅游的他们兴致勃勃地和青年人组队从喀什一路玩到拉萨,途径班公错时,恰逢5.6级的地震,成排的湖水一下子扑向岸边观景的他们,颇为惊险。倾听他们走南闯北的经历,感受俩人乐观率直的性格,令我们钦佩不已,但愿我们老了也有如此的心境和动力。 狮泉河到班公错的道路还是高低不平的砂石路,车辆驶过,尘土就会劈头盖脸地迎面而来,这让一路端着相机试图扑捉美好瞬间的我非常懊恼,停车又怕耽误太多时间,何况一路变幻的美景实在太多,唯有走路才能真正领略壮美的景色。一路车少人稀,眼前时常闪过荒凉开阔的草原、紧抵云层的雪峰、歇息着红嘴鸥的溪水和山顶的经幡彩带,还遇到了30多辆同向开往兵站的兰州军区车队,头尾相接、浩浩荡荡如绿色长龙慢慢游动,车斗上挂着编号,卷起的帆布整整齐齐,其中一辆车上居然支着一架子,挂着七、八条风干的淡水鱼,随车摇晃,那可能是战士们回营后的牙祭;车里的战士们脸上黝黑发紫、嘴唇发干,这是长时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结果,不知远在家乡的父母们看到了是否会心疼担忧。 班公错位于狮泉河以北140公里,离日土县城只有10公里,初见班公错不禁为之震撼,原以为不过高原山谷间一普通湖泊,却不曾想她是如此的宏大和宽广,明媚而狭长的湖水绵延150多公里,宽处5公里窄处5米,犹如一只“长脖子天鹅”,东西穿越中印两国,三分之二在我国西藏日土县境内为淡水湖泊,物产丰美,水色碧绿;而剩下三分之一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为咸水湖,水瘦土瘠,寸草难生。 走近蓝湖,极目远眺,围绕着湖岸的矮山还盖着皑皑白雪,沿湖有长长沙滩,和湖水犬牙交错,另一侧的草地还是焦黄一片,绿草还沉睡在土下,湖中丝绸带状的湛蓝掩映在碧绿的波涛中,远处是深邃的宝蓝,近处是宁静的天蓝,岸边则是浅浅的青碧,如果说纳木错蓝得博大而使人宁静,羊卓雍错蓝得诡异而使人心伤,玛旁雍错蓝得神圣而使人膜拜,那班公错就是蓝得纯粹而使人快乐。 湖边有一处码头,停放着几艘阿里地区罕见的渔船,船边是养殖的渔网,一位渔夫正把捕捞的鱼倒入塑料箱内,凑近看是一条条背青腹白的无鳞鱼,这是湖中盛产的一种淡水鱼——裂腹鱼,高原环境下生长缓慢,但味道却非常鲜美,只是耳闻这里的厨师烹饪技术一般,烧出来的味道不敢苟同,一路上我们已经领略过了,虽然很想品尝裂腹鱼的美味,最后还是不敢走进码头对面的“班公错鱼庄”。 蓦地,一群体态轻盈的可爱精灵们让我们惊喜不宜,白身、灰翅、黑头黑尾、红嘴红掌,这就是著名的红嘴鸥,渔船周围的湖里,它们踩着优雅的舞步嬉戏追逐;深蓝的天空中,它们展开长长的翅膀、打开扇状的尾翅,轻盈地滑翔;岸边沙滩上,瞪着清澈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偷偷靠近试图拍照的游客,突然哗啦一声争相飞起,紧贴湖面,踩着碧水跳着优美的芭蕾降落在湖里,湖面上一道道白影瞬间掠过,所到之处波光粼粼,耳边传来阵阵欢快的鸣声。据说湖中有一座鸟岛,岛上红嘴鸥居多,还有野鸭、斑头雁,少见天鹅,光秃秃的岛上到处是鸟蛋,鸟蛋不让玩弄,怕将被鸟儿遗弃,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鸟岛,心中稍有遗憾。 班公错过去归属于新疆,近年行政调整后才划归西藏,其实红嘴鸥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它们每年从遥远的地中海迁徙而来,驻守在荒芜的小岛上,捕鱼生蛋、繁衍生息,它们畅游在纯净的高原湖泊中,翱翔在蓝天白云下,穿行在夏季茂密的草原间,蹒跚在绵长的湖岸边,它们让这个雪峰山脉相拥的碧湖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沿着湖边行走,湖随山转,山入湖中,不同的角度呈现不同的画面,湖水变幻着碧蓝,碧波间翻跃着银光;山峰连绵雪峰在起伏,凝固的蓝天白云前海鸥划出一道道美丽的白影,洒下清脆的女高音。虽然我们不得不继续西行的路途,但是眼前的一切却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记忆里,会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跳出、定格、回放。
|
转自:http://wzchenhh.blog.163.com/blog/static/306120312008297545030752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