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忆六枝,第二故乡

[游记]忆六枝,第二故乡

2008-05-22    sina.com.cn

忆六枝,第二故乡——。(十三)古镇下营盘,——赶场。

2007-07-17 15:28:13

大中小

又是一个赶场的日子,恰逢是星期天,天气倒还不错。沉寂了好几天的下营盘也忽然热闹起来。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小镇房顶上缓缓飘起的缕缕炊烟。小街上,鸡鸣狗叫,人声鼎沸,又见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
到这里赶场的人很多。有些是本地的老乡,也有是附近山上下来的山民,还有很多很多是从很远很远的大山深处的寨子里赶来的。他们之中有不少的是少数民族。有布依族,苗族等民族。有男,也有女。来去匆忙,很少成群结伙。偶尔可见两三个年青漂亮女娃儿,一路打闹嬉笑结伴而来。大慨是她们中间有某个好姐妹,谈婚论嫁吧,一起来帮帮挑选一些嫁妆。在这些赶场的少数民族的妇女中,她们各自身穿着本民族特有的服装,佩戴着各式银光闪闪的饰品,浓妆淡抹。更象是参加一次民族聚会。——她们辛勤地穿梭在这崎岖蜿蜒的山峦间,好象在编织一幅美丽的僮锦。
赶场老乡们,每个人身后都背着背篓,这也是我们山区里的一大特色。背篓里驮的是自家的土特产,那是将用它来换回一些日常家用的必需品。还有的妇女将自家的小娃儿也放在背篓里,长途的颠簸使小小的年纪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早已昏昏欲睡。
礼拜天我们也没有多的事,也顺便买只鸡,鸡卖的挺很便宜,几个好友打点平伙解馋。随着人群慢慢进入街里。街两边的地面上摆放了一些小摊点;他们日中为市。有卖土豆,辣椒,山药,青菜等蔬菜的;也有卖鸡,鸡蛋的。记得刚到六枝的时候鸡蛋只卖三分钱一个,后来又涨到五分一个,再后来就卖八分,一角。这些老乡虽然没多少文化,但还是蛮有经济头脑的。卖猪肉的木架总是在街中间最显眼的地方,铁钩下面挂了一些猪肉。围观人不多。当地卖肉是一刀切,排骨和肉是不单卖的。与内地有些区别。在这里买肉也是要凭购物证或肉票的,一般城镇都是按计划供应。
在街旁边的边边角上,那里是牲口买卖交易的地方;主要是一些毛驴,很少有马。贵州的毛驴很普遍,而且是主要的生产工具。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成语;“黔驴技穷
”。那是唐朝,柳宗元在《河东先生集》中,写的黔之驴,我看有点贬义。其实驴在贵州的贡献是蛮大的。我看应该改叫“黔驴技能”。
镇上卖小吃的并不多,都是趁赶场临时出摊的。赚点小钱。街上也没有饭店。这里本来就只是个集市,场散以后人都走了哪还有生意呢。饭店都设在过往的公路旁边,或闹热处。做生意就讲究个地段啊。赶场的老乡一般都是买卖完了就走,不会在那里吃东西的。再说老百姓手中是没有多少钱的,赶场多是以物换物。既使卖了点钱,买点盐巴,买点油。油可能还是用来点灯。看得出来山里的老乡生活是很贫苦的,有点“朝齑暮盐”。
妇女们去得最多的地方,当然是卖布料的布店。那里有她们喜欢的各种花布。趁赶场或给自己,或给女娃儿撕一块布添件褂子。那小娃儿比过年还高兴。布当时也是要布票的,买时都得细着用。用。
时间也真快,一晃就过了下午。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天的太阳也该歇歇了,慢慢地落到了山那边。日落西山,这里看不到红霞飞的,高耸的山脉过早地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天渐渐地暗下来了,小街上赶场的人逐渐稀少了。街面上显得有一些空荡。偶尔可见几个固执的老乡,蹲在那里等着最后的买者。有点象守株待兔。
天快黑哪,留在小镇街上的是一堆堆垃圾。烂菜叶,猪粪,狗粪到处都是,臭气难闻,只能掩鼻而过。小街也慢慢地恢复了平静。我吃完饭后,站在坡上向对面山上望去,只见有几个零星的火把在山间的小路上慢慢的向上移动,仿佛象萤火虫一样在那里一闪一闪的发着亮光,我很滑稽的不由得联想起了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4cfd8010009k7.html33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