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一日 晴、热 通过中国铁路网查得广州至昆明的列车经过兴义,需时19小时,途经广东肇庆、云浮、茂名,再穿越桂东至南宁,驳南昆线经百色至贵州兴义。其中广西境内的运行全部在夜间。列车的干净超乎我想像,由于乘客基本是游客,因此大家都十分注意保持车厢内的清洁。 五月二日 晴热 23-31 列车于7:00进入贵州境内,9:30准时抵达兴义,到站仅停10分钟。 兴义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下辖8县,为黔西南的政经中心城市。火车站坐落在兴义城外,距市区约15公里。简单的站台直对出口,站外出租、面的、中巴整齐的停了一片,旅客可以轻松地选择往返兴义市区和周边县的交通工具,我想也没想就上了中巴,一同下火车的6个驴友也跟着上来,讨价还价一番以每人5元的价格去马岭河,我觉得还是轻装出行比较好,因此选择先回市内,象当地人一样递上5元,售票员也没说什么就过了。车一上公路就显示出与别不同的景象,盘山公路下面是深渊,探探头还可以看到我们将要走的下一段路,远处万峰成林,一座雄伟的大桥横跨于峰林之间。车至终点--长途车站,下车看了看,没有前往万峰林的旅游车,于是先选了车站对面的宾馆入住,按原定计划放下行李打车直奔万峰林. 万峰林 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同属马岭河风景名胜区,这里密布如锥的石灰岩峰林,据说正与针状的石林、塔状的桂林一起以拥有完整的喀斯特地貌现象申请成为联合国自然环境保护遗产。 万峰林景区目前开放的仅有西峰林,景区门口有两条路,司机介绍上面的路才是景区入口。购买门票时售票员再三推荐坐电瓶车,我怎能放弃这沿途观赏的好机会呢,于是开始了7公里步行。 一入林区就强烈感受到徐霞客当年面对如斯美景发出的感慨:“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这山上的路修得好,可以让人从高处俯瞰大地的美景。路的西侧有着大片的农田,也不知是依据什么,田地被分割成各种形状,远看象一幅幅抽象画,更远处群峰耸立,在午间的阳光下不真切的泛着蓝,偶尔有土路从山间蜿蜒伸向远方,让人不禁遐想山里又有着怎样的人家,林里又有着怎样的风光。万峰林的山与别处不同,孤兀地、倔强地如春笋般从地里冒出来直指蓝天,更奇的是这些笋远看竟象是一般大小,只间或的出现一两个格外奇峻些的。山是石质的,石缝间却倔强地长着树和灌木,山石有若国画中的皴法画出,干涩、清冷,斜斜地刷向右方,所幸这绿穿插于山石之间,轻巧地将本该显露的荒凉泻了去。 辛勤的农人开垦了山林间的空地,清澈的纳灰河缓缓地从田间流过,柔柔地滋润着这山间的乐土。转过弯道,眼前的田地益发怪异起来,不只是色彩上出现了黄、绿相间的麦田,土地本身也被别出心裁的耕成八卦型,果然到了“神州八卦”,据说这块田已有过百年的历史,不知是哪家人起的头、不知是何人维系至今,它静静地存在了过百年。在高处看着看着竟有些恍惚起来,是天坑吗?是从天坑改造的田地吗?我找不到答案。 远远的三块岩石散落田间,过路的导游指点道“那就是地眼”,三石之间泉涌不断,因此当地人称之为“地眼”,据说这些地眼在万峰林很常见,这也是喀斯特地貌常提及的特征。 路的尽头出现一些有趣的房子,它们的屋顶被设计成大水池,满满地蓄着水,经询当地人,说是一来可以储水,二来可以使屋内阴凉。想想也有道理,只是这里的房子实在修得好,蓄水池做屋顶也不渗漏。 万峰林的高处景点至此告一段落,大路猛然向下直指“峰林人家”。峰林里住的多为布依人,房屋就地取材以蛮石建。由于贫困,峰林人家目前多为老人与小孩,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微笑是最好的语言,一个布依老人很快和我攀谈起来,并邀请我到她家喝水。我因此得以进入布依人的家。老人家里有三间房,均以蛮石堆砌,甚至室内也是裸露的蛮石墙,不曾有任何修饰,真可谓家徒四壁。在堂屋四下张望,发现堂屋极为简陋,一张秃了坐垫的木长椅,几张小矮桌和小板凳就构成了堂屋,仅有的装饰只有已然退色的门帘。警惕性极高的小黑狗见到生人就大声叫起来,直到主人取水给我才停止狂吠,并允许我友好地摸摸它的脑袋。 老人从里间小心地端出一个巨大的搪瓷缸,里面泡着茶,她热情的招呼我,不断地让我多喝一点,就这样,她用贵州话,我用普通话加上手势交流着,听老人介绍她外出打工的儿子、媳妇,媳妇从城里给她买的衣服。临走前我邀请老人合影,她愉快的接受了我的提议,只是一定要换身干净衣服,就这样我用自拍留下了老人与我珍贵的合影,当然还少不了那只可爱的小黑。 告别老人重踏征途,路在弯曲间转入田边大道,据说大道可通往铜鼓广场和景区外。难得走到田边,难得见到风中翻起的麦浪,我的心也象这五月的金色田野一样变得灿然。一路走来,我的微笑赢得无数友好的回应,村民们象老朋友一样和我招呼着,很有回家的感觉,最难忘那个羞涩的小男孩,我递去棒棒糖,他想接又害怕,竟怕得在田里打起滚来,直到一个大孩子先拿了,他这才欢天喜地地接了去,靠着田埂吮起来。 走到铜鼓广场已是下午3点,表演很快就要开始了,环顾四周竟发现身边的观众以附近乡民为主,演出近三分之一才见游客陆续加入。表演并不专业,听说是当地文化馆的演出,我甚至看见演员中混杂着一些乡民,也罢,这才是原汁原味。在这里我看了布依族的服饰表演、树叶演奏、情歌对唱、婚嫁习俗等等,最特别的是居然在这里听了著名的“八音坐唱“,这是宋代传入的古乐,与云南纳西古乐齐名,仔细看他们演奏的乐器,猛一看有大阮、胡琴,细看却不同,比如胡琴上有着尖头。老实说不知道是演奏的水平还是本来如此,我没有感觉到吸引。 表演在4点结束,等了20分钟才见到中巴,幸运的是中巴开往兴义,我挤了上去,跨过几个布依人常用的背篓才找到座位。车至富民路汽车站,呵呵,这里云集了开往兴义周边村镇、景点的所有客车,明天终于有着落了。 五月三日 晴 炎热 25-31 一夜无眠,兴义的司机似乎有让全城人发疯的习惯,这一晚就没停过按喇叭。熬到6点,决定一早出去换旅馆。出来才发现兴义城也疯了,居然连找十家都客满,包括那个名字实在恐怖的“通灵宾馆“,还是司机机灵,拐到富兴路附近,才得以确定当晚的住处—奇石宾馆,当然前台免不了傲气十足地告诉我房间要晚上才能拿到,目前只能寄存行李。 信心十足的赶往富民路汽车站,原以为7:00到站肯定能坐上去南龙古寨的早班车,不想被告知当日去蓝龙的车得等到10:00,回程得下午3点,简直气结。在车站附近不服气的徘徊,一抬头看到往巴结的车,呵呵,地图上看巴结靠万峰湖(人工水库),离蓝龙也是不远的,咨询司乘,说是经过通蓝龙的路口,步行也就半小时,我于是欢天喜地的上了车,车行山间,不觉已进入万峰林中,我不时为身边崖下美景惊叹不已,只可惜身边的乘客早已熟视无睹,也是,人家生于斯长于斯,自然没有感觉,我这么惊叹倒显得分外的怪异起来。呵呵,昨天当地人在我面前已经不止一次地提道自己的家是真正的“开门见山”,现在算是领教了。颠了半个小时到路口,售票员指了指右边的路说到了。终于走下拥挤的中巴,我在阳光下美美地做了个伸展运动,顺便好好欣赏一下路边风光,路边崖下阡陌纵横,新收的小麦仍堆在田间,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窄的梯田,一层层的沿着山壁小心的开垦出来,长不足十米,宽仅一米左右,生长在平原的人定是不屑的,可是在这里没有人舍得放弃珍贵的土地,于是这么层层叠叠地开垦出来,又层层叠叠地种上小麦。 走了几步便感觉不对,路不平整,颇有前年走林坑的感觉,于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回头张望,希望能好运地蹭上过路车。呵呵,运气真好,一辆蓝色昌河拐了进来,我试探性的招了招手,车停了。 和司机交谈才知道他们从巴结去蓝龙附近的村落办事,可以将我载到那附近,当他们听说我打算走半小时到蓝龙时,两人先是一楞,接着笑得前仰后合,说是15公里的山路,路况又不好,开车都要半个多小时,除非我会飞,否则怎么可能半小时到?!呵呵,听得我直吐舌头。一番交谈成了朋友,好心的司机为免我迷路直将我带到寨外,并说他到寨里坐坐,要是我出来找不到车他可以将我带回路口,同时指点我到蓝龙要绕着寨子走。 蓝龙布依古寨 看着正门口村民正奋力将两头大白猪赶下山坡,一群的孩子围着又笑又闹的,我想正门是无法进入了,只好绕着寨子左侧的小路前行。不一会到了寨后,一片不大却十分平整的麦田展现在眼前,年轻的农妇正在清理收割后的半边田地,弯腰将散落的麦秸拢在一起。阳光似乎仍未驱散山间的晨雾,它斜斜地照进山谷,却让不远处的山谷变得朦胧起来。顺道前行,前方出现了两间矮房,我正猜疑是什么用途的,一辆骡车从后面走了上来,矮房的主人开始认真地往车上堆起谷物,此时身后突然传来得得的蹄声,回头一看,一个年轻的布依男子正开心地骑着骡子过来,边走边笑嘻嘻的和我打招呼,他看上去是那么的快活,让人感觉他不是去干活倒象是参加什么聚会似的。回到麦田,农妇的孩子也出现在田间,在妈妈的指点下点燃拢好的麦秸,不一会,白烟袅袅升起,渐渐散落山间。 顺着寨后的小路进去,蓝龙古寨呈现眼前,这里的住宅就地取材,与峰林人家全石建筑不同的是,蓝龙的住宅以蛮石为基础,上设木制住房,这样上面的木建筑为人居住,下面的石建筑为家畜所在,这种住宅很好地诠释了“家”的定义。寨子里小道四通八达,与汉族村落不同的是在村寨里我没有找到明显的主干道,仔细一想汉人的主干道以宗祠为基准建成,而少数民族并没有这种传统文化,没有主干道也就不足为怪了,再说山地村寨也是不适合建筑主干道的。走在狭窄的小道上,身边的石墙里不时传出哼哼声,破损的地方,甚至可以看到家畜黑亮的眼睛,而绕到宅前,各家门前的护家犬又警惕的狂吠起来,那架势,象是见到鬼子进村了一般,的确,这么大清早就在村里游手好闲的,的确不象好人,小狗看不惯也就可以理解了。走着看着突然想起有篇介绍说蓝龙的村子为八卦型摆布,只可惜附近找不到高地证实这一点,不怪得司机要我绕着走,而我此时已在同区域走了两个来回了。话虽如此,在村里溜达还是不时会有惊喜,比如看到锅型的接收器已接入不少村民家中,我甚至听到楼里传出电视的声音;又比如见到两个可爱的布依孩子在楼下逗弄关着的猪,仔细看才知道穿蓝裙子的是小女孩,是姐姐;还有,一早就有老人正在门口做木工活,修补家门;等等。 绕到正门已是十点半,这才看清楚正门是一个广场,有山后的麦田大小,一幢小礼堂大小的木屋醒目的矗立村口,不幸的是唯一可见的老年村民却又无法说普通话让我理解这木屋的作用。站在广场中央,感觉有些异样,他们如此珍爱土地,为什么舍得放弃这么平整的一块做广场?看着闲坐树下的老人,我似乎明白了,宗祠也好,广场也罢,无非是为村民提供聚集的场所,如果说宗祠被赋有某种传统与尊严色彩的话,那么广场也许显得更平近、亲和些。 走下正门楼梯,蓝色昌河仍停在路边,旁边一辆中巴正欲掉头出寨,急冲冲上前一看,中巴上赫然写着兴义二字,好运得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司机确切的告诉我即便空车他也马上回城。一时找不到蓝色昌河的司机,只好留了张字条告诉这位好心人我已经找到车了,真是感激他,让我的蓝龙之旅如此完美,使我不仅只见到村寨,而且真切的感受到当地人的淳朴与内敛的热情。 一路狂奔,中巴11点10分已抵达兴义,司机热心指点,坐出租去漂流一定要说清楚是漂流码头而不是峡谷。在城里用了午餐后,我开始赶往兴义行程安排中的最后一站,也是我之所以为兴义心动的一站——马岭河峡谷. 马岭河峡谷漂流 马岭河有个略带忧伤的名字——地球最美丽的疤痕,位处兴义东14公里,发源于乌蒙山脉,流入黔桂交界的南盘江,它不同于一般峡谷,实际上是一条地缝,正是这长100公里深200-400米的地缝,造就了马岭河景区的奇观。 马岭河漂流自江心岛至峡谷大桥,12公里的漂流需2小时。买完票发现自己排在47号,要排队等待一个多小时。在码头休息点坐了十分钟就耐不住了,于是拿着救生衣下了河边,呵呵,原来大家都在下边碰运气,而此时漂下去的橡皮艇还没有拉回来。由于每只艇需坐8人,不足不开,于是大家都急切的找拍档,我就这么幸运的被人盯上了,7个来自遵义的年轻人正烦着大过节的到哪找一个人凑数呢,见我自是惊喜异常,而我当然兴奋不亚于他们,一下节约了大半个小时,到哪找这等美事,于是在岸上一片嫉妒的目光中上了船。 这是一次奇特的漂流,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是坐船而是骑坐在充气的橡皮棒上,掌握平衡只能靠手上的“缰绳”,最前面是两名奋力划浆的船工,最后面是拿着竹蒿的舵手。进入景区,大家全都静了下来,等待放大版的天星公园展现眼前,果然,绕过大型“太湖石”,青绿的山峡呈现眼前。日正当午,太阳直直的照入美丽的峡谷,看着身边青翠的山峰,简直难以相信这覆盖率高达95的植被竟生长在石灰岩上,不知是山的绿映入水中,还是水原本就如此,身边的马岭河水清澈、碧绿如翠,更难得的是这翡翠还是流动的,将一抹冷艳幽幽地递向远方。 河道上不时的出现巨石,虽没有太湖石的千奇百怪,却以一种被水滋润出来的圆润质感和朴拙造型吸引着游客,它们矗立江中,分割河道引导水势,直将水遂了它们的心愿,蜿蜒曲折的向前穿行。远远的,两座山峰如两柄长剑立于关口,不一会我们的船只便在长剑的注视下入得关去。起先觉得景色有点似曾相识,类似武夷山,很快的马岭河峡谷的大气与不断出现的惊喜深深吸引了我,近水处不断出现大面积的溶洞,成片的钟乳石错落有致的悬挂在石壁,直直地指向水面,而水中的波光反射到石壁上又造成迷离的景象。 初时水势不猛,连着几个石滩都出现了当地的孩子,他们笑着追逐我们的船,并和我们打水仗,而大家刚开始还小心翼翼的抓着缰绳,到后来船工、会水的游客相继跳入水中畅泳,船因此暂时在石壁下歇息,而船上的遵义朋友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而放声高歌起来,一个、两个,到后来成了合唱,动人的歌声伴随着欢笑荡漾在正午的马岭河上,回响于山林之间。很快的险滩渐次出现,水在一波波的浪中前行,每一次从乱石聚集的险滩漂过总是掀起大浪,直教船上的人湿了全身的衣裳,渐渐的,大家也不再紧握缰绳,转而享受每一次冲击的快乐。 继续前行,一座大桥出现在前方,舵手告诉我它的名字叫天生桥,迄今已有500年的历史了,我知道中国古代造桥工艺之高,但仍难以想像500年前的人是怎样在这高山间架桥。船从桥下走过,显得桥格外的狭窄、高悬。 两岸山石益发秀丽起来,宛若天然雕刻,右方突然出现的玄色巨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在一片灰白的岩石中突然出现这么一块黑如浓墨的巨石的确让人惊喜,看着上方山泉滴落巨石之上,不禁想起从前看到关于砚台石的介绍,暗想这石也定能制成一方好砚。从紧凑的峡谷景致中仰望天空,天色格外明朗,找不到一丝云彩,两岸的树苍翠欲滴,浓绿有意化入山谷、化入马岭河,化入游人的心,到岸的一霎,这种绿更是达到极致,绿色的植物在石壁上作菇状平平伸出,它们有着美丽的名字——“灵芝壁挂”。 出了景区我仍是意犹未尽,婉拒了遵义朋友们同上贵阳的邀请后,我慢慢走向峡谷大桥,因为我希望在高处感受地缝,希望在桥中间假想自己在峡谷上空飞翔。大桥上看峡谷有一种为之凛然的感觉,窄窄的马岭河被深深的嵌入谷底,远远的有如软带飘来,山的浓绿与水的翠绿自然的溶合在一起,偶尔有细长的瀑布从山间涌出,滑向谷底。我不知道在直升飞机上看马岭河是怎样的情景,探身俯视,想必感觉到的也就是那个忧伤的名字——地球最美丽的疤痕吧。 五月四日 晴热 25-30 天晓得谁总结的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今天起来居然又是个艳阳天。至于地是否平整的观念我想今天是否可以以路论之,万峰林一般的偏远山区现如今也已开通了平整的柏油马路,黔西南一带千百年来的坦途已变通途,一尺一寸均为血汗堆积的大道如今一直延伸到目力所不及处,以致千里山区如履平地。相隔6年,如果问什么是贵州的最大变化,我首先想到的是交通改善。 早睡早起,6:45我就叫醒了值班人员办退房手续,打算赶乘往贵阳的早班车,这是长途车站内最好的车型—金龙客车。由于到得早,我上车发现居然还有选位置的权利。 7:30汽车离站,较预计的晚了些,不过司机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客车很快就要经过马岭河峡谷了,我收拾心情,希望能在穿过峡谷大桥的一霎和美丽的马岭河道别。清晨的峡谷静谧安详,阳光无法照入谷底,而仅能远远的为群山披上金装,没有游客,没有车辆,清晨的马岭河属于布依人、属于山间飞旋的翠鸟、属于大自然。 万峰林有若缓缓展开的山水长卷,峰峰相连到天边,透着阳光、薄雾、远山淡淡的泛着蓝,间或还涌出些粉红与橘黄,与近处的或黄或褐的田野柔柔的混在一起。渐渐的走入山中,山脚的岩石裸露着,故作狰狞露出敌意,而山的高处是那么的绿,以致这狰狞竟成小儿状。也不知是何时这山头着了绿,也许是一场飓风席卷远方的沙土、裹挟远方的种子飘上了山头,一场春雨使这离散的沙土、漂游的种子与石山永不分离,从此山不再冷峻、石不再苍白,那犹如国画大师皴出的石壁从此露出生机。 昨天见了太多的梯田,那种狭窄、贫瘠的梯田,而今天除了梯田我更多留意的是伫立田头的坟,它们面向田野,默默的注视着自己耕耘一生的土地,一片片土地就这么一代代传下去,这些沉默的守望者就这么平静地、小心地照看着这生命的源头,以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生命对土地的热爱。 道路在黔西南峰林间穿行,这是非常奇特的高速公路,首先是窄,只有两车道;其次走在山上可以看到将走的山下的路,前一分钟还在山顶为谷底的深远惊叹,下一分钟已是在谷底穿行。公路就是奔流不息的河流,就是黔西南的动脉,将一村村、一寨寨连接起来,将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将山里的平实守旧与山外的繁华开放连接起来,看到路边行走的山民,我不禁想“我们不一定都能张开喜悦的睿智的眼睛,但即便我们的眼神仍然呆滞,但我们的心已经动起来”。 之前的资料显示说贵阳往荔波的车很少,因此1:30抵达贵阳后我就急冲冲的去售票处买麻尾或都匀的车票,结果都没有,这不坏了我的计划吗?!心有不甘的搜索时刻表,不想出现了荔波的字样,虽说4点开( 一天3班,8:00、12:00、16:00),但也好过坐一夜火车啊,更何况火车票也难买。利用两个半小时的候车时间在贵阳街上转了转,和7年前一样,贵阳依然热闹杂乱,五一的街头人头涌涌,我因此放弃了重游黔灵公园的念头。 还好,贵阳小吃仍然不错,尤其花溪牛肉米粉,只可惜胃容量不够。 呵呵,坐车的好运一下没了,才开出车站,司机就宣称螺丝松了,要修两小时,结果车站汽修厂还修不了,于是又开到中曹司大桥下修了四小时,直到晚上8:00才离开贵阳。车上基本是荔波人,除了我,还有四个贵阳本地前往荔波的游客,大家对修理都没有抱怨,总好过路上坏车吧。很快的,一对布依新婚夫妇和我成了朋友,他们分别在林业局和发电站工作,向我介绍了不少荔波风俗习惯,此外和司机闲聊中了解到荔波到广西的车也很多,包括桂林,这一点实在让我太高兴了。 由于没有都匀的乘客,客车因此可直达荔波,中途休息是在都匀附近的小村里,除了一盏昏暗的路灯,四周没有更多的光源,不意间抬头张望,夜幕中的繁星深深吸引了我,多少年没有见到这样的夜晚了,夜色是那么的浓,群星是那么的近。 12:45到达荔波,小城似乎没有兴义喇叭不断的恶习,于是在站旁的宾馆住下。 五月五日 晴 黄昏大雨 24-30 住在车站边的好处就是不浪费时间,早上7:00我就走到站里了解线路,柳州方向的乘务员称金城江有很多去桂林的车,去金城江大约两小时,而金城江到桂林也只要两个多小时,这比到贵阳要花6小时可是近多了,当时就有购票的冲动。 早上往小七孔的车基本是面的,乘车位置安置在不起眼处,司机的报价和昨天荔波人说的一致,于是上了车。 一路风景宜人。河道蜿蜒,流经处远山、田野、人家,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要说杀风景的只有河流名称,布依族司机覃龙不好意思的告诉我美丽的樟江支流在荔波被称为打狗河,而这个不雅的名称居然堂而皇之地上了中国地图,一直伸向广西。从见到打狗河的那刻起,我将行程中的两站定性为兴义属山、荔波属水。荔波的一切由于水的滋润显得格外灵秀,以至于山也不孤兀了,峰峰相连;植物更茂盛了,直将奇山峻石收入浓荫中,甚至农作物也从小麦换作水稻,一畦畦的拢在河边。最有趣的是,兴义作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80的居民都是汉人,而黔南荔波的居民90是布依族。以水作为划分标志来看,荔波傍水而居的是布依族,其次是水族,而瑶族则远远的避到山里。一路上走来,我看到布依族的服装已基本汉化,而水族人还保持传统服饰,简单的说,布依族和水族服装最大的区别在于上衣的长短,衣长近膝的是水族人。 原打算先去大七孔后去小七孔,但我的计划招到车上所有人的反对,大家都热心的说一定要先去小七孔才顺,理由是大七孔离荔波近,司机覃龙更是建议直接将车开到西门附近的卧龙潭,这样顺势下行,既合理又不累,我愉快地接受了大家的提议。 小七孔景区 小七孔全长12公里,其东门离荔波16公里,西门距麻尾火车站36公里。连接东西门的景区干道将小七孔景点尽纳其中,景点由西至东依次为:卧龙潭、鸳鸯湖、野猪林、水上森林、龟背山、响水河、叠翠台、拉雅瀑布、小七孔桥,其中卧龙潭水或于地表呈湖呈河或经地下河道贯穿大半个景区。 未见卧龙潭,耳边已传来阵阵水鸣,高山的泉水汇集而下,在平台处稍作修整后形成几十米宽的瀑布跌入卧龙潭,潭深水碧,波澜不兴,仔细端详,这潭的上端总有瀑布轰鸣,而下方又悄悄将水泄去,来之凶猛与去之轻巧间竟形成一方如镜潭水嵌入山林之间。潭水轻落,经山石、水坝流向鸳鸯湖,这湖也是奇特的,非汛期呈两湖形态,一为鸳湖,一为鸯湖,中有水坝相隔,数月间可望不可及,及至汛期,水高坝低,两湖在五个多月的时间里得以融为一体。夏日里泛舟鸳鸯湖是极惬意的,只将船停在树阴下午睡也已是别处享受不到的静美。 从鸳鸯湖到野猪林有着相当艰苦的一段路程,一来路远,二来风景平平,此时选择以车代步无疑是件美事,当然车得是敞棚的,这样才不辜负周边的好空气。经过一番颠簸,我来到野猪林前,顺路而下,风景没有想像的好,除了树种不同,竟和一般风景区无甚区别,我是乐观的,总相信好风景会不期而至,于是坚持走到谷地,此时眼前出现两个选择,前行是醉林,右方则通往飞云洞,引路标志表明飞云洞全长110米,可通往龟背山,只是其中50米伸手不见五指,仅可摸索前进,我犹豫了一下,环顾四周又没有其他游客,决定还是先去醉林。醉林的来历没有说明,以我的理解,估计要么是行进过程中容易迷路,要么是风景绝佳醉倒游人,这两种解释都非常吸引,于是开始了小小的探险。林里落叶已深,藤蔓交错,一些不知名的昆虫在林中高声鸣唱,偶尔前方地上的树叶会突然抖动,正担心有蛇,却见黑影跳出落入旁边草丛。阳光在密林里显得十分暗淡,偶尔出现的水流也因为浑浊和飘满落叶而显肮脏。行走间突然感到快乐起来,一个人在偌大的林子里穿行将旅途变得十分简单,那就是在潜伏的危险中寻找美丽,想想自己脚下踩着的石山和这石山上冒出的密林,难道不是件极为有趣的事吗?!兜兜转转,重又回到岔路口,因为仍未见到跟进的游客,而独自一人穿越飞云洞又不够胆量,我只好悻悻然踏上归途, 与野猪林平行的水上森林是我期盼已久的景点。水上森林亦名瑶池,长约300米,属溶岩地貌的水上森林,其特别之处在于将地下水抬出地表,看似小河却又暗藏瀑布。初入景区感觉颇有九寨珍珠滩的影子,只是更奇的是水中石缝竟生长着形如盆景的树木,以致形成“水在石上流,树在水中生”的佳境。这水中树木貌似矮小,却恰到好处地将游人收入林阴中,阳光透过叶缝,斑驳的洒入水中,随着水的晃动软软地流去。入水更能感受到水上森林的曼妙,哪个景区能象它这么让人感到亲近?!这浅瀑布竟能让人步行其中,而不必担心石滑,这水底的磐石虽是日夜冲刷,踩上去依然坚实,而水经过树木的梳理竟不带一丝泥沙,因此只要小心平衡就可在石上行走。水浅处仅至脚背,水深处不过膝盖,即便笨拙的跌落水中也是快乐的经历。攀着藤蔓前行,脚下时而如瀑布冲击,时而又平静如止,水中的欢笑直惹得游人不再作岸边行,天晓得这黔南的浅滩瀑布为何如此美丽可亲。 出得水上森林已是正午,不远处便是龟背山森林公园,它的另一个名称就是石头上的森林,属于茂兰喀斯特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在这里山石与树木共存,每一支竹每一棵树都倔强的从石中伸出,努力向上伸延,即便是攀附的藤蔓也用弯曲诉说着生命的不屈与艰辛,它们就这么倔强地立足于天地之间,直到与山石不再分离。 一个好消息传入耳中,龟背山的山路通向响水河,我因此兴奋地在人迹渐少的路上继续前进,看身旁的巨石罅隙,流过的仅有细细的水流,难以相信传说中汛期水面可平路面。 轰隆的巨响似千军万马呼啸而来,响水河以张扬的姿态走入我的眼帘。响水河的形成十分有趣,这里本来是一个瀑布,修路后为了不影响人车通行,工程人员在路上方设架将水导向河中。从侧面看,一道白水从数百米的高空奔腾而下,狂泻入河,此后层层下跌,直形成68阶瀑布—叠翠台。68阶跌水瀑布之平静与上方的轰鸣形成极大的对比,这里有着黄龙的影子,不同的是镶有绿边,往往几阶过后便形成水色碧绿的深潭。随着或缓或急的层层奔落,我来到了收笔之作——拉雅瀑布,它来得那么突然,在平静的路上只一拐弯就被不期而至紧贴身边的瀑布慑住,它的水量不如黄果树,但胜在秀美,正如它的名字“漂亮的瀑布”,仔细端详拉雅瀑布秀美之余还有伟岸,意志上的伟岸。 前行数百米已是终点——小七孔桥,一座不张扬不显耀的静卧深潭之上的古桥,水是蓝的,桥是旧的,潭边的树也是奇特的,经过的人都安静的小心的在湖边坐下,不忍扰了这一方宁静。 大七孔 去大七孔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鬼斧神工的天生桥。原以为大小七孔景致相仿,不想一入大门就感受到大七孔的大,大气的大。门前宽广的河面与两岸的高山峻岭无一不透露着这一点。 这里的一切似乎专为针对小七孔而设,小七孔的婉约已达极致,而大七孔剑走偏锋,开门就以恐怖峡命名。恐怖峡的山之高、水之宽确与小七孔成鲜明对比,据说在峡谷内不能高声大叫,否则将引发乱石飞溅。已是下午,阳光洒落水面泛起片片鳞光,石滩上形成的瀑布在山水的比照下显得有些惨白。没有过多的游客,我因此可以随心的坐在高处看水,攀上石山观树,走入浅滩纳凉,午后的倦怠与燥热渐渐为水散去。 沿着栈道,绕过石笋,经过不断出现的“飞石地段,请勿久留”的提示牌,我终于走近天生桥。似一斧将山豁了口,天生桥的高、险、奇令人叹为观止。天生桥系喀斯特地貌洞穴顶板较薄,洞顶崩坍形成,代表了斜坡洞穴演化的峡谷天生阶段。桥高60余米,宽20米,两侧石壁怪石嶙峋,桥底水深难侧,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密布桥下。在栈道上看桥总让人有“空”的感觉,高空的空、时空的空、人迹稀少的空,混杂洞边如刀刻般的痕迹,不由让人感到寒意。而站在中间看两边景色,入口处阳光灿烂,转弯出口处阴云密布,而桥下观阴云委实有些阴森可怖。 一段浅滩一汪碧水,绕过天生桥风景变得柔和起来,漫步石滩间一场大雨不期而至,避雨是没有意义的,更何况石下、树边都不是避雨的好去处,于是索性在水汀上打坐,感受河中看峡谷的感觉。大雨来去匆匆,转瞬间阳光重又浮现,继续前行豁然发现一幽深景致呈现眼前——“妖风洞”,这是大七孔目前对外的最后一个景点,介绍说明妖风洞为喀斯特暗河出口,全长3公里,洞内有多级瀑布,落差最大的达70米,此外深潭三处,深水河内有娃娃鱼和其他珍稀鱼种,由于开发难度大,目前栈道仅修到350米瀑布处。洞深难测,门口怪石显露狰狞,至洞口已让人产生怯意,更何况洞内没有光线,我曾试图用手机照明,却发现根本不起作用,只好租了电筒前进。望着脚下栈道不仅感慨万分,要知道这350米的栈道仅依附在陡峭的石壁,而石下就是暗河,看不见有何依附处。栈道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延伸,瀑布在回音的作用下有如雷鸣,越前行越感阴风阵阵,行至尽头突然有人惊呼“看天顶”,回头仰望,几十米高的上空依稀有着光感,但洞口犹如怪兽露齿让人不寒而栗。真是妖风洞,我加快脚步逃离,却仍感到后怕。 不知道未开发的风神洞、地峨宫又是怎番摸样,我的想象中总是掺杂着妖风洞的影子。 出来已近5点,正惬意地在旅客接待处看荔波介绍,不想门外风雨大作,而且这次乌云堆积,下整晚也不是不可能的,不由回想刚才的那场大雨,也许在当地人看来就是一场预示吧。看着车来不由加紧脚步速速离去。 回到荔波已近6点,车站仅剩下发往都匀的班车,本想购买第二天去金城江的车票,售票处却告知没有预售一说,仔细想想还是回来看看机票情况再作打算吧。 五月六日 晴 荔波清凉、河池尚可、桂林炎热 打了一晚的电话,结果都一样,五一期间不预定机票。就5日晚的售票情况看,贵阳6号下午飞深圳的机票剩5张,桂林飞深圳的班机还有3张机票,贵阳、桂林的想了很久,睡前决定还是贵阳吧,5张机票中彩的机会大点。而6点起来,见窗外阳光灿烂,在窗边站着站着就又改了主意,去贵阳实在乏味,就算买不到机票、找不到旅馆也是桂林街头更值得逗留,更何况比较比较兴义、荔波、桂林三地的不同地貌也可以为行程划上完美的句号。 虽则先前也经过兴义-贵阳-荔波的疲惫,但今天将是省际流动,脚踏实地地穿行于黔、桂、粤三省,呵呵,还有搏机票,就这么带着好奇、带着赌博的心态踏上去金城江的旅途。 6:30荔波—金城江的早班车准时开出,司机确定金城江有不少开往桂林的客车,我于是坦然坐下,车上自忖好在没有旅伴,否则谁也受不了我的变化,昨晚还信誓旦旦往贵阳,这会却成了桂林。车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守时,毕竟是承包车,而此刻车上仅有5、6名乘客,我预料到了晚点,只是明显低估了司机的耐性,在荔波城外等了15分钟,在茂兰又等了20分钟,好在时间充裕,加上周边环境吸引索性当观光游好了。 经过大雨的冲刷,荔波变得清新宜人,樟江在阳光的照耀下缓缓西去,窗外田园柔美如画,清清的水香淡淡的土味充满着整个车厢,该是农人外出耕作、放牧牛羊的时候了,果然一会牛群出现了,一会农人牵牛出村了,水稻田里,农人与牛奋力的拉着犁。曾经想过到茂兰的森林,后来因为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作罢,没想到今天早上能有机会在茂兰小镇溜达,小镇十分破旧,两条小道贯穿了整个小镇,看上去很是乏味,好在荔波司机覃龙曾说茂兰必须深入到各山寨才能有所感觉,果然接下来在茂兰辖区的森林边缘穿行,森林葱郁、山寨隐现,经过处总能让人不断回头张望。 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出现了,从三三两两的山峰间前行,猛然发现一座镶嵌在山上的城市出现眼前,刹那间颇有海市蜃楼的感觉,它那么突兀、那么美丽的出现简直让人瞠目结舌,我几乎想为它唱一首“绿野仙踪”。只是路边的招牌让我迷糊,一会金城江一会河池的,难道金城江属于河池这座桂北有色金属之乡吗?抵达已近十点半,顾不得多想便打车冲往长途客站,10:40去桂林的车票竟已售罄,而下一班将是下午两点,和客站管理员磨了半天,终于得到到车边等缺的机会,呵呵,运气真好,居然有人没来,这下我可以按计划去桂林了。和身边的司机聊天才知道金城江是河池的旧称,取自流经河池的江名,这下总算解了疑,而此刻坐在车上除了兴奋就是幸福,以致看着河池觉得分外美。 一路狂奔,客车仅在柳州附近的鹿寨稍做休整,4小时后准点抵达桂林客运站,满车场居然都是广东方向的客车,这下安心了,大不了坐汽车回去。 好运真是挡也挡不住,民航售票处带给我更大的欢喜,我买到了当天往深圳的最后一张机票,呵呵,幸运得一塌糊涂。飞机将在21:50起飞,而我因此可以在桂林逛五个小时,简直奢侈。民航售票处离象山景区仅两站地,几年没来,我决定在市里好好走个来回,最好的路线莫过于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线路全长2公里,紧贴漓江而行。在江边观赏漓江夕照的一刻,在心里比较了一下贵州与桂林,就山貌看,桂林与贵州非常相似,区别仅在于底座更大些,而细细回想,贵州似乎更自然更充满野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