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的展祭

[游记]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的展祭

2008-06-27    sina.com.cn

点击(449) 评论(9)
类别(综合类别)发表于2007-03-03 00:58:49 

按:前日和几个朋友为今年祭祀事宜去了一趟黄陵,来回车程加上办事吃饭只用了多半天时间,在感受便捷的同时,更为当年前辈们那种对祖先的崇敬之情所感,决定将何正璜先生1946年写的游记发到网上,我在翻阅陕西省志《黄帝陵志》时看到,对于这次祭陵,该志只有一句话的记载,而何先生的这篇游记,则详细的记叙了这个过程。应该是一段弥足珍贵的史料。再有一月就是清明节了,我以这篇帖子祭奠中华始祖,也祭奠那些令人敬仰的前辈们!

1946年清明,王子云与何正璜在黄陵汉武挂甲柏前留影

中华民族始祖

——黄帝陵的展祭

何正璜

春雨如丝,不觉又已是清明时节,满以为胜利后的今年清明,可以回到故园一扫母墓,不料交通困难重重,仍旧羁留在长安,怅然无绪中,决心移小孝为大孝,去参加致祭黄陵的队伍。
黄帝陵在陕北中部县(近改黄陵县),离西安虽不甚远,但因交通不便,旅途颇不安适,可是轩辕黄帝崇高的感召,使我坚定了这必去的决心,因而去进行省府的允许。
四月三日清晨,省府送来通知,祭陵人员同定于今日午后五时,在长安车站集合,请届时携零星各物,共乘专车出发,我们因即匆忙地准备了一下,于五时抵车站。
因为是专车,故站上别无闲人,颇为清静,卧车上已预先贴好姓名,不劳选觅,并且一切设备较为阔绰整洁,所以虽然疲倦,却还安适。
七时车开,窗外景物皆人溟蒙,但闻呼呼风声,掠车而过,少刻,抵咸阳,乐队排列站上吹奏,乃欢迎主祭的王议长及祝主席的。车须在此换轨北上,一阵很久的喧哗后,才离咸阳一径北行。陇海路之副局长一行,并特以主人资格到列车各室中握手致侯,意殊殷厚。时已九时许,我们亦即入睡。
经过三原时,因车未停,所以不知道,当我们醒来,天色已微明问茶房知已停在耀县,时正三时半,因即起身梳洗,并吃着陇海路局招待的早点。
大家下了火车,在站上集立等候换汽车,时已六时,天虽晴而风极大,沙砾扑面,但除有小汽车两辆为主祭人员用者外,余三辆皆为无篷大卡车,省府随带之祭陵乐队,即有一车之重,所余两辆,几不敷分配,车少人多,大家不免现出争挤本色,秩序殊为不佳。
耀县为我们重来之地,颇似一晤故人,临上车时,遇见县府段科长,知县长已换,耀县风光依旧。不过此次为欢迎主席等,民团特以武装姿态出现,装束颇为特异,束腰紧袖,首披长巾,各执枪矛刀戟,极似武侠影片中之侠客,亦似当年义和团的打扮,更有人妙喻为单刀牌香烟之广告。此种全副武装的雄姿,在科学已进化到原子时代的今日,若令外人看见,倒也吓一大跳。

春雨如丝,不觉又已是清明时节,满以为胜利后的今年清明,可以回到故园一扫母墓,不料交通困难重重,仍旧羁留在长安,怅然无绪中,决心移小孝为大孝,去参加致祭黄陵的队伍。
黄帝陵在陕北中部县(近改黄陵县),离西安虽不甚远,但因交通不便,旅途颇不安适,可是轩辕黄帝崇高的感召,使我坚定了这必去的决心,因而去进行省府的允许。
四月三日清晨,省府送来通知,祭陵人员同定于今日午后五时,在长安车站集合,请届时携零星各物,共乘专车出发,我们因即匆忙地准备了一下,于五时抵车站。
因为是专车,故站上别无闲人,颇为清静,卧车上已预先贴好姓名,不劳选觅,并且一切设备较为阔绰整洁,所以虽然疲倦,却还安适。
七时车开,窗外景物皆人溟蒙,但闻呼呼风声,掠车而过,少刻,抵咸阳,乐队排列站上吹奏,乃欢迎主祭的王议长及祝主席的。车须在此换轨北上,一阵很久的喧哗后,才离咸阳一径北行。陇海路之副局长一行,并特以主人资格到列车各室中握手致侯,意殊殷厚。时已九时许,我们亦即入睡。
经过三原时,因车未停,所以不知道,当我们醒来,天色已微明问茶房知已停在耀县,时正三时半,因即起身梳洗,并吃着陇海路局招待的早点。
大家下了火车,在站上集立等候换汽车,时已六时,天虽晴而风极大,沙砾扑面,但除有小汽车两辆为主祭人员用者外,余三辆皆为无篷大卡车,省府随带之祭陵乐队,即有一车之重,所余两辆,几不敷分配,车少人多,大家不免现出争挤本色,秩序殊为不佳。
耀县为我们重来之地,颇似一晤故人,临上车时,遇见县府段科长,知县长已换,耀县风光依旧。不过此次为欢迎主席等,民团特以武装姿态出现,装束颇为特异,束腰紧袖,首披长巾,各执枪矛刀戟,极似武侠影片中之侠客,亦似当年义和团的打扮,更有人妙喻为单刀牌香烟之广告。此种全副武装的雄姿,在科学已进化到原子时代的今日,若令外人看见,倒也吓一大跳。

日薄风劲·气候特殊

七时许,各车陆续开行,日薄风劲,愈行愈冷,较之昨夜,实有二季之感。陕北的气候,同它目前政治上的划分,都令人觉得是一特殊地带。
二十里至黄堡镇,有水泥场及瓷厂,规模虽不大,但以在陕北尚有此工业雏形,亦颇难得,且水泥与建国有关,可觉可喜。
沿途风沙之大,难以忍受,不唯口目不可开启,即呼吸亦时受阻碍。黄沙随风起,如大海怒涛,一阵阵向车上扑来,车每因此暂停,待其稍散后,方能辨路前进。人民皆居于高低的原穴中,十数里不见一房屋,若非稀疏而瘦弱的农作物,说明其地尚可耕收,令人真以为已到了沙漠地带。
车行经的虽为公路,但因平日只有公路而无汽车通行,祭陵汽车一年仅一度经此,故路面之荒凉崎岖,实不可形容。碎岩石堆满道旁,似乎是尚未完竣的工程,人乘车上,跳荡特剧,时时有被抛下的危险。
三十里,至铜川,这是著名产煤的地方,车未停,直驰宜君。
过铜川约十余里,景色忽然改变,矮弱的麦苗,已不再见,居人的土穴,亦不再见。唯见漫山遍野,均是深深浅浅的桃花,一望数十里,极目粉红,它们不惹蜂蝶顾盼,不受任何毁誉,在这漠漠的荒山中,享受它们鲜艳自由的青春,车中人多为这一大片粉红看呆了。
十时,车抵宜君城,城门之阔与高,恰同一车,故乘客都得暂时低头。
在宜君中心小学内午餐,因早有通知到此,故特备盛饮数桌,菜肴之丰,与坏境大不调和。
饭后,竟渐渐下起雪来,想着这正是江南十里菜花香的季节,而陕北竟在雪中。南北气候异,真是太悬殊。
幸雪片不大,车也仍在断断续续的小雪花中开驶,七十里抵中部县郊外。此行一路净是秃山荒原,无可观述。但在这将近的郊外一山上,竟是苍绿丛翠,青郁茂森,面积之大,约有十里,即有人欢呼遥指,说是黄帝陵到了,全车人皆不觉转身相向,同声欢呼,这里面有惊叹也有赞美,因不仅陕北不易有此浓蔚绿林,即在他处,也很少有这么多这么大的柏林,其整齐幽美的远景,令人萌生一种极其安恬崇高的情绪。一路被黄沙盖闷了的心情,为之蓦然一爽。
不一刻,车抵中部城下,城亦低小,市面也很冷落,大家至此下车,上一很长的陡坡,到一较为整齐的建筑内,大门上扎满了柏枝与纸花,并贴了一些欢迎的标语。在此秩序较好,洗面拂尘,各有定处,餐桌上也放好名茶,这周到的安排使大家受惠不少。
夜宿中心小学中,街上因天黑不得览,又以过分疲倦,在到邮局去盖了一个邮戳作为纪念后,即拥被入睡。
次晨(四月五日)四时起身,天已渐明,且红紫璀璨,知为晴朗天气,昨日大家对风雪的忧念,至是尽为一扫。
五时,匆匆吃过早饭,祭陵大员即准备开始登陵。我们因欲拍照,特先去陵上。

古柏参天·陵地幽美

黄陵一名桥陵,因在桥山上之故,现在陵前来看:桥山并不高,只是一个高丘,沮水环流山下,成一半圆,使山成了桥形,地势颇为特别。山后又有华盖山的三个高峰高耸,好像帝王用的华盖,俯冲着这桥山,而与沮水合抱成一圆形,就在此一半山一半水的圆形合围中,植有六万株苍翠参天的古柏。在这多古柏。在这多古柏的丛绕正中,即是轩辕黄帝的陵地所在。高山与流水隔绝了外方,而使这十里方圆之地,自成一翠绿的岛。谁知道在陕北这样荒凉燥、黄沙漫天的地方,会有这样幽森美丽的仙境。没有来过的人,又谁会知道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民国的奠基人就长眠在这一小块土地中!是因为埋了他,这地方才如此美丽的,还是这山水奇特的形势,原是为这伟大的人而生成的?我不能知道,我也不再想,我的心非常沉重,一步步向陵前走近,好像一个佛教徒看见了释迦,回教徒看见了真主,基督徒看见了上帝,感情充沛到极点,也严肃到了极点,待走近碑石时,热泪再也忍不住直滴了下来。
黄帝之可敬爱,不应该是一些人们向他堆砌的神秘性,而相反的,正因为他是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人”,他勇敢,他聪明,有毅力,有计划,有政治眼光,有科学头脑,举凡战蚩尤,做舟车,制冠,造屋宇,定历法,正五音,律度量衡,试作六书,改良医药等,无一不是奠定国家民族万年的基础,都是将整个民族由野蛮原始推进到文明幸福的不朽功绩。他南征北伐,披荆斩棘地为万世子孙开疆拓土,更在辛苦开辟的土地上,为民族后代艰难而慎重地播下了各种生活必须的种子,使这一民族能承继光大,而生存得光荣,生存得幸福,生存得永远!
他自己终于有一天睡下了,但他的血液、法规、发明、制度,希望和精神,应当是永生的,永生在我们每人的血液中,行为上和思想里。
今天,我这个在他血统遗传中四万万五千万分之一的一个渺小的承继者,来到民族始祖的墓前,俯念内乱无已,万方多难,继往维艰,开来不易,我悲伤,我惭愧,我感动得超过了理智了。
绕墓一周,得见坟丘低小,较秦汉各陵之庞大修整,适成鲜明之对比。我国远古本主张葬地不树不封,黄帝墓因当时万民感戴又加历史代培修,才有此小丘规模,也可见古代的质朴了。
墓前有一小亭,内置毕沅所立之巨碑,上刻“古轩辕黄帝桥陵”。碑后近陵处,新立一碑,刻“黄帝陵”三字。

祭陵典礼·庄重肃穆

天已大白,祭陵队伍也走上来了。主祭官和陪祭人员都佩带了红黄各色的绫条,缓缓地引导着县中同来参加的学生军队及民众们,都在陵前依次排列好,音乐队则在陵侧排立,亭上扎满白花,亭前摆了供案,案上陈设酒醴、果品、祭菜、怀箸、香炉、烛台及面制花供一副,案旁分置二花圈,上款同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灵鉴”。六时三刻,仪式开始,全体肃立后,即由乐队奏哀乐,乐声飘 在万株古柏间,袅袅坏绕,复被高山送来哀微的回声,人皆肃立若塑,音乐在此已尽到它最大的使命了。接着全体向陵行三鞠躬,墓上黄草飒飒做响,一时情绪至为严肃。接着恭读祭文,读者音调不错,很能配合此时的空气,再由主祭人献香、献帛、献酒、献毕又奏乐,于是礼成。由主祭人领导绕陵一周。
祭后,大家沿汽车路徒步行至半里外之黄帝庙,庙背山麓,临沮流,旧建已毁,此为省府新近所修。首为大门,过石道为公室,又过长甬道,为一卷棚,再过一坡道,为月台。后即享殿,势颇轩敞,据云殿中昔祀黄帝像,风后力牧诸臣配享,现已失,仅供一黄帝木主而已。这一点,我认为最可惜,因为这对于黄帝的实际性及尊严性,都有很大的损失。黄帝之在中国,本来其本身即是一崇高之偶像,他是一切可尊敬、可钦佩、可爱戴的总合,因为时间的远久,他已在传说中“神”化了。他不仅仅是一个英雄的神,并且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我希望以后能在此塑有一尊不朽的雕像,以增加他在国人心目中的“生命感”。

黛色参天·庙中巨柏

庙中共有古柏十五株,真是“黛色参天”,又高又茂,它们所以过的兴衰沧桑,假若它们能说话,真应当是一言难尽。尤其是其中二株,更异同列,一株在大门内,干可十围,皮坚如铁,并不比别的高多少,只是特别茂,一大片地都被这一株巨柏遮满了。立在树下,抬头看,即像在一片深绿的森林里,真是感觉到一个人太渺小。结下立一石碑,上刻“黄帝手植柏”五字。究竟是否黄帝手植,亦未敢轻信,但以此树之外表论之,纵非黄帝亲手栽下,也应是那个远古的朝代所植立的。我们今日既无权力将柏锯下以察其年龄,又复为其巨大外所惊倒,也只好不再敢胡思乱疑了。并且此柏之存在,是极可庆幸的。第一:可以做一表率,鼓励人们植树。想起每年都有植树节,每到节日,大员们率众亲手植树,但植至如今,毫无分晓。此柏或可刺激今后大小人员,悬想到千百年后,我一锄之劳,也能蔚成巨木,铮铮不朽,而都东于真心植树,一人一株,中国之绿化当可不远。第二:历来中国每当朝代变换之际,前朝文物,必遭破坏,古代建筑体制,仅能于文字中得见,列祖列宗们,于开国时的杀人放火,也使五千年文化古国,一物无存。此柏今矗立于此,正不知逃过了多少次的却难,总算活到了幸。另一株在享殿前,巨细与其他古柏也无甚差异,只是干皮皱裂,有如钉痕,树下也有一碑,题“挂甲柏”,旁注“汉武帝征塑方还挂甲于此”,不知武帝有何异甲,竟经一挂之后,树上即留下钉痕,经两千年曾不见愈,真是奇异。若作正当解释,自是柏中本有此异种,不足为怪。但这传说是很美好的,汉武帝是中国有数的英主,远征塑方,凯旋归来,特到黄帝陵前来告祭,其事其人其意义,都是完美之至。我们又何一定要分辩绝无其事来作此焚琴煮鹤的笨举动?汉武帝一代怪杰,肯在此解甲下拜,黄帝一定九泉含笑;能在柏干上留下永久的钉痕,实是那次致祭的最好纪念。

陪陵静坐·追怀伟迹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514880100072f.html52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