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是宝鸡人 |
[游记]我是宝鸡人 |
2008-05-22 sina.com.cn |
宝鸡历史悠久,是我国周秦文化的发源地,延绵至今。凤鸣岐山,周室兴焉。周文王、周武王兴于岐山,体恤百姓,大行仁道,得姜尚辅佐,兵出孟津,牧野一战,乾坤扭转,商纣灭亡。其后蔡叔、管叔和武庚叛乱,成王年幼,周公姬旦辅政,率兵东征,历经三年,斩管逐蔡,平息叛乱,然后迁都洛邑(洛阳),还政于成王。一部《封神榜》,演绎了西周的兴盛的神化。西周在宝鸡的历史,宏浩博大,留下了“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和“渭河访贤”的思贤若渴的佳话,周朝800载,其文化浇灌了华夏文明几千年。东周末年,陇西秦国开始兴盛,后秦国从陇右迁都雍城,历十四个王,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便是在雍城为王,秦穆公心胸博大,击败晋国的侵犯,又与晋国结成秦晋之好,国力日盛,为最终秦统一六国打下基础。相传秦穆公在位时,其小女弄玉,慕萧史吹箫,穆公遂招萧史为婿,夫妇俩人吹箫引凤,最终跨凤而去,留下白云千载,往事悠悠。周秦文化告一段落,然后便是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六出祁山、兵伐曹魏,唐肃宗凤翔府反击安史叛军,苏东坡修筑凤翔东湖、撰《喜雨亭记》,历史一晃而过,渭水时断时流。但见薪尽火传,文化积淀在心。宝鸡农村上年龄的老者,大多对历史能引经据典,虽多为神化传说,但亦不是空穴来风,自有文化的脉络。年轻人也是读书者多,博学者众,然敦厚谨行,无一丝飞扬跋扈之气,周秦之古风俨然。 宝鸡人朴实厚道,坑蒙拐骗的比较少。现在我时常回宝鸡和凤翔,在市上或者县城,因为贪家乡的小吃,不免多要,这时,店主就会友好地提醒,不要多要,吃完了再要,以免浪费。这要在西安或者其他哪个大城市,店主恨不得撑死你,哪管什么浪费不浪费。说起宝鸡的小吃,我不由得开始流口水。最喜欢吃的岐山臊子面、擀面皮、锅盔,凤翔豆花泡馍,扶风豆面糊糊,还有蜂蜜粽子,油茶(宝鸡的油茶里面主要是杏仁,在西安油茶里的杏仁都用花生米代替了)、醪糟、酿米(相当于老孙家的甜饭)等等。岐山臊子面最早打入西安市场,且获得巨大成功,最出名的当然是永明岐山面。永明是我们镇上的人,在初中时高我一级,虽然当初未上大学,但眼光独到,以岐山臊子面最早打入西安市场,也算是我们县响当当的一个人物了,这几年事业红红火火,除过主观的努力外,其成功与岐山臊子面这一小吃也密不可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fccfb01008mwi.html23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