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万水千山-虎丘

[游记]万水千山-虎丘

2007-07-18    tianya.cn


进了山门,50元还是40元来着,记不清了,门票也不知哪儿去了。虎丘还有一称号 “姑苏第一山”,其实不过一座海拔30米的小山包,竟也敢如此称谓,还是仗了它的人文底蕴啊!!!!晴与我在山门处看着这处小山包不禁为此大为感慨了一番。
由于没有游览路线图(苏州这个地方还真是奇怪,大小景点不少,就是都不太愿意给游客这种指示图,好象倒是巴不得你走冤枉路似的,除了拙政园,其它地方即便是有也藏着掖着的),我们把个虎丘虽说是都走遍了却是走了个乱七八糟。先是中间突迫过小武当、玉兰山房直达山顶,然后把左路都看了个遍,却把右路最重要的景点都漏掉了,后又从山下抄右路,一路观摩直至山顶,心中不住暗骂,这虎丘的管理部门也真是缺了八辈子德了。
因没有示意图,现在整理起来有些地方记忆已不太清晰了,尤其是左路,因为左路景点似都不太有名,真是非常遗憾,这都是拜相关管理部门所赐。右路则还记得一路走来过憨憨泉(那水我们可是不敢喝)、试剑石(路边一块大青石真就如被剑刃劈开一般,中间的石缝干净利索,决不拖泥带水的)、石桃、千人石(这可是虎丘一处标志性景点,那里的石头,罕见的大,据说当年千人在此听讲,也不觉狭窄,石头为之动容,不住点头,据说旁边水池中的点头石即是这般来的)。
千人石后边儿便是闻名暇耳的剑池了,据说吴王阖嚧即是埋葬于此。一潭碧水因了那池水中沽沽而出的涌泉而更显波光荡漾,池中碧水循着石缝间窄窄的水道流入千人石旁的水池中。高高池壁上的山石如刀削出来一般,好似若大的壁球墙面直上直下的,石头朝上的面儿上携刻着一道道的凹痕,好似神来之斧留下的痕迹。
剑池的上方便是一座距水面三四层楼之高的石桥,青石板铺就的桥面因了年深日久,游人踩踏,变得异常的光滑,若是阴雨天,倒着实要当心一些。桥面上很奇怪地露着两方洞孔,透过圆圆的洞口,可以看到远远的下方剑池中碧清的池水幽幽地泛着波光,因了那高高的难以企及的距离而颇使人生出一些心悸来。据说那两方孔洞是先时山上僧人打水之处,它的功效即是一方井台儿。还有一则传说即是:当年西师曾在此对水梳妆。窃以为此系讹传,因桥面离水面太高,根本就看不倒任何影像。想来是后人附着于此的一个娱乐游人的小故事,无伤大雅,却又为虎丘凭添了几分人文特色。
过了石桥,便望见那座斜塔了。这座塔即是“云岩寺塔”了,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了2、34米,逾千年而不倒,故有斜塔之称。也因此故,这座古塔禁止攀登,晴与我排了一阵儿队方进入了古塔,却也只能是在第一层走走而已。
旅游之人千万种,而晴与我属于坚决不跟团的主,所以很多于名胜有关的典故啦、说法啦,均无从知晓(这得怪晴,她的功课没作好),即便是偶尔听边儿上游行团导游说那么一嘴,也不可能马上拿个本子记下来,所以很多东西也便是转眼即忘,侥幸记住的能有十之三四已属不错了,所以日记写得也是丢三落四,比如我知道剑池上面那座桥的典故,却不记得桥名了;记得那座古塔的名字,却不记得它是什么时候建成的了……呵呵,这即是我,生来的不够严谨,却依然乐在其中。

到过虎丘的人很多,感觉恐怕都不会完全相同,而我对虎丘的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就是——这儿是鸟类的天堂。尤其是到过“养鹤涧”的朋友,怕是很难忘记山谷中弥漫着的动物园儿的气息,以及石阶上、小溪旁、枝叶上一片片的白色的鸟类遗物。只是这里的生物都是自由的,而且对人充满了信任。在山下茶园边上的一大片竹林中遇到几只不知名的鸟,比成年鸽子小一些,羽毛呈黑色、刺刺楞楞的,不似一般鸟类那般光滑,傻呆呆的,人走近了也不知道要飞走,完全违背了鸟类自我保护的天性。与一只傻哥们儿相距不过一米,观察了它大概足足有一分钟,它好似浑然不觉一般,依然呆呆地蹲在矮矮的枝桠上,最后好似厌烦了我的打搅,拍着翅膀飞到另一根稍远一点的枝桠上继续发呆,笑得我连说“这儿的鸟儿怎么了?怎么这么傻呆呆的?”。后来于晴分析,八成儿是千百年来这儿的游客及居民从来都没对它们下过手,故而它们祖祖辈辈都坚信,人不过是另一种不会伤害它们的鸟。是或不是,只有鸟儿们自己心里明白了,在那傻哥们儿眼里没准儿我也是一只傻鸟儿呢。
虎丘的山角下有一个小小的、外观很不惹眼的小亭子,名曰“放鹤亭”,看到这个名字不仅会想起东坡先生的“鹤归来兮,东山之阴”,但此“放鹤亭”非彼“放鹤亭”,估计是对应着山谷中“养鹤涧”而来。亭子坐落在一片树林之中,林木繁茂,遮天蔽日,树下的世界似都幽幽地泛着绿叶的色彩,让人颇感清凉、适意,一人横卧亭中,正在这清凉世界里享受着午间小憩,心里不禁艳羡万分,这可要算得是旅游精神的及至了——不仅游了、闻了、看了、听了,而且还入梦了,呵呵呵…………
沿着林间小路蜿蜒前行,插入一条规整的小路上。这条路环山而建,路宽仅1.5米左右,青石铺就的路面,两边绿树夹道 ,左首为河、右首为林。走不多时却见一石拱桥横卧于碧波之上,此端可以上桥,而彼端却被一铁栅栏阻住了去路。桥是用麻石搭就的,古朴自然,拾级而上,桥中间是一块一米见方的平台。阻住去路的栅栏上爬满了青色藤蔓,看着好似紫藤、还有牵牛花之类,把个石桥反倒妆点得更有韵致,坐在桥栏之上,但见不远处的河面上一桥飞跨,也是一座小石拱桥,而桥的小方却是一条小小的木船在水中荡漾。小河左首是颇具姑苏古城韵味的屋宇,右首则是那条林荫小路。河岸上绿草青青,青枝横斜。静静地坐于桥栏之上,四周清静极了,只偶尔有路人足踏之声或是马蹄哒哒之声,空气中渐渐有了一丝凉意,微微凉风由碧波的水面习习而来,抚慰着原本躁热的身心,人仿佛要醉了一般。
渐渐的乌云压了过来,天边传来了雷声,风越来越大了,林荫路上时有出现的游人开始跑了起来,枝叶在风中肆意地摇摆起来,鸟儿不时地在水面上急飞而过,四周的光线暗淡下来,带来一丝清爽宜人,雨来了。
开始只是一点两点,在桥面上撒下花瓣儿似的痕迹,在水面上激出一圈圈涟漪,渐渐的花瓣儿退去、涟漪也变成了复杂的云纹。听着雨点打在伞面发出的嗒嗒之声;看着雨中渐渐朦胧的不远处的小桥、蓬船;听着风中的树林发出的海涛般的声息;品酩着那份难得的心之深处的静宓,人生能得几回醉?这便是一回。
品味着这平静、悠长的美,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可以把美景定格在心底,必竟不能把自己定格在这美景之中,虽恋恋不舍,却终于还是不得不怅然离去。
碌水相随石径幽,
小桥漠漠紫藤羞。
石栏无意观青柳,
烟雨有情付水流。
飞鸟低徊天际渺,
游人往复小船悠。
平生志趣知何处?
但与清风明月游。
踏着地面上的积水,我们来到盆景园,园中各式各样、或大或小不知其几百盆盆景,分然而立,井然有序。晴与我都不是盆景方面的行家,故都是一扫而过,在微微细雨中直冲入园中屋宇之内。
这是一组园林建筑,水榭、回廊、雅轩、假山、池塘为一体。显得清新雅致,别有一番风韵。推开窗轩,一池碧水由窗根儿下延伸出去形成一方池塘,水中三三两两堆着几处睡莲,几片舒展、碧绿的莲叶上托着盛开的莲花,或白或粉,妆着晶莹的雨珠更显清丽脱俗。对着这古意盎然的美景,不禁生出许多怀古情思,兴之所至,二人想着多年前姑苏女儿在这种情境下可能会有的各种情状,莲步轻移、兰花玉指、软语柔音,搔手弄姿一番,以慰心之深处的姑苏女儿情怀。亏得无人得见,否则在这略显昏暗的屋宇内窄见这么两个情状怪异之人,不知会不会惊魂不定、落荒而逃呢?
江南水乡的诸般风情怕是最离不开雨的,那楼台亭榭因了雨才更显韵致、雨中方突显粉墙黛瓦的魅力、雨中方更添一抹清绝的意趣、雨中传送着亘古不变悠远绵长的江南情怀,游江南若缺了雨的陪伴,便少了几分韵味。如果您要游江南,那就梅雨天出发吧。
出了盆景园,依然是那条林荫小路,左首为河,一水之隔的便是一片江南民居,依水而建,重重叠叠。树荫遮蔽处,偶尔得见当地妇女手里一边做着家务事,一边于邻人闲话,自得其乐。河道中有小蓬船载着游客往来穿梭,船家在船尾摇着橹,小船在水中摇摇摆摆,船上客人则表情不一。晴大声地问船上游客感觉如何,或热情回应,或漠然相对。

转自: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6/1/55789.shtml33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