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沈阳的时候还不是最冷的时候,虽然地面都结冰了,虽然种种迹象表明已经是滴水成 冰了。幸好我新买的羽绒服还够用。但还是没有真的碰到大雪。但据说这两天下了大雪了 。有些遗憾这样的错过。毕竟也是平生第一次去了东北啊!:) 去沈阳之前我就走了很充分的准备,从网上当了好多的关于沈阳的信息,好吃的好玩的好 看的,面面俱到,还顺便整理了很多千山的资料,只是最后临时改变了路线去了大连,所 以没有用得上。当时选择去游东陵的惨痛经历我们的simoom已经进行过了血泪控诉,我就 不多说了。 东陵地处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是大清开国君主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孝慈高的陵墓 。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东陵公园又名“福陵 ”,它始建于公元1629年(天聪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 历史。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 因为在沈阳的东郊,所以 叫“东陵”。 东陵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 http://photo.163.com/mypic.php?pid=84052619&_dir=>f5265594 拍这张照时我们的路盲simoom带着我走到了公交车站,遥望东陵掩映在远处的树林中,就 是找不到入口,经过一番寻访才发现原来南辕北辙了。sigh~~~~! 门前东西两侧各有下马碑四座,上面的碑文用汉、满、蒙、回、藏五种文字雕刻而成。这 是清代前来祭祀的官员们“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标志。 http://photo.163.com/mypic.php?pid=84056246&_dir=>f5265594 下马碑前还各有一个石牌坊,牌楼是四柱三楼式,石刻仿自木构建筑,式样完全相同。在 正红门前的两旁还各有一个石雕的华表、两个石狮子左右各一。 http://photo.163.com/mypic.php?pid=84059601&_dir=>f5265594 http://photo.163.com/mypic.php?pid=84068092&_dir=>f5265594 由于我们的摄影技术有限,所以拍出来的效果也就一般般了,拍正红门居然没有拍到华表 和石狮子。:p 进入红门是三条笔直的石铺甬道叫做“参道”,垂直北上。参道正中与红门相对的那条道 叫“神路”,一切建筑皆以为轴线左右对称排列,两侧设有天柱、石象生、华表等分立与 苍松翠柏之间。 http://photo.163.com/mypic.php?pid=84073095&_dir=>f5265594 神桥、一百零八蹬就倚势在正对着的小山坡上,故意建成这样的原因第一是人走到这里就 要弯腰低头,以显对墓主人的尊敬,其次也是取我们中国的风水之说中的好风水一眼望不 到头的寓意。 由此处拾级而上,便是神功圣德碑碑亭,碑亭呈正方形,九脊重檐歇山式,飞檐斗拱,亭 内正中立有“大清神功圣德碑”用满、汉两种文字合壁刻写的颂扬了太祖努尔哈赤为大清 国创业的丰功伟绩。据说已经被烧毁了,于是没有去看。 http://photo.163.com/mypic.php?pid=84075881&_dir=>f5265594 从隆恩门到宝城其中有隆恩殿、东西配殿、焚帛亭、二柱门、石祭台、明楼、月牙城、宝 城等建筑群,这被森严的方城围在其中,俨然如一座森严的城堡。居方城中央的隆恩殿是 举行祭祀的重要场所;东配殿是存祝版和制帛的地方;西配殿是喇嘛们诵经作法超度亡灵 的“道场”。现在都在展览一些关于努尔哈赤的历史资料。月牙城形如一弯新月而得名, 是清代陵寝的一大特点;宝城中间是一座高大的圆丘就是宝鼎,它是福陵的心脏,大清开 国皇帝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即长眠于此。 http://photo.163.com/mypic.php?pid=84078316&_dir=>f5265594 我们登上了这个一般城池的具体而微的宝城,simoom给我绘声绘色的讲解一些典故和历史 。不知不觉就逛完了,往回走的时候发现游人们原来都已经匆匆离去了。我们两个大傻瓜 也开始觉得肚子饿了,于是匆匆离去驱车前往大清花。——希望墓主人不要怪罪我们这些 俗世中的人们,我们真的是怀着缅怀和敬仰的心情来的。回望一眼立在松柏间的望天吼, 顿时觉得理解了他们矛盾的心情,原来谁都是怕孤独的。愿一切故去的人能得到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