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民情日记

[游记]民情日记

2007-07-16    bokee.com

2003沈阳民情日记

四月 生命继续飞翔

张国荣

让所有听过他歌唱,看过他影片,惊叹于他的奇装异服和恋情的人们,在记忆中刻下了他生命逝去的时刻:

2003年4月1日,愚人节。

无脚鸟停止了飞翔,也停止了他的生命。

可是更多的人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继续飞翔。

人们来为张国荣送行,同时戴着口罩。长长的人流,望过去白花花一片的口罩,昭示着人们对发非典的恐惧,还有他们对生命的渴望。

民情日记

一月 新年伊始

一月的时候,沈阳和其他城市一样,正沉浸在准备春节的喜悦中。

元旦的沈阳,人们还象以前那样忙碌着,但是空气中多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就在这个时候,神舟四号正在天上平稳飞行,美国正往海湾调派军队,而此刻的许多广州人还不知道非典疫情已经在他们身边肆虐,中国政府的换届选举即将举行......

公元2003年,农历癸未年,沈阳。这个东北最大的城市,辽宁省省会,却不知道这一年他所要经历的那么多值得记忆的时刻,此刻已经埋下了伏笔。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一月的沈阳两会,建设地下停车场,消灭垃圾围城......这些提议已经包含了今年沈阳的许多举措。

对于绝大多数的沈阳人来说,这个时候他们更关心的是即将到来的羊年春节。

1月17日,春运首日,铁路出现第一个客运高峰。

1月19日,沈阳市小学开始放假,当天就有2000多名小学生参加了冰雪节。在小学生们终于可以暂时卸下学习压力,开开心心玩一把的时候,这个假期,沈阳的小学生们还要为援建百所希望小学准备好自己的"礼物"。

腊月二十三的沈阳,不再象前几年有爆竹燃放的限定时间,喜庆的爆竹声里,羊年的春节离沈阳人越来越近了。

羊年到,各种各样的"羊"也走进了沈阳人的生活中,新春贺卡上有羊,喜字福字上有羊,造型各异的羊工艺品还有着一个个吉祥的名字:三羊开泰、羊羊得意、金羊送喜......喜洋洋,喜气洋洋也成为了沈阳的街头流行语

1月30日,春运进入到白热化,此刻沈阳首届新春庙会正在沈河区举行,当天有上万人参加了庙会。庙会上,高跷秧歌舞龙舞狮,应有尽有,绝活多多,让人逛也逛不够。

二月 年味十足

虽然此前有传闻说赵本山今年的小品可能被"毙"掉,但在除夕夜人们从荧幕上看到赵本山又在"忽悠"范伟,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整来整去,"大明白"把自己给"整"进去了。

那一夜,过年的饺子,喜庆的鞭炮,人们在不止不觉中又长大了一岁。

白天走亲戚串门子,逛庙会看绝活,晚上坐下来看电视剧,看完了《神医喜来乐》,初四晚上再接着看《刘老根》续集,沈阳人这个年可以说过的够惬意了。

真是新年新气象。今年开放了鞭炮的燃放限时,燃放的时间长了,可是火灾却少了,人们舒舒服服过大年的时候,手机短信拜年悄悄成了时尚,短短几天的时间,全省就发出了3000多万条,有的人的手机里现在还保留着新年时,朋友送来的祝福。

2月8日,沈城市民在一片爆竹声里回到了单位。除了互相道一声新春的祝福外,自然还不忘说些过年时的新鲜事,这当中少不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刚刚失事的事。

这一天,也是庙会结束的日子,一些意犹未尽的市民希望庙会能延长到元宵节。这您可不用担心,元宵节还有新的"玩意"呢。

1月12日开始的元宵灯会,那可真是花灯如昼,游人如潮,才几天的时间,就吸引了400万人去参观灯会。

"好几年了,沈阳的年味没这么浓过"参观灯会的一位市民说。

年味浓浓,再加上元宵节里送给情人的鲜花和巧克力,早让人们忘了那沉闷的中巴之站和世界上那只名叫多利的克隆羊的不幸故去。

在人们高兴的时候,一条当时并未被许多沈阳人重视的消息,日后却影响了几个月里沈阳人的生活和心理:

新华社2月11日电,广东部分地区出现非典型肺炎。

2月11日这一天,也是马三立老先生离开我们的日子。

三月 战争外的声音

伊拉克战争在哪一天爆发?

这个问题现在对于你来说,已经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了。但在当时,在三月份,没有人能提前回答这个问题,即便美军也改变了自己的计划,突然发动攻击。

三月的北京,全国"两会"如期顺利召开,政府换届工作平稳过渡。

胡锦涛当选国家主席,温家宝当选国务院总理,吴邦国当选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贾庆林成为政协主席。

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形成。

谁也没有想到,吴仪,这个时常说"小女子受命于危难之中"的新一届政府副总理,不久真的于危难中受命。

度过了毛泽东同志为雷峰同志题词四十周年的纪念日,也看完了中央电视台新一年的3·15晚会。伊拉克战争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

3月19日,美军发动斩首行动,伊拉克战争爆发。战争发生在万里之外,可是现代化的传媒手段,通过广播、电视、报纸,让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了解到每时每刻战争的进展。

中央电视台对战争进行了直播。

沈阳的各家媒体也用了大量版面来报道伊拉克战争的进展。

万里之外的沈阳人,关心着战争的进展,关注着战争的走势。街谈巷议时,沈阳人也对战争评头论足。

战争爆发了,奥斯卡因此也十分的紧张,但他还是在世界面前举行了颁奖典礼。典礼上很多人都说着希望和平的话,中国那部把一统看作能达到最终和平的影片,却没有在战争的时间里,在期望和平的评委手中拿走小金人。

四月 生命继续飞翔

张国荣

让所有听过他歌唱,看过他影片,惊叹于他的奇装异服和恋情的人们,在记忆中刻下了他生命逝去的时刻:

2003年4月1日,愚人节。

无脚鸟停止了飞翔,也停止了他的生命。

可是更多的人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继续飞翔。

人们来为张国荣送行,同时戴着口罩。长长的人流,望过去白花花一片的口罩,昭示着人们对发非典的恐惧,还有他们对生命的渴望。

4月1日的沈阳,人们还和往常一样开着愚人节的玩笑。和往年不同的是,"刘老根剧场"在这一天登台亮相。赵本山在用他的行动实践着绿色二人转,而剧场的名字是在几个月前一片的"刘老根"商标的抢注声中刚刚得到的。

4月5日,一架和非典有关的飞机停留在桃仙机场,非典和沈阳打了个招呼。

绝大多数沈阳人当时并不知道此刻非典已经和自己的生活有了联系,他们还在想着做着自己关心的事情。

喜欢张国荣的人到音像店去买张国荣曾经出过的歌碟、影碟。

喜欢足球的人想着辽足回家的事。

孩子上小学的家长们,则担心自己家的孩子在校门口,在过马路时的安全。

谣言已经越来越多,在公共场合戴口罩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的心中知道有一种叫非典的疫情,已经离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近。

4月20日,北京罢官,举国震动。

4月21日,沈阳倾城出动,全力防非。

非典型肺炎,隔离,这些原本和普通人生活相距很远的医学名词,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几乎尽人皆知。口罩,温度计,这些早已显得陈旧的东西现在也一下子成了家庭的必备品。

可是这一切都阻止不了非典日渐临近的脚步。

4月28日,平日里车水马龙的四院突然变的空空荡荡,黄色的警戒线,夜色里警灯在静悄悄的四院门口默默的闪烁着。这一切都在提醒着人们:

非典来了。

五月 护士节的感动

吴仪,这个刚柔并济自称"小女子"的副总理,在上任短短几十天后,就被委任为国务院防治非典指挥部总指挥,兼任卫生部部长。

吴仪,无疑,无疫,五一。

人们不断变换着吴仪这个名字的谐音,希望能从这些谐音里获得恐慌中内心的安定,而这种希望同时也是沉重的。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没有了往常的七天长假,自然也不再是商家的黄金周。没有了出行的人流,旅游业承受着非典带来的直接影响。沈阳市旅游局更是在此前下发通知:要求全市旅行社停止一切旅游组团和接待活动。

但是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也不能阻止非典的肆虐,面对从疫区进入沈阳的几十万人员,有的人在担心,沈阳正处于非典疫情大爆发的前夜。

5月5日,虹桥医院改建成功。这所被称为"沈阳小汤山"的沈阳唯一收治非典患者的专门医院,却从成立之初就有着一个善良的心愿:

"如果沈阳没有确诊的非典患者,虹桥医院将永远不会开业"

虹桥医院直到今天也没有收治一个非典患者,但是非典让每个医务人员反思自己身上的职业和责任。

四院眼科的一名护士,在被隔离的第一天,面对着当时未知的未来,那一夜她整晚都睡不着觉。许久以后,她还记得那一晚的月亮,好大,好圆。

隔离中的医务人员,体味到了当患者的滋味,同时他们还需要履行自己医务人员的职责。

隔离的岁月里,他们羡慕在窗前走来走去的人们,羡慕可以随意乘坐公交车的人们。

因为隔离而失去的自由,不知何时会爆发的病毒,让他们体会到,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而他们,正是守护人们生命的白衣天使。

5月21日,护士节,四院最后29名医患人员解除隔离。

因为医务人员在非典时期的突出贡献,2003年,白衣天使们被看做是中国最可爱的人。

六月 年轻的梦想

经历了辽大和峥嵘中学两次虚惊后,非典里沈阳人越来越远了,媒体上开始使用"后非典时期"来称呼这段时间。

6月1日,旅游开始解禁。沈阳各大旅游景点迎来自4月以来最大客流,同样出现消费反弹的,还有沈阳各大商场。与此同时,和非典有关的商品开始出现滞销。

此刻,我省已连续多日无非典确诊及疑似病例出现。

而这一天,也是三峡下闸蓄水的日子。几天后的端午节,不远万里赶来的外乡人却没有看到屈原故里老姊归县城,他们只能站在新建的码头上,看着淹没了老姊归县城的长江水,遥寄自己的哀思。

6月2日,亚洲第一力士才力遗体在沈向人们告别。

几天后,又一个人离开了我们,他的名字叫:

格利高里·派克

当派克和赫本在《罗马假日》里搭档的时候,赫本还只是个年轻的新星。那时年轻的她有着自己的梦想,初见派克的时候,赫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在派克辞世的前一天,美国刚刚发行了一枚纪念奥黛丽·赫本逝世十周年的邮票。

在他们生命逝去的时候,在我们怀念他们的日子里,更多的年轻人为着自己的梦想走向考场。

6月7日,全省有17。6万人参加了高考。

6月28日,沈城有76610名考生参加了中考。

七月 热舞西塔

"那几夜,到处都是人啊!"一名记者在完成韩国周的采访这样感叹道。

在几天的韩国周期间,沈阳签下了18亿美元的大单,远远超过了主办方的预想。而6025名韩国客人带动了会展的其他产业,便捷的中韩通信和每晚的文艺表演韩国大片,聚集在西塔的沈阳人,都让"韩流"在那段时间里变成了沈阳的"热流"。

但在韩国周开幕之前,还有不少事牵动着沈阳的心弦。

7月1日,按照国家新的规定,个人可以给无人海岛命名,这着实让大家大家谈论了一番。而出租车故意绕行最高罚2000元拒载罚500元,对沈阳老百姓来说,这是和他们生活更贴近的事情。

7月4日,在汽博会上,沈阳人第一次看到了莲花车,"刘老根"的专车加长林肯也要在展会上进行拍卖。

在淮河经历着12年来最大的洪水时,一场暴雨也让沈阳的应急机制经受着考验。从7月16日开始,沈阳的天气预报增加了降水概率的预报。

这个时候,今年的高考状元正在赶场传经。不久,今年的高招和中招工作也相继展开。在中学生们走近自己梦想的时候,毕业的大学生也不必为自己的落户发愁了,我省的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取消。

在韩国周开幕的日子里,一宫两陵的修缮正在紧张的进行。在完成了对一宫两陵周边环境的整治后,人们发现,当初为了创收而破坏的周边环境,现在却付出了高达4亿元的修缮费用。

7月18日,韩国周开幕。陈鲁豫,这个香港凤凰卫视的著名主持人,就站在沈阳人的面前现场主持着"鲁豫有约"。这一天,也是沈阳金廊正式开始实施的日子。

在韩国周的热闹里,又一位艺术家离开了我们,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韩派"创始人韩少云女士,于7月20日在沈逝世。

在这个月要结束的时候,市民关于沈阳市垃圾管理的建议被纳入到政府的规章中。

开门立法,这个词,从这件事后,多次出现在2003年的政府口中。

在这个月的月底,22所薄弱中学迎来了他们新的校长,"东北育才"招生进行了电脑派位,小升初的改革就这样在沈阳人的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进行着。

八月 百姓英雄

这个月里,一个人用他的生命,让沈阳人知道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气。

他,就是刘昶。

在今年的全国见义勇为表彰大会上,中央电视台用了"百姓英雄"这个词,来称呼这些打抱不平的民间英雄们。

虽然,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姓英雄"晚会现场,没有刘昶的身影,但是他在沈阳人的心中,已经成为了正义和勇气的化身。

同样被沈阳人记住的,还有白玉和那福朋。

蒋贵宝则在用自己身体里的干细胞,表达着他的爱心和勇气。

8月1日,禽兽教师程士俊被处决

8月2日的龙马大战让人们近距离的见识了那几大巨星的风采。

8月3日,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与世人见面。

第二天,齐齐哈尔就传来了侵华日军遗留的毒气伤人的消息。沈阳人也在这个时候知道了,在沈阳,也有一条受侵华日军毒气毒害的"瘸子街"。

不久,人们知道了曾经牵动沈阳人心弦的刘涌被判死缓。刘涌,这个对沈阳人来说已经很熟悉的人,因为这个判罚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议论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这个时候,还传来了美国大停电的消息。

这个月里的沈阳人,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金廊工程开始运做,他让沈阳人看到了一个未来沈阳的影子。另一方面,一个个沈阳人熟悉的事物却在和沈阳人"告别"。在90年中山广场进行维修的前后,传出了11年的兴工桥要拆的消息,陪伴了沈阳人65年的东北电影院也要被拆迁了,同样要"离开"的还有沈阳太平间。

8月28日,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横渡了英吉利海峡残疾人的谢延红载誉归来。而这个时候,被称为东北第一女校的同泽中学已经开学。

九月 会展月

9月5日,制博会开幕

9月12日,艺术节开幕

9月13日,中国科协年会开幕

9月19日,房交会开幕

这个月的沈阳人,可以说是在一个个展会中度过的。对于如此高密度的展会,沈阳人在评价他们所带来的价值时用了一个词:盆满钵盈。

每一个展会都带给主办方很多的惊喜,而他们预定的项目计划也一次次被现实的收益所超过。

9月1日,又有许多新的法规开始实施。个人室外烧烤也算违法,房子租给传销者要罚房主,想开歌厅得听邻居的意见,银行卡储蓄交费照样行......有的人的行为被限制了,但更多的人却得到了保障和尊重。

这一天,也是省公安厅发布便民38条的日子。

第二天,金廊五大地块的拆迁工作全面启动。

9月10日,是第19个教师节,校长实行职称制,教师实行交流制,还有关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各项目标,让沈阳人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巨大力度。

9月11日,验收"一宫两陵"联合国专家来到了北陵,稻叶信子的笑容让为这一天准备了两年之久人们如释重负。

9月20日,是一个婚礼高峰期,但是人门在大街上却没有听到以往婚庆时的鞭炮声,那一天的婚礼依然喜庆,只是有些"静悄悄"。

9月21日,东北大学迎来了她的八十华诞。

第二天,强制拍卖第一槌敲响,田晓莹的"大奔"被拍53万元,这也让人们想起了年初时慕马案赃物的拍卖。而同一天,在大连现代博物馆,圆明园牛虎猴三件兽首开始展出。

十月 新的梦想

在杨利伟成功飞天以后,很多人都想知道什么时候中国人能登上月球。

真正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不是科学家。而是在神五飞天之前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而今年召开的三中全会,又和东北有着莫大的关系。

10月1日,是新的《婚姻登记法》实施的第一天,沈阳有581对新人在这一天喜结良缘。这一天的喜庆还不只这些,在亚锦赛上,中国男篮以10的优势艰难的战胜了韩国队,让喜欢篮球的中国人心里长出了一口气。

10月4日,360米高的东北第一高楼在沈阳奠基。

过完了十一黄金周,从外地回到沈阳的人们,很多都在一出北站时就惊叹眼前看到的景象。铺天盖地的广告,拥挤的人群,爆满的客房,号称天下第一会的糖酒会就这样来到了沈阳人的身边。

从全局着眼的市长也用了三个不曾有来形容这次糖酒会:不曾有的盛会,不曾有的气氛,不曾有的场面。

10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被作为一项国策提了出来。
10月15日,中国成功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个本来属于全中国的喜悦,因为飞天人杨利伟,而在辽宁人的心头添了更重的一笔
在杨利伟成为中国的首位航天员后,他的家乡便沸腾了,数十家的媒体聚集到了杨利伟的家里。

"我实现一个的梦想,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梦想"杨利伟在总结自己这次飞天的成就时说。

对于东北,对于沈阳来说,十六届三中全会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梦想。

10月24日,曾庆红来辽宁考察调研。

十一月 青年大街南出口

亡羊补牢,并不能挽救回年轻人的生命,我们所能做的,是让更多的年轻人不再有同样的遭遇。

这个评论用在一个地方最合适不过

青年大街南出口

10天里5次车祸

许多人就是这样用十天的时间永远在心头刻下了这个地名。

还有它上面的鲜血

年轻人的鲜血

在这个以青年命名的大街上。

同样在人们心头留下这样伤痕的,还有远在衡阳的大火中牺牲的消防官兵,月底来自俄罗斯的消息,真是祸不单行。

11月2日,《沙家浜》中阿庆嫂的原型在苏州去世。去年12月31日,白毛女的原型也不幸故去。他们的生命虽然逝去,但他们都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形象。许多人的心中都有着对他们的喜爱与尊重,这个时候,任何形式的解构都是不和时宜的。

11月5日,沈阳听证公交车的IC卡情况。普通卡初次定价在每次0。9元,这样的价格引起了沈阳人的强烈反响。

省公安厅在这一天,向媒体公布了便民38条实行以来的情况:3万新车有了"户口",近万外地人实现了买房落户,两个月里有5万人轻松领到了驾照。

外地人以后来沈阳会看到一个新的"景点",沈阳五大旅行社和辽宁省民间艺术团联合,让二人转成为沈阳新"景点"。后来为了向国内外推介沈阳的旅游资源,赵本山还上了宣传的"旅游扑克牌"。

在杨利伟即将要回到家乡的时候,康复中心和儿童中心在11月14日奠基,沈阳以前城建一年闲半年的情况在今年出现了根本的转变。

11月15日,中国女排以3-0击败了有"七人"参赛的日本队,以11战全胜的战绩获得了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重温了22年前的旧梦,世界杯再次见证了中国女排的崛起。

这个月里,巴金迎来了他的百年寿辰。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另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施蛰存,却在他百岁的时候离开了我们。

11月30 日,中国甲A迎来最后一战,十年甲A结束的日子,大连却不再是联赛的冠军。

十二月 再见萨达姆

前半个月的沈阳人,按部就班的前进着生活的脚步,到年底了,每个人都有很多事要做。

一天, 一个人出现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很多人都在关心他的命运: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

12月1日,全国又有30多部法律法规开始实施,配眼镜违法最高可以罚3万元,付费电视频道不得播放商业广告。这些都是和普通沈阳人有着密切关系的法律法规。而从这一天开始实施的沈阳对井盖的管理办法,则希望能从根本上井盖的难题。

这一天,甘肃、河北等省份的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始了新的作息制度。如果推广开来,作为共和国第四次作息制度调整,我们也许以后就可以早上从8:30开始上班了。

在这个月,载人航天之路展览在沈阳进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印在沈展出。柯受良这个亚洲第一飞人在上海"飞离"了自己人生的轨道。市公安局要在元旦前后将千名警力充实到派出所,市教育局正在准备明年新的工作重点,维和的军医们也回到沈阳。

在萨达姆出现以前,有的人以为这个月最大的新闻就是台湾的事情和温家宝总理访美。

12月14日,我们又见到了萨达姆,这个伊拉克的前总统。不过这一次,电视上的他没有再象以前那样,号召伊拉克人民反抗美国。

这一次,他成了敌人的俘虏。

那天下午,从事媒体工作的李先生,还象往常一样坐在办公室里看稿子。父亲的一个电话,让原本不知道这件事的他,猜想到明天报纸的头版都会是同样的消息:

萨达姆被捕!

其实李先生和许多人一样,在那个时候都没有准备好自己会再次见到萨达姆的心理。在人们的感觉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的萨达姆,似乎应该和本·拉登一样,能见到的,只是他的声音和影象,却不是这个站在全世界面前的66岁美军战俘。

2003年12月,伊拉克战争后的第一个冬天,萨达姆在伊拉克的时代结束了。

转自:http://wodewenzi.bokee.com/1059677.html54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