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闲说商山四皓 |
[游记]闲说商山四皓 |
2008-05-22 blshe.com |
商山四皓的传说故事 【在前番博文里提到商山四皓的故事,博友徐平兄建议我写一篇有关商山四皓的文字,介绍一下。我虽不是商州人,但因为认识了著名书画家李子贤先生,了解知道了一些有关商州的故事,出于对商州文化名人的敬仰和尊重,因而乐于此事,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汇集成下面这些文字,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性说明,权作是一个旅游典故来读,也算完成了徐兄交代的任务。】 《闲说商山四皓》 □ 刘璕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 这首诗是唐朝李白的《商山四皓》,说的就是秦末汉初(前200年左右)之际,商山四皓隐居商山,后出山辅佐太子刘盈的故事。 "商山四皓"是历史掌故,千百年来流传民间。指的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著名学者。他们长期隐藏在商山(今陕西省丹凤县境内)。商山地形险阻,景色幽邃,非常适合隐居修道。"修道洁已,非义勿动", 这四位隐士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所以时称"商山四皓"。秦末,四皓见秦施暴政,避秦焚书坑儒,随退入商山隐居,曾作《紫芝歌》,歌云: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累,人不如贫, 贱之肆志,乃共入商。 汉初,汉高祖刘邦听说他们德高望重,多次派人携带重礼,想聘请他们进京做官,以辅佐朝政,但被婉辞拒绝,他们宁肯过着采芝而食,清贫而安乐的生活。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后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吕后闻听,非常着急,便遵照开国大臣张良的主意,聘请商山四皓出山辅助太子。有一天,刘邦与太子一起饮宴,他见其背后站着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问方知,乃是久闻大名的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谢罪道:"我们听说太子是个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礼贤下士,我们就一齐来作太子的宾客"。刘邦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认为太子一定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帮助,将来继承王位自然有相当的保障,便打消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储君的主意,从而使得西汉王朝政权避免了一场人为的灾难而顺利交接。后来刘盈继位,即为汉惠帝。四皓拒绝接受汉惠帝的封赏,随即返回商山,退居林下,过着隐逸弈棋,逍遥世外的田园生活。卒后皆葬于商山脚下,丹江之滨。后来,汉孝惠帝敇立"文官下轿,武将下马" 碑,召令百官四时扫墓,以示尊敬。今建有商山四皓碑林园,位于丹凤县城西7.5公里的商镇西街,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巨冢罗列、古柏环绕、碑石林立。历代过往商山之文人骚客以四皓为题,盛赞四先生高风亮节的诗词达几百篇,比如李白的《过四皓墓》,吴筠的《高士咏.商山四皓》等,都是千古传唱的名篇。
|
转自:http://liuxun.blshe.com/post/548/754564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