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重庆印象龙腾天下爱丽舍中华民居行游记 |
[游记]重庆印象龙腾天下爱丽舍中华民居行游记 |
2007-07-16 96.cn |
重庆是个有江有山的城市,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在傍晚时分在江边随意走走,那种惬意,在全国只有重庆人才会懂。因此,重庆不仅仅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饮食文化,更造就了经典与现代的夜生活。 在经过两天的山路奔波后,“龙腾天下——爱丽舍中华民居行”车队终于踏上了东渝万长高速。这是车队沿途走过的路况最好的一段高速路,而且天气也很适宜,使我们未进城就已经开始喜欢重庆了,而最后我们在出口时缴纳了370公里的近200元(以每公里0.65元的费用核算)的加油费,使我们惊讶得大跌眼镜。 山城重庆,远看是山,近看是城,城在山上,山在城中。独特的地形地貌和重庆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重庆。通商口岸、战时陪都、计划单列市、直辖市、像江苏省一样大的城市、3000多万人口、40多座县城、三线、三峡……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庞杂身份及使命的转换后,这座地形本就局促的城市展现出了一种极其复杂的形态。 现在的重庆像一座巨大的工地,许多地方都有塔吊,三座跨江大桥春季同时开工,四条滨江路都被政府拿出重新做景观规划,江北古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夷为平地,当年明玉珍的建都所在只剩残砖碎瓦,开发商圈地大得惊人,工地的围挡足有三、四公里长。重庆进入了一轮前所未有的扩张期,无论从城市形态还是地产的角度,这都是一个有趣的变化。 来到重庆,一点都不觉得陌生,反而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无论是街边与你擦肩而过的美女、江边钓鱼的大爷,还是各色食物,重庆可以说是中国内陆地区最具有包容性的城市。 到重庆,闷热的天气、喧闹的人群、如云的美女,使我们感受到了武汉的气息,虽然,我并不欣赏重庆浮躁的一面,但是重庆带给人强烈的亲切感和亲和力,却使我对重庆敬仰有佳。 重庆是我国西南部的第一大城市,是著名的山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在建筑和城市环境上具有鲜明特色,特别是传统街区,充分体现出其特有的地域特征和风土人情。老重庆人都不会忘记如今已不多见的,那些临江门,石板坡、化龙桥、厚慈街、川道拐等地颇具西南地区民居特色的吊脚楼。由于重庆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居民住房条件亟待改善,近几年的拆迁改造,使临江门那一大片吊脚楼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水泥森林。但是,最近在南坪长江大桥上你可以发现,渝中半岛半山腰名叫石板坡的地方,一片片白墙黑瓦的吊脚楼格外醒目,再朝下看滨江路,川道拐原来的那一片吊脚楼也整修一新。条石地基加土砖夹壁墙,飞檐斗壁雕龙画凤,犹如镶嵌在现代化都市脖子上的一串项链,放射出一道另类光芒。这是重庆整旧如旧的一大杰作,也是延长住宅寿命,充分实现其使用价值的另一种实践,更是古老建筑环境的合理保护,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有效延续与传承。 磁器口是重庆传统民居的代表所在。磁器口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1.18平方公里,以明清时盛产及转运瓷器得名。 漫步磁器口,虽然仍少不了卖旅游纪念品的那些小店小铺,但径直朝里走,随路上行,通过几段高高的石梯,就能看到深深的老宅院,大宅院里高高的石门坎,斑驳的黑色土漆双开大门,雕花的木栏杆,四方形的天井和长着一些青苔的院坝……向我们讲述着老重庆的陈年旧事。 有“小重庆”之美喻的磁器口为天然良巷。史载,磁器口兴镇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至明代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清末民国时期达极盛,古人诗赞其繁华,“白日千人拱手,夜里万盏明灯”。 古镇山水孕育其中,至今仍有居民生活其中,看到高高的葡萄架下手拿芭蕉扇乘凉的老人,或者品茶打牌的左邻右舍,虽然,那一边是重庆霓虹初上精彩夜生活的开始,但这一边惬意舒适的夜晚无疑体现了重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未来的双面性,我想,这不仅源于重庆在中国版图中位居中央的天生使然,也是重庆历史与超越中产生的必然,而重庆的一颦一笑,就在这华灯初上的夜晚,尤其令人心醉。 |
转自:http://auto.96.cn/b48860/a31919.htm16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