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嘉陵江边 |
[游记]嘉陵江边 |
2008-05-22 sina.com.cn |
宾馆里一夜好睡。壮实俊朗的孤舟开着汽车赶过来了。妻子的手折了,哲夫在家里亲手烹调了一盆酸辣鱼,几瓶啤酒佐着我们的诗话,细说慢品。外面的阳光很好,但竟有着初夏的感觉。我们开车到磁器古镇。由于是星期天,小街小巷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招幡下,生意的吆喝声混合着一街小吃的香味,我们的眼耳鼻应接不暇,只是陈麻花浓郁的油香让我有点发闷。古镇的房屋全都是木架瓦屋,但现代的修饰,让人怀疑这些的本色。哲夫讲着小镇由白到黑的历史,我仿佛在时空的隧道里,跟着明清时代的瓷器下嘉陵江,顺长江而下到江浙到上海,乃至漂洋过海;我又仿佛走进民国初年的小镇,船上装满煤炭给沿江各地送去光明和温暖。 嘉陵江边的鹅卵石滩上,风筝在江面的上空摇头摆尾,连片的阳伞阴盖着城市的男女。哲夫、孤舟和我围着一张小方桌坐下来,一杯清茶二十元,有点抢人的感觉,不管的,重要的是一种心情。只是我有点不以为然,在这大城市的这等去处的津津有味,对我这从山清水秀地方来的人来说,心里更是充溢着自豪和富足,觉得很寻常还有点不屑。江面很宽,对岸大型的机械突突地忙碌着,江风徐徐吹拂有淡淡的腥味。孤舟指着古镇背后远方隐隐约约的山影,讲着歌乐山,哲夫仰躺在椅子上闭着眼睛,不时搭上一两句话,我问着红岩,问着渣滓洞。江水寸寸上涨,不时打断我们,也跟着移动了几次。有一会儿,我甚至产生了奇怪的意象,从滩上以至连接到古镇边缘的坡上,不断蠕动的城市的红男绿女,就象我家小院的一处角落里四散奔忙的蚂蚁。 太阳已经落在了高架桥的后面了。我们又转回古镇后面的小街巷。浓荫遮蔽,清凉而宁静,干净的青石板两旁是低矮的瓦房,有的屋檐下挂着几盏小小的红色的宫灯。有几个老人在街边打麻将,缓慢的身手透射着日子的悠闲和惬意,还有几个老太婆在扎鞋垫,那种细致好象要把如水的光阴投注在细密的针脚下。这里是热闹的背后,这里是时光的背后。这里的清净大概是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到前面做生意去了吧。哲夫说,这里晚上还打更的。我真后悔,昨天为什么没来寻这样的一个去处住上一个晚上,就连孤舟也是这样遗憾的。 小巷尽头,顺坡而下,我们穿过阴凉的竹林柳廊,再走过一座小石桥,就到了一处倾斜的青石坝上。十几个小碗大的石洞可以显现旧时码头的繁忙,岩壁上红色的几个大字“华子良脱险处”,恐怕谁也难以辩白事情的真伪。阳光已斜到了江的对岸。我们坐下来,任嘉陵江的风吹拂着这富于诗意的时刻。有人在江边背着背篼,手里拿着铁器敲打出清脆的响声。我问,那人手里拿的什么在敲?他们也说不出来。哲夫说,那是卖麻糖的,历史久远了。麻糖是整块的又硬,只有那手里的器物才有办法。回过头来,古镇掩在一片浓荫里,只有轮回寺的红墙翘檐高高地耸立在夕阳里,好象是在昭示着生生不息的轮回才是人世间耀眼的光华。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dd546010099wk.html3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