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子章曾在《山水志》中这样赞美了贵州:“湄潭江畔水如眉,九曲纵横似武夷。”田雯在《黔书》中赞道:“山皆石则岩洞玲珑,水多潜故井泉勃窣。”贵州风景优美,奇特的地貌、如毛的山泉和茂密的天然林使这里形成了许多的天然公园,故贵州又有“公园省”之称。 贵阳是贵州的省会城市,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可谓美妙卓绝。要谈贵阳,就让我们先来考查一下“贵阳”一词得名的渊源吧。“贵阳”一名,大多数人认为它其于明穆宗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定名为贵阳府时。然而一查资料,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至1505年)就有“贵阳”这一名称的记载了。因贵阳地处贵山之南,自古山脉皆以北为阴,以南为阳,故得名为“贵阳”。贵阳是一个好地方,自古群贤多有邂逅。明代徐霞客曾到过“贵州”(今贵阳),所写日记说:“十二日止贵州,游古佛洞(乌当区锦庄之古佛洞)”。 一、母亲河的情怀 提到母亲河,大家就会很自然地想到黄河,它是中华民族的生命腺,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母亲河,一个地方也会有自己的母亲河,贵阳人的母亲河就是南明河。随便碰到一名贵阳人,只要提起南明河,他(她)便会与你有说不完的亲切,这大概就是母子血缘吧! 是啊,是南明河的水,养育了贵阳人;是南明河的水,浇灌了贵阳市的现代文明!南明河如一面镜子,见证贵阳市的沧桑历史;南明河又如一首交响曲,激荡着贵阳人饮水思源的心声。 贵阳人热爱南明河,就像南明河热爱贵阳人。因为南明河的滚滚波涛,沉沉低吟,正是贵阳人脉搏的跳动! 二、黔灵拾趣 没去过黔灵山,不算真正到过贵阳,就像去了北京没见到天安门一样。黔灵山位于贵阳市西北郊,此地群山捧翠,绿树掩映,湖光山色,“圣泉流云”。董必武先生曾亲临此地,挥毫泼墨,千古留名。他在《游黔灵山》中写道:“竟上黔南第一山,老夫腰脚尚称顽。”现今黔灵山山顶之庙门,原门额上题字--“黔南第一山”,便是董必武当年亲笔所书。董必武称黔灵山为“黔南第一山”,足见其对黔灵山的赞美之深。 我曾游览了黔灵山,但未曾游遍,所以了解甚微,但最让我牵情的便是黔灵公园之景。黔灵公园给人最大的视觉感受便是那绿。这里山绿得绚丽,水绿得温馨,给你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如果你去了黔灵山,不去黔灵湖划船却也是一种遗憾。待那雨过天晴,携友荡舟黔灵湖真有说不出的惬意。当太阳光照射到湖面上时,波光粼粼的湖面呈现给你一抹令人眩晕的清淳,你的身体顿感轻盈了许多,似乎自己随风飘荡在浩渺无穷的天籁,耳畔只有船桨激起的哗哗的波声,人生之极乐,莫过于此。 三、花溪摇梦 如果说黔灵带给你的是忘我的陶醉,那么花溪留给你的是理性的思考。去了花溪,我便有这样一种感慨,花溪是一个造就哲学家的地方。它不仅仅展现出一种大自然的隽美,它更多的是给你诸多关于人性的思考。也就是说,它包含着一种超自然的理性在里面。 花溪的四季很分明,不像黔灵那样模糊难辨。它在四季轮回中演绎着一种人性。有春花,也有秋絮;有新枝,也有枯木;有抽芽的新绿,也有落叶的金黄。它不正象征着万事万物的新旧更替,生生灭灭吗?碧澈的花溪河也如一位世纪老人,演绎着曾经的沧海桑田,曾经的兴衰浮沉。 一旦碰上阴雨天,从薄雾中远望花溪那逶迤不断、如浪起伏的群山,白雾缭绕,如笼轻纱,给你一种亦真亦幻、仪态溟蒙的感觉。你便会不由自主地想,人生又何尝不在上演着一幕幕真真假假的梦呵。 、 四、昨也潇洒,今也潇洒 贵阳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随便翻览几页贵阳的历史,你便会看到许多的毓秀前贤,其业绩俱历历在目。 杨文聪,贵阳人,以诗画名噪江南,在国难当头之时,毅然投笔从戎,打起抗击清兵的义旗,全家36人壮烈殉国。 何成禄,贵阳人,曾任顺天路儒学教授,“富文学,饬容止,训迪诚恳”,致使“郡中人才勃兴”。 陈钟祥,贵阳人,道光十一年举人,博闻强识,才华横溢,著《赵州石刻记》、《依隐斋诗钞》十二卷、《夏雨轩杂文》二卷。 还有王承祐、杜瑞征、陈矩,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是贵阳市的绮丽风景和水土铸造了一颗颗不朽的灵魂! 贵阳有“林城”之称,有很多的树木在这里发芽、滋长。因此,贵阳自然而然地成为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我们不妨引用贵阳名胜古迹乌当区来仙阁之对联来形容贵阳市的幽绝风景--“笛韵悠扬晴后蚓,琴声断续晚来蝉。” 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加上省会城市的现代文明,这便是贵阳市的正确诠释。有了国家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相信贵阳市的明天会更美好!   文章引用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