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阳河大峡谷(我生活的地方的一个景区,以.

[游记]阳河大峡谷(我生活的地方的一个景区,以.

2008-05-22    sina.com.cn

(阳和,位于贵州省都匀市的东南,离市府约50公里的一个以苗族和水族聚居的小省级二类贫困乡镇。在此地,除了有淳朴的民俗民风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以外,还有秀美的山川和河流.......)

——题记

从阳和乡政府驻地出发,过潘硐大桥,右拐上沿河筑成的乡村公路,前行约一里左右,便走进了阳河大峡谷自然景区。
远远望去,阳河大峡谷是由南北两座正欲联姻的山脉留下的巨大豁口而成。我们去寻访时,虽然已是初冬时节,但两座山峰看上去仍旧生机盎然、苍翠欲滴。其间,一条悠然自得的小河——阳河,从峡谷中一路欢歌蹁跹而来,顺着浅而阔的河床,与光滑莹润的鹅卵石嬉戏一番后,一欠身,逆着我们来时的方向流去。当然,让人们觉得惊奇的是在峡谷两侧的山峰上,仍有水族人民的村落!
阳河大峡谷是一个融山水、民族村落为一体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景区,有着不可估量的旅游开发价值。在峡谷内,隐藏着六个神奇、秀美,又各具特色的景观。按由东向西即谷口向纵深的行走路线,它们依次为——“卵石晒肚”、“猪槽盛水”、“四季常流”、“翠鸟失足”、“一手遮天”、“莲花潭”。
卵石晒肚,在峡谷的入口处。那是一片平缓开阔的河滩,常年里由于阳河涨水,把上游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又色泽光润的卵石冲聚到此,铺了满满的一河滩而得名。观赏此景最佳的时间是冬季,河水已进入缩水期,水流已经变缓变浅。你可以不用退掉鞋袜,就能踩着满滩的卵石过河,但你必须多留个心眼,有些卵石也天性顽皮,会在你玩得正欢时把你掀入河中。然而,请你勿须担心,鼓足勇气过河吧。河的对岸,是一片水草铺就的地毯,你可以到那里去或坐或躺,让冬日里温暖的阳光在晒着满滩卵石的同时,也晒着你暖着你。如果你是幸运的,还会遇上从山上下到河边来浣洗的水族姑娘,和她们搭搭话、听她们唱唱歌,甚至可以坐做在她们的身旁,近距离观察她们刺绣的整个过程……如此这般,又何乐而不为呢!
顺着卵石晒肚河滩边的沿河乡村公路进峡谷口,往前走四五分钟,在道路略显转弯的地方停下来,往右下方看去,一只静静浸没在缓缓流淌的河水里,长约十来米、宽约五六米、深约三四米,两头略收的光滑的巨石槽子便跃入了眼帘。那,也许就是所谓的“猪槽盛水”了。然而,我却感到纳闷,明明是一个天然形成后又被河水不断冲刷形成的石槽子,为什么却称之为“猪槽”呢?哦,原来阳河大峡谷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前,曾是一片原始森林,一条毛毛小路从河岸的崖下穿过,人们进山出山时常常会遇到成群的野猪,或趴在槽边喝水或成群在水中嬉戏,故此而得名。
听完朋友的介绍,我好奇心十足地观察起来,似乎想要从中寻觅野猪曾留下的丁点儿“猪丝蹄迹”。可我的寻觅注定落空,这片原始森林早已在“大炼钢铁”的年代里化成了一缕缕青烟,野猪也就随着森林的锐减而迁居它处。然而,令人感到高兴的是,近几年由于附近水族人民的有意保护,峡谷两岸的灌木又葱茏茂盛起来。当然,这也让我能更清楚地看到了它美的所在。槽里的水清澈透亮,成群的鱼儿游来游去;莹润的卵石静卧槽底,在射入水中的阳光下泛着逗人喜爱的光芒;槽子两侧的河岸层次分明地铺排着巨大宽厚的石板,干净极了,像是被勤劳善良的水族妇女刚刚冲洗过的井台。
在我停下来观赏“猪槽盛水”的左侧,有一泓溪流从三米来高的岩壁上垂挂下来,形成一道有一尺来宽的小瀑布。哗哗的水流敲击在凸起的岩石上,碎成无数的水花,再飞溅到用卵石铺就的路面。一阵微凉的风吹来,把哗啦啦的流水声和敲击声,捎带着向峡谷的更深处隐去。如果说大瀑布给人的是一种气势磅礴振奋人心的观感,那么峡谷里这道绢秀小巧的瀑布给人带来的,定是一种凝情于神全身清爽的特别感受。
向前走了几步,停下来,站在这道绢秀小巧的瀑布面前,我多想探寻她究竟是从何处流淌而来啊,可投过去的目光却被密匝的灌木缠绵的藤条给挡住了。这也许是上天故意安排吧。其实,这不正是她的神秘之所在吗?朋友告诉我,小瀑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四季常流。我表示明白地点点头,并反问朋友它一年四季都不会断流吗?朋友肯定地告诉我不会,同时也纠正我说,按字面意思去理解是错误的。水族是一个以酒贯穿日常生活的民族,男女老少皆喜好酒,亦皆善饮。但他们从来不叫饮酒,而叫喝酒。这听上去多畅意又多豪迈。当然,从中我们也不难瞧见水族人民性格之率直豪爽。朋友问:“你看这像不像水族人家里烤酒时,酒流来时的场景?”妙哉!如此生动形象而不乏诗意,这山里流出来的不是水,而是水族人民用来迎接远方客人的美酒!
我和朋友又继续往前走,一边走着一边聊着,还一边不时地把目光投向峡谷的四周。我们已经置身于阳河大峡谷的深处,原本宽阔的天空一下子变得狭长起来。初冬里,已不再瓦蓝的天空,偶尔有一两朵棉絮般洁白,或若烟雾般丝丝缕缕的云彩从头顶一掠而过。峡谷的两侧,是高峻俏丽的崖壁。崖壁的石缝并没有闲着,长满了各种各样叫不名字、生命力极其强韧的灌木丛,无尽的藤条和莎草铺天盖地垂铺下来。在河岸边嬉戏或静候鱼儿的各色水鸟,被我们突然的来访惊得慌忙四处藏躲……
正张望间,朋友提醒我——“翠鸟失足”到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个花瓣似的略有三十来见方的一个水流迅疾的水潭,五块几千上万吨的石板姿态各异地横斜在潭边。我惊奇地问,这就是所谓的“翠鸟失足”么?朋友听到我的询问,便饶有兴趣地向我讲述起来。那是一件不知道发生在哪一年的事情,两个老者赶集归来,正值酷暑难当的夏日晌午,他们便下到水潭里去泡澡,之后躺到岸边的那几块石板上去晒太阳,就在他们正愣神的时候,河对岸飞射过来一只翠鸟,直直地砸进水潭抓起一条刚浮出水面的鱼。然而,就在它叼着鱼从水水面跃起的一刹,意外突然发生了,一个趔趄竟硬生生地撞到了巨石板的一侧,坠水死了。故此,“翠鸟失足”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一年年地被传送开来。
听着朋友绘声绘色的描述,我竟有些入迷了,但我也为那只失足的翠鸟惋惜起来,真可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失足成千古恨哪。
过翠鸟失足再走两三分钟,原本明亮的道路一下子变得光线暗淡起来,最后我们竟走进一片阴暗里去了。不用过多的猜测,阳河大峡谷的第五个景观“一手遮天”到了。
何谓“一手遮天”,难道是形容人的手掌之大权力大吗?非也。两足站定,四目张望,在我们的左侧上方,几块不规则的巨石板从山体一侧突兀地生长出来,直梗梗地横伸到四五米远的半空。这些巨大的石板中,最高最大伸得又最远的一块看上去,就像一个手心向下手背向上的巨掌亮在半空,把峡谷中原本就狭小的天有意地遮去。瞧!巨掌上方还生长着那密密匝匝挤挤挨挨的茅草和藤条,不正是巨掌上的茸茸汗毛么?我正看得入神时,却被眼前的场景给惊呆了——那只巨掌与山体连接形似腕部的地方,出现了一条胳膊粗细的裂痕!看那样子,随时都有裂断的可能。然而,我的担心却是多余的。往下看时,我才发现,原来巨掌下方的一块略小的巨石恰到好处地把它给牢牢地支撑住了。在这块起支撑作用的巨石下方,又有两块巨大的石头稳固地垫着直嵌山体。多么巧妙的几何结构啊,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
如果说四季长流让人领略到的是一种绢秀玲珑的美,那么这一手遮天则可以称得上是聚险、奇于一身的美了。朋友扔给我相机,我明白他的意图,他要让我用图象记录进这美之中去。
与一手遮天相对望的,是阳河大峡谷的最后一景——莲花潭。据传,此景极其之美,观时能让游人身心皆愉且联想不断。
站在用卵石砌成的道路边往对岸望去,除了缓缓的河水不断地注进山崖下狭长幽深的水潭,我并没有看到什么莲花的身影。这让我顿生疑惑。我问朋友,这难道就是被传得神乎所然又美不胜收的莲花潭吗?对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朋友显然早已料到,回过头来只是冲着我含蓄的一笑,却什么也不说。这让我更加地疑惑了,一时里,我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似的继续四处寻找,可结果还是如前。我百思不得其解,内心中突然窜出一份被愚弄的感觉。此时,朋友却说话了。他告诉我:“莲花潭的美景只有在盛夏才能观赏到,我们错过了来访的季节……”他的话还是无法解开我心中的迷团,我仍在心里嘀咕着:难道才初冬时节,莲花就彻底的香消玉陨了么?还是这满是沙石的水潭从来就没有孕育过美丽的莲花?……
哦!经过朋友的进一步讲述我才番然明白,莲花潭里确实并没有什么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有的只是由山溪飞溅下几十米的山崖,垂落入河潭中形成的
“水莲花”。而这水莲花却又无比珍贵,并不是什么季节都可以遇见。一年四季里,春季不行,雨量还不够大;秋季也不行,雨水已经减少;冬季就别提了,完全的枯水季节;惟独夏季,才能一睹莲花潭的美景。那时,雨水频繁且雨量充沛,阳河水位上涨,山溪也到了旺盛期。一条宏大的溪流在对面的山中跳出来,却不急于投到脚下几十米的河潭,而是顺着层次分明倾斜度稍缓的岩壁,一波三折又舒舒展展地抛铺下来,像快镜头里集体盛开的莲花丛的花瓣一般,在离河潭有三四米高的地方聚齐了才一起跃入潭中,其景真是美妙绝伦。亲眼目睹过那一景象人,没有哪一个人不无欢呼雀跃,没有哪一个人不无浮想联翩,没有哪一个人不无叹为观止。而也就在那时那景里,所有的比喻都将会是有失偏颇的,所有的形容词亦都将会失去其光彩变得羞涩难当。
我们的确错过了观赏莲花潭美景的绝佳时节,为此我深感遗憾。然而,这也为我下一次的重访找到了充分的理由。我想,从现在开始,我应该把一份美好的等待悄悄地藏起来。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9c08d01000dpx.html62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