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唠叨一下兴义。兴义是黔西南自治州的首府。从贞丰过来,莆一进入就感觉到了它不一般的气势和气魄,一条笔直宽敞的大道勇往直前;旁边交警大队、南方电网的大楼巍然耸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针锋相对在这里得到最佳表现:两栋大楼180度相对,两条横幅怒目相向,一边写着“0元购机”,一边挂着“话费低至0.1元”。兴义的医院似乎特别多,我们所住附近,短短一条街,有5、6家;公交车似乎不多,只看见4路车,其中1路到万峰林、4路到马岭河,1块钱走十几公里。公交车上老人和抱小孩的妇女特别多,我们去万峰林的时候,车上将近一半乘客是老人,其余三分之一是带小孩的妇女。值得称赞是年轻人普遍有让座的习惯,包括我们的阿曾同学:)。 话说我们4号下午达到兴义。客车站附近遍地是旅店,我们住进了锦鑫旅店,看中它的环境和卫生,尽管50元的标间稍微有点价高,但绝对可以说是此行最舒服的一个住处。确定旅店之后,兵分两路:阿曾和阿峰去火车站打听回程车票的消息,我们仨先到旅店安顿,然后找吃饭的地方。趁有时间,冲进浴室,滚烫的热水,洗刷刷几天的风尘和劳累。身心轻轻松松上街找吃。旅行途中,吃喝玩乐,吃排在首位,我们一贯的做法是“一看二问三探”。比如在贵阳,一下就看见的小吃街,立马就下车;在贞丰,问了n个人,不过最后还是相信自己。此时,走了几条街,在路口问了一家鞋店的女孩,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方位。顺其方向,我们来到一个商业中心,“一米阳光”酒吧最打眼。这个中心广场向外辐射出去有6条街,我们走遍了5条,差点要放弃改成去麦德士吃炸鸡了,终于在第6条街的一条巷子里边发现了火热热地炒菜场景。要真去了麦德士,回来之后不知道会怎么个死法,被砖头砸死?被口水淹死?或者干脆自我了断以谢天下。刚刚找到吃的地方,阿曾和阿峰回来了,买回了几张站票,途中很难买到硬座。侦查一番,落定其中一家(忘记了店名),其特色菜之一是炒汤圆,用酸菜加料酒(我猜的,因为吃出酒味)炒,头一次这样吃汤圆,味道还不错;还一个是什么鸡,货真价实,好大一盘,而且价格不贵;青菜也香喷喷。吃得心满意足,再慢慢踱步而回。路经水果摊,信手拈了些回去,个个都说太想念水果了。 7点起床,寄存行李时有点小插曲:旅店老板以没地方寄存为由拒绝我们的背囊,5人众口铄金,更以阿峰同学的雄辩口才为甚,我们的包包安然放下了。在“刘老四羊肉粉”店解决早餐,还一直在打听如何去万峰林,正常路线已经知道了,我们所追求的是逃票的捷径。忽然飘进来一靓女,落定隔壁桌。gg们眼睛对眼睛,眼光互相扫射,按兵不动。小鱼儿不愧为领队,先出场问路,随即阿峰同学登场,小鱼儿退场。阿峰同学问得极为详尽,我们已经买单了,他还在问;我们已经走出店门了,他还在问。。。却不过问出了一个酒吧,这一天都在后悔没留下对方电话,悔的肠子都青了,由此成为这天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沙井北街乘1路车往万峰林。当山峰出现,发现雾气很重,对拍摄大大不宜。需要作决定的时候又到了:是否先去万峰湖?司机把我们在路口放下。向左走,万峰湖;向右走,万峰林。犹豫着,选择了向右走,先打探打探逃票的可能。我们身处峰林包围着的一个山坳,山脚有不少民居,农家乐(即农家餐馆)随处可见。景区入口就在前方2公里处,我们竟走了半个多小时,预示着这一天的休闲悠哉。 放弃了万峰湖,时间显得那么得多。我们逛遍了景区附近每一个角落,看完了由万峰林艺术团组织的一场文艺汇演,雾气仍旧很重。继续等待太阳露脸,徒步进入纳灰布依族村寨吃午餐。在一家农家餐厅,我们等得饥肠辘辘,饭菜终于上来了。新杀的鸭子因我们的催促煮的时间不够,有点韧,但新鲜是绝对;南瓜汤原汁原味;野菜味道有些怪,基本上阿曾和阿峰解决它的;腊肉晶莹透明,色香味齐全。这顿41元的午餐买包了肚馕,还从老板口中探出了一条逃票的小道,门票可是60大元啊。 此时大概两点左右。顺利从从小道进入观景路。观景路在半山腰,万峰林在我们的右手边,山坳里有民居、大片的农田。若能早一点,金黄的稻谷还没有收割,那景色该多灿烂壮观。从贵阳一路下来,稻谷都收割得七七八八了。只在安顺往黄果树的时候看见了大片完整的金黄色,那时接近傍晚,而且在高速车上,留下遗憾。观景路大概有七八公里,沿途有铜鼓广场、八卦田、古榕古桥、落水洞、六六大顺等几个景点。我们走了精华的一段。太阳终于感受到了我们的诚心,隐隐出现了,但雾气一时半会消不掉。这一段,除了拍摄,沿途碰见了师专在景区免费服务的学生,阿峰同学跟人一顿侃;堵截了从山路下来的小帅哥,原来是景区内的居民,翻山越岭去集市采购,手上拎着的塑料袋里装了点糖果和板栗,热情地给我们吃。那棵板栗就在我面前,嗯,留着十年之后固定重游,这可是重要信物哦。跟小帅哥道别,我们也下山了。此时才发现,下山的路(自然也可以上山)可真是多,条条都是康庄大道,用石头铺起得整整齐齐。 下山并不意味着结束行程。山下的田野早已经让我们迫不及待想走近。先去寻找古榕古数。乡村小道上看见了一个“背包族”阿婆,身子淹没在背上重重的稻草、稷杆里。阿威同学要体验另一种“背包”生活。一开始阿婆不同意,说太重了,你背不动。阿威锲而不舍,说我也是背包族咧,75L的登山包都没问题。阿婆心想,小伙子,你那个背包太小CASE了,给你试试真正的“背包”。几个人兴师众众帮阿威披篓上背,阿威同学挺直腰板,背篓摇摇晃晃。阿曾立即说:低头弯腰弓背。小威威同学上路了,护卫(阿曾)紧跟其后,“新闻媒体”(小鱼儿)现场纪实,记者、摄像(阿峰和我)簇拥在旁,观众(村民)驻足围观。好一派浩浩荡荡。行至一半,阿威承受不住了,阿曾主动帮阿婆背回家了。 进入村寨,寻找榕树,榕树下默默的古桥,古桥下悠悠的流水,流水边洗衣服的农妇,光屁股的小孩,又一幅农村风情图。榕树下还有个纳灰小学,操场上两个破旧的篮球架占满了小朋友,一边男女组合在训练,一边男生在比赛,观众坐在篮球架上。观看了一下小朋友乱扔球之惨状,阿峰同学忍不住出手了。一个漂亮的3分球,投中;再来一个更加漂亮的两步半上篮,手掌已经准备好了,“哗”——人滑到了。嘿嘿,沙滩鞋惹得祸。阿峰同学有意在此广收徒弟,给他篮球队长的头衔添上一层光圈,可叹小朋友不领情。 小学的破旧让我不忍多看,但小朋友跳动、飞跃的身影又让我留恋。修整了好一会,继续行走于田野。风儿凉爽,无比舒服。熟悉的感觉再一次流遍全身,农田、稻谷已成为我身体的一个烙印,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让我想起家乡的田地。 晚上仍旧在小吃街解决。刚吃完热腾腾的米饭,又走进了一家冰淇淋店。4个人要了4样:花生(1.5元)、草莓(1.5元)、蛋卷(1.5元)、三色(2.0元)。端上来发现,所谓的蛋卷冰淇淋就是把冰淇淋顶在蛋卷上,而所谓的三色冰淇淋就是花生、草莓、蛋卷各一个。狂笑不止!!!早知道应该叫两份加两个小碗。可怜的是阿峰同学,我们一份都吃不完,他要吃3份,否则以照片曝光其浪费,小鱼儿的相机随时举起。 lo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