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沈阳鲁园农民工工会的“维权日记”-新农村 |
[游记]沈阳鲁园农民工工会的“维权日记”-新农村 |
2007-07-27 people.com.cn |
我国首家建在零工市场的工会组织成立已近两年。一本“维权日记”,记录着维权的艰辛,也记录着沈阳“鲁园”农民工工会的成长。本报记者跟踪采访两年,给您讲述这个身边故事 自西向东,一条南运河蜿蜒曲折地穿过辽宁沈阳城区,连缀起南湖公园和鲁迅儿童公园。东北地区最大的零工市场,就夹在两个公园之间,当地人唤作“鲁园”。 力工、保姆、水案、电焊――每天上午,胸前挂个小纸牌的数千名求职者聚集鲁园,他们来自我国10多个省、区的农村,把个足球场大小的劳务市场挤得满满登登。 河水悠悠,不知摇曳着多少寻梦的艰辛;农民工工会的故事,就在河边的一间平房里上演着。 一 曾经的鲁园 过去,像其他地方一样,欠薪事件在鲁园时有发生,甚至闹出过爬塔吊、卖器官的乱子 “2006年10月8日,晴。找了两个小时的路,我们帮来自辽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崔井学讨回了150元钱,虽然钱不多,但老板应该知道,农民工的血汗钱是拖欠不了的。为了农民工的权益,即使再找上两个小时的路,我们也不会放弃。” 这部日记的作者是杨春文,鲁园农民工工会副主席。这部鲁园农民工工会的“维权日记”记录着维权的艰辛与体验,也记录着这个工会的成长。 10年前的一个夜晚,杨春文坐上从家乡朝阳开往沈阳的258次列车,心头五味杂陈。 生在辽西的偏远农村,杨春文考入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到满洲里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也曾风光一时。可后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欠下巨额外债,无奈的杨春文选择了离开。 因为学的是俄语专业,杨春文在人才市场里四处碰壁。后来又被骗去做传销,侥幸逃脱,但已不名一文。最后,他背着包裹步行半小时来到鲁园,加入了农民工的行列。 杨春文并不知道,人气鼎盛的鲁园,也曾几经起伏。 鲁园周边风景优美,是有名的文化休闲区。零工市场的出现,洪水猛兽般打破了它的平静:3元钱、5元钱的小旅馆蜂起,小偷小摸不断,外墙上也多了“禁止随地便溺,违者罚款”的字样。从1991年开始,鲁园居民就和外来务工者冲突不断――或许他们都忘记了,鲁园的兴起,多少和方便周边居民有关。 为鲁园发愁的还有当地政府。作为2005年“沈阳市22件为民实事”之一,12月30日,新建的“棚式封闭大厅”投入使用。鲁园结束了“看天吃饭”的历史,一元钱的门票同时取消。 市场建起来了,但农民工“务工软环境问题”更加凸显。像其他地方一样,欠薪事件在鲁园时有发生,甚至闹出爬塔吊、卖器官的乱子。 二 工会首批会员94人 鲁园农民工工会由市区两级工会共同建立,作为区工会的派出机构开展工作。与一般的工会不同,是否缴纳会费由农民工自愿 2005年3月,仍是春寒料峭时节,鲁园的早晨,就已被返城的农民工唤醒了。 一天上午,一群干部模样的人来到鲁园,农民工三三两两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人群越围越大,来者中一人拉把椅子,站在上面讲了起来: “农民工兄弟们,你们背井离乡,吃苦受累不说,还要受黑心老板的欺负,为什么?!” 闻听此言,大家伙瞪大了眼睛。 “一根筷子能折断,一把筷子折不弯。”那人说:“如果有一个工会给咱们撑腰,大家愿不愿加入啊?”“愿意!可到哪入去啊?”一个皮肤黝黑戴眼镜的年轻人反问道,这个人正是杨春文。 自打来到鲁园,杨春文吃了不少苦:到一家制鞋厂去抹胶,每天差不多工作20个小时,三天就干不动了;之后作零活、厨师,先后在20多家饭店干过,酸甜苦辣尝了个遍。好在他自学过法律知识,待人又热心肠,渐渐成了鲁园里的“明白人”。 杨春文被演讲者“盯”上了。原来那人是沈阳市总工会的副主席张金城。循着“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思路,沈阳市总工会计划吸收15万农民工入会。 “我看就在鲁园建个工会。”回去的车上,张金城说。 “恐怕不合乎政策啊!”工会组织部长提醒。按惯例,工会要依照工人的居住地或工作地建立,流动的零工市场似乎成了盲点。 “全总要求工会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就这么定了。”张金城态度坚决。 2005年4月24日,微微细雨中,我国首家建在零工市场的工会组织成立。鲁园农民工工会由市区两级工会共同建立,作为和平区工会的派出机构开展工作。与一般的工会不同,是否缴纳会费全凭农民工自愿。工会首批会员94人,戴眼镜的杨春文当选工会副主席。 从一开始,“到底能走多远”的疑问就追随着这个新生的工会组织。 三 帮农民工讨薪71万 有了“自己人”作副主席,农民工对工会十分亲近;而沈阳市总工会的支持,则让一些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板有所忌惮 张金城坦言:“说一千道一万,工会要想建到农民工心坎上,就要踏踏实实为他们办事。”成立之初的鲁园工会,一大任务就是帮助农民工讨薪。也正是从这时起,杨春文的“维权日记”正式开篇了。 来自铁岭的刘红霞细高个儿,说起话来小声小气。她是鲁园工会帮助的第一个被欠薪者。 “刘红霞在一家烧烤店做工,说好一个月工资600元,老板只给300元了事,剩下的300元没了下文。无可奈何的她找到了工会”。“维权日记”里这样记载。 历时一个月,杨春文两次去烧烤店,四次到沈河区劳动局,还跑了一次个体工商协会。烧烤店的老板去上级工会告他,杨春文又胆战心惊地去作解释。 红霞的工资终于拿到了!杨春文在日记里感慨:路漫漫其修远兮。 惟其艰难,才亏了有杨春文们!刘红霞想去劳动部门,没有劳动合同;她要是去法院,可交不起诉讼费和漫长的等待。打零工不像相对稳定的建筑工人,欠薪数额也不太大。不过,这“不太大”背后的沉重,杨春文感觉就像压在自己胸口上。 上级工会组织的支持是鲁园农民工工会维权的“靠山”。有了“自己人”作副主席,农民工对工会十分亲近;而沈阳市总工会的支持,则让一些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板有所忌惮。 工会“维权委员会”成立了,杨春文和杜荣杰连一辆自行车也没有,为节省经费,时常步行去找欠薪老板。从春到夏,自秋至冬,讨薪维权从未间断,艰难与喜悦,写满了“维权日记”。 “维权日记”中,讨薪占了其中绝大部分,每笔数额从几元钱到几万元不等。杨春文从中总结出一条“小题大做”的经验――一天几块钱的欠薪不嫌其少,为一份欠薪跑上十几趟不嫌其多――蚂蚁啃骨头,靠的就是这股韧劲。工会还在市场显眼处设立“曝光板”,让欠薪老板现了原形。 成立至今,鲁园工会帮农民工讨薪71万元,引起了社会关注,也让鲁园成为一个品牌:这品牌让欠薪老板发憷,却乐了农民工。 四 会员增加到10000多人 “力工”、“保姆”、“水案”纸牌的背面,是一张农民工工会的联系卡。联系卡上,鲜红的工会图章宛如一簇跳动的火焰,紧贴着会员的胸 工会帮农民工讨薪,还免费介绍工作。尽管阻力重重,鲁园农民工工会还是顽强地成长着。 “我来自内蒙古赤峰市,因为碰上黑中介,钱花光了,向鲁园工会借款10元。”类似的欠条,鲁园工会主席张学东的柜子里有一摞儿。从2006年开始,鲁园农民工工会对身陷困境的农民工展开小额救助:一顿管饱的饭钱,一张返乡的车票,让农民工对工会有了“家”的感觉。日常免费的职业介绍、不时举办的培训、组织的文艺活动,也让更多农民工聚拢过来。鲁园农民工工会的会员增加到了10000多人。 2006年2月和3月,只有4位专职人员的鲁园工会,迎来了全国总工会的两次考察。一直困扰鲁园工会的经费问题也得以解决:市区两级工会每年各拿出5万元,并根据需要追加,上不封顶。两个副主席杨春文和杜荣杰,双双与和平区工会签订了劳动合同。4月,杨春文还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 张学东说,“咱这活,凭的就是一股子热乎劲”。如今,对农民工工作有热乎劲的人越来越多。每年9月25日,还被确定为“沈阳市农民工维权日”。2006年12月20日,沈阳农民工维权中心正式启用,清欠工资、劳动仲裁、劳动监察、法律援助等9个办事窗口,齐向农民工敞开怀抱。 沈阳市总工会副主席张金城说,政府永远是农民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而鲁园工会的精神和经验也在开辟新的道路。沈阳市已建起13个针对流动农民工的工会组织,一年中有11.18万农民工实名制加入工会,是历年发展农民工会员总数的3/4。 何为鲁园精神?或许,如下的故事能够提供一种解读。 2006年初,身患骨结核的浙江农民工倪裕春,割腕自杀,幸而被救起。鲁园工会筹到的10214元钱,挽回了他的生命。 这笔救命钱中,有324元是由57个人捐助的。一份详细的捐款记录显示:张学东、李甲富、杨春文、杜荣杰四位工会干部每人掏出20元,剩下的捐款来自53名农民工,最小的一笔5毛钱。农民工王鑫捐了5元,他说,钱虽不多,也是自己一天的伙食费了。 如今,在沈阳的外来务工人员身上,不少“力工”、“保姆”、“水案”纸牌的背面,是一张农民工工会的联系卡。联系卡上,鲜红的工会图章宛如一簇跳动的火焰,紧贴着会员的胸。 |
转自:http://nc.people.com.cn/GB/5319305.html27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