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故乡沈阳

[游记]故乡沈阳

2008-05-22    live.com

2007/8/27

" 我家住在沈阳城,老话儿就叫盛京。南门大帅府,故宫十王庭,北陵的石牌坊啊,东陵的一百单八磴. 美不过那小河沿儿的莲花池, 甜不过那八王寺的甘泉井. 三教九流杂八地儿, 香炉烛火太清宫. 顺着那个墙根儿上捉蛐蛐儿, 提着一盏小灯笼. 改朝换代多少辈, 不变的还是那关东风. 西关小学校, 中街旧胡同. 老边的饺子馆, 李连贵的熏肉和大饼. 我家住在沈阳城, 老话就叫盛京......" 这首歌儿叫<话说老沈阳>. 我小的时候, 老师如果布置了写家乡的作文.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以这段歌词作为开头或是结尾. 关于老沈阳的印象. 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是从这首歌和书本里了解到的. 当然还有父辈们的讲述中.

沈阳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7200年前的沈阳新乐遗址. 它是新石器时期早期的一处母系氏族社会部落遗址, 是沈阳早期的文明. 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历史. 宋辽时期(公元921年), 辽太祖移居此地, 修筑土城, 并在沈阳设沈州. 之后, 经过金代, 在元朝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重建土城, 改沈洲为"沈阳路" 归辽阳管辖. 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 以中国传统方位论, 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 故改沈洲为"沈阳". 1386年, 明朝改称"沈阳路" 为"沈阳中卫". 1625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 作为清王朝的发祥地, 沈阳拥有近代300多年的满清文化, 是整个辽河流域文化的发祥地. 也最终形成了中国东北文化. 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 沈阳留给世界太多的神秘色彩和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这一代的很多人对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城市特点有所了解, 却不知道其实沈阳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呢! 沈阳现存的文物古迹多达1万多处. 据统计, 光是沈阳市内的文物古迹就有1100处之多(其中市以上文物古迹有60多处,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多处). 它是国务院颁发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以满清文化的厚重享誉海外. 其中一宫(沈阳故宫)两陵(福陵, 清太祖努尔哈赤陵寝; 昭陵, 清太宗皇太极陵寝)是代表性的文化古迹. 在2004年7月申遗成功,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座城市拥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多见的, 目前在全国也仅仅是次于北京. 而在今年3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具确认函,正式批准了2007中国沈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的举办申请, 沈阳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举办"世遗会"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 我们沈阳的故宫虽不及北京故宫壮观, 但它所具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却是北京故宫无法替代的. 除此之外, 沈阳还有拥有300年历史的太平寺, 它是全国唯一的一座锡伯族家庙. 过去鲜为人知, 深藏在沈阳北市地区的楼群里. 庙中的一座极其有价值的满文碑现被保存在沈阳故宫里. 勿忘国耻的九.一八纪念馆和傍江街附近少有人知道的美军战俘营......要是细细的说起, 还真是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

作为辽宁省的省会, 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 那时候有一句话是说:" 东北振兴看辽宁,辽宁振兴看沈阳" 贴切的说出了沈阳作为大东北地区的龙头地位. 在我的记忆中, 小时候的沈阳常常下雾. 那是因为工厂里排放的烟尘使大气中的" 凝结核" 增多造成的. 尤其以铁西区为重. 沈阳也因此被列入了" 世界十大污染城市" 的黑名单. 可是我们沈阳的人民忍辱负重, 为新中国的工业做出了不能磨灭的贡献. 过去, 沈阳近60的工业企业集中在铁西区. 以建设大路为界, 建设大路以北几乎全部是工业区. 而近年来, 变化最大的也要数我们的铁西区啦. 老铁西区的工业企业通过改革, 改组, 改制和" 腾笼换鸟"的方式.逐渐拆除工厂区围墙, 发展第三产业. 现在从建设大路放眼望去, 是一片片配备了优美园林景观的中高档居住区. 沈阳也成功的完成了由重工业基地向旅游城市的转型.

说到旅游, 就不能不说到吃. 人说" 吃在广州", 我却说" 吃在沈阳". 沈阳云集了各地美食, 中国的火爆川菜、淡雅淮扬菜、豪放鲁菜、精致粤菜只要是你能想到的, 就能在我们沈阳找得到. 而又由于沈阳一直以来, 都是少数民族和汗民族交替统治, 在这样的特定历史原因下. 使得沈阳的小吃里也融入了其它少数民族的风味和特色. 沈阳最大的几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回, 满和朝鲜族. 这样就有了回民小吃马烧麦,满族小吃那家白肉血肠,朝鲜族的打糕、烤牛肉、西塔大冷面等. 除了这些名牌的小吃, 我个人认为, 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吃更是美味. 以前, 我的姥姥家就住在回回营里. 回民小学对面那个闻名的饭店一条街没被拆迁前. 是我们常去光顾的地方. 早上上学前, 爸爸会带我去常去的一家. 坐在桌边的热炕上. 要碗羊杂汤, 放上多多的胡椒, 配上芝蔴饼. 那个味道, 怎是一个"香"字了得! 还有老板姓黑的那家回头馆. 以后我都再没吃到过那么好吃的回头. 赶上回族的婚丧嫁娶, 家家还会分到炸的油幸儿. 年节里热心肠的邻居还会给姥姥送来拌好的套肠. 老西塔市场的尽头,有一家的酱汤和沙参是我们的一位鲜族同学的好推荐. 它家的米酒也是香甜的好喝. 几年前, 回家的时候. 我还特意的去找了好久. 可是都已经是不在了. 另外还有北行服装厅二楼买卷饼的老奶奶. 奶奶每天只做固定的量, 去晚了是肯定买不到的. 还有小木屋或是九路的麻辣烫.........真是说也说不完. 可这些如今大都绝迹了. 您要说了, 都没有了还说什么. 那就说些有的吧. 这次回家的时候亲朋邀我去了一些饭店. 我把我个人认为不错的介绍一下. 首先, 我要推荐的是位于北站后身(老小北边门)的" 都市绿洲". 地方超大, 环境又好. 里面有山水竹林. 还有供观赏的海豹. 服务员穿冰鞋传送酒菜. 非常有特色. 叔叔提前一周都订不到包房. 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如果你和我一样爱吃川菜. 我向你推荐一家名为" 寻常故事" 的川菜馆. 吃惯了巴蜀和皇城老妈, 到这里来试一试. 你会发现"寻常"外表下的它, 一点也不"寻常". 再有就是方形广场附近的" 时光串品坊", 我去拜访朋友, 这个串店就在他所住的" 城中花园" 的下边. 他说这里不错, 还有傣族的烧烤. 让刚从西双版纳回来的我不禁动了谗心. 顺着它开车前行, 离SOS演艺吧不远的" 深蓝---多元厨房" 也是个不错的地方. 而且文化气息浓郁. 餐台纸上是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为本引出的一句话"烹饪出海一样的心情" 餐厅以江浙菜和西餐为主. 当然, 到东北来了, 就不能不尝最具特色, 遍地开花的"粗粮馆". 沈阳好吃的东西远不止这些. 还希望远方的朋友们亲自到沈阳来发现和感受.

1996年作家木青创作了反映五爱市场的长篇纪实小说<五爱街>. 由沈阳人民广播电台进行连播,并排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使得沈阳的五爱市场全国知名. 五爱市场, 始建于1983年, 因原市场地处沈河区五爱街而得名. 1983年至1989年市场经过6年的精心培育,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壮大,已由原仅有20几户业户的市场发展成为拥有业户3000余户,经营商品8000余个品种的大市场. 直到现在它还在不断的扩建中. 除了象五爱市场这样的小商品集站地. 沈阳也有象"中兴", "新玛特", "卓展" 这样的中高档商城. 近年来很多国际知名的大品牌也纷纷进驻沈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沈阳的"卓展". 在这里我要给它平平反. 两年前我回家时, 卓展已经在沈阳落户了. 本想去看看, 可是许多朋友都说那里贵的吓人. 让我打消了念头. 今年因去拜访认识的友人. 得以初访卓展. 发现其实卓展并不象外界说那么吓人. 卓展之所以贵, 是因为它走的是一条中高档路线. 在这里看不到在中兴和新玛特里的小品牌. 而就大的品牌来说, 沈阳早就有已经袭断中档偏高消费市场十多年之久的新世界. 几年前, 中兴也提高了一个档次设置了一楼的大店和六楼. 卓展的出现不过是打破了垄断的市场现状, 并且对阻挡高消费人群的资金外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现在他们再不用去广州, 上海购物.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愚见. 我知道, 对于绝大部分的老百姓而言. 卓展只是可以逛逛的地方. 但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是要有多元化定位的. 毕竟我们还没达到社会主义的最高阶段. 贫富差距还是明显存在的. 换个角度思考. 什么是"品味", 其实"品味"说白了, 就是您到卓展溜儿一圈儿, 记住了大品牌的样式和风格. 再到五爱市场, 淘楞儿一件近似的或一样的. 你一穿上, 感觉舒服. 人家一看, 觉得亮眼. 然后对你说了: 哥们儿, 行啊. 挺有品味呀!" 这就行了, 至于花了多少钱, 是不是真的. 我们就不抄那闲心了, 穿衣打扮不就是自己舒服和给别人看的吗?!

转自:http://echoxueyanjiang.spaces.live.com/Blog/cns%21E88E292C466E29CD%211984.entry50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