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古朴的安塞腰鼓 |
[游记]古朴的安塞腰鼓 |
2008-05-22 sina.com.cn |
1981年,在与安塞县比邻的延安市梁村乡王庄村一处叫"墓陵塌"的小山坡上发现一座古墓。其中出土了形制、人物造型相同的两块腰鼓画像砖,均系翻模成型后烧制的。经文物考古专家鉴定,系宋代造物。尤其是打鼓者的动作和形象,颇似当今安塞腰鼓中"马步蹬腿"的第四拍和"前进步"的第二拍动作。腰鼓画像砖生动地表现了我国宋代陕北地区的腰鼓表演,对研究陕北腰鼓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翔实的文物资料。 目前,安塞腰鼓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内容形式多样,其中可穿插一些他们的祭祀活动、“沿门子”的风俗、正月的竟技赛艺活动。它有着豪迈粗犷、刚劲有力、似鹰翔击翅、如猛虎抖毛、潇洒不凡、振奋人心等特点。同时,安塞腰鼓形成了队形多变、收放自如、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进退有序、有缓有急的表演特色。鼓手们“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 安塞腰鼓风格上有文鼓与武鼓之分,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安塞腰鼓快放快收,变化神速,自然大方,欢快流畅,刚柔并济,屈伸自如,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等融为一体,使自身从内容到形式更加丰富,更具观赏性、娱乐性。它在形式上有列队鼓和场地鼓之别,“列队鼓”以行进表演为主,边走边打。可以说,惟有安塞的“列队鼓”,才能释放出黄土高原奇伟的能量;惟有黄土高原,才能经得住安塞腰鼓惊心动魄的搏击。“场地鼓”以广场表演为主,分单打、对打、群打。场地腰鼓反映了北方民族剽悍、刚健、纯厚、豪爽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动作凝炼、洒脱,领舞队员蹦、跳、翻、跃、踢、蹬、踏、跷,千姿百态,加上演员即兴的摇头摆尾、抖肩颤胯,使整个舞蹈显得雄浑强健,挥洒自如,高潮迭起。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cb3d301000att.html28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