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九门口长城游记 |
[游记]九门口长城游记 |
2007-07-16 |
九门口长城游记 5月29日文化传播系组织了一次由本系和来自不同国度的留学生一行 33 人到九门口长城的旅游活动。这是在教育部通过对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省教育厅通过对文化传播系广告学、传播学两个专业的专业评估和学位评估之后,系里第一次组织的经济型旅游。算作是辛苦后欲求的快乐吧。这体现了文化传播系的领导和同志们不做完事情不去玩的性格。这次为时一天的旅游可谓别开生面,大家笑称是中国、美国、巴基斯坦、斯洛文尼亚四国成员的友谊之旅,也是语言教学的一次新的尝试。 去九门口毕竟不是漫长的距离,随着旅游车的启程,市区在车窗外层层卷去,经一段眼前高速路面单调的视野很快卷出了层层的树绿,叠障的山脉与大地抱在一起那亲亲热热的自然本色。车磐山而行,不多时隔窗举目,那绵延不绝的城墙令你眼前一亮,啊,九门口到了。 对我来说,来九门口还是第一次。绕有兴奋之感的我举“DV”为同志们摄下镶嵌在自然景色中的历历倩影。 进了九门口便可直登长城。此时我的脑海浮想起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而今登顶长城却未尝着好汉的滋味,呵呵。 城顶环望随山势蜿蜒起伏的长城,思绪九门口长城的历史深邃。原来九门口长城的古名叫一片石,是山海关城的羽翼。在辽宁、河北交界地带,是明代长城中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是万里长城中独一无二的防御体系。由于这里地处东北地区进入中原的咽喉,所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京东首关”。可见它在长城线上地理位置的重要。 在走下长城的途中偶见一个牌子,上写着“围城”二字,茫然间为之一愣,初以为是钱钟书写出《围城》的模型。其实,围城的设置据说是出于战略的考虑修建的,是长城关隘中唯一的建筑。它看起来像个竖井,内侧用砖砌成。有圈门和向外的射击孔。外侧则用石砌成。这横跨河上九孔城门两端的围城,百姓称做“水牢”。 下了长城,导游小姐指点给我们的下一景点便是城墙下山体内的一条明代修建的长城隧道。连同隧道口外面的所谓“禽鸟观光园”一同搭售。不经过“禽鸟观光园”也就无法进入隧道而迫你购票,可谓生财有道。穿过“禽鸟观光园”撩开铁链门帘便可进入隧道。这延长两公里的凿石穿洞工程会令你惊叹古人的伟大。隧道内可驻军,贮存粮食武器。连水井、伙房、厕所都一应俱全。眼前悠暗的石洞已不见历史曾经有过的惨烈斯杀。古时的号角声已成仟陌。 只因有限的时间,我们只能匆匆而来,草草一瞥了。留下道内湿凉的石壁和静寞的雕像。 午饭过后,导游小姐安排再到老龙头长城角下玩一玩。这里是万里长城蜿蜒伸展到海岸的劲头。望去城端,如云中探头吸水的神龙,直冲苍茫的渤海。把一座雄壮的关隘托起在大地云水之间。伴着依旧的涛声,几位年轻教师围蹲在沙滩上玩起了扒沙堆(孩童时叫小孩尿炕)的游戏。看到那股认真劲,我仿佛嗅到了他(她)们余留的童贞。真羡慕他(她)们。而国外的他(她)们却在海岸边撩沙逐戏。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别吧。 嬉闹声中不觉已到返程的时间,随着车轮的转动,望着远去的长城,它似乎走向抽像,走向虚幻,走向盛大的漂渺。但愿有一天能让飘荡在都市喧嚣的惆怅收伏在无数清雅叠翠的山间,走向文化意义上的充实。那时,风景旅游和人物访谒会溶成一体,让绵延万里的长城铺层出文化坐标上的叠障吧! 我回望着,…… 文化传播系 李洪钧 二OO七年六月二日 |
原始链接:http://lglhj.bokee.com/viewdiary.16005779.html |
转自:29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