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尼泊尔游记的摘录

[游记]尼泊尔游记的摘录

2008-06-27    sina.com.cn

前言
动笔之前,为这个题目我曾经颇费了一番脑筋,为什么叫流浪记,而不像人们通常叫的游记,首先,我这次旅行没有详细的计划,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才上网浏览了一下,在信签纸上写下了几个地名,如兰姆尼、博卡拉、阿格拉之类,我的旅行从来都是走到哪里就是哪里,不给自己定明确的目标。其次,我的随意性很大,记得以前看过芥川龙之介先生写的《中国游记》。芥川先生并没有在细节上花太多的笔墨,比如坐几点的车,花了多少钱等等。我觉得这样很好,游记本来就应该记录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想法,以此来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会努力真实的、客观的记录下一路上的点点滴滴。
有朋友曾经很奇怪我为什么选择去那么贫穷的国家,印度在传说中是很排华的,尼泊尔的政局还不稳。但我认为,富裕和贫穷是人类社会才特有的现象,只有贪婪的人类才会沦为金钱的奴隶,而大自然是不会被它左右的。阿尔卑斯山不会因为欧洲的富庶而变的更加炫目,乞力马扎罗山也不会因为非洲的贫瘠而显得黯然失色。
很多亲人、朋友都关心我的安全问题,毕竟是一个人,又不懂英语。有人告诉我:“到时候,你就是爬也要爬回来”。对于朋友们的关心,我很感动。应该说,这次旅行唯一让我不自信的就是我的语言问题。北方人常把那些没熟练掌握某种技能的人称为“二把刀”。如果按这种说法来比喻我的英语水平的话,那我就是李寻欢身上的飞刀,不知道有多少把,我对英语单词的拥有量和我对金钱的拥有量成正比。但唐僧当年去印度前好像也没有考托福,英语也没过八级吧,他老人家也没有唐朝哪个名牌大学的文凭,我就学学他老人家的勇气,毕竟这个东西我还从不缺乏,没有带猴子和猪,我带了一本英汉、汉英两用词典、羞涩的钱包和足够的勇气,上路了……

尼泊尔篇

小骗子
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国内很多朋友都去过,我在这里就不多费笔墨了,只是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路线。从拉萨坐汽车到了日喀则,住了一晚。第二天很早,又坐上去边防小镇樟木的班车。可能因为以前常去高原,所以感觉沿途风景一般。只有到了定日,远远看见了珠穆朗玛峰,心灵才有了震动的感觉,那天天气很好,珠穆朗玛峰顶上有一层淡淡的薄雾,像新娘子披的面纱,整个山峰白白的,显得那么圣洁。
车子在破烂的路上艰难的穿越着喜玛拉雅山脉,西夏帮马峰又猛然耸立到我的面前,如此之近,它带给我的震撼在我身上产生了直接的效果,车子太颠簸,我的头上被撞了两个大包……聂拉木到樟木这一段路最不好走,但风景也是最好的,一本地理杂志把它称为“死亡之路”。我坐的车差点被困在山里,一块长达100多米,宽达50多米的雪块从山顶落下,横在狭小的山路上,顺便把我们前面的一个小车吞没了。聂拉木政府的挖土机辛勤工作了一个多小时,把小车上的三个人救出,所幸无人伤亡,车上的人只是受到小小的惊吓。我所乘坐的车子也得以继续前行。
傍晚,到达边防小镇-樟木,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整个小镇依山而建,旁边有条很深的峡谷,风景很好,喜欢徒步的朋友肯定会爱上这里,即使不去尼泊尔,在樟木的峡谷里穿行也是乐事。
第二天,过中国边防站很顺利,边防武警们检查的很认真,也很客气。从边防站到友谊桥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坐当地的小面包车去,一人10元人民币。车上四个人,小林、一个热情洋溢的小伙子,厦门人、在上海读书,今年大四,乘着快毕业出来玩,这个第一次出国的勇敢的小伙子还打算从普兰口岸回国,然后去阿里。我们成了朋友。另外两人是尼泊尔人,像是一对小情人,因为尼泊尔人都黑黑的,看不出年龄,那个女孩的眼睛很漂亮。最后到达尼泊尔后才发现,当地女孩的眼睛都很漂亮。
他们带了许多行李,我和小林为体现中国男人的绅士风度,为他们提了一些行李。到了尼泊尔的边防站,异域的感觉扑面而来,一种和在国内完全不同的感觉。“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这个“乱”字一直伴随着我这次整个行程,包括后来去印度,印度更乱。毫无次序的感觉。大家都拼命向狭小的铁门挤,尼泊尔的军人拿着枪,在沙包垒成的工事里看着我们,在边防办公室,我和小林很认真的填写了入境表,当然我是在小林的帮助下完成的,那些单词它认识我,我跟它们可不熟。然后恭恭敬敬的连同自己的护照递给边防官员。那个官员很威严的看了一下我们的护照,捋了一下自己漂亮的小胡子,用英语说了一句“两百卢比”。小林怔了一下,我外语虽然不行,但旅游经验毕竟不少,马上知道这小子在要小费,于是在每人破费两百卢比后,顺利过关了。
从边防站到加德满都有四五个小时的车程,照例又是几个人合包出租车,在尼泊尔走长途有很多这样的出租车,我们五个人挤在奥拓大小一样的车里,我、小林、那对小情人和一个中国商人。
尼泊尔的阳光非常强,车里没有冷气,很热。我透过满是灰尘的玻璃看着外面的风景,山非常的高,而且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山上居然还有人家,房子的颜色非常艳丽。那个中国商人是个尼泊尔通,四川南充人,精通尼泊尔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年365天,他有300天都在加德满都。他给我介绍说,那些山上的人家下山背水要走四、五个小时,我不禁吐了舌头。
照例关心尼泊尔的政局问题,因为一路上经过了几个检查站,都是有工事、铁丝网,荷枪实弹的士兵严肃的检查我们的护照。商人好像已经司空见惯,淡淡的说“战争已经结束了,毛派已经和政府和解,但最近毛派内部又分裂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和解,一派主张继续革命。不过放心,尼泊尔人在战争时期也只是内斗,从不伤害外国人”。这到和中国人解决家事与外人无关的作风很像,我想。
正在我们几个聊天的时候,那对小情人也用蹩脚的英语加入了进来,那个男的非常热情,小林也非常热情,加上英语又好(英语六级,而且考了托福),他们攀谈起来,我只有干瞪眼的份儿。到了卡里泽小镇,这个小镇其实也就是一条街,因为在交通要道上,人和车都非常多,尼泊尔的车都是花花绿绿的,上面画着很多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图案,比如佛手、佛眼、莲台、人头兽身像等等。穿着光鲜的人们在车间无畏的穿行着。
这时,那个男孩提出饿了,于是,在他的盛情邀请下,大家来到一个小饭馆。饭馆很脏,一些当地人正在吃饭,尼泊尔人吃饭不用餐具,而是用手抓着吃,他们的手黑黑的,但你不用关心他们的卫生问题,因为饭前是要洗手的。桌子中间放着一杯水,用油腻的不锈钢杯子盛着,人人都在喝,在我的旅行中,什么都尝试了,但一直没勇气喝他们的水,因为是生水。还有一碟辣椒,我也没吃,一群苍蝇已经捷足先登了,尼泊尔人民很好客,但苍蝇却一点儿也不客气,客人都没动口,它们却先吃上了。老板给每个人端上了饭,用的是单位上吃饭时的不锈钢盘子。中间是米饭,一小碗咖喱汁,一份土豆,在尼泊尔和印度餐餐不离土豆,因为它只出产这个。一份当地的咸菜。
男孩热情的教我和小林如何吃尼泊尔饭,先把咖喱汁浇在米饭上,用手拌一下,在抓一点儿土豆和着饭吃,那个女孩一直微笑着看着我和小林的狼狈样,有时咯咯的笑出声来。那个司机和中国商人也微笑着看着我们,大家都很开心,我和小林也享受着异国风情。那个男孩更加热情了,仿佛成了我们最好的朋友。
饭后又继续赶路,沿途那个男孩不停的介绍着,我听不懂,只是“YES、YES”的答应着,以此来表示我并非一窍不通。下午五点左右,到达了加德满都,一对小情人要下车了,那个男孩先是热情的和我们道别,像挚友一样难分难舍,然后用尼泊尔语在和司机交涉什么,我和小林还沉浸在朋友离别的难过中,这时,中国商人突然对我们说:“这小子对司机说他是你们的好朋友,车钱由你们付”。小骗子,原来一路上的表演安的这个机心。看来司机对小骗子的话半信半疑,转过头用英语问我们:“他是你们的朋友吗”?在钱的问题上全世界的人民语言是相通的,我的英语再蹩脚也突然灵光一闪,听懂了,和小林异口同声的说:“NO”。当时,小骗子脸都白了,磨蹭了一会儿,才勉强付了1000卢比他和他小情人的车费。
我们三人到达唐米尔区,下车了,我和小林再次对那个商人表示了感谢。然后去找住的地方,因为想到两人住会便宜一点儿,所以我们决定第一天两人在一起住。找到一家客店,小林外语好,他去谈,然后拿护照登记,因为看不懂,也听不懂,没我什么事,我到街对面去买水,正在付钱,小林突然气急败坏的跑过来。
“坏了,我的护照不见了”

中国人的家
狼狈的找了半天,和大多数时候在中国股市里赚钱一样,没有结果,而且东西好像还越找越少了。我和小林坐在床上,默默的承受着这个跌停板。最后决定,去中国领事馆。
我们坐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这种车在加德满都非常普及,在赶路的同时还可以顺便欣赏街景。唐米尔区,大名鼎鼎,我曾在一次旅游节目中看见过,它是专门为外国旅游者开得,整个区在加德满都是最干净的,街道还是很狭窄,商铺林立,主要卖手工艺品,珠宝,登山和户外用品,然后就是小旅馆、酒吧和换钱的地方多,一切都是为外国人服务。
三轮车驶出唐米尔区,街对面就是皇宫和美国大使馆,非常雄伟,大街上显得无次序,摩托比汽车多,交警因为灰尘太大戴着口罩在马路上指挥交通,腋下还挂着一个哨子,时不时“嘘、嘘”的吹两下,可能是噪音太大怕别人停不见,荷枪实弹的军人在巡逻,奇怪的是他们的武器却不统一,有半自动步枪也有冲锋枪。两个士兵在沙袋垒成的工事里悠闲的吸烟,铁丝网组成的路障搁在一边,让我吃惊的是,在路边竟然发现了一辆坦克车,非常小,就一个两厢轿车那么大,不觉得恐怖,反而让人觉得可爱。大街上人、牛、狗都悠然自得。
中国领事馆离尼泊尔皇宫不远,门口有威武的尼泊尔警卫,很多外国人在门口,可能是想去中国等着办签证。我和小林很费力的挤进去,欧美人真高,而且大多有狐臭,我的身高正好在和它亲密接触的理想位置。警卫一看我们是中国人,给予优先放行,他救了我,佛祖会保佑他,我昏沉沉的跟着小林走了进去。
于是,认识了郭鹏,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得知了我们的来意后,立即表示不要着急,领事馆可以帮小林开一张旅游身份证明,等同于护照。态度非常和气,而且他一开口就是“咱们自己人”如何如何,让人觉得亲切,一点儿都没有国内公务员那种傲慢、拖沓的作风。我等小民在国内找公务员办个公事,常常是恭恭敬敬、诚惶诚恐,几如阿Q走进县大老爷的公堂,低眉顺目,不敢有半点放肆,深怕得罪这些吃公家饭的。
从领事馆出来,小林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回忆说可能护照掉在了出租车上,而那个中国商人认识司机。于是,我们决定去找那个中国商人。记得当时他是在一个叫凤凰宾馆的地方下的车,我们直奔凤凰宾馆。
这是我要介绍的中国人在尼泊尔的第二个家。因为老板是中国人,招牌也是用中文写的,如果不是在服务台看见一些尼泊尔式样的木雕,还真以为回到了国内,那些到加德满都作生意的中国人都喜欢住这里。侍者都是尼泊尔人,但大多会汉语。小林找人无果。我们在大厅休息,于是和老板认识了。
老板姓江,广东人,给人的感觉是精干、说一不二。攀谈中了解到,他这里的国际长途非常便宜(后来,我一回到加德满都就到这里打电话给家人,的确便宜)。换汇也比在加德满都的其他地方高,我亲身经历的,在樟木用美金换卢比是1:69.5,一到唐米尔就变成1:62了,差距非常大。
在这里我不是给某人作广告。我只是想让以后来尼泊尔的朋友少吃亏,少走弯路。而且选择权在各位朋友自己。江老板在尼泊尔居住很久了,和中国领事馆、印度领事馆、加德满都的一些政府部门非常熟,各位在加都如果有什么麻烦,尽可以找他。他告诉我,去年一个中国朋友不了解当地国情,跑到美国领事馆照了一张相,立即被关在当地警察局的小黑屋里,后来是江老板把他保了出来。
他还可以帮你办印度签证,比在国内容易很多,他不会收你一分钱。代卖加都到中国的机票,也比唐米尔区的其他地方便宜。还卖从加都到拉萨的汽车票,并且还可以帮你运输货物到西藏……
好了,我还是少说一点儿吧,否则大家会怀疑我收了江老板的广告费。反正如果你到加都,你可以去了解一下,看我说谎没有。
顺便说一下,三天后,那个出租车司机把小林的护照送到了中国领事馆,并且索要3000卢比。郭鹏开始跟他砍价,最后1000卢比成交。小林的护照失而复得,他非常高兴,这是我后来回到加都后他告诉我的,我也为他高兴,可爱的小伙子。
第二天,他要去博卡拉爬雪山,我要去兰姆尼-释伽姆尼的出身地。互道珍重后,我们分手了。

大蓬车(上)
我费劲地找到了长途汽车站,一群当地人围住了我,问我去哪里,得到答案后,一个头戴巴萨罗那标记帽子的人热情的说“坐我的车吧,我去兰姆尼”。他也是黑黑的,眼睛里透着热忱,我决定跟他走。
他的车停在路边,很宽大,车身照例也是画着佛手,莲花之类,车头用英文写着速度-40公里/每小时,车顶上有钢架,用来放行李。后来我才知道,上面还能坐人。上了车发现,尼泊尔的车驾驶室和客座是隔开了的,有个小门进入驾驶室,因为里面较为宽敞,他叫我坐在驾驶室。尼泊尔和印度以前是英国的殖民地,都是行车靠左,因此方向盘在右边。车里因为当地灰尘大,显得很脏,方向盘前放了一个佛龛,里面供者佛像,还有一个香炉,点着印度香,烟雾缭绕的。
作了自我介绍后,得知他叫卡里姆。我问他去印度的路,巧的很,兰姆尼和印度接壤,离边境小镇斯诺里很近。从那里可以出关。正当我用我可怜的英语和卡里姆顽强的交谈时,上来了个漂亮的小女孩,像大多数小女孩一样,她显得那么瘦弱,娇小,让人产生怜爱之心,情不自禁地想保护她。她的头发又黑又亮,眼睛大大的,像天池的水一样清澈、无邪。她好奇的望着我这个外国叔叔,我正结结巴巴地和卡里姆交谈,也许她认为我这个外国佬是个结巴。
她叫若泽尔,十一岁,但身材像国内7、8岁的小孩,她是卡里姆的女儿。我下车给她买了一瓶可乐,她怯生生的接过去,然后礼貌的用英语说谢谢。于是我们聊了起来,看来她的英语水平和我差不多,我们像中国幼儿园的孩子们一样,简单地交流着,每当我说话时,她就睁着圆圆地大眼睛认真地看着我,深怕这个笨拙的外国叔叔嘴里又发出什么古怪的音来。这时,卡里姆又带来几个客人,打断了我们的谈话,我看见若泽尔如释重负的出了一口气,跟我交流对她弱小的身躯来说是多么沉重的负担啊!
两个小时过后,车厢坐满了,大篷车终于开动了,我顺便观察了一下车上的人,很多人的额头上都点着红点,女孩们都穿着鲜艳的衣服,准确的说应该是束胸、裙子再加上一件大大的纱巾,带着鼻环,眼睛里透着淡淡的忧郁,是的,忧郁,我一直在奇怪尼泊尔和印度的女孩眼睛为什么那么漂亮,后来才发现,是忧郁,女孩的忧郁最能打动男人的心。
尼泊尔没有一条高速路,大篷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费力的爬行着。不愧是高山之国,它的山都不屈地挺立着,像尼泊尔人民倔强地民族个性,经常看见瘦小的山里人背着比他身躯还巨大的东西,用一根带子捆住,然后把带子套在额头,背着在乡间小路上走。乡间的房子都很漂亮,颜色非常艳丽,点缀在青山绿水当中,尼泊尔人民是热爱生活的,他们对色彩是那么的在行,反映在自己的住所、服饰中。绚丽多彩,像他们的生活,大篷车里放着轻快的印度歌曲,车里很多人都在轻声相和,我一边欣赏窗外的风景,一边聆听着这动人的歌声。
在尼泊尔走长途,有几种车,空调大巴(极少)、丰田小巴、然后就是大篷车,最慢,但也最便宜。白天的太阳很毒,一会儿车里就像个蒸笼了,还在不停的上人,最后车厢里装不下了,开始上车顶。大篷车一直走走停停,比重庆的“7”字头中巴车还能磨蹭,司机嘴里哼着歌曲熟练的开着车在山路里穿行,我发现尼泊尔的司机开车速度非常快,弯道也不减速,而是像F1赛车手一样切内道,“嗖”的一下,非常潇洒,于是车祸也多,我数了一下,沿途共有5起车祸,而且都撞的面貌全非,十分惨烈。有三个售票员,他们吊在车门边,在超车时,司机并不鸣笛,而是由售票员发出犀利的口哨声,尖锐而响亮,前面的车听到后会将车自动靠边行驶。每到一个小站,几个售票员会在车还没停稳之前飞身跳下车,去找客人,等客人上车后,就用力拍打车身,发出“冬冬”的声音,司机听到信号后立马开车,然后几个售票员追着车,敏捷的跳上去,真让我怀疑他们都是铁道游击队队员。
每到一个小站,车上都会涌上很多小孩,照例黑黑的,用脏乎乎的小手拿着冰镇矿泉水,嘴里吆呼着“巴里、巴里”,可能是矿泉水的意思。还有就是头顶着一个大盘子,上面装着黄瓜,如果你要,他会用刀从中间破开,然后洒上辣椒面和盐。尼泊尔人很喜欢吃这个,车上很多人都在吃。

大蓬车(下)
兰姆尼地处尼泊尔少有的平原地带,道路开始平坦起来,已是下午5点多钟,这里的植物生长的更好,菩提树很茂盛,绿油油的,不像我在少林寺看见的菩提树,灰扑扑的,毫无生气,释伽姆尼在那样的树下就是修行一万年也无法得道。突然几只猴子从马路中间跑了过去,一点儿也不慌张,还从容的回头看了一眼我们的车,司机忙踩刹车,尼泊尔人心很善良,到底是佛祖故乡的人啊!
天快黑了,目的地还没到。我也不着急,反正是流浪,那里都一样。车在一个小镇停了,卡里姆对我说“我的朋友,请跟我来”。和若泽尔道别后,我下了车。卡里姆领我到了一个路口对我说“我的朋友,这里是派勒瓦,到兰姆尼你需要转车”。
他告诉我该坐那班车和该交多少车费后,和我道了别。这时天已黑尽,马路上没路灯,透过几个买饮料小贩点的煤油灯,我看见一双双亮亮的眼睛在看着我,到处都是灰尘,蚊子,这时我有了一丝慌乱,赶紧上了一辆小巴,这个车比卡里姆的车脏的多,狭小,拥挤,一股汗臭味道,座位用手一摸,油腻腻的,蚊子一堆堆的,勇敢地向我撞过来,不像国内的蚊子很轻盈地着落,然后很温柔地吸走你的血。这里的蚊子完全是利用冲击的惯性狠狠地刺进你的皮肤。
我认为尼泊尔和印度的蚊子视力肯定不好,否则不会紧盯着我一个人不放。原因就在于当地人皮肤太黑,蚊子在夜间根本看不见他们,而我相对来说要白了许多,目标好找。走了整整一天,我还没吃饭,却让当地的蚊子先享受了我这顿异国大餐。
车上全是黑乎乎、臭烘烘的男人,都看着我,大家可以想像,这是个什么景象。我心里也七上八下的。这时,上来了一个女孩,我怀疑她是当地政府机关的,因为她穿着蓝色制式衬衣,干干净净的,全不像其他人那么脏。她径直走到我身边坐下,我心里也稍微安定了一些。
车开了,继续在黑夜里穿行着,乡村里偶尔的点点灯光一闪而过,像流星划过天际。女孩突然提出要和我换座位,我接受了她的请求。然后她问我的名字,从哪里来,我一一作答,并礼貌的问她的名字,结果得知她叫英*达琳芭,我向她表示这是很好听的名字,她又问我是不是一个人去拜见佛祖,我说是。她的英文也不好,这种艰难的交谈没进行多久,她下车了。我又独自在黑乎乎的人群中,被一双双黑乎乎的眼睛注视着,在黑乎乎的夜里穿行……
兰姆尼不是终点站,我根本不知道应该在哪里下车,反正车经常在漆黑的小站停,上人或下人,都于我无关,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突然,从后面伸过来一双脏乎乎的手拍拍我“兰姆尼到了”。我赶紧道谢并下车。天啊,这是什么地方啊,一个小乡村,路边一个小杂货铺点着一盏若隐若现的小灯。我不禁茫然,睡什么地方呢?还好带了睡袋,我准备找一棵大树,今晚就在树下对付一下。正当我站在路口发愣的时候,黑暗中一个穿当地民族服饰的老人向我走了过来,眼睛在漆黑的夜里炯炯有神。老人不会说英语,用当地话询问着我,我理解老人的意思,他在问我需不需要帮助,我告诉他,我走了一天,累极了,需要找一个可以睡觉的地方。这是真话,我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烈日和大篷车消耗了我全部体力。老人明白了我的意思,示意跟他走。走了大概十几分钟,我远远看见一处灯光下写着“客房”。你们能理解一只饿极了的狗突然看见骨头的感觉吗?我向老人双手合十,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飞快向旅馆跑去。
当我办完入住手续准备上楼时,发现老人还在门外隔着玻璃注视着我,我又恭恭敬敬的向老人鞠了个躬,老人摇摇头,转身走了。在尼泊尔和印度,人们摇头表示赞许或同意。
我美美的洗了个澡,吃了最后四块豆腐干,这就是我这一天的口粮。豆腐干还是临行前妻子买的。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df1f30100096c.html13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