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兴城 |
[游记]兴城 |
2008-05-22 sohu.com |
搜狐博客 > 古城逸事 > 日志 > 兴城简介 2007-02-21 | 兴城 标签:古城 全图 滚轮 军事 袁崇焕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以来,先人们出山海关,沿渤海岸边的平坦沃野,开辟出一条二百余里的狭长通道,把美丽富饶的东三省和中原大地紧紧的连结起来,这便是著名的辽西走廊。 汉末名相曹操征乌桓,策马扬鞭,东临碣石,踏上了辽西走廊的这片土地,写下了那首气度恢宏的诗篇《观沧海》。 公元990年,辽圣宗耶律隆绪下令在辽西走廊设置郡县,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兴城“这个名字。 明朝建立以后,辽西走廊成为连结馆内外的生命线,沿线广设屯堡烽燧,派驻大量军队,开辟辽东驿站,修筑宁远卫城。宁远城建成后,即成为辽西走廊上的一座军事要塞,围绕宁远城,明王朝与元朝残部和女真后金前后进行了三百余年、大小百余次的拼搏厮杀,上演了一场场金戈铁马、烽火狼烟的悲壮剧目。 明清两朝六百年来,一直把这座古城作为辽西走廊上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明设卫治,请设州治,强化城防,修缮官府,整治交通,发展商贸,建设庙宇,设置书院,创造了昨日的历史辉煌。 地杰人灵,兴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孕育出一大批历史名人,有赤胆忠心、英勇善战的军事家,也有经纶满腹、维地经天的政治家和学者。明朝刑部尚书陈寿,身居要职,一生廉洁,刚正不阿,鞠躬尽瘁,深的民众的拥戴,在宁远城建有三座碑坊;蓟辽督师袁崇焕临危受命,单骑出关,誓死抗清,凭城苦战,大胜努尔哈赤,在这里谱写了明朝抵抗清军入侵最壮丽的篇章;辽东祖氏军事集团的骨干祖大寿和祖大乐兄弟,在这里读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一代枭雄吴三桂从这里起步,演绎出明清两朝举世震惊的几次大事件;民国议长吴景濂、直隶省长王承斌、奉军名将郜汝廉,也都是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 历史是面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地处辽西走廊中段的这座千年古县、六百年古城,积淀着丰厚的古文化底蕴,是历史留给今天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里,建筑学家可以看到浑然天成的古城石坊,军事学家可以追忆金戈铁马的征战岁月,历史学家可以考察波澜壮阔的社会进步,经济学家可以分析绵延不绝的起伏兴衰,社会学家可以审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民俗学家可以赏阅古巷古宅千姿百态的生活图景。 2006年5月2日,一个阴雨朦朦的天气,我和儿子重新回到了历史的记忆当中...... 这个是古城景区门票价格公示板,我选择了通票,六个景区,到每个景区都要在票上打孔,可是由于工作人员不负责任,有两个景区跟本无人看守,还可以再去一次,好像占便宜了,嘿嘿。 图片附件: S6000050.jpg (2006-5-7 15:25, 73.54 K) 兴城古城在选址上,还充分运用了“风水学”理论,使它座落在背依龙脉、两水分流、砂山环抱的“穴”点之位。城北十里,自东向西有首山、窟窿山、西砾山、九龙山连绵百里,山势起伏,蜿蜒西去,如一条巨龙,正是风水学中的“龙脉”;成东南十二里,是辽阔的渤海湾,城东西一里左右各有一条河流,环抱古城,具有双重水脉;古城之左右首山和峡山,右有黑风山和铁马山,是理想的“砂山”,形成左右环抱之势。 传统的宇宙观点“天圆地方”还占有统治地位。所以兴城古城做成正方形,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这同平遥古城做成龟形处于同样的哲学理念。龟位长寿动物,以龟形建城,取之长治久安、益寿延年之意;兴城古城以方形建城,取其大地沉稳、永无销毁之意。在整体布局上,兴城古城采取了南北向和东西向各有一条中轴线,两条中轴线在古城正中交会,兴城城市的中心点,沿两条中轴线,形成东、南、西、北四条大街,构成古城独特的方形城廓、十字大街、鼓楼居中,均衡对称的基本格局。 鼓楼的楼座呈正方形,为青砖所砌,高如城墙,楼座十字券洞各通四街,楼座上面有两座楼阁,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卷棚顶。周围有围廊,每面六柱五间,朱廊画栋,飞檐凌空。楼座西壁后侧又小门,沿石阶上攀,可登入楼座,进入一层;通过木质窄梯.,可登上二层。在鼓楼上俯瞰全城,只见四面城墙围成一体,四座城门雄踞四方,给人雄伟壮观、固若金汤的安全感。鼓楼是明代城防的指挥中心。 南城门:延辉门 图片附件: S6000048.jpg (2006-5-7 15:25, 52.63 K) 图片附件: S6000070.jpg (2006-5-7 15:27, 43.83 K) 图片附件: S6000102.jpg (2006-5-7 15:30, 55.48 K) 袁崇焕任监军的时候,对经过200多年风雨剥蚀和1568年大地震后的古城进行了修复:城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城基)广三丈,上(顶部)二丈四尺,起底条石七层,土下二,土上五,每五尺一横丁,已修者加砖四进,未修者加砖六进,俱需灰浆灌满。并设计了城楼、瓮城、护城河。沿城墙走一圈,以我和孩子的速度,需要一个半小时或者更多。 图片附件: S6000068.jpg (2006-5-7 15:26, 51.48 K) |
转自:http://guchengyishi.blog.sohu.com/34775337.html28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