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重庆攻略

[游记]重庆攻略

2007-07-21    tianya.cn

优化人居环境一直是规划的目标。重庆直辖10年来,重庆市规划局不仅把“居者有其屋”作为始终的追求,同时还着力塑造有山城、江城特色的城市风貌,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文化环境。

规划先行构筑西部文化高地

城市越修越大,楼宇越建越高。重庆这座城市凭什么区别于其他大城市?在大拆大建的城市化浪潮中,重庆城市文化与历史会不会轰然倒塌?许多老重庆对此忧心忡忡。

重庆市规划局局长蒋勇介绍,与发达地区相比,重庆规划基础十分薄弱。直辖以来,与重庆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规划编制长期滞后,导致规划管理随意性较大,城市土地出让极不规范,由此引发城市建设生搬硬套、崇洋媚外、好大喜功、急躁冒进等问题。

2002年以来,重庆规划局正视现状,找准差距,将破解规划的有无问题作为提高全市规划质量的头等大事,迅速构建起适应重庆快速奔跑、跨越发展要求的规划编制新体系,使规划滞后的难题得到有效缓解,规划对城市有序建设的引导功能和调控作用大大增强。

规划的有无问题破解后,城市文脉是否就能延续呢?重庆规划局的回答是,重庆要打造西部文化高地,规划必须自觉、主动成为提升城市品位的先行者,必须注重历史文脉的保护与延续。因为城市文化是相对固定的,是历史、地理、人文积淀的总和,它必须通过城市建筑这一有形的城市文化、重要的载体加以传承,而标志性建筑往往是最重要的体现。

传承与创新,城市规划永恒的主题。直辖10年来,重庆规划最得意的传承、创新之笔,是《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方案》的全球招标、立法保护。“四面青山里,两江碧水流,花环树绕中,鳞次见重楼”,就将是重庆打造国际大都市的核心区,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写照。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方案》到2020年才能完成,期间要经历数届政府领导。如何让方案一以贯之?关键在于通过立法保护规划成果。也就是说,今后不管哪位领导执政,都不能凭自个儿喜好任意更改。

2003年11月,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方案的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对方案进行更改。立法保护规划创新的成果,这在全国规划史和法制史上都是一大创举,极大地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而那些散落在城市里的山城步道、城市阳台、滨江风景带,则是传承的神来之笔。

如果你从山城巷踏上“山城第三步道”,崎岖山势,条条石梯,每上一步都能多欣赏一分山城内涵。由北向南,中山医院、抗建堂、菩提金刚塔、石板坡、法国仁爱堂旧址、山城巷……原本散落的历史文化遗迹串连在一起,让你闲庭信步在老重庆风情画之中。

两江四岸,南滨路、长滨路、嘉滨路和北滨路,崛起全新的滨江经济带,商贸、交通、旅游、景观,文化价值得到发掘。

三峡博物馆、湖广会馆、重庆科技馆、国泰大戏院……10大文化设施凸现了城市品位。

城市有了风格,延续了城市文脉,也便有了向外炫耀的资本和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更新改造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重庆是山水之城,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000年,重庆市政府重新公布全市文物保护单位14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2002年,重庆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传统街区2个,市级文化名镇20个,其中涞滩古镇等6个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重庆市市政府批准了第一批101个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直辖以来,名城保护规划实施成绩斐然。湖广会馆修复工程已成为古建筑修复的成功典范;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和中山古镇等历史文化名镇得到保护性开发建设,古镇和历史街区得到可持续发展,名城风貌日益彰显。

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是重庆市政府公布确定的市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保护规划注重保护历史文物与实施片区改造相结合,挖掘文化价值与发挥经济效益相结合,继承传统风貌与展示时代特色相结合。历史文化街区中湖广会馆修复建筑面积7634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会馆建筑群,成为国际古迹遗址修复理念和中国古建筑传统修复方式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已有1800多年历史,保护规划按照整体控制、重点保护、统一协调的原则,采取积极而审慎的措施进行更新改造,焕发了街区活力。

规划公示听取民意吸纳民智。直辖初期,由于重庆市城乡规划编制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致使城市形态遭到破坏,城市环境持续恶化,历史文脉大量消失。

重庆市规划局介绍,直辖以来,重庆市规划系统积极推进规划公众参与,让关心城市文脉的市民、专家能够畅所欲言,凡荐言献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则补充纳入尚未完善的方案。

除《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方案》外,直辖10年来,重庆市规划局还在南岸滨江地区城市设计、江北滨江地区城市设计、重庆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等系列重大规划项目编制过程中,积极倡导公众参与,倾听民意、吸纳民智,大大提高了规划编制水平。

组团隔离 有序建设

重庆市规划局介绍,重庆在规划过程中,主城区多年来一直沿袭“多中心、组团式”的发展模式。组团隔离带规划,是为维护城市生态环境、阻止组团建设用地无序蔓延,在组团间划定需保护的隔离用地而进行的控制规划。目前,部分组团隔离带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城市人口向城市副中心转移,“10年后,主城区的城镇规模将膨胀为现在的一倍。”重庆市规划局透露,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后,到2020年,“一圈”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居民将从现在的1600万人增加到2200万人。据介绍,今后数百万人口要转移、进入城市,但不可能全都往主城中心区挤。重庆要打造宜居城市,人口必须向城市副中心转移。

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仍沿袭、保持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把城市分解为一系列较为独立,且有完善的生产和生活设施的组团,大部分人的日常活动都能在一个组团内完成。同时通过增设城市副中心,以减小城市规模扩张后对城市中心的压力。

数百万人口转移至“一圈”后,主城区的住宅需求也将增大。新一轮城市总规中的住宅规划显示,主城区逐渐突破铜锣山、中梁山“两山”,向周边拓展,将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把居住等功能向西永、茶园等城市副中心转移。

今后,渝中半岛等主城中心区还将实行“减量、增绿、整容、留白”,即减少人居住宅量、增加绿化面积、留出更多空间建路网、老建筑更新等。

转自: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house&idArticle=67413&flag=116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