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7年6月13日重庆之行之千年古镇瓷器口 |
[游记]2007年6月13日重庆之行之千年古镇瓷器口 |
2007-07-16 yahoo.com |
经过一夜的休整,第二天,辣椒,小昭(辣椒男朋友),大姐和我去了传说中的千年古镇瓷器口。 印象中第一次听说“瓷器口”全是因为好吃。有一次,一个朋友从重庆回来,带了一袋“陈麻花”。还清楚地记得他眉飞色舞的说:“排了20分钟队才买到的麻花哦!”其实仔细尝了尝,呵呵,一般了。(本人不是很爱吃油炸食品) 车到站后,经过一座石桥,往前走20米左右,右转,就看见“瓷器口”的牌坊了。说是千年古镇,细看后,不免失望:都是些仿古建筑而已。大门右边的墙面上,刻着《瓷器口赋》,人工的古香古色呀!像中国别的风景区一样,来瓷器口游玩的人也很多,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瓷器口的牌坊门下面合影留恋,我敢说,几乎每一张照片的背景都是“人”。我们四个人既当了自己照片的主角,也当了别人照片上的背景,呵呵,有趣的循环。 踏在青石板铺就的人声鼎沸的小巷里,突然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不足3米宽的小道上,密密麻麻,都是人。两旁商贩的叫卖声,大喇叭里不断重复的吆喝声,周围游客喋喋不休的说话声,声声入耳。浮光掠影般一闪而过,来不及细细回味,也经不起静静回味。 心情一下子低落了。为这个传说中的“古镇”。 很不踏实的晃荡在人群里,看着巷子里的小铺子,合川桃片,牛角梳,小挂饰,杭州丝绸,葫芦丝,羊肉串,铺盖面……越看越不是滋味。太商业化了,尽管铺面是青瓦木椽,红漆黛石,但里面的东西却是你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商业街上都可以找到的。如果没有一点原汁原味的东西在里面,只有花花绿绿票子的喧嚣,又何必标榜“千年古镇”呢? 其实,别的地方也是差不多,或许我太较真了。 四个人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兴致都不太高。在一条古玩街上,一阵清脆悠远的石器声吸引了我们。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在玩石器敲击。不知道怎么的,心里一下子就平静了。其实就是很简单的石器,大约有15片石片如编钟般按照音律排成一排,用类似鼓槌的小细棒子一敲,就会发出清脆声音。随着那个小男孩随性的敲击,石片上闪烁出纯净的音符,不张扬的优雅。 于是,相机闪烁,里面有了一张我认为重庆之行中最珍贵的照片,敲石片的小男孩。 然而后面发生的场景再次让我心悸。大约2分钟后,一直站在男孩旁边的一个戴草帽的妇女笑嘻嘻的问道:“小弟弟,还耍不?你的时间到了哈,一元钱。”小男孩身后戴着墨镜,撑起阳伞的另一个女士赶紧递了一元钱给那个妇女。 我晕,原来,这也要钱! 彻底的失望。 四个人随意的看,懒懒散散的走着。小昭带着我们到了卖麻花地方,一共有7.8家铺子在卖陈麻花,不过,只有一家前面排起了长队。“老字号的威力”。老板也很体贴的给后面排队的顾客拿阳伞。排了30多分钟,买到了4盒“老号陈麻花”。再和大姐在瓷器口遛了一圈,匆匆回去了。 |
转自:http://i.cn.yahoo.com/blog-Z8eBxYY9dLN7oUzFgAhj?p=183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