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足石刻初论(之三)

[游记]大足石刻初论(之三)

2008-05-22    sina.com.cn

大足石刻注重雕塑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发展的佳例。石刻在造型上,运用写实与夸张互补的手法,对不同人物赋予不同的性格特征,务求传神写心;强调善恶、美丑的强烈对比,表现手法接近生活,文字通俗,达意简赅。这些造像既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又有着极大的社会教化作用。在选材上,既源于经典,而又不拘泥于经典,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处处反映出世俗信仰惩恶扬善。在布局上,是艺术、宗教、科学、自然的巧妙结合。在审美上,融神秘、自然、典雅三者于一体,充分表现出我国晚期佛教造像艺术“神的人化,人的神化”的特征其中“千手千眼观世音”、“九龙浴太子图”、“父母恩重经变图”、“牧牛图”等造诣较深;而北山石刻125号龛的“珠观音”誉为“方维纳斯”大足石刻还在一些方面突破了宗教雕塑的旧方式,它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石窟艺术。

3 .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

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在内容取舍和表现手法方面,都力求与世俗生活及审美情趣紧密结合。其人物形象文静温和,衣饰华丽;形体上力求美而不妖,丽而不娇。造像中,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金刚,以及各种侍者像,都颇似当时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物。特别是宝顶山摩崖造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情景十分广泛,无论王公大臣、官绅士庶、渔樵耕读,各类人物皆栩栩如生。大足石刻可以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从各个侧面浓缩地反映了晚唐至宋时期中国社会生活,为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形象资料。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b4a7d0100011w.html30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