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加坡圣淘沙游记 |
[游记]新加坡圣淘沙游记 |
2007-07-27 |
——新加坡圣淘沙游记 久慕圣淘沙之名。 四年前虽途经此地,匆匆一过客而已,没有什么较深的印象。朋友谈论起此地的美景,我是一脸的茫然,因而成了他的笑柄,讽刺我的游山玩水,是走马观花,马过了,花谢了,应了那句旅游名句:“上车睡觉,下车撒尿,见店买药,遇景拍照,回家以后啥也不知道”。我虽不服,但事实胜于雄辩,对圣淘沙我确乎没有任何印象。因此,许久以来,我一直盼望着有机会能“旧地”重游,好好领略一下朋友口中的“胜境”。 终于得偿心愿,我二进新加坡赴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了,圣淘沙不再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悠悠然岛中漫步 今天一大早,我们乘车来到圣淘沙。希望趁天气不热去海边看海,第一站是西乐索海滩。 海滩上早已人满为患了,扔飞碟的,赛沙滩排球的,堆沙子的,好不热闹,只是下海游泳的人不多,海水也有些浑浊。和我心中的海相差太多了。我的兴致立时就减了几分。同行的朋友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情,张罗着换景点。我们沿着海边的一座浮桥,登上了一个长满椰树的小岛,穿过椰林,不觉眼前一亮,咫尺之遥,竟然是另一番景象。碧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海浪拍打着岸边的堤石,卷起一团团白色的浪花,向上翻滚着。站在礁石上,任海风吹乱头发,也想尽情地呼吸这略带咸味的空气,凉凉的,透入心肺。让人忍不住想大叫几声。我们忙着取景拍照,回头再看,只剩下我、春华、阿标、徐涛和小洪五人了。 漫步在圣淘沙岛上,你会体会到“生命的味道”。这里自然景观比较多,人为斧凿的痕迹虽有,却恰到好处。尤其是这里的植物,在新加坡其他地方并不多见。最抢眼的是高高低低类似榆树一样树,密密挨着,形成了一堵堵的树墙,它的树叶居然有红、橙、绿三种颜色,从远处望去,色彩斑斓,象毕加索的画。还有一些低矮的绿叶植物,圆圆的叶子,不知是不是雨水充足的原因,叶子长得格外的鲜活,油油地泛着光亮,让你看到就忍不住摸一下,验证一下真假。 我们五人沿着山路向上,走到路的尽头,被阵阵水声吸引,原来左侧山旁有一个小瀑布。这个瀑布规模虽不大,却很有特点。一面是上下并行的两棵巨大的龟贝竹,一面是攀缘而上的藤类植物,瀑布飞下,四溅的水珠,喷洒在龟贝竹叶和藤叶上,让叶子不由自主的动起来。阳光下的水珠,亮亮的,反着光,仿佛有无数个太阳刺着你的眼,让你感到叶子出奇的绿。 由原路返回时,经过西乐索炮台。当年这些纵横疆场的肃杀兵器,在和平的年代了,成了旅游景点温柔的装饰品。绿色藤条植物已经覆盖住了原有的堡垒,远处看去,是一排黑色的铁炮架在绿色的长城上,好象士兵列队。长城后面是高大的阔叶树,树上新长出的嫩叶,泛着浅绿色,前后上下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色彩图画。看来武器只要不沾血腥,也有可能成为一道风景的。 我们五人谢绝了出租司机带路的美意,沿着自行车行驶的路,钻入了野生林地带。山路很平,偶有几处崎岖。枯叶满地,自有一种沧桑感和厚重感。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树木,有花的,无花的;有果的,无果的;有刺的,无刺的;有蔓的,无蔓的;宽叶的,窄叶的,勾勾连连,相互扶持,透着旺盛,透着和谐。 因无法决定是上山还是下海,我和阿标就以猜拳决定。我赢了,上山;他赢了,下海。结果他赢了,我们就顺着自行车路直插海边。 这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少有船只来往,附近也没有其它的路。因此这里特别的静,连海水冲刷岸边,都是悄然滑过。岸上有一个小亭子,有宽宽的座位,成了我们临时歇脚的地方。不想此地、此景、此境,竟然让其中的三位朋友,留恋不已,不分横竖地靠在座位上打起了瞌睡,既而有了鼾声,我不禁莞尔。如此静谧、温馨、清爽的环境,配上鼾声,多少有点焚琴煮鹤的感觉。 飘飘然楼阁听涛 午饭过后,我们沿着海岸,穿过吊桥,登上了亚洲大陆最南端的两个楼阁。楼阁有三层,中间有走廊相连,全木质结构。但没看到有名字。我们爬上了顶楼,又是一阵的惊喜,一派新的景色尽收眼底,苍茫的大海,波光粼粼。在阳光和云层下,显出不同的颜色,亦亮亦暗,几处星星点点的小岛将水天连接在一起,好象变成了托天的巨石。由远及近的海浪,一波一波地退到岸边,溅起阵阵涛声。“就叫它‘听涛阁’吧?”一个朋友建议道。“听涛阁?好,‘听涛阁上听涛声,涛声不废万古情。人世烦忧皆自惹,谁见荣辱比长庚’。”我不禁诗兴大发。站在这里,极目远眺,在游动的巨轮和翻动的海浪的参照下,我们与海岸上成排的椰子树和开满黄花的不名树种一起,变的不真实起来,感觉到自己正以楼阁为身,以两岸的树木为翼,凌空飞行在大海上一样。遨游于海天之间的我,心里格外的宁静。 惴惴然海上冲浪 一阵急雨过后,我拗不过同行四人的坚持,被他们拖下了海。说实话,我很怕水,尤其对深邃的大海,更有一种恐惧。小时侯,我也喜欢玩水,经常跑到附近的大河里,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捉鱼、洗澡、打水仗,时不时地也会到深水地方练习一下“扎猛子”。后来被父亲知道了,他很生气,告诫我不许去深水的地方,我不以为然。终于有一天,父亲发火了,那天刚刚下完大雨,河水暴涨,水流湍急,咆哮之声很远就能听到,父亲一把拎起我,就要往河里丢。我吓得大哭,死命地抱着他的腿,拼命发誓,再也不到深水中里去了,父亲才放过我。当天晚上,我被溺水的噩梦吓醒了三回,从此落下一个恐水的毛病。长大后,自己几次试图摆脱恐水的阴影,但每次一到河边、海边甚至泳池边,腿就不由自主地哆嗦,头晕目眩的,从此不再尝试学游泳了。我曾埋怨过父亲,后来从母亲那里知道,当年那条河里曾淹死过两个人。我不会游水,又太调皮,玩起来不知深浅,讲道理我根本就不听,所以父亲与母亲商量后,才出此下策。“可怜天下父母心”,那以后,我自然也就不再怪罪父亲了。 来南洋后,室友春华极力劝我学游泳,直至搬出可以减肥的理由,终于让我动了心,买了全套的行头,但只限于到泳池中闷上几分钟。不想今天他们是报定了让我下海的决心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试一试了。 一到海里,我真的很慌,一个浪头打来,弄了我一嘴海水,又涩又咸又苦。我死活不往前走,春华自然明了我的心,拼命鼓励我,并两手扶着我,我才敢前行几步,也仅此而已。我劝他们四个去游,我能在浅水中冲冲浪,也不枉自己迈出了下水的一大步。 这一带海水比较浑浊,海浪不大,却很勤,一波接一波的,冲得我前仰后合。粗粗的沙粒伴着海水,从我的腿上滑过,痒痒的。透过泳镜,我看到四个同伴在海水中游泳的姿态,随着海浪的起伏,影子越来越小,其实只有几百米的距离而已,和大海相比,人又岂止是沧海一粟呢?我正想着,旁边传来了孩子的叫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在教女儿学游泳。小女孩看上去也只有两、三岁大,但胆子却不小,坐在父亲的臂弯里,一点都不慌,反倒兴奋地又喊又叫。年轻的父亲慢慢地把小女孩放到水里,开始到小腿、到大腿,后到腰了。再后来他居然把小女孩全部放到了水里,一下子过了胸,小女孩挣扎了一下,喝了口海水,打了一个激灵,裂了裂嘴,想哭又咽回去了。而此时父亲干脆放开了手,刚巧一个浪过来,一下子把小女孩冲倒在水里,我的心顷刻间就提到了嗓子眼。那个父亲一把抓起了孩子,孩子大哭起来,年轻的父亲抱起来孩子,哄了一会,又亲了一下,又将她慢慢地放进了水里,这次放在浅一些的地方,并用手在后面扶着,小女孩又摇摇晃晃地在水中蹒跚起来。 我惊愕眼前发生的一切,立刻想到了我的父亲。时代不同了,两代父亲教育子女和关爱子女的方式竟然有如此的差别。当年父亲教给我的是如何避免危险、躲避危险;今天这位父亲教给女儿的却是如何战胜危险、克服危险。也许年轻父亲的心比我父亲的硬?但是心不硬,他的女儿又怎能学到本领呢?我在父亲的呵护下长大了,安全了,会躲避危险了,却没有了尝试战胜危险的勇气。看来父亲缺的那一课,得由我自己补了。 我敬佩两代父亲,也坚定了自己学游泳的信念。 欣欣然观赏喷泉 到圣陶沙来,音乐喷泉是必看的。晚上7:40分,在主持人的问好声中,音乐喷泉的表演开始了。 我惊叹于人的聪明,居然把水变得如此地充满灵性。当主持人的指挥棒,在夜空中划过一个圆弧时,接二连三的水柱开始了有节奏的跳动。时而一柱擎天,时而万佛朝宗,时而如孔雀开屏,时而又如芭蕾的双人舞。一根根水柱和着音乐节奏,或急或缓,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或粗或细地跳动着,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已经不是水,而是晶莹剔透的线条组成的画面,软如丝,硬如钢,尖如利刃,钝如闷雷,在色光的配合下,营造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音乐声中,一道水柱穿空而过,仿佛彩虹飞起,迎接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又仿佛一条长蛇呼啸而去,那是白娘子为救许仙去盗仙草;亦或是“应悔偷灵药”的嫦娥,持彩练当空舞蹈。我正冥思苦想时,一个卡通动物出现在水幕上,他快乐的语言,灵活的动作,让我兴趣盎然。他和主持人的一唱一和,我虽不明含义,但从肢体语言看,好象是邀请主持人到水中世界去游玩。接着,用水幕电影的方式,为观众演绎了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美妙世界。可爱的精灵鱼、小蝌蚪、小水怪、小墨鱼等等,在水世界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一会儿游上,一会儿游下,一会儿欢快,一会儿安静,在水幕中看的清清楚楚。那种心境,那种迷茫,那种梦幻和空灵的享受……语言是苍白的,巧夺天工当如是。 我正在遐想,几团火焰腾空而起,水火相映,又是另一个境界。水火本不相容,但是在这里却做到了和谐统一。水有了火的映照,温暖了许多,水幕上的人物,变得更加清晰;火有了水的烘托,更加明亮,更加热烈。火焰的飞升和水柱的起伏,两相应和,仿佛在告诉人们:任何对立的事物都可以抗争,可以适应,更可以融合…… 音乐喷泉,喷出的不是水,而是人的精神寄托。 圣淘沙的一天游览结束了,我的行囊装满了欣慰和快乐。或许是“淘尽剩沙始见金”吧!我猜想着它名字的由来。 圣淘沙的确很美,美在自然,美在和谐,美在创造,美在梦幻。 我喜欢圣淘沙。 圣淘沙,我会再来的。 评论 (1) | |
原始链接:http://langhuanzhaizhu.blog.sohu.com/13746527.html |
转自:4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