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铜鼓舞的故乡 |
[游记]铜鼓舞的故乡 |
2008-05-22 sina.com.cn |
铜鼓舞的故乡——掌坳村之二 2007-11-08 23:08:34 大中小 标签:旅行/见闻 铜鼓舞的故乡——掌坳村 掌坳村位于雷山县大塘乡的东端,距县城8公里,到乡府所在地5公里,该村有150多户,480余人,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为吴氏和杨氏家族人,辖南亮和掌坳两个民族自然寨,村庄座落在一条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的山坳尾部上,寨后是连绵起伏,巍峨相接的莽莽群山,远看形似一条猛虎睡卧于众山之中(此山因形似卧虎,故名卧虎山)。寨前一条发源于雷公山腹地的莲花河由众溪交汇而成,奔流不息,潺潺流入巴拉河,河的两岸是一片良田沃土,金秋九月,禾浪翻滚稻穗飘香,呈现于眼前的是一幅醉人的田园丰收景象,后山坡上,草木郁葱果林绿荫,寨子四周绿竹映衬,村落掩映于青山翠竹之中,房屋依斜坡地势而建;站在村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省道炉榕线从中穿过,交通极为便利,上可走州府凯里及省府贵阳、下可走黎平、从江、榕江,是出入广西的必经通道,是进入高岩大峡谷探奇的必经之路,是贵州东线旅游的民族风情黄金景点村寨,这就是享有“铜鼓舞发源地之盛誉的山寨——掌坳村”。 掌坳村“吴氏”的迁徙史 因掌坳村绝大多数为吴氏姓,这里的“吴”姓又是如何的迁徙到掌坳定居的呢?据说这里的吴姓老祖宗名叫“翁耶连”,约在4百多年前,从江西沿长江以南南迁至湖南的洪江市再沿清水江而上进入贵州境内,到达贵州丹寨县的南高,后又从南高迁到掌雷再迁徙定居到现在掌坳。在迁徙过程中,有两个祖公同时到达于此定居,一个祖公名“略你”(苗)住上边寨,一个祖公名“朝你”(住下边寨),到掌坳居住至现今已有20辈人。 “铜鼓”的起源 “木鼓”的产生及变化过程 相说很久很久以前,他们的祖先“告耶”生有三个儿子,一个叫“条留”(客家),一个叫古留(侗家),一个叫你留(苗家),仨哥弟各有所长、勤劳能干;他们过的是刀耕火种的生活。与父辈躬耕于茂林大山之中,开垦梯土,劈山造田,繁淤生息,从事农耕活动。他们家从大山中取来一根九抱长,三抱宽的大桐木,抠成一个大木鼓,大木鼓如庞然大物,大木鼓敲打时发出的音律浑圆宏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fe4f7501000bd2.html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