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沈阳 |
[游记]沈阳 |
2008-07-22 sypc120.com.cn |
7月19日 独自一人挥手还在考试的同学,抛下微分积分,背上背包,站在复旦校门口的公共汽车站上,心中想象着即将开始的一个人的旅程,去到人生中去过的最北面——沈阳和大连。飞驰的磁悬浮,升起的航班,一路平稳地踏上了东北的黑土地。走出机舱门,想喊一句:沈阳,我来了。 26度的气温,使得心情格外愉悦,坐上机场巴士,通过沈阳的城市金廊(见注),穿梭于高楼之中。看着窗外,注视着沈阳的人文风土。发现沈阳的大楼大多顶上竖着红色大字(楼盘的名字),不仅想起《奋斗》里陆涛对青年家园的设计:“我就是要它醒目,红色最醒目,让主人在老远就看到这是我的家,我到家了”。 还在搜寻记忆,不多久车便到了一个充满沈阳风味的地方——马路湾。傻傻的坐上一站公交车到了沈阳火车站,买好隔天凌晨奔向大连的车票,心中安定了许多,终于可以好好观赏这座城市了。走出售票大厅,回头仰望沈阳火车站这座欧式建筑,历经的岁月,见证了中国的自立,忍不住徘徊浮想。就这样,按照事先的安排,沿着民主路向和平广场进发。来到和平广场,高高的东北解放纪念碑树立面前,看着碑下已成百姓休憩娱乐之所,反倒有些觉得无言。告别和平广场去向中山广场。早在之前就知道这一地段多的是文保单位,各国风味的建筑,想象着和外滩比肩,品评一番。令人失望的是,建筑却是星罗散布于此间,要想看到外滩式的气概恐怕已难,可叹城市发展的阵痛。但是偶尔冒出的一座却让我会突然惊喜,也是另一种乐趣所在。 到了中山广场,却是令我一阵欣喜,这样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形态的搭配在国内也就只有东北才有吧,法式的广场道路规划,四周围巴洛克、洛可可以及罗马式的建筑让我找到了想要的感觉,而广场中央树立着毛主席挥手指向前方的雕塑更是搭配的很有韵味。流连许久,欲走还留。绕着广场四顾,依依不舍。天色渐暗,把自己挪进环路公交车,去往中街。 到了中街站下车,走入步行街,穿梭于熙攘的人群,却叹南北商业几无差别,早早去到住所。休息片刻,便计划去边家饺子常常地道的北方饺子。一份冰糖煎饺、一份三鲜蒸饺,再来上一杯茶,着实浸入了北方爷们的生活样子啊。 吃罢,时间已不早,但是还是忍不住去故宫城墙根走走,体验一下古时京城百姓的生活。凉风习习,朱墙巍峨,想当时清兵入关之时的鼎盛,全然汇聚到这一宫殿之中,心中甚是期待明日的拜访。 第二日,恰逢大陆台湾周末包机暨旅游首发团仪式,在房中目送五地飞机上天后,我开始走向故宫。心中却有所顾忌,想不到这就要进去了,不敢贸然前往,生怕错过了什么。于是先去了怀远门,城门屹立,背后新恒基的大楼也别有风味,古今在此交叉。 终于要进沈阳故宫了,先瞻仰武功坊,想不到旗人也建坊扬功。一步跨过门槛,步入沈阳故宫,首先通过模型看了一下布局概况,虽比不得北京故宫那般宏大和规整,但也是皇家宫廷,基本布局还是很标准。出了大清门,抬头便见崇政殿,门前灯台、日晷分列左右,而上了台阶,窥见正大光明四字以及匾下龙椅,眼前浮现皇太极坐镇于此时的不可一世,果然颇有威压之感。耳边也想起那句常在电视剧中听到的:有事启奏,无视退朝。姑且谢主隆恩,退下殿门,朝向东面去瞧一瞧清军刚来此驻扎时的宫殿。刚进得东边大门,便看到四处脚手架,想是奥运将至,需要修缮以待外宾。尽管如此,风貌还是存在,一座酷似蒙古包的宫殿进入视野,旁边风别坐落着八旗亭及二王亭。旗人是游牧民族,建筑技术上是不如汉人的,刚进得中土,学得木结构的汉人建筑,便结合一起造就了大政殿,构成了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其实倒也不错,当时旗人学习汉人的文化、风俗,才能快速的把汉人之国纳入自己的领土,并且取长补短,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也是一个历史的鉴证了。 迈步继续前行,穿过小小的御花园,从背面上得清宁宫。看着小小御花园,不知当年习惯了无际草原的后宫之人整天穿梭于此不足一亩田地之间会否厌倦,御花园的制高点是一个亭子,却用锁紧闭,想必最美之处不能便宜今人,留于古人心中了。抬头,清宁宫后一座烟囱树立,当年的盛京制高点便是此了。数了数烟囱级数,刚好11级加上顶上3块砖,对得上清朝十一个皇帝加上溥仪。讽刺,皇太极若知如此,当时必造此烟囱直达云霄以求千秋万载啊。分别步入皇帝和嫔妃们的寝宫,当时的奢华也便不过如此,暗自心叹,古人岂止今人之乐哉!继续穿越最高建筑——凤凰楼,去往各大小宫殿,一圈下来,发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沈阳故宫虽小,但是“生活”“工作”样样功能齐全。中午时分,太阳已经当头,参观完建筑展览馆便挥手故宫,告别皇太极。 继续在老城中漫步,在街头,“一个大帅府,半部民国史”频频映入眼帘,推测大帅府抵得上半部民国史,那蒋介石故居,孙中山故居等地又该如何呢?最终还是没有进去,在大帅府门外瞻仰片刻,便起身吃饭去了。到了另外一家东北有名的饭店——李连贵熏肉大饼,买了饼、肉、葱酱便走了边走边吃。 中午休息之后,便跳上公交车,去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留下的世博园和大自然亲近一下。坐上一小时车,到了世博园,真是好大啊。在里面游览一个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园林景致,仿佛游遍了大江南北和亚非欧美。而且时时遇到正在取景拍摄婚纱照的新人,可见景致之别致。我也摄下不少绝佳照片,可是北方的园林和南方的园林差别明显,中国的园林和外国的园林差别也明显。我拍摄时多用了南方园林的方式,框景、隔景等,使得小小园子似有千般柔情。此地虽是人造多些,但是不妨碍体会自然。长长的葡萄藤架的步廊,别有风味;玫瑰园中更是别有洞天。香港园的紫荆花;澳门园的大三巴。美国园中的历任总统头像;意大利园是典型的意式园林,对叠水的运用恰到好处,高台地上坐落重要的建筑,以中轴线向下铺开景致。澳大利亚园林的图腾崇拜;韩国园林的韩国古建筑;新加坡的鱼尾狮等等。路上的一些小小景致也是颇具味道,看到如此之多的植物,只好微笑:夏天的味道啊。 一下午,虽然走了很多很长的路,但是步行在此等美景之中,谁又能说累呢? 回到市区,走过北站CBD,逛过市府广场,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工地,只好说现在全国都在大搞城市建设。特意看看恒隆的地块,毕竟是恒隆国内最大规模建筑,却还是个大坑,未免有些失望。吃过晚饭,打点行李,准备去向火车站。 下了公交车,在太原街旁小巷的一个地方看地图,没想这时一个声音问过来:“小伙,去什么地方啊?别找地图了,我告诉你吧。”抬头,一位慈祥的老人在我面前,互相寒暄之后得知他是中国医科大学的老师。他在夸许我皮肤和长相良久之后,和我聊起了各种话题,关于他的上海印象和经历,关于我的沈阳印象和旅程,关于高校的发展,关于中国的教育等等,最后给了我他的电话,嘱我下次再来沈阳找他,便给我指了路。几近一个小时的交谈下来,倒也投机,没怎么感到累,感到的是东北人的确很热情很能侃。 之后便马不停蹄,步入火车站,静静地坐在这古朴的候车室里,偶尔列车经过,感到大地有些颤动,却真实的感到世界的存在,等着广播里的列车检票通知,去向另一个地方——大连……
|
转自:http://www.sypc120.com.cn/net/articleshow.asp?ArticleID=948&Page=322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