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贵阳日记1 |
[游记]贵阳日记1 |
2007-07-16 live.com |
贵阳日记1 2006年8月30日星期三 今日终于忙完了,可以安静的写些日记,尽管是断断续续的,但总聊胜于无。 贵州古称黔,但现在贵州人都自己简称为贵,想来是因为《黔之驴》给世人一个愚蠢的印象,也给好强的贵州人蒙上了一层耻辱。当然这只是本人一种推测。除了黔之驴外,“夜郎自大”也为天下人所知。夜郎曾在汉代盛极一时。《史记》记载:“西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但在武帝时,已为汉朝所控制。由于夜郎确实强大过,当时号称精兵十万,为西南地区第一大国,故贵州人并不以“夜郎自大”为耻,如今的夜郎文化开展的如火如荼。 贵州有83为山地,10为丘陵,只有7为平地。故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说法。此外还有“北京看墙头,苏州看丫头,上海看人头,贵州看山头”,说明贵州山峰之头。只是山头虽多,但并无大山,平均海拔约1000多,而最高海拔不到3000米。地形以石灰岩地形为主,即为地质上的喀斯特地貌。 贵州少数民族众多,数量仅次于云南、广西,共有49个民族,以苗族最多,其次还有侗、仡佬、水族等。 今日的安排就是去贵州凯里市著名的苗寨郎德寨去参观。郎寨位于一条河边的半山坡上。这里的苗族习惯就是依山而居。房屋为一排一排的吊脚楼,即杆栏式房屋。一楼为卧室,二楼为日常生活场所,三楼为储藏室。还未进寨,一行苗族姑娘身穿节日盛装迎接,村中年老长老吹着大芦笙助兴。眼望一路摆放着桌子,上面摆放着酒壶,据导游说此为苗族的欢迎之道,号称十八碗进寨酒,我自来不胜酒力,心中不禁忐忑不安。但没法,盛情之下,自不便推却,只好硬着头皮顶上。还好,碗里酒水很少,勉强可以应付过去。脸红耳热之中,终于进入村寨。村寨中的路均有石字铺成的。村中有一大广场,也是用石子铺成,正中自立一高六米左右的木杆,挂一面大青铜鼓。以此为中心,村里的姑娘和小伙子们给我们表演了许多民族特色舞蹈和歌曲。村里长老们则表演了强烈震撼的芦笙。 接着参观了侗族民族博物馆,由于天气太热,又坐过了约6小时的车,晚上7点钟左右,疲惫不堪的返回贵阳。 虽然有点疲乏,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难得聚在一起,情绪高涨中频频举杯。连一向不怎么喝酒的我也忍不住贪了几杯。生在苏州,吃在广州,醉在贵州,死在柳州。四川虽有八大名酒之三,但贵州只需有个茅台便足够傲视全国,好酒喝出健康来,只要是喝酒的,谁不把品尝茅台作为生平一快?如我等不懂酒之人,也感觉到入口后的香醇,全不同于其它白酒的涩辣。 贵阳为贵州省会,四面环山,一眼看去,楼房又高又密,很为拥挤,颇有点香港的味道。贵阳得名于背面的贵山,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故称贵阳。武汉有黄鹤楼,西安有大雁塔,而贵阳的标志性建筑为“甲秀楼”。直立于城中水南河中间,建于明朝中期。共三层,在现代建筑的包围下,显得并不高。但走进后,发现里面实际上很开阔,。建筑工艺也很有特色,为人称道的是门票只有4元,因此里面非常的热闹。找了个宽敞僻静的喝茶,聊天中骤然问到一阵悦耳的音乐。闻声望去,赫然看见两个钉子(贵州话,即美女的意思,钉相当于成都的乖、广州的靓)作古装打扮,一弹琵琶,一弹古琴。熟悉了酒吧音乐伴奏,置于此音此景中,心中的古典情结突被唤醒。不知不觉已到10点钟,想到要写日记,明天还要早起赶往黄果树,只得结伴返回宾馆。 |
转自:http://jglsz.spaces.live.com/blog/cns!903EAFAE736F7B52!163.entry28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