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龚滩古镇:乌江悬崖上的千年绝唱 |
[游记]龚滩古镇:乌江悬崖上的千年绝唱 |
2008-05-22 sina.com.cn |
长达两公里的老街,全由一块块青石铺成。青石年代古远,一年年一代代被赤脚、草鞋、布鞋、胶鞋踏磨得光滑玉润,泛着幽幽青光,当年“背夫”的打杵在石板留下的“杵窝”依然清晰可见,一脚踏上去,尽是历史的回音。整个街道纤尘不染,可坐、可行、可卧。沿街吊脚楼翘角飞檐犬牙交错临空扑来,悠远古朴的文化浸润感油然而生。据专家考证,此石板街是长江沿岸目前保持最完整,且极具观赏价值的石板街。 除了普通居民住的吊脚楼,龚滩还有一部分富丽堂皇的建筑。西秦会馆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陕西盐商张朋九在清末时期亲自监造的,当时四周的院墙全刷红粉,那红是陕甘地区特有的红。当年龚滩的繁华和陕西商人的精明由此可见一斑。这里曾经是龚滩人祈福、看戏的地方。高高的院墙,森严的大门,精美的檐角雕刻,门上的横匾变成了“为人民服务”的朱漆大字依稀可辨,凋蔽中犹显往昔的气派和辉煌。在其它一些建筑上,“文革语录”斑驳脱落,随处可见。只是时间的流逝使如今的龚滩像一个落拓的富翁、迟暮的美人。 错乱的时空中,龚滩有些寂寥,有些颓废,时间的钟摆仿佛已经停滞,让人怀疑是否又回到了上古的某个时刻。一场雨,就能将整个龚滩与世界隔离开来,时光隧道直通古今,让人不知今夕何夕。 传说:一条庇护龚滩人的鱼 三教寺是庙非庙——没有一座神像,没有一根香烛,神殿早已经成了民居。相传三寺庙曾经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居。崇祯三年(公元1636年),秦良玉奉旨率精兵北上收复了华北永平(今唐山市)四城。崇祯皇帝在平台召见秦良玉和五百四川僧兵。这些僧兵婉言谢绝了皇上的赐官封赏,一致要求求皇上恩准和尚可以娶妻为室,可以开戒吃荤。崇祯皇帝慷慨应允。勤王有功的僧兵回到石柱、酉阳等地之后,照常当和尚,但从此可以娶妻,可以吃肉。他们既信奉佛教,也信奉道教,同时对于儒家的学说也非常尊崇。因此,他们所在的寺庙,就称为三教寺。 古镇上有一块酷似鱼儿的石头。靠河吃饭的龚滩人固执的认为这是河神的化身,可以庇护出行的船只和靠河吃饭的龚滩人。驾船出行前,龚滩人都会到这里祈求一路顺风。游客到了这里也会虔诚的拜拜这条有灵性的“神鱼”。 人物:最后一位纤夫和旅游公司经理 冉姓和罗姓都是土司的后代,也是龚滩的大姓。镇上至今还有“上街不惹冉,惹冉下不了坎;下街不惹罗,惹罗过不了河。”的说法。意思是,在龚滩上街不要和姓冉的过不去,在下街则不要和姓罗的过不去,否则你便惹上了大麻烦。 冉启才今年已经60岁了。16岁开始,冉启才便在乌江上拉纤,留下了太多的辛酸和血泪。60年代以前,龚滩人大多靠拉纤为生。他和他的父辈们终日往来于乌江岸边,一年四季不穿衣服。直到60年代以后,乌江上才修建了绞滩站,但由于乌江滩多浪急,许多工作地方仍然要人工拉纤,才能保证船只正常航行。后来,乌江航道得到了彻底整治,船只的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逐渐结束了拉纤的历史。如今,冉启才已是古镇上的名人,前来龚滩旅游的游客都喜欢去拜访他,听他讲拉纤的故事。面对从未谋面的生人,冉启才热情洋溢,就像迎接自己的亲人一样。采访他的报社、电视台的记者更是络绎不绝。每次,冉启才都会邀请他们与自己合影留念,以此来怀念自己曾经度过的非常岁月。 对于冉启才来说,是一段经历的过去,一种职业改变。然而对于龚滩而言,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龚滩正在修建一条快捷的二级公路,纤夫的职业也必将随着乌江岸边的条条纤道嵌进尘封的巨石,成为永远的历史。 罗小波是土生土长的龚滩人,在镇上开了当地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旅游公司,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罗小波的旅游公司就设在自己三层楼的吊脚楼里,没有豪华的装修。主要经营古镇旅游的阿蓬江漂流、乌江画廊游等项目。跟众多的龚滩人一样,即便是有些现代意味的所谓公司,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都把每一位客人都当作亲人一样对待,却绝不会眼睛只顾盯着你的钱包,这种亲切的感受在别处是绝对寻不到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b9038010004by.html3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