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二)阿拉伯街、小印度、牛车水 |
[游记](二)阿拉伯街、小印度、牛车水 |
2008-05-22 live.com |
2007/11/22 (二)阿拉伯街、小印度、牛车水 到了阿拉伯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处绿色的星星月亮图,忘了这是也门的国旗图案还是伊斯兰教统一的什么标志(得回头再咨询下),接着就有一些餐厅挂着具有标志性却没有特色性的招牌:Islamic Restaurant。整个阿拉伯街区还是比较安静,临街的房子外墙上有一些漆色和雕饰,算不上特别明显的阿拉伯风格,还算淡雅,挺好看的。当然,也就破旧的,墙体上爬满了凋敝的野草冒充生气的爬山虎。 地图上标识的阿拉伯街区有四处旅游景点:除了哈惹花蒂玛回教堂,我大致走了下甘榜格南苏丹王宫(Malay Heritage Centre)和阿拉伯街,细瞧了瞧苏丹回教堂(Sultan Mosque)。 回家后简单学习了下发的普及教材,什么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啊,五大功课啊,常见的问题等等。大路货的东西我就不说了,摘一段宣传单上解释圣战的说法,听听人家自己人是怎么描述的。 圣战,阿拉伯语为“激哈德”(Jihad),它的意思是“奋斗”或“努力”,在真主的道路上努力奋斗。圣战,是认真的、真诚的在个人或社会的层次上不断的努力奋斗,以期得到良好的工作成果,比如消除社会上的不公正、压迫、罪恶等等。奋斗而得到的成果可以是精神上的,或者是教育上的,也可以是经济上的。因为伊斯兰是和平的宗教,它不允许压迫的存在。它教导信徒们尽最大的努力去消除紧张关系与冲突。它也提倡用和平的方式去促成变革。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你们当为主道而抵抗进攻你们的人,你们不要过分,因为真主必定不喜爱过分者。”(古兰经第2章,黄牛章,第190节经文) 又找了点回教堂的资料: 苏丹回教堂(SultanMosque)位于桥北路,金色的圆顶,巨大的祈祷堂,是新加坡最大的回教堂。最初立于此地的是彰显苏丹国王功绩而建的回教堂,由史丹福莱佛士爵士拨款3000元兴建。苏丹回教堂建于1824年,在1975年被列为国家历史古迹。它不但是本地最宏伟的宗教建筑物之一,也是新加坡回教徒聚集的场所。现是原址上的第二座回教堂。前回教堂有一座重叠金字塔型的屋顶,是典型的东南亚传统风格式的回教堂。现在看见的回教堂则是爱尔兰设计师 Denis Santry的作品。回教堂拥有两座金黄色的大圆顶,它的周边用一圈圈的玻璃瓶底装饰,此外,有4个对称的宣礼塔,以及许多小亭和小塔。 阿拉伯街还是蛮热闹的,商品和店面都花枝招展。反正知道家里也不缺这些,我还是很理智地简单逛了逛。 回来看,屠妖节,又称“光明节”,今年是10.12-11.18,是兴都历中的重要节日,旨在庆祝光明战胜黑暗,正义击败邪恶。看街上灯饰下用的是“HAPPY DEEPAVALI”。 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无疑是整个街区最耀眼的一处景观,估摸着是整个街区的精神圣地,是印度教的“礼拜堂”。
|
转自:http://hanlx0.spaces.live.com/Blog/cns%21125379C38F42D835%212023.entry38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