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中国的第四个中央直辖市; 重庆是一座由长江与嘉陵江环抱的美丽的山水园林城市; 重庆是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重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前沿阵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远东指挥中心; 重庆是乘船游览长江三峡的最佳起点…… 纵观重庆,巴山绵延,渝水纵横;俯瞰山城,历史久远,文化深厚。重庆旅游资源独具特色,集山、水、林、泉、瀑、峡、洞自然景色为一体,熔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从夏禹王“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涂山旧痕,到国共两党众多名人名事遗址;从大宁河古悬馆真貌,到“上帝折鞭之处”的合川钓鱼城古战场;从享誉中外的大、小三峡、丰都鬼城,到中华石窟艺术之魂宝的大足石刻;从天坑地缝、青龙瀑布、武隆天生桥、巫峡夏冰洞等新开发的神秘别致自然景观,到四面山、金佛山、缙云山、仙女山、黄水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区;构成了重庆市集山、水、泉、瀑、峡、洞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和溶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浓郁文化特点;同时,巴渝古朴独特的民风民俗引人入胜,多姿多彩的地方文艺令人倾倒。重庆还是川菜主要代表地域之一,“吃”与“游”相得益彰,平添旅游者无限雅兴。 另据统计,重庆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0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市级风景名胜区17处,市级森林公园24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 已形成了各具主题的“山城都市风光”、“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和“八大特色旅游区”。 我们下榻在朝天门附近的三峡宾馆。朝天门位于重庆市中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江面广阔,百舸争流,人行石阶沿山而上,气势极为雄伟。今天的朝天门码头是川江水运的重要枢纽,又是重庆市一个著名景点,是俯看两江汇流,纵览沿江风光的绝佳去处。此地山水相依,楼宇相连。入夜,万家灯火与满江波光相映生辉,壮丽非凡。 朝天门码头位于重庆城东北长江、嘉陵江交汇处,襟带两江,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是俯看两江汇流,纵览沿江风光的绝佳去处。朝天门左侧,嘉陵江纳细流汇小川,纵流一千多公里,于此注入长江。每当初夏仲秋,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漩涡滚滚,清浊分明,形成“夹马水”风景,其势如野马分鬃,十分壮观。右侧长江容嘉陵江水后,声势益发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成为长江上的“黄金水段”。据纪念碑上记载,今天使用的朝天门客运码头和宏伟的朝天门广场经过了几番重建。明初戴鼎扩建重庆旧址时,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十七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即朝天门。门上原书四个大字“古渝雄关”,因此门随东逝长江,面朝天子帝都南京,于此迎御差,接圣旨,故名“朝天门”。1891年重庆辟为商埠,朝天门始设海关。1927年因修 建朝天门码头,将旧城门撤除。1949年“九·二”火灾使朝天门附近两公里的区域化为一片废墟,从此,朝天门仅余城基墙垣。 在稍事休息后,我们于下午先后来到曾家岩50号周公馆和重庆人民大礼堂游览。曾家岩50号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1938年冬,中共代表团由武汉迁移重庆后,为便于工作,周恩来同志以个人名义租赁这幢房子,作为中共南方局在市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因此又称“周公馆”。小楼地处街巷尽头,右侧为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的公馆,左侧是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楼房内,中共代表团仅租赁了一、三两层,二楼的大部分和底层门厅旁的厨房,均为国民党人居住,真有左右内外夹击之势。 1958年11月董必武同志故地重游,曾幽默地作诗记其事:“八年抗日此栖身,‘三打维支’笑语新。戴笠为邻居在右,总看南北过门人。”在二楼和三楼,分别有董必武、叶剑英同志的办公室。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来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曾在底层会议室接见中外各界人士,周恩来同志更是经常在此会见各界人士和中外记者。重庆人民广场位于渝中区人民路与学田湾正街交汇处。包括重庆人民大礼堂和人民广场两大部分。原建筑为老一辈革命家主持修建。人民大礼堂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重庆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人民路学田湾人民广场,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重庆独具特色的标志建筑物之一。 整座建筑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其中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礼堂建筑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五层挑楼,可容纳4200余人。 人民大礼堂采用中轴线对称的传统建筑形式,以柱廊和双翼相配,塔楼收尾,立面比例匀称。人民大礼堂外观像放大的北京天坛,碧绿的琉璃瓦大屋顶,大红廊柱,白色栏杆,重檐斗拱,画栋雕梁,色彩金碧辉煌,气势宏伟壮观。建筑仿天坛有祷祝“国泰民安”之意。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一精美奇巧的东方式建筑。1987年,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经典著作《比较建筑史》收录 我国当代43项建筑工程,将该建筑排列为第二位。 ------------ 万事随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