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午子山话松 |
[游记]游午子山话松 |
2008-02-10 cbulo.com |
文 / 秦人蜀客 出西乡县城,东南行三十余里,遥见群山簇拥,一峰独秀,青松苍翠,这便是陕南胜迹午子山。午子山因其危崖险壑,密林秀姿被誉为“陕南小华山”。 午子山巅曾荟萃了自汉以来历朝历代辉煌的建筑。午子观、娘娘媛阁自西汉初年始建,历经南宋高宗、明孝宗、武宗乃至民国及建国后历代的修葺、增建,形成了由顶观正殿、药王殿、福寿殿;腰观泾洋宫、三清殿;底观圣水观 、玉皇殿、东岳殿及丰都殿等十多处殿阁组成的建筑群落,但终因山险风虐,岁月剥蚀,加之战火纷乱、匪祸连结,均不复旧时的容颜。 午子山有大自然赋予的神奇“三景”:午子朝霞的流光溢彩,恢宏壮丽;圣水灵潮朝溢夕损,随潮清浊的变幻莫测;龙洞飞泉宛如玉带悬空,“千重银瀑雨,一线水帘天”的气势。然而,午子归来最令人留恋的是独特俊秀的白皮松。 白皮松,学名白果松或油松,属珍贵的观赏林木,系我国独有的树种,也是东南亚唯一的三叶松。午子山保持有原始生态的白皮松一千四百余亩,姿雄色纯,美不胜收。据史载,午子山的白皮松最早为南宋时所植,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重建“顶观正殿”及“药王殿”,“福寿殿”等,并植松柏万株。而宋时辉煌的建筑早已灰飞烟灭,唯有白皮松林与日月风雨共舞,形成了午子山奇绝的一景。 走入午子山,拾阶攀登而上,夹道劈面相迎的是白皮松披黛着翠、千姿百态随风轻歌曼舞的娇姿;钻进密林深处,白皮松俯仰生姿,天然成趣,或虬枝斜逸,或屈曲婆娑,或挺拔耸立,或姿意盘旋,皆缘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它们四季饱经风霜雨雪的洗礼,朝托闲云悠悠去,暮迎仙鹤迟迟归,晚来风急,梳理那雷电风雨,演奏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松涛合鸣。 白皮松幼树枝杆青斑累累,隐约可辨,状若千树万枝覆裹了一层迷彩服,历经岁月,主杆壮硕粗大,毛杆表皮经受风雨磨砺自行块状剥离脱落,形同鱼鳞龟甲,呈显凹凸不平的花斑,皮面沁渗的银白色素,闪闪发光,遂成万木缟素的白皮松林。 我欣赏白皮松独居幽处随遇而安的选择,因偏居一山之隅,不择环境,不让土壤,顽强的生命在崖缝石隙挣扎生存,造就了它姿态纷呈,伸屈自由,弯直随意,或斜逸蔓延,或脱俗灵秀,或刚毅豪放,或美丽婉媚,或疏散慵懒或沉稳泰然;全然不同于皇家园林,根植良田沃土,沐浴无边雨露,却被人工修剪成千树一姿的臣服和柔顺,虽望之俨然繁茂,却唯独缺少一份蓬勃和生气。正缘于此,白皮松才多了一些粗犷狂放,多了一份随意天然。 “无限风光在险峰”,登临午子顶观,俯瞰山脉走势,只见沟壑交错纵横,山林浑然一体,因山势悬崖危壁,奇险诡谲,成就了白皮松或一枝独处,耸立危崖之上,状如振翅欲飞的苍鹰,或容大度正襟危坐于山涧石旁,形同参禅悟道怡然自得的老僧,或密密捱捱簇拥于险岭之侧,或漫山遍野覆盖山峰上下,枝叶错杂,参差不整,拱护山岭四面;远眺堰口镇,田畴广袤,人烟稠密,市井富庶,炊烟袅袅,泾洋河自南向北,宛如玉龙伸躯伸展,横贯山脚缓缓隐入远方天际,人间天上衔连浑然,难怪古人会生出“上方灵气谁能识,身到烟霞便是仙”的感悟。身处“唯天在上”的峰巅,享受超然尘世羁绊,插翅欲飞的潇洒,放眼云天,无限的博大恢弘风起云涌,清风渐渐如丝如缕沁生脚底,涤荡胸中块垒,令一切猥琐、丑陋的俗念,随风而逝。 走下顶峰,返回山腰的凤憩亭,回望山巅,那被白皮松层层覆裹的峰巅,不正像一位阅尽世间苍桑、感悟生死真谛、处变不惊的睿智长者吗?那密密实实簇拥的白皮松枝杆,不正是水墨画家着意勾勒的白发么?岁月怆然,风刀霜剑、狼突豕奔,那白发何曾有过柔顺和屈服,那凛然威势不让苍天! 我暗忖,午子山这阅尽兴废的长者,面对泾洋河匆匆北去,永无绝期,也许会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当宋家王朝的江山早巳灰飞烟灭,刻意想流传万古的即使刻石为记也都无影无踪,无处寻觅时,南宋高宗无心插植的弱苗幼枝,却能历千年而不衰,郁郁苍苍,繁枝茂叶,扩衍成绵绵无绝的林海,深受后人的赞许,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荫庇万代的善举;无独有偶,历史上因收复新疆炳彪史册的左宗棠,也曾有过类似的善举,公元1876年,左宗棠衔令西征,西出阳关,面对茫茫荒漠,下令士兵沿途折柳插植,待他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班师回京时,沿途已是绿柳成荫,时人称之为“左公柳”,至今当地人对左宗棠当年的“无心插柳柳成荫”仍津津乐道不己。 查看全部回复我也来说两句 最新更新主题 |
转自:http://www.cbulo.com/viewthread-3300327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