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小木门,是一条长长的甬道,有十几米长,一股阴凉的感觉扑面而来,心要 提到嗓子眼儿了。一种神秘感油然而生,身似穿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探究人类生命 的起源。摒住呼吸随众人顺着坡道慢慢向前走,前面有了亮光。 终于走出深邃的坑道,顿觉眼前一亮,豁然开朗!一座大大的天井赫然矗立在眼前!  院子呈方型,地面中央是一个小型的花圃,一看就知道主人的勤快朴实。 窑洞冬暖夏凉,适宜居住,造价低廉,百姓人家只要有劳力,就可以自己开挖窑洞(当地 叫打窑)。所以这里自古以来,百姓都以居住窑洞为主。而淳化农村窑洞又以地坑窑洞为 主,窑洞一般高在四米左右,宽3.5---4.5米之间,深可达数十米。而整个院落较北京四 合院相似,面积则可达四合院的数倍。 这是我看到的最大的一座地坑院子,共有十四间房子。 。  老师的学生介绍说,每家的院子里面都有水窖,在地坑院的地下深10米左右。很多家 有两口水窖,一口存“干净”的雨水,作为生活用水窖,另外一个作为渗水窖,就是专门 收集院子里面的雨水的,防止大雨后水进窑洞。水窖一般打在“墙里”,类似于一个窑洞 的位置,打一个小的“窑洞”,能容下一个人站的高度,深度也就能容下窖口大小即可。 然后往下打一个直径1米多深10米的水窖,从井口往下5米后增加直径至3米左右,下面那部 分才是真正的存水的地方。两口窖的功能不一样,在下面大直径部位处理不一样,吃水窖, 那部分用红土泥做的泥块贴住打实了,可以防止水渗掉,称作“订窖”,意思就是把窖 “订牢了”不让漏水。一口“订”的好的窖能用上几十年不漏水。另外一个水窖俗称“渗 窖”,从名字就能猜出它的作用了。   刚下车的时候满眼是绿油油葱翠的树木,根本看不到哪里是村庄。我们和郑老 师电话联系,由他遥控指挥,就这样我们的车子还是走过了头。老师说由地坑院窑 洞组成的村子,站在远处根本看不见,呵呵!老师教给了我们一个寻找村落的方法, 就是在塬上看哪里树多,哪里就有村落。所以当地百姓把地坑院窑洞称做暗庄子就 很贴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