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菊花岛游记 |
[游记]菊花岛游记 |
2007-07-21 163.com |
菊花岛游记 2006年10月29日,星期日,我陪同爱人游兴城菊花岛。 几年前为了安排朋友旅游,我特意去菊花岛考察,感觉非常好。曾多次的向她提及此事。离的这么近,不去旅游有可惜之感,去晚了有遗憾之感。妇人坐过飞机,就是没有坐过轮船,正好可以过回坐船隐,感受坐船的快乐。 早上8:00时,朋友的车接我们,一行八人,走高速公路9.00时到达兴城海滨码头,与兴城的朋友、葫芦岛的朋友见面,寒暄几句后,方知道去菊花岛的船开走半个多小时了。秋季旅游的人少,减少了航班,更改了开船的时间。嗨!不如早来几分钟了,没有办法大家有点遗憾? 既然来了就不能这样回去,市、县的朋友提议游逛兴城古城,我表示同意。此次去的朋友都是为了安排我们夫妻之行而前往的,所以我的意见就是决定,大家开始分头上车。正当我们要离开客运码头之时,同去的朋友看到从客运站里走出来一个人,我们真是无巧不成书哇,可能是天意,也可能是缘分,他得知我们要去菊花岛,加上其他还有十几个人也想去的时候,决定派登陆艇送我们上岛。 站在兴城海滨遥望大海的远方,海天的交接处隐约可见一座起伏的山峦,东高西低中间平缓的岛,这就是菊花岛。又称大海山,唐朝时期称桃花浦或桃花岛。 登陆艇原来是海军部队早期船只,有25岁的年龄,载重50吨,有船长、轮机长、水手各一人,三人都在就可以开船了,登陆艇是货船,没有座位舱,将女同志安排到船员的休息室,有六平方米左右,有两张床,其他的男同志到驾驶舱和货舱,我有幸留在驾驶舱,观看了整个航行的操作过程,视野非常好,风浪很大,没有不适之感。菊花岛的相貌由开始的轮廓便得逐步清晰起来,岛越来越近,岛也越来越大,山上的卫星通讯发射塔,楼房清晰可见,岸边码头停靠着几条大船,岸边来往的人群星星点点。 5.4海里的航程,按1.852计算,约10公里,船需要航行40分钟,现代化的卫星定位仪,给登陆艇按上了真正的眼睛,事先输入好数据后,可以显示航速、航向、方位,方便了舵手的操纵,科学呀!我从事航空工作多年,没有赶上这个先进设备,遗憾呀。 菊花岛古称觉华岛,是渤海湾最大的岛屿。相传在一千多年前,有位叫觉华的僧人带着两个徒弟,驾着一叶扁舟从南洋入渤海,漂流到此岛,只见岛上古树参天,怪石嶙峋,百花争艳,彩蝶飞舞,百鸟齐鸣;岛外海浪澎湃,山花烂漫而馨香,海鸟婉转而翱翔;诚有蝉蝉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妙,令人心旷神怡,宠寿皆妄;便居住下来,他出资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九脊重檐歇山大殿—大龙宫寺,专修佛教。成为远近闻名的遐迩的佛教圣地。 10:15分我们在货运码头登上了菊花岛。码头周围有很多买卖海产品的货主和游客,生意非常好,价格非常便宜,低于市场价格3—5倍,螃蟹、PP-虾,货质量新鲜,个头大,肉肥,很多二道贩子大批抢购,引来游客的一片嘘声。码头的前方就是停车场,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用天然的石头组成的群雕图案,两个小的雕塑水狮像在两边,一块大石板居中间,高约六米,上书:“兴城海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菊花岛景区”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八八年批准,建设部监制的落款。 我们踏上站长为我们准备好的中巴车,在一位75岁老人的带领下,在一位年轻女导游的组织下,我们开始了环岛之行,一路上我向导游了解了岛上的基本情况:菊花岛乡,面积13.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公里,环岛公路一周约24公里,有两个村,为南村和北村,8个自然屯,800多户人家,3200多口人,4000多亩耕地,人均1.25亩,土地质量不是很好,沙岗地居多,以出海、种地、旅游、打工为主要生活来源,人均收入我概算在4000元以上。 旅游车出村不久,沿着崎岖的山路顺时针方向绕行,山峦海拔有200米左右,站在山上远眺:水天一色,沧海茫茫,湛蓝的海水翻卷着白色的浪花,一层接着一层,一浪接着一浪,成群的海鸥翱翔在蓝天与大海之间,给人以轻松、自由、奔放的意境。东海岸边,巨型的大块石板一个接着一个,海浪拍打着礁石,泛起高高的白色浪花,云雾缭绕,像仙女笼罩著面纱,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七色彩虹,一色套一色,一环接一环,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八角井:沿山路下来不远看到几个凉亭,我们首先来到神奇的八角井。八角井是辽代圆融大师(觉华)亲手所建,因设计为八个角,故称八角井,八个方向定位建井在我国并不多见,定有它的科学道理。此井距离海岸潮水线不足三十米,井水随海潮起落,但水是淡水,甘甜、清凉、适口。八角井水从古至今没有干涸过,可称:旱而不涸,涝而不益。建工精湛、奇特、经过数次地震此井没有变形开裂,这些特殊现象给这千年古井涂上离奇、神秘的色彩,引来无数游客前来探奇。井口有一长条石固定一支辘轳,有井绳和水桶可以打水,周围用八根钢管,锁链拉成八个角作为护拦。 井旁边有一罕见的菩提树,树杆直经不足五十公分,树高不足十米,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覆盖整个八角井的上空。因释迦牟尼佛祖在这种树下得道成佛而得名,原名毕波罗,有树神之美称,极为灵验,是世人崇拜的神树,全国有44株,而菊花岛占有11株,可见菊花岛的这片土地珍贵和神奇。佛珠:就是此树种串成,带在身上可以保平安。 在菩提树的旁边提示板上写着:您想一生平安、健康长寿、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吗?请写上您的姓名,锁定您的心愿!其中“写、锁”两个字,是映在两颗红心中央。 另有: 佛脉回澜浪微潺,菩提交映自悠闲。 八角井水堪称美,男唱女尝醉仙间。 喝八角井水,清凉甘甜,消灾去祸。 喝八角井水,前途无量,万事如意。 十月的菩提树依然那样挺拔、葱郁,没有一片落叶,树上系满了游人许下心愿的红缎带,红、绿相映,显得菩提树更加神奇和娇艳。“佛家圣树保平安,相亲相爱到永远。” 沿山峦前行,我们来到了千年古洞—唐王洞: 唐王洞原名藏王洞,据说因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为躲避秦王的追杀,在此洞内藏身而得名。后因唐王李世民跨海东渡高丽,雾中在此岛登陆,在此洞内躲避过一场大雨而得名。据说洞壁上还有李世民出洞时无意留下的手印。洞钻山,山连海,涨潮时海面与洞口很接近,但从来没有淹没此洞。 沿山路前行,上几十个台阶就来到了大龙宫寺,站在广场端详寺院建筑颇有一番感慨,使我想起民间的一句话:“山不在高有神则灵,水不在深有仙则名,庙不在大有佛则灵”,是的,大龙宫寺的确不很大,但建筑风格、布局合理、典雅气魄,选址考究,前有海照,后有靠,可见觉华大师千年之前的思想境界非同一般。 寺院前门四柱挑起的三间门厅,一对石狮分坐台阶两旁,株红的正门紧闭,正门上方悬挂扁,书“大龙宫寺”字样。“我们按寺家的规矩从右侧辅门进入,左侧的辅门请出。寺院分前后两院,前院有两块石墙上书两黑体大字,左“禅”、右“佛”。正房中间是一尊南传名佛—亲那拉特,即国人心中之释迦牟尼,神容炳焕,男民景仰,倍受尊崇。后院是“大雄宝殿”,门前两米长的香炉,上书“佛光普照”,香炉正旺,云烟缭绕。一座8米高的宝鼎立寺院的中轴线上,上书“万年宝鼎,戒定真香”。 离开寺院,我们乘车沿环岛线路领略的环顾四周,时间关系我们必须要赶到码头。一路上看到了远处的章山岛,听说那里有很多垂钓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海滩,据说是渤海湾最好的海滩;一个不大的自然屯,雷屯,是岛上居家旅游的家庭宾馆之一;看到了小学校;新建的三层楼房,宽敞明亮的中学;看到了菊花岛乡政府,一面五星红旗在微风中飘扬;看到了岛对面的磨盘岛,据说那里是拾贝、抓螃蟹的好地方。就要离开菊花岛了,我们知道留下不少的遗憾,玩的不太尽兴,没有关系,我们还会再来,而且要住上几天,享受游泳、垂钓、拾贝的快乐,享受老来夫妻、田园生活的快乐,享受天伦之乐。 回来的客船很大,有三层客舱,我们在一层,可容纳86人,分前后两个舱,很宽敞、明亮、干净。由于风大,船有明显的晃动,很多人不适,我也加入了晕船的队伍,头胀的厉害,干脆到外面甲板上去,深秋的海风吹来丝丝凉意,让我打个冷颤,头疼减轻了许多,总算可以忍受,期盼早些到岸。 早就听说兴城有三宝:“古城、温泉、菊花岛”,今天我们夫妻可以说体会全了。游岛归来,颇有一番感叹,区区十几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竟承载著如此厚重的历史,积淀如此深沉的底蕴,真是令人惊叹。我祝福:千年佛岛、灵光普照、造福人间、国泰民安。 假日的短途游玩是家庭生活的又一乐趣。经历了,感悟了,方能体验家庭幸福生活的乐趣。丢弃生活、工作和人为的不愉快吧!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加入到幸福的、快乐的生活之中。感谢我的朋友,感谢您们的安排和款待,是你们的付出让我们快乐,是快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甜蜜,让社会更加和谐。 这是我同夫人享受美好生活的另一种形式,也是我回报她对我关怀的一次行动。“愿与您携手一生,相恋、相伴、相守到永远。” 几点建议: 一 岛上一片荒凉,是否应该多植树,多绿化,南侧是否可以栽适应海岛的果树等。 二 有名叫菊花岛,演义故事里也提到当年漫山遍野的野菊花,为什么我们不能珍视这个典故,给人以观赏、遐想菊花的世界。 三 宣传不到位,临县的人很多不了解菊花岛,更没有去过菊花岛,打旅游的品牌更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
转自:http://szmzjwu.blog.163.com/blog/static/3120113320075208475841/32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