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 41 行前准备
公元2003年12月20日至12月25日,借9届全国穆谱会议之名,去了一趟沈阳,最近很忙,本 来我是不想去的,二老板说你快毕业了,不去可就没有机会了。终于经不住诱惑,扔了一 篇小稿过去。
其实没什么好准备的,经过今年寒假的北京之行,我对诸如北方如何如何的冷,要如何如 何的多穿之类的话已不大在意。所以当师兄师弟们纷纷买毛裤,加毛衣,甚至戴口罩,俺 只是把夹克换上羽绒,到超市购的几包面,搞定。
住在沈阳
事实证明,俺是非常的有远见,与会的几天,沈阳的气温一直都在0度徘徊,根本用不上那 些保暖的东东。在北方的城市居住其实蛮爽的,屋内都有暖气,唯一不适应的是太干,本 来准备了三双袜子,但实际上只用了一双,晚上洗了袜子放在暖气边,一出电视剧看完就 完全干了。同理,俺的喉咙也干的一样快。
学在沈阳
把这个写在这里似乎转折的有点不伦不类,没办法,此乃此行的正事。会议全称:第九届 全国穆斯堡尔谱学会议。穆谱是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学科,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初期是 其鼎盛时期,其时的穆谱会议参加人数都在200以上,而这次只有30几个。大家只是简单的 介绍一下手头的工作,不求别人理解,只望别人感兴趣。一点感触:现在对于物理,乃至 化学、材料,只要是带个“nano“的就一定很hot,群起而搞之。
吃在沈阳
东北菜也没傻特色的,除了吃到了传说中的“桂花上酸菜“,其他跟南方差不多,久违的 猪肉炖粉条也没吃着。北方人的实在充分的体现在菜上,份量那个足阿~~~一盘宫爆鸡丁, 只见鸡丁,寥寥的几个花生米,汉口路哪家饭店这么做的阿。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面食多。 记忆最深的就是兴隆轩里拼饺子,煎饺,水饺,蒸饺,馅的名目就更多了。关键是上饺子 之前已经杀了两轮菜,等饺子上来是大家都已经饱了。最后没办法,就实行承包到户,平 均分配,大家互相鼓励,吃一会,歇一歇,站起来动一动,再松一松腰带,然后接着分配 ,如此几个循环,硬是把一桌子的饺子全部塞下去了。看得旁边两桌兄弟桌的同仁目瞪口 呆,散场时俺们可是暴有成就感,昂首挺胸的从他们面前走过去,其实是被撑的弯不下腰 了。
玩在沈阳
活动一:参观东北大学
没啥新鲜的,就是校园比南大大多了。
活动二:参观沈阳故宫和大帅府
分别即:清入关前的老窝和张作霖的府第
活动三:沈阳真冰记
其实我已经是第二次滑真冰了,在北京已经玩过一次,所以这次没有摔跤。具体可参见sk ating版seesea的沈阳真冰记一文。
这一段不想多写,本想上些照片替代的,但是一想到网上可怜的小胖被PS成那样,立马打 消了这个可怕的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